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我乃刘备-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狼狈的出城,看到自己的军队就在城外,心里也着实暖了许多,再见到陈宫,内在的欢愉就更不必说了。

刘备回到大营,这才认真看了太史慈一眼,牵着太史慈的衣袖,叫了声:“子义”问他,“还记得去年临淄城外别时一幕么?”

太史慈无语先咽,回想起从前,历历在目。有些事,是不能忘记的

太史慈将身上包裹取下,解开,拿出了一件衣服。

去年时,在临淄城外小山上,太史慈追杀张辏АR灰沽苡辏乩春螅チ苏抨',但太史慈衣服被淋湿,刘备将自己外衣脱给了他。

太史慈现在拿出的就是当时的那一件衣服。

刘备摩擦着衣服,也是哽咽无语。他回身,立即让人也取来了一个包裹。包裹很严实,就是刘备过小沛时,让赵云回彭城押送吕布家小时顺便让他从甘倩手上取来的。刘备一直记着当初临别时自己所说过的那句话:“子义,你的铠甲我等你来取”所以来之前,他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就是他们相别一年后,刘备兑现他自己诺言的时候。

行必果,言必诺

他两都做到了。虽然太史慈没有说这句话,但他在听了他那句话后,他就点了头。点头不是白点的,起码,自跟刘备分别后,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个事,一直保存着刘备的这件衣服,直到跟刘备相见的这一天。

刘备在杀出曲阿城后,他的机会来了,他已经找到了借口。在接下来的日子,他的口头禅就是讨伐二字了。对于自己的“诚恳”却换来了刘繇狰狞的回报,刘备足以相信这个强大的理由能够给他这次行动,合理进攻曲阿得到一个很好的解释。

既然大军已经在城外,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刘备先是口诛,再是以武力逼宫,造了声势后,就是攻城了。但就在他准备攻城时,他见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劝止刘备,让刘备不要硬来,只需一纸书就够了。刘备听了他的话,一纸书后,曲阿城的刘繇,终于答应无条件投降,纳献曲阿城。

第三百三六:刘正礼被迫纳城

第三百三六:刘正礼被迫纳城

 第三百三七:劝许贡陆逊送吴郡

第三百三七:劝许贡陆逊送吴郡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

某年,孙权之时,当庭牵出一头驴子。这没什么奇怪,但孙权这人似乎很会恶搞,看到诸葛瑾儿子诸葛恪在场,他立即让人提了四个字,“诸葛子瑜”,贴在驴子面上。大家知道,驴子的脸面比较长,而诸葛瑾先生恰好符合这个要求,自然成了孙权开涮的对象。当然,诸葛恪很是聪明,当即请益二字,在“诸葛子瑜”后面加上“之驴”。结果,座上的人都笑了,孙权就把这头驴子赐给了他。

身为这次被恶搞的对象,诸葛瑾没有辜负孙权的形象比喻,脸面的确长得特长,但这也并不妨碍他的才学。他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在黄巾大乱的时候,他和许多文人士大夫以及无数爱好和平的难民一样,为了躲避战火,不得不离开故土,远游他方。

在那个动乱的大时代,中原一片混战,躲避战火的理想之地如荆州、扬州、交州等,当然,你如果不怕冷,还可以到躲到辽东。

诸葛瑾这次,选择了扬州,曲阿。

可以说,在孙策下江东前,曲阿还是相对安定的。更何况,曲阿在刘繇来了后,立即变成了州治,成了除袁术的寿春以外的第二个扬州政治中心。人多的地方,机会也就越多。诸葛瑾选择这里,当然也不是纯粹的为了躲避战火而躲避,说白了开去,人有了学问,就想有个识货的老板来赏识自己。而诸葛瑾在这里,也是在一心等着他的老板出现。

这之前,或许他会把刘繇放在心里做了无数次的考虑,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繇并不是他理想的老板。

在刘繇被孙策pk下去的时候,诸葛瑾或许看到了一丝曙光,但他并没有立即出来。

因为孙策实在不争气,还没等人家上门,自己先挂了。

诸葛瑾再度失望。

但,诸葛瑾并没有失望太久,他就看到了另一丝曙光。

刘备来曲阿了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再也不能在家坐等了。

他对刘备早有耳闻,在去年时,刘备在徐州的大刀阔斧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他知道。刘备贴出招贤榜,他知道。刘备安抚流民,让流民回归故土,他也知道。但他没有回去。

没有别的,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要记得,在战乱的年代,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刘备生意做得大,自然别人也就越加眼红,所以挨打的几率一般高于其他人。木秀于林,风必摧灭如其吃回头草,不如坐地等老板。

但事实证明,刘备接手徐州后,不但坐稳了徐州,还有余力来干涉别人的事,这就不简单了。直等到……刘备亲自来了江东,来了曲阿。

他坐不住了。

不是因为刘备过于吸引人,是实在的太吸引人了。

孙策够狂的吧?下江东后没用了数个月时间,从历阳经牛渚、石城、丹阳、湖熟、句容再到曲阿,一路横扫,几乎所向无敌。当然,除了秣陵没解决外。

可刘备呢?东行以来,从寿春经全椒到阜陵、历阳,再毫无创意,踏了孙策的老路,一路横扫到了曲阿。孙策用了数个月,但他,却只用了将近一个半月时间。而且,踢走了前面的那位孙帅哥不算,又来了曲阿,打起了刘老爷子的主意。

这一切,诸葛瑾没有一刻不在关注。

但要是刘备真的攻打曲阿了,他就是怕破了城后,没准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园又要被战火烧了,所以,他毅然来见刘备。

带着他的理想,借着大义,他来了。

当然,更重要的,他是试探这个被自己选中的老板,看他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

东汉初年,马援如是跟刘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三国演义中,周瑜劝鲁肃到孙权阵营时,也引用过这句话。

现在,这句话,诸葛瑾也可以说。

但不是口头禅,而是切实的去履行了。

他找刘备去了。

刘备对这个脸面特长,开口就来阻止自己计划的人,心里不免有点反感。他准备是不想跟他罗嗦的,在刘备看来,曲阿,我是要定了。但当这个驴脸的人物说出“君为朋友大义而来,如果赶走孙伯符后,接着收拾刘正礼,天下必将惑之”刘备听出了这话的严重了。

虽然我有理由讨伐刘繇,但我的目的是为解围,是为正义,是为朋友大义,若干了刘繇,那就不是解围,不是正义,也不是朋友大义,而是赤luo裸暴露在外的野心了

刘备接受了他的建议,写信给刘繇。让刘繇识趣点,如果现在出城,不但不追究,而且立即撤军

诸葛瑾对刘备能够正确对待,认真听取意见的精神十分满意,也为他对待文人的礼貌以及热情感动。他彻底服了刘备,也决心留在刘备军中,为刘备办事。

学生刘备,在诸葛瑾出的这份试卷里为诸葛瑾写出了让他满意的答案,诸葛瑾这个不动声色的员工也找到了满意的老板。而刘备,也很是欣喜,因为,他得到了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刘备,当即任用他为参镇东军事,加入智囊团。

刘繇看到刘备给自己的这封信,妥协了。

面对城下的数万大军,刘繇实在感到压力巨大。

他也害怕了,虽然当初坚决要为抵抗刘备而不惜牺牲自我,准备选择他兄弟的道路,为正义一条路走到黑

但在围城的几个夜晚,他都睡不着,甚至在梦中被兄弟血淋淋的身躯吓得满头大汗醒过来数次。他再次看了这封刘备的书,看到城下的数万大军,他知道,自己是彻底没戏了。

当然,对于投降这件事,刘繇觉得还是要认真对待。于是,他把这封书给了许子将看。

“如今,也只能这样了,降吧”

许子将只能这样告诉他。

许子将都觉得没希望了,那就降吧。

刘备履行诺言,在刘繇递出投降书后,当即撤军数里,接受投降。刘繇战战兢兢见过了刘备,这次,实在是没面子了。刘备当然例行公事抚慰了他一番,再次把“祖上八百代”的关系拿出来,并且再次表示不追究他的责任,让他仍做他的扬州刺史,他绝不干涉于他。当然,刘备在接受了刘繇的投降后,实在不甘心,想要捞点东西回去,不然实在不划算了。

他看中了许子将。

当他试探性的跟许子将套近乎时,许子将十分识趣的配合刘备。

几番话下来,刘备决定了,要走许子将。

“子将大才,可堪重用。望公勿啬,让与某,某当荐于国家。”

还有什么好说的,都把“国家”搬出来了,刘繇自然没话说,虽然心里十分不自在。

就这样,(参)镇东军事里又多了一位成员。

刘备觉得满足了后,让厉影留下来守秣陵,带同于禁、陈到等绕过曲阿,向南进发,讨伐下一个目标。

不听话的,就要打。

刘备的目标,是吴郡,吴县。

这里,有个十分棘手的郡守,许贡。

在说这位太守前,先顺便说下九江的事。之前,因为牛渚告急,陈到等于是暂时放下手里的活,领兵过江,先击退孙策,再接着到了秣陵。既然危急已经解决了,本该回去,但刘备吸取了攻击秣陵时没有大将可用的教训,于是不放他们回去了,只让他人代劳他们手里未干完的活。这样,于禁、陈到也就被刘备带在了身边。

话说到这里,现在可以继续了解许贡了。

对于这位许同志,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他一生就干了一件事,虽然这件事还不是他干的,但这件事的影响,也足以让这竖子成名了。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不要误会,这是史书上的原话,这位太守并不叫许贡客,而是许贡的门客。

所以,这位许贡不简单就在这里,明明人死了,最后还是因为他的门客干了件实在了不得的事,以致让这位仁兄死后也风光了一把,写进了孙策传。

在先前时,孙策攻打曲阿一直没有攻打下,于是,孙策分兵去打吴县。

但孙策并没有如愿的得到这里,因为他的大军受到了许贡无情的抵抗,以闭门不战,跟孙策玩起了持久战。

孙策是没辙了,曲阿没有拿下,连个吴县态度也这么强硬,没办法,只好先撤军。

孙策没有啃动吴郡,刘备又来了。

吴郡的许贡,一视同仁,老少无欺,又给了刘备同样待遇,闭门不战。

面对吴郡高大的城墙,刘备也是无语了。本来他还想都到这份了,孙策都被我干了,剩下的这些鼠辈焉能跟我对抗?肯定是望我大军旗纛后,纷纷归顺。

既然来都来了,不出来,我也不能回去了。还有什么好说,开打吧

刘备部署好了兵力,准备来个硬攻。

但不用忙,因为吴郡北门突然开了,郡守许贡出降了。

刘备见到了这位传说里的许郡守,个子不高,人也长得不是文明,但还算礼貌。他见到刘备,远远就下马,他身后的将士全都将武器收进鞘里。

听到许贡表态,刘备着实高兴了一把。但慰劳之余,不忘旁敲侧击,要听听这位许同志是怎么一下子开窍了。许贡明白他的意思,他很识趣的回答:“迫于势。”但这太简单,许贡只好说出了真相。

这里面的确有真相,简单的来说,许贡之前是准备抵抗的,但他这时见了一个人物,他就改变了他先前的想法。这个人物劝他不要这么干,这么干不但送了命,不划算,而且是极其没有必要的。他听了,觉得有理,没有这么干,直接开城投降了。

这个人物,就是陆逊。

大家先不要激动,可能大家要说,这时陆逊才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如何能说动许贡开城?先看人物资料。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陆逊小的时候,父亲九江都尉陆骏就死了,母亲也死了,少孤。于是,他就跟随他从祖父陆康读书。陆康,庐江太守。因为不借粮给袁术,得罪了袁术。陆康知道袁术这人是不好惹的,接下来必将报复,为了坚守工作岗位,一心对抗袁术,所以在这之前把陆逊和亲戚都送到了吴县。他自己,直到被袁术唆使孙策,将兵来攻,固守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年七十就死了。陆康一死,留下了比陆逊还小数岁的少子陆绩,而他这一年,也才十二岁。

对于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来说,却要过早承担家庭负担,压力是大的。但幸好他家世代做官,在吴郡也有势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陆逊也是很有头脑的,所以,这个大族,在陆逊的支撑下,不但没有垮下来,居然渐渐有了起色。

像这样有势力的世家大族,一般地方官府是要给足面子的。就陆逊而言,他这次之所以出来劝说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