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7-脉因证治-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毒之气伏于太阳之经,故使目瞪。六脉弦劲,渐作鱼口,气粗者死。太阴痰潮,上灌七 
窍,两目瞪。与小儿惊风之类同,下痰则愈。舌卷唇焦,乃心肝热极,三焦精液不生,可治 
;舌卷卵缩,厥阴绝也,必也。 
x厥阴幽闷三证x 阴毒阳冷,四肢逆冷,心膈幽闷,默默思睡,脉沉伏者是。伤寒 
起,汗下后,又战汗过多,人困身冷不动者,乏阳也。伤寒未三日,身冷,额上汗出,面赤 
心烦者,非阴毒证,谓之阴胜格阳。阴气并于外,阳气伏于内,其脉沉数也。 
x咽干两证x 少阳证,口苦咽干,乃胆热也,小柴胡汤。少阴证,口燥咽干,主肾 
热津液不生,宜下。 
x恶寒三证x 发热恶寒,发于阳。脉浮数,宜麻黄、桂枝汗之。无热恶寒,发于阴 
。脉沉细。宜四逆温里。发汗后,反恶寒,气虚也。脉微弱,补虚,芍药附子甘草汤主之。 
x恶风三证x 汗出而脉缓,宜桂枝加葛根汤,便遍身润。太阳病,发汗过多,亡阳 
。卫虚恶风,当温其经,宜桂枝加附子汤。风湿相搏,骨节烦痛,不得屈伸,汗出恶风,不 
欲去衣,宜甘草附子汤。 
x汗后发热并再伤八证x 发汗不入格,其病不解,宜再汗之。发汗后,再伤风邪而 
热,宜发汗;再伤风寒而热,随证治之。汗后温之热,脉弦小而数者,有余热也,宜和解之 
。汗后温之热,脉静,身无痛处。虚热也,宜平补之。汗后温之热,或渴,或烦,或胸满, 
或腹急,有里证,脉沉数,宜下之。劳力而再热,平解劳倦,宜柴胡鳖甲散。食过而热者, 
宜消化其食。 
x中 x 夏月发热恶寒,小便己洒然毛耸,脉弦细而芤迟,宜白虎人参汤。忌汗、 
下。 
x中暑x 背寒面垢,手足微冷,烦躁引饮,四肢不痛,脉浮,宜五苓、白虎。 
x中温x,冬月冒寒,至春再感乖常之气。 
x风温x 先伤风,后伤温。头疼自汗,体重息如喘,但默默欲眠,尺寸脉俱浮。风 
温脉浮,证同前条下。 
x温毒x 汗、吐、下,表未罢,毒邪入脏,身有斑,脉阳洪数、阴实大。湿温,先 
伤湿,后中暑。 
x瘟疫x 众人一般,脉阳虚弱、阴弦紧。 
x潮热x 阳明,申酉时分也。胃实宜下,寒热相继在他时。太阳病,热在寅卯;少 
阳,在巳午。 
x汗自出x 太阳经自汗,营弱卫强也。中风,太阳脉缓;风温,身重多睡,脉浮缓 
;风湿,脉沉而细,证同前条下。少阴,咽痛,拘急,四肢疼,厥逆自汗,亡阳也。太阳, 
亡阳自汗。柔痉,同前痉下。 
除中者,死。伤寒六七日,脉迟下利而热,反与黄芩汤撤其热,腹中恶冷,当不能食, 
今反能食,名曰除中。脾经受邪,则下利而热,反与黄芩,邪热未去而胃气先去。 
x禁忌x 厥阴心痛发斑,不欲食,食则吐蛔,下则利不止。诸四肢厥逆,不可下。 
五六日,不结胸,腹痛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当下反汗之,必口烂。 
少阴脉沉细数,病在里,忌汗;微者,忌汗。尺脉弱涩者,不可下之。 
太阴腹满,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忌下,下之胸下结硬。脉弱,自便利,虽用 
下,宜减之。 
少阳不可汗,忌利小便,忌利大便。犯之,各随上下前后,本变及中变诸变例。 
太阳小便不利,不可利之。利之邪气入里不能解。咽干淋衄,小便不利,当汗不可汗。 
在表不可下,下之动血。误犯之成结胸、痞气。汗之成血蓄于胸中;当汗而下之,成协热利 
。 
x太阳证误下有八变x 脉浮者,必结胸。紧者,必咽痛。弦者,必两胁拘急。细数 
者,头痛不止,沉紧者,必欲呕。沉滑者,必热利。浮滑者,必下血。 
x阳明不当发汗x 发汗成蓄血,上焦为衄。不当下而下之,血蓄下焦发狂。有年老 
患时热狂妄,服附者愈,服寒凉者死。 
足太阳未渴,小便清者,禁利。咽干禁汗,成蓄血禁下太早。已渴者,五苓散。谵语、 
潮热、大渴,宜下。 
足少阳三禁,胃实可下。足太阴禁下。足少阴脉沉,口燥咽干而渴,禁汗;脉涩而弱, 
禁下。三阴非胃实,不可下。 
治三焦便有胆少阳经,作风治不宜汗、下、利小便。治心便有肾少阴,故本热标寒,故 
脉沉细,按之洪大,用承气汤酒制热饮是也。 
治膀胱便有小肠太阳,故本寒标阳,故脉紧数,按之不鼓而空虚,用姜附寒饮顿服。 
治肺便有脾太阴,故寒因寒用,大黄枳实下之。 
治阳明纯阳,大肠喜热恶清,当以热治寒也。络宜清,当以寒治热。 
许学士解利外感。 
伤风者,恶风。用防风二钱、甘草、麻黄各一钱。头痛加川芎,项背腰痛加羌活,身重 
加苍术,肢节痛加羌活,目痛鼻干及痛加升麻;或干呕,或寒热,或胁下痛,加柴胡。伤寒 
者,恶寒。用麻黄二钱、防风、甘草各一钱。头沉闷加羌活一钱。 
凡治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寒宜甘发也,看他证加减。伤风以防风为 
君,甘草、白术为佐。是风宜辛散也。其伤寒表证,以石膏、滑石、甘草、知母、葱、豉之 
类,汗出即解。如热半表半里,与小柴胡,汗出而愈;热甚,大柴胡与之;更甚,小承气。 
里热甚,大承气,发黄者,茵陈蒿汤下之。结胸,陷胸汤下之。 
内伤,见于右手。内伤躁作寒已,寒作躁已,不相并,但有间,且晡时必减,乃胃气得 
令。潮作之时,精神困倦,乃其气不足。外伤,见于左手。外伤但无间,且晡时必作剧,乃 
邪气盛。潮作之时,精神有余,乃邪气胜。寒邪不能食,风邪能食。 
表虚,不作表虚治。或劳役于凉处解衣,或阴虚新浴,表虚为风寒所遏,切不可妄解表 

卷一
七、大头肿痛
属性:(附蛤蟆瘟) 
x【因】x 阳明邪热太甚,故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也。湿热为肿痛,治之视其肿热 
在何部分,随结而取之,是天行也。 
x【治】x 黄芩(炒) 甘草 大黄(煨) 黍粘子(炒) 芒硝 
阳明渴,加石膏;少阳渴,加栝蒌根;阳明行经,加升麻、白芍、葛根、甘草;太阳行 
经,加羌活、防风。 
x蛤蟆瘟x 
x【因】x 风热。 
x【治】x 解毒丸下之。 
侧柏叶自然汁调蚯蚓粪敷。烧灰大妙。 
车前叶服;或丁香尖、附子尖、南星,醋磨敷皆可。五叶藤汁敷亦可。 

卷一
八、霍乱
属性:x【脉】x 微涩,或代,或伏。脉弦滑者,膈有宿食;身却不热,为霍乱。大者生 
,微迟者死,脉洪者热。 
x【因】x 其气有三∶一曰火,二曰风,三曰湿。 
邪在上焦则吐,下焦则泻,中焦则吐而且利。吐为 热也;泻为湿也;风胜则动,故转 
筋也 
。或因大渴而大饮,或饥,或饱甚,伤损胃气,阴阳交争而不和。此为急病也,不死。如干 
霍乱而不得吐利,必死。 
x【证】x 其状心腹卒痛,呕吐下利,憎寒发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腹 
痛则先下,心腹俱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则死,不然则吐泻。 
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绞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须臾则死。以盐汤大吐之佳 
。 
外有冲恶,病同而名异。 
x【治】x 五苓散治热多饮水,关上脉洪者,热也。宜清之。 
x理中丸x 治寒多不饮水,身不热者。 
x半夏汤x 治霍乱转筋,吐利不止。身痛不止者,宜加桂枝汤。 
半夏曲 茯苓 陈皮 白术 薄荷 桂枝 甘草 
x和解散x 治霍乱。此条,内有所积,外为邪气所阻。甚用吐法,二陈汤。 
x和解散x 川芎 苍术 白芷 防风 

卷一
九、瘟病
属性:x【证】x 众人一般者是。 
x【治】x 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 
大黄 黄芩 黄连 人参 桔梗 苍术 防风 滑石粉 人中黄 香附子 
上神曲丸,送下随宜。气虚四君子;血虚四物汤;痰,二陈汤;热甚,童便作汤送下。 
春夏不服麻黄,秋冬不服桂枝;夏不服青龙,冬不服白虎。 

卷一
十、伤暑
属性:x【脉】x 脉虚身热,或浮自汗。自汗者,火动而散故也。 
x【因】x 夏火太热,损伤肺金元气。其感有二∶动而得之,乃辛苦之人,动而火 
胜,热伤气也,脉洪而大。静而得之,乃安乐之人,静而湿胜,火胜金位也,脉沉而实。 
x【证治】x 暑喜归心。入心则噎塞,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入肺则喘满、痿 ; 
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肾则消渴。病则 
怠惰嗜 
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弱,头疼恶热,躁热,大渴引饮,大汗。因动而中,白虎 
加 
入参汤主方。头疼恶寒,拘急肢节疼,大热无汗。因静而中,大顺散、白虎加苍术。有阴胜 
阳之极,甚则传肾肝为痿厥,清暑益气汤主之。 
凡中 死,切忌与冷水凉处,须沃以汤,宜黄龙丸主之。 
心虚伤暑,身热头痛,烦满而渴,五苓散主之。肺虚伤暑,身热烦闷而喘,白虎汤主之 
。脾虚伤暑,则为 疟,常山饮主之。 
x黄连香薷汤x 治暑。挟痰加半夏;虚加参、 。 
x清暑益气汤x 治暑伤金,虚甚。 
x玉龙丸x 曾用治暑。油炒半夏、姜汁丸。 
x补中益气汤x 治疰夏痰渗。 
x二苓汤x 治春夏之交,病似伤寒,自汗体重,痛难转侧,此名中湿。 
泽泻(一两) 滑石(二两) 茯苓 猪苓 白术(半两) 
暑风挟火,痰实者,可用吐法。 
x玉龙丸x 治暑泄泻,或二便秘。 
焰硝 明矾 滑石 硫黄(一两) 白面(六两) 
水丸,水下。 

卷一
十一、疟
属性:x【脉】x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 
;弦数者,可汗,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x【因】x 夏暑舍于营卫之间,腠理不密,遇秋之风,玄府受之。惨怆之水,寒气 
气闭而不出 
,舍于肠胃之外,与营卫并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并则病作,离则病止。并于阳则热, 
并于阴则寒。浅则日作,深则间日。在气则早,在血则晏。因汗郁成痰,因虚弱阴阳相乘。 
外因从六淫,有寒、湿、瘅、湿、牝。寒则先寒后热;温则先热后寒;瘅则但热不寒; 
湿则 
身骨节疼;牝则寒多不热。内因,有脏气不和,郁结痰饮所致。有肝、心、脾、肺、肾之说 
。说见后。不内外因,疫疟,一岁之内,大小相似;鬼疟梦寐不详;瘅疟乍有乍已;食疟因 
饮食得之;劳疟因劳得之;母疟有母传染者也。 
x李论x 夏伤于暑,秋为 疟。暑者,季夏湿土。湿令不行则土亏矣,所胜妄行, 
木气太 
过,少阳主也。所生者受病,则肺金不足,不胜者侮之。水胜土之分,土者坤,坤在申,申 
为相火。水入土,则水火相干,则阴阳交作,肺金不足,洒淅恶寒。土虚少阳乘之,则为寒 
热。发于秋者,湿热则卯酉之分也。 
x【证治】x 先寒而热,谓之寒疟;先热而寒,谓之温疟;治之宜乎中也。中者, 
少阳也 
。渴者,燥胜也。不渴者,湿胜也。又有得之于冬,而发于暑,邪舍于肾,足少阴也。有藏 
之于心,内热蓄于肺,手太阴也。但热而不寒,谓之瘅疟,足阳明也。在太阳经谓之风疟, 
宜汗之;在阳明经谓之热疟,宜下之;少阳经谓之风热,宜和之。此伤之浅也。在阴经则不 
分三经,谓之温疟,宜从太阴经论之。此伤之重也。 
太阳经,头痛腰痛,寒从背起,先寒后热,宜小柴胡、羌活地黄汤。 
少阳经,心体解 ,寒热不甚,恶见人,多汗出甚,小柴胡汤。 
阳明经,先寒久乃热,热大汗,喜见火乃快,宜桂枝二白虎一汤。 
少阴经,呕吐烦闷,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病难已,小柴胡加半夏汤。 
太阴经,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喜呕乃衰,理中汤。 
厥阴经,小腹腰痛,小便不利,意恐惧,四物玄明苦楝附子汤。 
心疟,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宜桂枝黄芩汤。 
肺疟,心寒甚,热间善惊,如有见者,桂枝加芍药汤。 
肝疟,色苍苍然太息,甚伏若死,通脉四逆汤。 
脾疟,寒则腹痛,热则肠鸣,鸣已汗出,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 
肾疟,腰脊痛宛转便难,目 然,手足寒,桂枝加当归芍药汤。 
胃疟,将病也,善饥不能食,能食而支满腹胀,理中汤、丸主之。 
劳疟,经年不瘥,后复发作,微劳力不任,名曰劳疟。 
母疟,百药不瘥,结成 癖在腹胁,名疟母。 
治虽不同,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汗不彻,郁而成痰,宜以养胃化痰发汗,邪气得出 
,自然和也。虚则补之,脉洪数无力者是也。 
x羌活汤x 治邪气浅在表。 
羌活 防风 甘草 恶寒有汗,加桂枝;恶风无汗,加麻黄;吐,加半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