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崇俨让他一句话,吓趴下了。过了大半天说道:“我绝不同意。你们家相公想学吕不韦,将我当作了嫪毐,可后来嫪毐是什么下场?更不要说现在陛下尚在人间。对不起,我收手了,收相公的钱财,马上我吩咐人拿出来,归还相公。”
“你以为你收手,真的平安无事?如果坐视不管,等到太子登基,你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老仆役一下将他拉坐下来,然后又说道:“明大夫,而且你也错了,皇后是皇后,她绝不是华阳太后那种低下姬妾出身能相比的。再说皇后服侍太宗,现在又服侍陛下,一臣羞事二主,一妇羞嫁二夫,况且是父子二人。陛下身体你也知道的,皇后正值虎狼之年,又不是节妇,此计可成也。”
“不妥,不妥,现在陛下都不让我进宫了,此事休提,”不过这小子心中多少动了一些念头,配药不是问题,就是避孕的药他也会配上几种。进出皇宫好几次,多少也知道皇宫里一些秘闻。那个皇后手段很滔天的,再说,岁数虽然大了一些,可保养得当,却是一个美艳无比的妇人。
这个念头,李威是不知道的,知道了,准会不顾父亲有什么想法,拿着横刀来割他。
“明大夫担心不无道理。不过陛下身体越来越差,就是处执,也会保住你一条命。以后他身体再度恶化了,还会想到明大夫。少师的话,却是为你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虽然在劝说,他心中担心畏惧却越来越重。
以前少师对付那些宰相们固然成功了,可手段是一方面,也是皇上与皇后授意的。
现在不仅不是,却是对付太子,太子又十分难缠,又将陛下与皇后当作了棋子。如果事泄……也不要全部事泄,只要事泄一样,许府满门上下,立即会遭受灭顶之灾。看到贺兰敏之下场没有?
虽然陛下想法外开恩,可让皇后派人追到湘江边,与仆役全部拽马绞杀!连随同伺服的衙役,都没有放过。可与明崇俨一样,踏上了这条船,想下也下不下来,于是又说道:“如果明大夫抢在两位圣上旨意下达之前,使用虎狼之药,会是如何?再说皇后本来心中就是激愤……”


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宫大宴
许敬宗拥有的田庄与产业就那么几处,但不能动用明处的力量,又不能让任何人察觉。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很难。
要慢慢监视,说不定是一个月,说不定是两个月。
贺光珍带着书儿出城,另一名同僚随行,另外三人则拿着画像,到许敬宗其他农庄或者产业门前碰运气。书儿化装成了一名书童,贺光珍两人化装成普通的书生,书儿长相不象杨敏或者徐俪那样绝艳,并不吸引人注意。
出了城,城外已经是一片碧绿,各种农作物正在疯狂地生长着。其实高温有高温的好处,只要水源不缺,对农作物还是很有利的。不过水源怎能不缺。于是挨着沟渠边的庄稼长势很好,远处缺水的庄稼一个个枯萎起来。
书儿忽然指着西南方向,说道:“你们看,那就是皇太子试验的高梁。”
鹤立鸡群,远远就看到了。
其实对高梁,李威知道得不清楚,这种庄稼一直产量很低的,在唐朝一亩地平均收成只有一石,有的长势好,伺候得当,能得到两石,长势不好,一石都没有。不过现在其他的庄稼收成同样不好,不然全国亩产两季均拉起来,还包括江南的沃野千里收成,只有两石。随后麦与稻技术兴起,作为粮食的主流,高梁口味以及脱米困难受到冷落。于是一直到后来中国建国之初,全国高梁收成只有一百五十斤。有许多地方甚至作扫帚与青饲料用的。经过几十年技术革新,长到了六百多斤,也就是李威生长的时代。
后来进了城,听到了一千斤两千斤,一是试验田,二是种子改良。大多数农村里,产量还是八九百斤,并没有达到一千多斤。当然,如果仅一季高梁就达到了八九百斤,对于唐朝会意味什么?休说眼下的大旱,再严重一些,只有河北、江淮、山南等道丰收,国家也不会愁粮食供给。
所以提起这几块地的高梁,一个个说三四石,这是人们的最高要求以及这个时代对高梁产量的一个梦想,再想,就不敢想了。
但眼下这十几亩试验田技术该有的都有了,从选种就开始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至少是后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最先进最精细的技术,肥料有过之而无不及,伺候得又好,只是种子略差一些。不过经过这些技术肥料的催化,生物自然进化的本能,种子也在产生变异,于是一切皆有可能……
“太子的高梁”,贺光珍产生了兴趣,替太子办事,以为自己是太子的人,贺光珍说道:“过去看看。”
看的人很多,皇庄里的人正在捉蝗虫,大旱这玩意儿多,不过侥幸没有形成蝗灾。其他的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官员与士子到现在,依然对这十几亩地疏忽了。
贺光珍站在高梁下面,不由地说了声:“好高。”
收成不知道,但这杆儿的高度太过惊人,人往高梁田里一钻,几乎连人影都看不到。
也不全是好消息,有的让皇庄里的人种得密了,影响却是很严重的,高度不及,吐的穗儿很小,皇庄里的佃农一个个很是后悔。还有一些田里因为施肥过重,还在疯长,只长杆儿不长穗,多半未必是好事。不过有一半高梁长势却很正常,现在穗儿才从叶苞里拨出来,但穗儿之大,看上去已经十分喜人。
书儿兴奋地说道:“贺郎君,你说这一亩地能打多少高梁?”
“我不知道,”贺光珍喃喃地道。也种过地的,可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如此长势的高梁。这不是高梁了,是一株株小树。过了好一会儿,说道:“太子必胜。”
这时代都信鬼神,解释不了,至少这个三米多高的高梁让他解释不了,于是往鬼神上攀了。不过这一攀,更加信心百倍。
※※※
与狄仁杰谈了一会儿话,回到禅房,武则天正召见神秀。
卢行者好,或是后来的慧能好,出身不大好,又不识字。有可能后来学了很多字,至少眼下,或者几年前离开东山寺,却是不认识字的。神秀不然,他本来就是一个小士族出身,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对各种经文熟悉无比,人才又长得丰秀,举止又好,就是佛法“悟性”差些,让母亲选择,多半还是选择神秀。
“见过太子殿下,”大和尚只是欠了一下身。
倒不是刻意怠慢,或者做作的,出于本心。世外高人嘛。又谈了一会儿经义,李威没有插言,对上古儒家经义,都不甚了解,况且这些佛家经义。不过知道一些后来禅宗有趣的故事,能忽悠一下。
但武则天对佛教经义,十分熟悉,两人从《金刚经》谈到《法华经》,从《法华经》到《维摩洁经》,李威还不得不相陪,听得头昏脑涨,终于下午的法会开始。
天气很热,再说法会一共三天,就是台下的百姓精神抖擞,台上的大和尚同样吃不消,况且还有许多老和尚。于是一会儿就结束了。但到了正戏来临,拿出一些大箱子,还有一些记名册。
法会宗旨,弘扬佛法,另外普渡众生,就是搭救关中灾民的。
武则天牵着李治的手,拿出了一些金银首饰,放进箱中。李威什么都没有带,想了想,在记名册上写下一行字,李弘、江碧儿、刘群捐善款三百万钱。也就是三千缗钱,不过这些钱要从作坊里出,所以挂了江碧儿与刘群的名字。但无形中替商人解决了一个难题,两个圣上摆出这架势,分明就是要勒索他们的,却不知出多少,才让两位圣上高兴,但自己不能抢去太子的风头。
于是记名册上出现了许多两百九十万钱,或者两百八十万钱。好在人多力量大,三天法会下来,共得捐款三十七万多缗钱。武则天与李治在宫中听到后才松了一口气,这是自己亲自组织的,虽说洛阳多少不及长安,可是数量少了,都没有窥基组织法会所得善款多,未免贻笑大方。
但对这次法会,许多儒生心中很是反感。
弘扬佛法,本身就不大好,天下僧尼多达二十万,如果加上道士,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再加上这等于是变着法子要钱,更是一件可耻的事。
这导致了接下来皇宫大宴,一半大臣,因为受暑病倒了。
光有钱没有用,得将粮食运进关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务。于是皇宫大宴开始,不是什么商人能进入的,两京只选了三百名商人荣幸赴宴。同时太子与两位宰相,以及群臣相陪。
李治与武则天本人没有入席。
碧儿说道:“殿下,让你公开陪商人,传出去,会有争议……”
连这个小丫头都看出来了,李威叹了一口气说:“不陪怎么办?权当让父皇母后开心一回。”
阎立本与郝处俊同样郁闷,虽然入席,可脸皱得象苦瓜一样。
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来了。但其他大臣一个个生病了,只好缺席了。
其实李治与武则天能这样做,李威却是很赞同的。受旱灾影响的百姓很多,多达八九百万人,可不是所有地方颗粒无收的,靠近河溪沟渠边,庄稼还有些收成,有的湿洼之地,百姓又打井取水,再比如城里,象长安城中一百多万百姓,却不是以务农为生的,他们或者做着力役,或者从事商业,或者做工,只要粮价压下去,都有了生机。再说,如果粮价弹压下去,两次法会所得的善款,能得一百万石粮食,发到百姓手中,有些百姓就差那么一点粮食,无法熬下去。朝廷再组织一批。危机就过去了。
可因为与商人沾上边,于是变得很复杂,狄仁杰都是如此……
敬着酒,说道:“各位,性本善,而后染之。就是商贾,也非是大奸大恶之人。此次法会,各位为了灾民,出钱出物,孤代表千万灾民,感谢你们了。”
“殿下不敢。”齐声回应。基本从来没有进过皇宫,虽然在商场上叱咤风云,进了皇宫,一个个很紧张,酒儿不敢喝了,菜儿不敢吃了。其实走到皇宫,看到这些高大堂皇的建筑,有的商人两腿就开始发弹。
“这是你们应得的褒奖。非但如此,窥基法师在西京组织法会,就特地说道,要将这些善款变成粮食,交给灾民手中。可各位也看到了,朝廷尽力了,父皇与母后为此事日见消瘦,各位大臣同样茶饭不思。可是渭水浅了,国家无法及时调度。这天下是父皇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天下宁,百姓宁,你们行商也会顺利。天下骚动,百姓骚动,你们行商也会不顺利。因此,这时,正是群策群力之时。不但是募捐,而是粮食。如果各位有各种妙法,将粮食运向关中,即使是你们前去出售。孤与各位宰相,也可保举其中数位做得好的,一个爵位,甚至一官半职。”
一句话了,商人开始嗡嗡议论起来。
经过几百年对商人的打压,对功名的渴望,这些商人很饥渴的。再说,并不是让他们募捐,而是出售,以现在关中与其他各道的粮食价格差距,实际上还有一些利润的。
在不远处,坐着几位洛阳的商贾,其中一名商贾大着胆子说道:“殿下,只怕到时候两位圣上不肯。”
李威走过去,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说道:“其实这也是两位圣上的意思。只是怕群臣反对,各位只要做得好,关中活人无数,群臣反对的声音也会弱些。”
听到的人不多,不过散了宴席后,必然有其他人追问,于是散布得同样很快。
李威抹了一把汗,心中想到一句很不好听的话,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
但为什么这样做,李威马上就看到了。
消息还是走露出去,已经很是拐弯抹角了,可是各地的大臣与儒生上书的奏折再次象雪花片一样,又向洛阳飞来。
甚至有儒生伏于天津桥南哭泣,说皇上先是用巫蛊,后是重视商贾,并且还破祖例,要授商贾官职爵位。可正宗的求雨大雩一直迟迟不举行。陛下,你不能糊涂啊。
然后以头碰地。
可就在这时候,朝廷开始处理明崇俨了。
早朝之上,李治威喝了一句:“什么生病了,就是真病了,也将明崇俨给朕架来!”


第133章 绝色童姝 毒饼皇后(上)
许敬宗正在与刘录,还有他手下亲信幕僚苏明达说话。
苏明达说道:“相公,京城米价稳住了些。”
“那有什么奇怪的,米价一直扬,不只是关中缺米,一些地主也在囤积居奇,其实存米儿还是有一些的。两位圣上不拘礼制,为了百姓,不惜以官爵相授。这些商人们自然动心了。这是现在,秋收一来,米涌得多了,还会下掉一些。”
也有一些例外的,但大多数商人动心了。钱他们是有的,不但有财富,还有了许多田地,可定上了商人的名号,不得为官,不得考科举,甚至许多场合都不得参加。皇宫中那次宫宴是救急,否则平时大宴商人,进谏的大臣能从皇宫跪到天津桥。这也是山穷水尽了,如有一线生机,也不会让皇上这么做。
因此商人只能继续为商,世代为商,有钱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