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7-脉因证治-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脉因证治
作者:朱丹溪  
朝代:清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缪序
属性:余自归里后,杜门不与世事接。先太宜人病痰饮,延叶眉寿治,历四年弗痊,而眉寿谓 
为痼疾难效。因遍览方书,颇会其旨,拣方以治,不一年而瘳。后遂旁收博采,穷幽极渺, 
而于长沙、河间、东垣、子和、丹溪诸书尤三致意焉。窃尝谓医之有长沙,时中之圣也;而 
四家并峙,犹清任和之各成其圣,偏焉而至者也。学不从此参究,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 
也,其能之乎?但四家自河间、东垣而外,子和文多缺略,未为全书;丹溪著作,类出门人 
记载。惟闻《脉因证治》一书简而赅,约而尽。学人循是而窥长沙,如得其船与楫,沿而不 
止,固自不可量也。而流传绝少,历三十年未获一嗒,心常怏怏。岁乙未,客有持来示余, 
欲广诸同好,亟请付梓。不禁欣感交集,以为一线灵光,忽然涌现,真为桑榆之幸。因不辞 
而为之序,以弁其首。 
x乾隆乙未仲夏吴趋缪遵义书于芝田山房x 

卷一
一、卒尸
属性:x【脉】x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厥气入脏则死,入腑则 
愈。唇青身冷为入脏,死;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则愈。紧而急者为遁尸;少阴不至,肾气 
衰 
x【证治】x 在外者可治,入里者死。血气并走于上,则为厥,暴死。素有痼疾, 
新加卒病,先治卒病。尸厥者,昏不知人,脉动如故,开上焦心肺之阳,自愈。 
尸厥,脉动无气,气闭静而死也。以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放舌下。又方 
∶剃取左角发方寸,烧末酒和,灌入喉立起。 
x救卒死身热者验方x 矾石半斤,以水一斗五升煮消,浸脚令没踝。盖取矾性收涩 
,而敛其厥逆之气。 
x还魂汤x 治卒死、客忤气。 
麻黄(三两,去节) 杏仁(八十个,去皮尖) 炙甘草(一两) 
上三味,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入姜汁少许,令咽之。盖取辛甘通阳气,发越邪气 
故也。 
x救卒死目闭方x 捣薤汁灌耳中妙;或吹皂荚末于鼻中,立效。薤汁辟邪安魂, 
荚末取嚏开窍。 
x救卒死张口反折方x 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饮以五毒诸膏散。 
外有中恶、中气、中食等状,与卒尸相类,须详谛脉证而投之,慎勿泛视,误人仓卒。 
变通在神,法难毕述。 

卷一
二、痹
属性:x【脉】x 寸口喘而坚,痹在心;喘而浮,痹在肺;长而左右弹,痹在肝;大而虚 
,痹在脾;坚而大,痹在肾。 
x【因】x 风,风为行痹。风性善行。寒,寒为痛痹。寒主收引。湿,湿为着痹。 
湿本重滞。三气致痹之原,或外兼他患有之。若舍此而能痹,未有也。 
x【证】x 其合而为痹也。以冬遇者,骨痹;春遇者,筋痹;夏遇者,脉痹;长夏 
遇者,肌痹;秋遇者,皮痹。久而不去,内舍五脏之合。待舍其合,难治矣。 
《痹论》中议痹,乃三气皆可客于五脏,其风、寒、湿乘虚而客之故也。筋痹不去,内 
舍于肝;皮痹不去,内舍于肺;肌痹不去,内舍于脾;脉痹不去,内舍于心;骨痹不去,内 
舍于肾。其客于心,则烦心,上气嗌干,恐噫,厥胀是也。其客于肺,使人烦满而喘吐。其 
客于肝,多饮数溲,小腹痛如怀妊,夜卧则惊。其客于脾,四肢解堕,发渴呕沫,上为大塞 
。其客于肾,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其客于肠,数饮而小便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 
泄。夫大肠乃传道之官,为冲和之气,三气乘虚客之,而和气闭矣。水道不通,使糟粕不化 
,故喘争飧泄也。其客于胞,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小便涩,上为清涕。夫三气 
客于胞中,则气不能化出,故胞满而水道不通,随经出鼻窍。其客于血脉,随脉流通上下, 
升降一身,谓之周痹。 
x华佗论痹x 乃邪气合四时不正之气,感于脏腑所为。有气、血、筋、肉、骨之分 
。其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正气衰,邪气胜。留于上,则胸 
腹痛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重而不能行;贯于舌,则不言;遗于腹,则不溺。壅则痛, 
流则麻。右寸脉沉而迟涩者是也。其血痹者,饮酒过多,怀热太甚,或寒折于经络,或湿犯 
于营卫,因而血搏,渐成枯削失血之证。左寸脉结而不流利是也。其肉痹者,饮食不节,肥 
美之为。肉不荣,肤不泽,则纹理疏,三气入之,则四肢缓而不收持。右关脉举按皆无力而 
涩也。其筋痹者,由叫怒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寒热客之,流入筋会,使 
筋急而不舒。左关脉弦急而数,浮沉有力是也。其骨痹者,乃嗜欲伤于肾气,内消而不能闭 
禁,邪气妄入。脉迟则寒,数则热,浮则风,濡则湿,滑则虚。治法各随其宜。 
x麻木余辨x 是风湿热下陷入血分阴中,阳气不行。其证合目则浑身麻。亦有痰在 
血分痒者,血不营肌腠。 
x【治】附子汤x 治风、寒、湿痹。 
附子(炮去皮脐) 桂枝 白芍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三钱) 白术(一两) 
行痹,加麻黄桂汤;痛痹,加附子、姜茯汤;胞痹,加四苓;肠痹,加平胃、茱萸、草 
肉、豆蔻等。 
x戴人法x 苦剂涌寒痰,次与痰剂。使白术(除湿)、茯苓(养肾水)、桂(伐木)、姜 
、附(寒胜加)。 
x麻木方x 人参(助阳道) 当归(行阴) 生甘草(去热) 白术 茯苓(除湿热) 升麻 
柴胡 白芍 苍术 黄柏。痰,加二陈。 
x忍冬藤膏x 治五痹拘挛。 

卷一
三、
属性:(即痉也) 
x【脉】x 太阳发热,脉反沉细,难愈。太阳证备,脉沉迟,此为痉。寸口脉直上 
下行,伏坚紧如弦。沉弦,沉紧。少阴脉紧,暴微者,欲解。 
x【因】x 血气内虚,四气外袭。因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寒、湿同性,故湿 
可伤太阳。 
x《三因》论状x 身热足寒,头强项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脉,独头摇动 
,卒噤,角弓反张。皆因血虚筋无所养,邪因入之。故寒则紧缩,热则弛张,风则弦急,湿 
则胀缓。又有因疮口未合,风入之,为破伤风;湿入之,为破伤湿。与痉同,但少头强项急 
,余并相如。又有因汗、下过多,又有产后怒气致此病者,项强亦有痰者。 
x【证】x 有汗而不恶寒,名柔痉;无汗,口噤脚挛,名刚痉。 
x【治】x 宜流湿祛风缓表而安。详有无汗而药之。柔痉,葛根加桂汤;刚痉,大 
承气汤。葛根汤汗之,有表证可用。大承气下之,有里证可用。 

卷一
四、痿
属性:x【脉】x 浮而大,浮虚大热;滑而大,滑痰大虚;洪而缓,洪热缓虚。 
x【因】x 肾水不能胜心火,火上烁肺金,六叶皆焦,皮毛虚弱,急而薄着者,则 
生痿 。皆因贪欲好色之故。湿痰亦能为之。 
x经论x 有由悲哀太甚,阳气内动,数溲血,大经空虚,热起于心。病则枢纽如折 
,名曰脉痿。有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宗筋弛纵,热入于肝。病则筋急而爪枯,名曰筋痿。 
有由湿地,以水为事,热生于脾。病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名曰肉痿。有因远行劳倦,遇 
大热而渴,阳气内乏,热舍于肾。病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名曰骨痿。然此皆热熏于肺 
之为也。火上炎,肺治节不行而痿 矣。 
x【证】x 面黄,身热,肌瘦,往来寒热,涎嗽喘满,面浮弱而不用者,为痿。外 
有痿即软风也。柔风脚弱,病同而证各异。 
x【治】x 治独取阳明。阳明者,胃脉也。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 
利机关也。故阳明虚而然。 
张,以黄连解毒汤加归等剂治之。 
李,以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四君子补阳明虚,清暑益气治之。湿痿之为病,宜二陈 
汤加术、苓、柏治之。 
x清暑益气汤x 治热伤肺,气虚成痿。 
黄 (一钱,汗少减半。暑邪干卫,身热自汗,甘温补之) 人参(救火伤气) 白术(各 
半钱) 白苍术(一钱,除湿) 甘草(炙,三钱,益气) 当归(三钱) 升麻(一钱,酒润,甘 
平,润肌热,风胜湿) 葛根(二钱) 陈皮(半钱) 泽泻(半钱渗湿) 神曲(半钱,消食去痞 
)五味(九分,酸寒,收暑伤金) 麦门冬(三钱) 青皮(二钱半) 黄柏(三钱,补水泻热) 
或加知母、黄芩。 
x健步丸x 治湿热成痿。 
羌活 防风 柴胡 滑石 炙甘草 生姜(酒洗,各半两) 泽泻(五钱) 防己(酒制一 
两) 川乌 苦参(酒洗) 肉桂(一钱) 
愈风汤下。 
x秘方x 气虚,四君子加苍、白术、苓、柏。痰,加竹沥。血虚,四物汤。湿痰, 
二陈汤加苍白术、苓、柏、竹沥。下补阴丸。 
x经论x 喑痱 乃肾虚也。舌不语,肾脉挟舌本,肾气厥不至;足不行,肾气不顺。 

卷一
五、厥
属性:x【脉】x 沉微而不数,谓之寒厥;沉伏而数,谓之热厥。 
x【因】x 因虚,因痰,因热,因寒。 
x【证】x 厥当分两种,次分五脏。寒厥,为手足寒也。阴气胜则寒。其由乃恃壮纵欲于秋冬之间,则阳夺于内, 
精气下溢,邪气上行,阳衰精竭,阴独行,故为寒厥。热厥,为手足热也。阳气胜则热。其由乃醉饱入房,气聚于脾胃, 
阴虚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竭,精气竭则四肢不荣,酒气与谷气相搏,则内热而溺赤,肾气衰,阳独胜,故为热 
厥 
五心烦热,有小肠热者,有心虚而热者。 
厥,亦有腹暴满不知人者,或一二日稍知人者,或卒然衰乱者。皆因邪气乱,阳气逆, 
是少阴肾脉不至也。肾气衰少,精气奔逸,使风促迫,上入胃膈,宗气反结心下,阳气退下 
,热归股腹,与阴相助,令人不仁。又五络皆会于身,五络俱绝,则令人身脉俱动,而形体 
无所知,其状如尸,故曰尸厥。正由脏器相乱,或与外邪相忤,则气郁不行,闭于经络,诸 
厥有痰如曳锯声在咽中,为痰厥;骨枯爪痛为骨厥;身直如椽为 厥;因醉而得为酒厥 
;暴怒而得为气厥;手足搐搦为风厥;喘而狂走为阳明厥。此皆气逆之所为也。 
x【治】x 李法∶痰用白术、竹沥;热用承气下之;气虚补气,四君子;血虚补血 
张法∶降心火,益肾水。通血和气,必先涌之。 

卷一
六、伤寒
属性:x【脉】x 阳浮而阴弱,谓之伤风。邪在六经俱强,加之风伤阳,故浮虚。阳浮, 
阴弱,营气弱也。浮紧而无汗,谓之伤寒。寒伤营,营实则卫虚。寒伤阴,故坚牢。阳紧, 
邪在上焦,主欲呕;阴紧,邪在下焦,必欲利。 
脉浮,头项痛,腰脊强,病在太阳。脉长,身热目痛鼻干,病在阳明。脉弦,胸胁痛而 
耳聋,病在少阳。脉俱沉,口燥舌干,邪在少阴。脉俱微缓,烦满囊缩,邪在厥阴。脉俱沉 
细,嗌干腹满,邪在太阴。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而紧涩,变为温疟。阴阳俱盛,伤寒之脉 
,前病热未已,后寒复盛也。脉阳浮滑,阴濡弱,更遇于风乘,变为风温。阳浮而滑,阴濡 
而弱,皆风脉也,前热未歇,风来乘热。脉阳洪数,阴实大,遇湿热两合,变为温毒。洪数 
、实大,皆两热相合。脉阳濡阴弱而阴弦紧,更遇温气,变为温疫。 
病发热,脉沉而细,表得太阳,名曰痉。病太阳身热疼,脉微弱、弦芤,名曰中 。病若发汗已,身灼然热,名曰 
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鼾,语难 
则惊痫,时螈 。若火熏则死。病 
水,狂闷,名是阳厥。脉当有神,不问数极、迟败,当中有力即有神焉。神者,血气之先。伤寒热甚,脉浮大者生,沉 
小者死;已汗,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温病二三日,体热腹满头痛,饮食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温病八九日,头 
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 
来细强,十二日死。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汗出,肾脉 
七八日,不汗躁狂,口舌暴燥焦黑,脉反细或代者死。八日以上反大热,死。邪胜故也。热病七八日 
者死。热病得汗, 
日,脉不躁,喘不数,后三日中有汗。不汗者,四日死。热病脉涩小疾,腹满 胀 
大绝,喘而短气,大衄不止,腹中疼,死。热病脉浮洪 
身热甚,死。热病脉小疾,咳喘眩悸,夺形肉,身热,死。热病腹胀便血 
者,死。热病脉转小,身热甚,死。热病脉转小,身热甚,咳而便血,目陷,妄言,循衣缝,躁扰不卧,死。热病呕血, 
咳而烦满,身黄 
气胜也。身体如油,正气脱也。喘而不休,水浆不下,胃气尽也。体麻不仁,营 
绝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