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诺曷钵是东风,那么为什么论钦陵是黄盖?”
李威看了看大家,还是不大明白,不明白论钦陵为何变成了黄盖,自己休想请论钦陵吃酒,估计前面还没有离开鄯州城,后面李谨行真派人过来将他捆绑起来。
对裴行俭说道:“裴侍郎,你说一说,孤为什么说论钦陵是咱们大唐的黄盖。”
“遵命,”裴行俭说了一句,转向了众人,也想知道原因,一个个安静下来,裴行俭说道:“殿下说他是黄盖,不是替我们唐朝去使诈降计的,是指他对这一次我们的谋策会有帮助。”
很多人露出奇怪的表情。
李威只是转动着手中的茶杯不语。煤炭的出现,提供了更高的温度,唐朝的瓷器也在演变,瓷釉烧得比以前更加晶莹剔透。手中的这只白瓷茶杯隐隐泛着玉色,就不知是那家瓷窑烧出来的。
裴行俭顿了顿,才说下去,他一直也没有说,不是不说,是难得一次锻炼诸将思考能力的机会。
喝了一口茶才说道:“这个谋划当中,成是钦陵,败也是钦陵,自从论钦陵在大非川大败我们唐朝大将薛仁贵后,吐谷浑人将其视为神灵。此次青海之战,亦是可圈可点,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殿下身上,又没有得逞,实际上没有占下风的。所以论钦陵一天不来,吐谷浑人便多了一天的盼望,指望他能将吐谷浑这份危机解决。此次大战,持续时间长,吐蕃压力大,各部不稳,论钦陵必然回逻些城去。可是青海危机重重,在他回逻些城之前,必然过来看一看,做一些安排。可他终是一个人,不是神,吐谷浑的压力,同样无法解除。期望有多大,失望会有多大。钦陵不回,青海不乱,一回青海吐谷浑各部百姓才会真正地失望。所以殿下说他是我们大唐的黄盖。”
无论论钦陵看与看不出来,这是阳谋,论钦陵皆无计可施。除非他能变出几百万石粮食,唐朝军队还不会继续再进攻下去。
“原来如此,”一个个终于明白过来。
裴行俭看着地图,又说道:“实际上,殿下若与论钦陵一晤,同样亦无不可。首先安全,各位可看地图,所选之处,背靠赤岭余脉,前面是大河相阻隔,位于宛肃城与积石军城中间,除了一些丘陵外,地势平坦,不是在河西,无论我们唐朝,或者吐蕃想埋伏一支军队,不可能不被发现。这一条去除了,若是从后方大军冲出,可以从容返回。论钦陵同样如此,我们想借此机会杀他,也是不易。但是有好处的。”
“裴侍郎,那个论钦陵用兵不可小视啊,”黑齿常之隐隐有些担心。
“再不可小视,他也是人,三四十里的地,全部带骑兵,大路又宽又平,半个时辰都要不了,就撤回来了。他会有什么计策,况且时间是我们订下来的,时间可以制订短一点,即便有什么漏洞让他利用,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这是会晤,往大里说,就是会盟,此人可用计策,也不会在这个场合用军击杀殿下。休要小看此人的品德。”
李威现在是太子,将来不久后,有可能就是大唐的皇帝,这次会晤不亚于一场会盟。
论钦陵是唐朝的大敌,可却不能将他视为卑鄙的人物。
这是第二个否认太子危险的原因。
“可是此次会晤,不仅是长三军志气,也是给论钦陵压力。”
不是请你吃酒,还你的情,是我记仇了。记仇必须要报复,并且有报复的机会,论钦陵一回去,论赞婆不是李威之敌。为了防止青海有失,论钦陵只好继续派驻大军。驻军就要开支,无论对吐谷浑,或者对白兰、党项,会继续造成很重的压力,与剥削。
不会晤,也不要紧,但也许论钦陵认为唐朝军队会休整,或者其他的安排,使这次东风,会借得不那么完美。
“裴侍郎,这是不是有些冒险?”李谨行犹豫道。
“不是冒险,否则殿下都不会喊李内侍一道同行。”
其实关心则乱,这半年来让太子吓怕了,所以一听,全部反对。
裴行俭一分析,一个个细想下来,都不吭声。
于是李威手书一封,写给了论钦陵,约他一晤。
论钦陵看信后,都没有犹豫一下,大笑一声,手起笔落,答曰:太子之约,敢不从命。
双方主帅会晤,不管是雅事,或者各逞心机,手下忙碌了,无数的斥候,纷涌而出,从宛肃城到积石军只有八十里的路,数天之内,分布了近千名斥候。几乎每一个旮旯角里,都让斥候摸了一次。
但是十分默契,大家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并没有动手开打。
李威安抚了妻妾,主要是裴雨荷病一直没有好,不便再往积石军。她不去,其他诸女也不好去。但李令月与李显没有阻住,无奈带着。
看着得意扬扬的老三,李威说道:“三弟,此事传回去,父皇母后一定会斥责我。”
“不会的,既然来了青海,我也想看看吐蕃军队的样子。”
“休得胡言,给我乖乖呆在积石军,我与论钦陵一晤,是军事需要,你去,成何体统?”
“我要看看。”
“不可,要么回去后,孤安排人,让你去小积石山狩猎如何?”
这一句挠到李显内心处,不知如何选择。
二百多里的地,因为李首成与李令月不善马,只好中途停了下来。
李首成来到李威帐蓬里面,看了看左右。
这个太监来青海,不仅是青海这么简单的,李威挥了一下手,让左右退下,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主动问道:“父皇母后身体可好?”
“陛下闻听殿下出事,曾一度病重。母后身体倒是十分健康。可时常在后宫哭泣。”
“儿臣不孝,让父皇母后牵挂了。”
“殿下,不可这样说,这一次平安出来,大涨我朝志气,奴婢一路前来,看到许多郎君身系红披风,可见他们对殿下仰慕之极。”
“只是侥幸保命,那敢啊,惭愧惭愧。”
“殿下,还是不容易的,比薛仁贵那次做得好。”
“李内侍,切不可那样说。薛仁贵那次兵用得少,也是大意,孤军万里,又是将帅失和。论用兵能力,大唐有三人,孤是肯定不及的,刘相公、裴侍郎与薛大将军。”
“殿下果然谦虚。”
这不是谦虚,是事实,薛仁贵贬也贬了,流也流了,一直耽在姚州,诚为可惜。
“实际上这次若不是雍王殿下……贵为帝胄,居然做出这种悖逆的事……”
“孤是心寒,争可以,他若有本事争下去,孤且让他。大唐基业,非同小可,必须让贤能者继承。可要争得正大光明,不可使出这种误国误民的手段。孤倒想起了一件事,世人皆崇拜五姓七家,然而五姓七家实乃把持帝国太多的资源。又冠为国家翘楚,他们如何做,别人也会学。实际上国家侵吞严重,五姓七家何尝不是一个肿瘤?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世家的传承。国家,大者为国,小者为家,性质差不多的,家族中的子弟也想争家主,能者胜任,长者胜任,可不内乱,可不勾结外人祸害家族。否则再大的家族,几代传下来,也会土崩瓦解。国家也是。”
对老二,这次李威不生气那是假的,虽然能理解。
“是啊,此次若不是天后,国家有可能就乱了。”
李威猛然明白母亲为什么让他来青海了。这是让这名心腹试探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可能还要从自己嘴中得到一些约定。
自己从来没有小瞧过的人,吐蕃军事谋略,是论钦陵。唐朝的政治权谋之术,是母亲。可这是不好回答的,承诺给母亲更大的权利,母亲会立即支持自己。只要母亲支持,大局已定。
那一身黄袍基本就开始向他展来,等着他穿上了。
可给了母亲大权,又有什么后果?
听了老三说了许多事,这一次二王之争,是母亲捞取了最大的好处,几名宰相插于宰辅,诸武陆续集于朝堂。还有其他的一些大臣,力量还是弱小,可有了母亲,那就是最强大的力量了,一旦给母亲一些机会,不亚于在军事布置上,给了论钦陵漏洞……


第419章 习习香尘莲步底(四)
难道大唐的未来,就在这顶帐蓬里定下来了?
不知道有成就感,还是哭笑不得。
李威许久没有说话,李首成并不急,如果太子立即接话,他反而不会相信。就象他自己一样,数天过去,也没有提,得首先观察。看太子对他的态度,不是说自己有多重要,自己是皇后的心腹,如何对自己,也从某些方面,能看出他内心深处如何对皇后的。
或者就象雍王一样,对自己可是很不尊敬的。
结果不算太坏,太子对自己很是热情,热情到他十分感动的程度。毕竟不是后来的唐朝,这时候宦官地位还是很低的,就象裴行俭、黑齿常之、李谨行他们,对李首成也算客气,可李首成同样不敢傲慢。
于是借机再试探一下。
李威停了一下,一边心中细想,一边答道:“是啊,不但是国家,就是孤,也非常感谢母后对儿臣的袒护。以前孤年幼无知,不明白母后的苦心,多有得罪,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惭愧。”
“殿下后来做得很好了,”实际后来也做得不好,许敬宗因李威而死,一点后手也没有给武则天留下来。又因为李显王妃之死,向武则天发难。不过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不象原来,放在暗处使着伤心小箭,那样武则天才会真正的寒心。
再说,太子大多数时候对皇后还是低眉顺眼的。
因此,李首成对李威一直不恶,反感的就是李威向武则天使的那些小亲热,隐隐地让他感到非正常母子的那种亲热。
“那敢,不过,李内侍,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殿下,请说。”
什么当说不当说,最好不当说的话一起说出来。
“孤一生最敬佩的人,不是父皇,父皇很了不起,世人皆说他今不如昔,此话有失偏颇,这数年来,国家发生了多少灾难?刚刚勉强算是风调雨顺了两年,今年河北河南河东又有了旱灾。治理何其不易?不过孤不佩服,作为一个皇帝,等于是千万百姓的父母,父母不为儿女着想,何为父母?这是应当做的。真正佩服的是母后。”
“殿下……”
“李内侍,莫要不相信,母后是何等形势,得主后宫的?对父皇服侍殷勤,这不算,这近十年,替父皇分解了多少重担?若是没有母后协助,国家多灾多难,孤不堪想像啊。”
佩服倒是真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权谋,以及一些手段。
看一看老二,具体的不知,可他隐隐感到若是自己不及时回来,老二这一次就彻底完蛋了。
当时老二真的一无是处,否!虽然自己身陷重围,让父亲恼羞成怒,可老二却成了帝国最佳的继承人,众多大臣前来投奔,风头一时无两。可结果呢?
李首成不会知道李威这个内心的想法,没有作声,在回味李威这一句话,有几分是真心的,几分是虚情假意的。
“孤有一句更悖逆的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殿下请说,奴婢绝不泄露半句。”
得,你一回长安,什么都泄露给母亲了。
“若是他日孤侥幸继承唐朝基业,一定会请母后继续辅佐。昔日,汉高祖一统天下,曾说过,朕之所以拥有天下,非朕之力,而是朕用好了三个人,萧何、张良、韩信。萧何能与母后相比?远矣!”
“是啊,可惜天后只是一个女子,否则朝堂所有大臣将会羞愧而死,”李首成叹然道。
足够了,这大约就是太子开的底限。还给皇后放权,与现在的权利差不多,将来是以太子为首,皇后为辅的政局。若想比太子权利更多,太子也不会答应。但不会上台后,打压皇后。
话说到这份上,算是掏了心窝,自己只要将话带回去,让皇后自己选择。
“那我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笑咪咪地离开。
“孤来送你一送,”将李首成送出帐蓬外面,李首成也不敢装大的,让他留步。
李威站了下来,抬头看着天空,天空中月明星稀,一片晕白。东风吹来,不象是长安的五月,还有些清凉,夹杂着野花的清香,气息薰人。
可是胸中波涛汹涌澎湃,翻腾不定。
自己开出的条件已经很高了,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同意?
只要让母亲继续入主朝政,母亲的能力,还能翻云覆雨,诸武入京,数名宰相被其拉拢,使将来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就怕母亲这样还不满意。
当然,也会有好的方向发生。若是母亲这时没有做女皇帝的想法,满足了,协助自己,作用是不亚于一名宰相的作用。自己欠缺的地方,母亲正好能替自己补充过来。
裴行俭走了过来,问道:“殿下,刚才李内侍说了什么?”
“谈了一下。”
“殿下,虚与委蛇,臣说一句话,殿下铭记,天后非是你能所掌控。”
作为心腹说的话。
李威不语,对武则天,裴行俭一直就没有好感。结果也不大好,因为此点,一直被打压,做了吏部的千年老二。
“孤心中有数,”这使李威想到了两个人,狄仁杰与魏元忠,他们与母亲恩怨不深,因此想法更为公正。是不是与论钦陵会晤后,要着手将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