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威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与拜占庭人交恶,这些武器怎么送到你们手中?不是一千里两千里地,还不知道有多远。胡应去的时候,从河中到大食,再到拜占庭的。可来的时候不敢了,顺着里海,绕小道经过河中地区,到达唐朝的。大食扩张的脚步一天都没有停下来,这一来一去,这一条道路能不能存在,都未必可知。即便存在,拜占庭也不会放任阿瓦尔人再度强大。
使者语塞。
李威才说出他的用意,从里海南道肯定不行了,只能从里海北道,可那样也不容易,到了河中,是唐朝的控制地区,问题不大,可这个影响力只能到达咸海,过了咸海,到阿瓦人人地区,还有东斯拉夫人、佩砌涅格人等等种族。要么往更北地区,还有原高加索人等人种。这些部族不能称为国家,但绝不是荒芜地带,有的部族十分强大凶悍的。
所以李威替阿瓦人制订了一条策略,远交近攻。拿出部分积累起来的财富,向拜占庭人进行贿赂,然后向东与向北扩张,将这些落后的部族侵吞下来,但绝不能先盲目地攻打法兰克人与保加利亚人,或者拜占庭人,开化的西斯拉夫人。打通里海北岸的商道!又增加了自己的力量。然后再派一支使者与军队前来唐朝,将武器押运回去。武器的数量,也会给他们一个很意外的惊喜。甚至可以打着唐朝人的旗号,进行讨伐。
使者再次称是。
每一条看似是为阿瓦尔人着想的。理由也能理解,唐朝要面子,很想得到远方一个强大的臣属之国。可想要催毁欧洲的文明,让欧洲成为没有文字,没有文明的蛮族人的天下,阿瓦尔人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并且现在绝对绝对不能冒犯拜占庭人。一是留着要抵抗大食,二是阿瓦尔人已经削弱,绝不是拜占庭人的对手。向北向东扩张,不会触动拜占庭人与教廷的奶酷。这是这几年阿瓦尔能不能真正重新壮大起来的前提。不壮大,这个棋子就不能发挥李威所想实现的目标。
布置完了,这才将他们送走。
但这步棋下得有些远,想要实现,有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
然而另一步棋,就要实现。
倭国订单大,一批批的武器做好,送上船舶,然后随着做好的大船,送向倭国。但武器船舶,最少到明年春天才能全部交付,倭国人依然没有动手。不过有的聪明官员已经看出来,订单小也许没有注意,这么巨大的一笔货物制作,拉动了多少产业的发展,又给百姓带来了什么变化?特别是泉州地区,不仅是港口,还有船舶制造业,劳力薪酬居然涨到了每天一百文钱。
这年秋末与冬初静悄悄的,然而随着这批武器抵达,新罗半岛战火必将重新点燃。
海禁也放开了。
李威不作声,连同刘仁轨等人,也一直没有吭声。最后薛元超终于站出来说话了,放吧,虽说航海有许多弊端,让人们产生国家重商贱农的想法,可也有许多良好的用意,为国家带来大量税务,也从某种意义上能说是为国家开疆拓土,向南海土著人开放王化,宣扬中原文明。
听到这句,李威只是低头,想笑。好一个王化,难道弓箭与刀枪就是王化?难道这些商人能代表中原人的王化与文明?
然后薛元超又大义凛然地说下去,所以当时以良劣商人定下的名额,然而许多人心存顾忌,时间又紧,某种程度,确实不大公平。因此,可以再放一放,对国家有好处,也能平压百姓心中的不满情绪。
裴炎肯定不会说的,可薛元超发话,也等于是太上皇与太后发话。儿子不作声,也压了数月之久,各大家族也应当意识到,朝堂上并不是儿子一个人说的算,各大阶层的利益,又不大好动,尽管有可能武则天如狄仁杰所猜想的那样,想刮一刮东南风,但这个后果,也让她犹豫不决,索性放开。
其他的人也没有反对。
于是十月初,诏书下达,又放了一百五十名商人出海,还是以钱来衡量良劣,那个交的钱多,名额就归谁。国家在用钱嘛,赎部曲,北方的战事,丹水渠,以及未来的全国大修水利。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能算是谋利。你说你是良商,国家需要大量的钱帛,百姓需要大量的钱帛,这时候你不捐助,什么叫良?是嘴上说出来的?船舶的数量没有放,但应各地海客反应,又要开垦,又要驭船,原来的人数,肯定不够用的。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倍名额。不敢再翻了,出国的人多,从事最危险的工作,人数多了,恐惹非议。
至于终止的日期,还是象以前那样,到了元旦结束。
除了人数与配额增加了外,了无新意,一切仿照李威从前的种种,只不过换成了以薛元超为首的一批亲太后或者亲太上皇的大臣主持。
以至刘仁轨看望生病的郝处俊,慨叹了一句:“以前我听陛下说了一句,前人植树,后人乘凉,颇得真味。然而现在一切都反过来了,太上皇弄出了二圣,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怎么能有二圣存在。还有,父母亲为儿子铺路,乃是千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可现在呢?”
郝处俊淡淡地说道:“刘相公,且听我说一句,一切皆为了国家。太上皇春秋不算很高,逼离了皇帝之位,心中也有些委屈,权当是补偿。你性格圆润,不象我,也不象李相公,这是好事。多变之即,贵在变通。犯不着生气,气坏了自己身体不要紧,陛下还指望你到关健时候能够平安无事的站出来主持公道。我是不行了……”
“郝相公,你也要保重身体,你是朝堂上的大树,不能倒啊。陛下,还想再度对你重用。”
“是不行了,我的身体我心中有数。但能平安地活到这一步,我已经感到很侥幸。”在朝堂上,他是最坚决的倒武者,若不是李威执掌着皇帝之职,这几年武则天执掌的政务越来越多,倒戈的大臣也越来越多,他都怀疑自己能不能落一个好死。
刘仁轨无言。
大家只好等,等太上皇早日归天,否则这个结永远解不开。
……
就在这种情况下,吐蕃的使者到达了洛阳。
冬月始至,洛阳也时不时下起了小雨夹雪,鹅毛大雪没有飘落下来,但天气很冷了。
东宫里也升起了炭火。
李威写了会儿字,感觉冷,没有坐下去,放下毛笔,来到大殿中间,几个妻妾正在说话。
“说什么呢?”
碧儿答道:“陛下,是在说青海呢,刚才徐芳仪说还没有到腊月,天就这么冷,野辞才人说青海到了冬天比这里更要冷,此时恐怕满山遍野皆飘起了鹅毛大雪。”
“是啊,哪里地高,所以冷。”
“那么吐蕃高原是不是还要冷?”
“是,不过哪里还不是最冷的地方,过了余吾洲(贝加尔湖北部地区,唐朝在此地设的一个羁縻州)往北,会更冷,再往北,许多地方积雪终年不化,即使是夏天到来,也比洛阳的冬天冷得多。”
“为什么啊?”郑宫楚好奇地问道。
“这是因为它们位于大地的两端,阳光不会直接照射过去,没有热气的原因。地势高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空气稀薄,不能阻止温度散发,所以也比平原寒冷。就象衣服一样,穿得厚实,就会暖和。”
“臣妾不懂。”
“不懂是很正常的……”说到这里,李威突然停下来,此次西方诸国来使,还有许多人仰慕唐朝的繁荣,留恋不愿离去,留了下来。另外就是传教士,也留下不少,他们要传教,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在替李威翻译西方的书籍。这个任务艰巨,但在这之前,他们必须与唐朝的一些读书人共同学习对方的语言与文字,这样才能准确地将各个书籍的意思,用汉字准备翻译过来。听说已经开始动工。
这会开阔国人的思想与见识。但不是西方这些科学知识都是好的,据他的记忆,古希腊文明,也有它的局限性。科学的高速发展,是在后来的欧洲。工业化的出现,给资本家们带来巨大的利润,也促进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那时候清朝还自以为自己居于世界中央,泱泱大国,做着美梦没有醒……也就是说这些科学理论,同样很落后的。
自己能记得的一些知识面,也比古希腊的科学理论要先进得多。
在他看来,最实用的是数理化,地理历史也不错,但中国对这方面很有研究的,要么就是地质学,对此李威同样不懂。数量化也几乎忘记得差不多了,大约还能记得一些,相当于后世的高一高二的水平吧。
可就这水平,也遥遥领先于这个世界所有的人。
然而用什么名义将它写出来,还要使人能相信?并且也不好写的,比如内燃机的原理,初中时就开始学习,还有电学,在后世学习不奇怪,但在唐朝,将这些原理写出来,会不会很怪异?
于是又说道:“想不想明白更清楚?”
“想。”
“那么你拿笔过来。”
拿来纸笔,李威又拿来拿来一块木板,在炕上一边烤着火,一边用木板铺在自己膝盖上,画了简单的原理图。
还是不大明白,并且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李威无奈,只好说道:“你不用知道这些原因,凡正记住,往南去,大约南海诸国是大地上最热的地方,然后以南海诸国为分界线,越往两边去,会越冷。不过也不同,六月份最热的地区不仅是南海诸国,而是在岭南一带,大地运转,此时是日照的中心地区。到了腊月,北边的大地,因为日照最偏,南边会热,北方会冷。海客怕冒风险,只是活动到小诸薄国、加营国与火山国(指爪哇群岛上的诸国)一带。否则再往东南去,到达大洋洲,就能看到哪里,靠近南边各地,恰好与我朝天气相反。冬天天热,夏天天冷。不过随着海客脚步扩大,迟早要到达哪一带地区的。然后就是越高越冷。再者,多树多水的地方,因为湿气保温,所以昼夜温差不大,可是戈壁滩与沙漠缺少水木保温,白天热,夜晚却是很冷。因此西域的百姓有一句,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甜瓜(西瓜)。”
“是这样啊,”也不知是不是真明白了。
李威没有再解释了,主要妖异。
然后拿起毛笔在纸上书写,看来得抽空写一些东西了。物理化学,不知如何动笔,自己考虑的事务又多,也不敢分出太多的精力,去用这时代人能接受的文字,将这些知识写出来。只好写数学。
数学不妖异,只是讲计算。国子监里还特地开设了算术一科。
然而数学却是一切科学之母,无论物理或者化学,以后的种种计算,都离不开数学公式。
还是很妖异,就是将后世的初中数学知识写出来,在这时代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可在能接受范围之内,一定程度上的妖异,是天授,对自己也有帮助。
“这是什么呀?”韦月好奇地看着一组弯弯曲曲的小蝌蚪问道。
“这是阿拉伯数字,这个字母,是西方一个国家的语言。用在算术上,可以简化。就象此次我与西方各国使者盘问一样,别人有长处的,我们就要拿过来。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永远比别人强大。看一看,比如三百零一乘二百九十九等于多少?”
“臣妾拿算盘来算。”
“不用,你看一看,”李威写了一个平方公式,然后说道:“等于八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就这么简单。”
也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化学元素表,他就记得没有二十个了,然后是根式表,更是不可能能全部记得。但能写出来其中一部分的东西,就能让后世的学者少走许多弯路。
还有,得将中国这种将工商视为低贱的思想纠正过来。没有了商人,国家就不能真正富裕,永远就赖在可怜巴巴的土地,一代一代人的恶性循环下去。再就是工人,不仅是工人,实际上有很多出色的工匠,他们是原始的科技工作者,可是地位太贱,不能安心研究,也就是说,不能出太多的科学家。
远以为唐朝很强大的,这么强大的王朝,你弄什么来兴盛,可来到这时代,才发觉想法是何等的错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仔细地写着,没有写到初中的知识,在写小数的一些公式,然后罗列做了一些简单的解注。
“是啊,是啊,”婉儿第一个看出来,惊喜地道:“原来这样算帐的。”
虽聪明,可是她将数学用来算帐了,也能说,虽然李威一头的黑汗。
小心地想着,写了四张纸。外面太监就过来禀报:“陛下,外面有一个人自称是吐蕃太后的心腹,要求见陛下。”
离得远,情报得到得很落后。可是吐蕃新赞普登基的事,到这时候了,也传到了洛阳。唐朝君臣能知道真相的没有几人,皆长松了一口气。吐蕃赞普一死,暂时西南边境能平安了。这时候东西突厥皆有乱象,可不希望吐蕃再来捣乱。仅于此,没有想到其他。
然而李威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对没禄氏多少有些感情,一夜夫妻百日恩,况且做了几百日的夫妻,还有他的儿子。不知道她是怎么办到的,不但成功的继承了赞普,吐蕃还没有什么大乱子。
从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