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克诚-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6年1月29日。新四军三师指挥部。黄克诚翻了翻文件,把目光投向窗外。
  黄昏来临了。林木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出长长的影子来。远处笼罩着一片雾气,朦朦胧胧的。
  一个想法在黄克诚脑海里翻腾了很久。他决定向东北局发电报,建议以划分决战、游击坚持、政治攻势三类地区来部署军事力量的办法,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一)我们在东北军事上的一个困难问题,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我们没有根据地很难打胜仗,但没有胜仗又建立不起根据地。故需要分散兵力,发动群众,肃清土匪,创造根据地;又需要集中兵力,打破敌人进攻,来掩护创造根据地。二者不可得兼,二者又必得兼。在东北若不适当解决这个矛盾,军事上有继续遭受挫折,甚工失败的危险。
  (二)东北地区辽阔,乡村村落稀少,气候寒冷,没有近代交通工具,运动不灵活,分散之后不易集中,集中之后不易分散。敌人据有铁路、公路,集中分散灵活,与内战时代不相同。关内敌人有对我作战的社会基础,兵力也与抗战时期之日本大不相同。故过去年战、抗战两时期集中分散对付敌人之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东北之情况,必须有新的办法来适应今天之情况。
  (三)东北地区广大,土匪众多。蒙汉杂居,无工作基础与革命传统,干部缺乏和与人民尚无联系等条件下,要求长时期控制全部除大城市与铁路干线外之城市乡村,是不可能的,在短时间即变成根据地亦是不可能的。如现在企图长期全部控制成为根据地,而平均使用力量,则有得到相反结果的可能。
  (四)根据以上三项,为解决集中与分散之矛盾,照顾作战与创造根据地两个方面,根据中央子寝(电)指示精神,“力求和平,不能长期进行内战,又必须有胜利战斗和根据地才能达到和平”,我意我们可以西满、东满、南满为单位,划分为下述三种地区来使用力量:1。决战地区;2。游击坚持地区;3。政治攻势地区。三个单位中确定一个主要决战区。
  (五)所谓决战地区,即是预定在该地区与顽进行决战,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者。现在即将军队主力和地方干部主力集中该地区,进行打匪、发动群众、改造政权,整个部队熟悉地形、民情,准备粮草,创造战场,到顽军向该区进攻时,即不顾一切进行决战。目前在顽未进攻前,则分散于三五天行程之内地区,便于集中作战。
  (六)所谓游击坚持地区,即不准备在该地区作战,只与顽打游击,消灭顽小部队。这种地区只配备次要部队和地方干部。顽进攻前,则控制现有城市,打匪,创造根据地;顽军进攻时,则以游击战消耗疲惫敌人,达到牵制敌人兵力之目的。
  (七)所谓政治攻势地区(即中央指定不作战地区),完全不准备在该地区作战,只进行群众工作,与(向)顽进行政治攻势。这种地区顽军来到前,以小部队维持治安;顽军到后,即退到乡村掩护群众工作和进行政治攻势。
  (八)上述划分地区办法,可能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和兼顾创造根据地与作战两个方面的要求。是否得当,供你们考虑之参考。
  黄克诚1月29日黄克诚放下毛笔,隔着窗子向外望去。黄昏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黑夜。
  遥远清冷的高空,挂起无数的星点。万籁无声。一切似乎都完全地沉默了。
  又过了两天。
  黄克诚得到消息,东北局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西满成立了分局和军区。
  这时候,他立即想到毛泽东的指示电中的话,要把正规部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建立根据地的工作。于是,他向东北局建议,把他带领的新四军三师的部队与西满军区合并,使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相结合,使地方有主力部队,以便开展工作。
  不久,东北局回电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任命黄克诚为西满分局副书记兼西满军区副政委。
  黄克诚把部队安置好,把师部的一摊子工作交给了副师长刘震负责,便到了西满分局驻地郑家屯。
  西满分局辖辽宁、辽北两省,分局书记是李富春,军区司令员是吕正操。
  黄克诚到西满分局后不久,吕正操调东北局工作。黄克诚遂接任军区司令员。
  这样,李富春主管党政工作,黄克诚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整个西满地区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新四军第三师主力部队分散到西满各地开展工作。部队分散到地方活动后,普遍建立了与群众的联系,以前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了。部队不断用缴获土匪、伪军等反动武装的武器和物资装备自己,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1945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电告黄克诚:“关于建立根据地,你是有经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部队熟悉了关外的地形,气候。指战员们情绪高涨起来。
  一天,新四军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手中拿着黄克诚的电令,心里高兴极了。
  又要打仗了!
  黄克诚命令吴信泉统一指挥在彰武东西地区活动的十旅和独立旅部队,消灭骛欢池和泡子一带国民党军队。于是,吴信泉迅速率部赶到骛欢池,先以钟伟的十旅主攻,独立旅助攻,进入战斗。
  2月12日夜,我军歼敌一个营,收复了骛欢池。
  接着,吴信泉又以独立旅主攻,十旅助攻,在新立屯以北的泡子车站,歼灭国民党一个多营。
  这是黄克诚部到达东北后的最初战斗,锻炼了部队,提高了士气,同时也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气焰。
  第十一章 保临江下江南 功绩彪青史
  1946年2月,在国民党政府策划下,重庆、南京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反苏游行。
  鉴于局势变化,斯大林下令苏军从东北各大城市撤走。当时国民党军主力集中在沈阳,一时无力去接管东北的所有大城市,只好由他们在各地收编的伪军、地主土匪武装去接管。这是一个有利时机。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黄克诚命令部队做好夺取大城市的准备。夺取大城市,既能壮大发展我军力量,又能扩大影响。这个意义,黄克诚向部队讲得很清楚。
  3月12日,苏军撤出沈阳。
  黄克诚命令钟伟把第十旅带到四平附近待命,相机攻占四平。
  3月14日,苏军一撤出四平,十旅立即发起攻击,占领了四平。此战,共俘虏了伪军数千名,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接着,黄克诚命令十旅在开原一线布防,阻止敌人北进。4月中旬,苏军开始从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撤退。黄克诚立即电令刘震率三师第八旅一部和特务一团,在东满部队一部的配合下,向长春发起进攻。4月18日,攻克长春,消灭伪军“铁石”部队一万多人。
  接着,黄克诚又命特务团北上,攻克齐齐哈尔,歼灭伪军数千人。此后,兄弟部队也攻克了哈尔滨。
  这一系列连续攻城作战,共消灭和俘虏伪军两三万人,缴获的军用物资堆积如山。国民党以为苏军撤出东北会对他们有利,却没有料到会促成我军进占大城市的局面。
  我军进占大城市后,装备得到大大改善,给养也不成问题了,部队得到了休整的机会,从而也加快了根据地的建设。
  然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已经做好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他的刀已经磨快了,要向人民扑过来了。
  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从苏军手中接管沈阳后,随即配合新一军,新六军,以沈阳为中心,向沈阳以南、以东、以北展开进攻,相继攻占辽阳、抚顺、铁岭。
  接着,蒋介石又把云南部队六十军和九十三军调到东北,使进攻东北的兵力增加到七个军。
  敌人进攻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以五个师的兵力向中长路南段之海城、营口和安沈路上之本溪进犯,妄图驱逐南满我军主力;以五个师的兵力向四平进攻,狂叫要于4月2日前攻占四平。敌人企图利用有利态势,一举夺取四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与此同时,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也积极展开活动,策应国民党的正面进攻。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3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为配合我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保卫北满,东北我军必须以敏捷手段,在苏军撤退的同时,不惜牺牲,夺取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三市及中东路全线。为此目的,我军应力争阻敌于四平以南,尽量求得歼敌一部。
  于是,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定,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从此,一场惊心动魄的四平保卫战开始了。
  四平,地处京哈、平齐、四梅(梅河口)三条铁路的交汇点,为东北重镇。
  对于当时的局势,黄克诚非常明确。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固守大城市已没有意义,应该让出大城市,让敌人背上这个包袱。
  中央和东北局已经决定,在四平打一次大仗。怎么办?
  黄克诚心中非常沉重,仿佛有一块千斤巨石压在心头。
  黄克诚找到了林彪,向林彪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不久,敌人兵分三路攻打四平。激战在四平展开。
  我军集中相对优势兵力,山东部队梁兴初的第一师,罗华生的第二师和新四军第三师彭明治第七旅、钟伟第十旅、吴信泉独立旅以及张天云第八旅,在八面城以南大洼一带,将国民党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歼灭,俘敌四五千人,击落敌机一架。
  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对四平的第一次进攻,遂被击退。
  不久,敌人倾其全部主力再度猛攻四平。
  整个阵地都震动起来,炮弹爆炸声连成一片,冲锋的喊声和抗击的杀声搅成一团,步枪已分不出点数,机枪像狂风怒号。整个阵地成了一片翻滚咆哮的海洋。
  此次,国民党军集中了八个军的兵力投入战斗。其中新一军、新六军和青年军第二○七师(相当于军)全是美械装备。其余的五个军,也都是半美械装备,都有相当强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在四平一线我军兵力要小得多。虽然后来又调来山东部队的第七师和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一部参战,但仍未能改变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态势。尤其是当时我军的装备远不如国民党军。
  战斗还在继续。
  黄克诚虽然没有在前方指挥打仗,但战事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他的心。
  白城子。西满分局驻地。黄克诚在起草给林彪的电报。
  黄克诚建议适可而止,不能与敌硬拼。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它一下子,以挫敌人的锐气,这是完全必要的。现在敌军倾巢出动,要与我军决战,而我军现在还不具备决战的条件,因此,应当撤出四平及其他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乡村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等到敌军背上的包袱沉重得走不动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逐步消灭他们。
  给林彪的几封电报,均不见回音。
  这天,随着一声响亮的“报告”声,一位青年推开了黄克诚的门。
  “是小张啊!快进来,你怎么来了?”黄克诚一看,忙招呼道。
  小张名叫张桂森,听到黄克诚喊他的名字,禁不住有点惊奇。
  黄克诚看见他的样子,笑道:“怎么?你忘了?我还点过你的名字呢!
  我们是老朋友了!“
  张桂森一想,红了脸。
  原来,在苏北时,张桂森曾奉命带领一队民工运送军用物资。由于天气很冷,他又没有注意安排好民工的生活,冻坏了几个人,黄克诚为此在一次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他。这件事,张桂森当然不会忘记,可他没有想到黄克诚还记得。
  见到张桂森有点发窘,黄克诚把茶杯往他那边一推,说道:“先喝口茶。
  怎么?有事吗?“
  张桂森喝了一口茶,接着说明了来意。
  原来,由于四平保卫战消耗过大,部队缺少战斗骨干,便从后方医院动员接收可以出院的伤病员归队。张桂森就是负责来带这批伤病员的。他带领五十多名同志集结到白城子,准备去四平的时候,带的经费用完了,吃饭成了问题,把他急得团团转。这时候,有人提醒他怎么不去找黄师长,于是张桂森敲开了黄克诚的门。
  “你们从哪儿来?现在住在哪儿?共有多少人?每天开支多少粮食?大家的身体怎么样?”黄克诚问了张桂森一连串的问题。张桂森一一作了回答。
  听完情况后,黄克诚稍稍思考了一下说:“这样吧,拨给你们一万元(当时苏联红军货币),每人二百元左右,基本伙食、营养补助都有了,也够你们花上半个月。不过,可得注意节约啊!”
  说着,黄克诚写了一张条子,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