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热血长城-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就临阵换将,把老廉从前线撤了下来。然后让赵括接替了他的位置,这赵括是个熟读兵法的大家,对兵法的研究颇深,连他老爹赵奢都问不倒他。赵括一上来,迫不及待地就撤换了一批将领,然后领兵出征,去战那秦军。谁知却中了白起的计策,七十余万人马被秦军截成了三断,双方苦战两月之久,赵军大败,最终被俘四十余万。那白起也毒,一夜之间就把这四十万降军坑杀殆尽,啧啧那真是”

教室里异常安静,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着老马说的故事。长平之战的惨烈,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相比当时西方还在几个人几个人地对打时,战国七雄已经在鏖兵百万了。

“说得不错!”

教员“啪啪”地拍起了手掌,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顿时“噼里啪啦”地掌声雷动。

老马“嘿嘿”一笑,抬手敬了个军礼,然后一屁股坐了下来。

“可以呀!”杨越回头笑着,朝老马挤眉弄眼。

“故事说完了,说得很精彩!”教员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那我们今天就结合长平之战,来讨论一下秦赵双方的战术战略问题,大家说好不好?”

“好!”

场上的氛围很浓烈,大家的兴致非常高。军事这种东西,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指挥艺术。大家都是带兵之人,对这方面当然是非常的有兴趣。

 第十六章 十六字战决

一堂课上地很生动,以战例为引导,教大家如何去剖的成败,告诉大家,为什么秦军仗能打赢,不是靠武器先进,也不是靠人多势众,靠的就是人的智慧!

如果全面分析长平之战,那牵涉的计谋就太多太多了。//若单论整个长平战役后期秦赵对战的话,那其实就是一次典型的诱敌深入,然后聚而歼之。不过这次战役在杨越看来,却是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赵军七十余万人马尽没,自然是大伤元气,可是秦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围歼这七十万敌人,秦军自身损失也超过了六十万。

杨越有些按捺不住,心里好象有什么虫子一样在钻啊钻啊。对于军事学理论来说,他可能是个门外汉,可是毕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也亲历亲为过几次战斗,对战争的艺术他还是有他的看法。

“教员同志,我有不同意见!”杨越瞅着一帮人兴奋地喷着口水,也站了起来。

“哦,这位同志很面生啊”教员很客气地点点头,微笑着说到。

“教员同志,我是冀中军区的杨越。”杨越自报了家门,也不管教员听没听过自己的名字,径自说到:“长平之战固然可以判定秦军大胜,可是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讨论,不光是要讨论胜利者为什么会胜利,而应该从赵军大败的教训里吸取经验!”

“唔”

教员不置可否地沉吟着,教室里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杨越的高论。

杨越想了想,在心底暗暗地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到:“军事理论课,为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教训而服务于当前或者往后的战斗。大家都知道,八路军人少。装备差。而鬼子却是气势汹汹,装备精良。如果他们好比秦国的话,那我们就是弱势的赵国。白起之所以能在长平之战上一战定胜负,是因为他很低调,没有因为自己手里握有强兵而盲目冒进。反而步步为营,精心设计一套充分利用兵力地作战计划。而赵括之所以输,不是因为秦军是狼、赵军是羊,而是因为他太过于自信。太过于低估敌人的战斗力。这此消彼长之下,赵军当然必败无疑。正所谓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正确认识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作战的关键所在!”

杨越说完了这一段,停了下来。

周围一如既往的安静,没有人说话。教员同志很欣慰地看着杨越,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杨越会意。继续说到:“今天我们是赵军,而鬼子是秦军!鬼子大兵压境,在华北,他们搞过多次的‘治安肃整’、‘二十五路围攻’、‘五路大围攻’等等战役。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八路军不仅没有被消灭掉,反而日渐强大。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低调,绝对不会拿主力部队去鸡蛋碰石头。尽管鬼子强大,可是他们找不到我们的主力部队,有力气而用不上。我们在暗。他们在明;我们分散,他们集中。我们可以挑选自己地作战目标,而他们却只能处处被动。忙于救火。但是倘若我们学赵军,把主力集中一处,去寻找或者等鬼子的主力决战的话,那情况是怎样,这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指示我们。要分散部队。依托根据地。依托老百姓,大力广泛地开展游击战、破袭战的原因。相信有一天。鬼子一定会被我们拖垮,等我们有了决战的实力,情形自然而然就会掉转过来。好了,我的话说完了。”

“啪、啪、啪”

教员拍起了手掌,教室里顿时又是一阵掌声雷动。杨越很低调地微微一笑,朝大家敬礼致谢,然后坐回到了位置上。

“杨越同志分析地不错!”教员撑着手,俯视着大家:“敌后作战受到了许多条件地限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得不到补给,得不到支援。这就决定了,在面对敌人强大兵力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战术战法都要围绕着这个方针来执行。”

教员边说着边转过身,拿起粉笔在背后黑漆漆的木板上写下了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是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创下的游击战十六字决,期军事特期班最主要的研究和学习课题。”

学员们很多都不是第一次接触这十六个字,但是从现场的情况来看,他们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听着教员的话。老贺还掏出了一个铅笔头,摆开了一叠草纸,准备做笔记。



杨越也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四句话,其实其中的含义是非常之深地。从字面上理解这十六字方针的话,感觉是普普通通的战术方法,甚至可以说是避战地真经。可是细细研究,再加以实践的话,情况却截然相反。

十六字方针,其实讲的就是四个字:“退”、“扰”、“打”、“追”。

这四个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退该怎么退?如果毫无章法,带有战术目的的“退”就变成了溃退,这对士气和以后的战略部署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了“退”,就没有了后面这三个字。而“扰”,则是在假退之后地反击手段。在这四个字当中,起着决定性地作用。能不能继续贯彻接下去地作战方针,其实就看“扰”,如果扰的工夫没下够,就不能“打”,但是如果扰地敌人精神崩溃,那接下来就水到渠成了。“打”,顾名思义,就是消灭敌人。它和“扰”地定义不同,战术手段和战斗烈度上也不同,很多人容易把“扰”和“打”搞混淆。和“扰”相同的是,“打”该怎么打?如果仅仅是搔痒,那还不如继续“扰”,要打就要报定决心,如猛虎下山、如恶狼扑羊,集中优势兵力,在敌人不堪疲惫、精神恍惚之时进而重创敌人甚至一举歼之。这个“打”字是十六字方针中的最重要环节,它好比种下去了种子,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最后这个“追”字,不是说看到敌人撤退了就可以盲目地追击。而是继“打”之后,把敌人的士气、精神打得涣散之后的一种扩大战果的手段。同样,“追”也要讲究战术战法,俗话说地好:穷寇莫追。追击之前必定要侦察追击途中敌人有无设伏,周边有无敌人活动。同时还要辨别哪些是有威胁,哪些是虚晃一枪,以免反被敌围或者贻误战机。可以说,“追”字是十六字方针中最能提高士气的诀要,却也是最危险的举动。

杨越一气呵成把自己对“十六字方针”的理解写在了草纸上,这是今天的作业,也是第一课的总结。

“写完了?”

老马咬着已经断掉了的铅笔头,嘴角里含着几丝木头屑子,眼睛瞄向了杨越的“作业本”。

“写完了!”杨越伸了个懒腰,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四肢。

“娘卖皮!”

老贺坐在小马扎上有些生不如死,他的母亲去的早,没有老马的家教好。16岁加入红军之后,就一直顶在了战斗的最前线。虽说红军也开过扫盲班,可从那学来的几个字根本就不足以写什么长篇大论。这可苦了老贺,望着那张写着几个字的草纸直抓脑袋皮。

杨越本来还想热心地指点一番,没想到老贺摇摇头,嘴里开骂到:“他娘的,多少枪林弹雨老子都过来了,我就不相信,就整不来这几十个字!”

杨越呵呵笑着,回头看向了老马。

老马读过书,虽然他家也是农民,可是早年他爹还是咬牙把他弄进私塾里读了几年书。他写出来的字很飘忽,颇具观赏价值。杨越侧目,却发现他看不懂。暗黄色的草纸上,百十个行书体草地不行,让他脑袋晕忽忽的。

“我都不记得这都多少年了,我以前当兵的时候,就没想过我还能拿起笔来写字。”老马一边写着,一边象似在自言自语。

杨越笑了笑,忽然问到:“今天给我们讲课的军事教员是谁?挺有水平的啊?”

老马停了笔,抬起头用很惊诧的眼光看着杨越,半天才说到:“他你都不认识?他可是咱们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左权同志!”

“”

杨越心里“咯噔”一下,多么响亮的一个名字啊!

 第十七章 修械所

过两天就是腊月初八了。

腊八节,要喝腊八粥。陈启超趁着天放晴的时候进城去买了些熬制腊八粥的材料,虽然不能买齐,但多多少少凑个数,在形式上也算是过了这腊八节了。许晴还兼任了南庄的妇女救国会主任一职,忙里忙外地开始缝制棉衣、棉鞋。离除夕不算远了,再怎么打仗,中国人的风俗不能忘记。

和南庄难得的安静不同,整个河北此刻却是打得乒乓作响,到处都是枪林弹雨。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在鬼子数万人的夹缝中跳来跳去,伺机打了几个歼灭战和伏击战,大力破坏了敌人的后勤运输。许东阵亡以后,顺子把三、四营合并在了一起,称起了一杆大旗,名字叫“凤凰山抗日先锋队大洋湖支队”。因为正式的编制还没有下来,所以他们和385的关系还处在仅仅只是友军的地位。顺子吸取了许东的教训,在分散部队的同时,也注重部队的机动性和保密性。他们从来不呆在一个地方超过两天,除了睡觉吃饭之外,都在到处转移,绕着大洋湖和前来围剿他们的第四旅团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躲迷藏,然后顺便瞅准敌人的空挡,在他们的背后或者侧面放上一两枪。

在没有八路军主力的支援下,太平山的李双洋和孟庭贵互相掩护,互相依托,利用太平山的地形有序地进行抵抗活动。鬼子大军压境,孟庭贵倒也识大体,自从上一次被二营包了饺子之后,他就再也没搞过小动作。相反,他不仅不处心积虑地把二营赶下太平山,反而三番数次地派出援兵支援压力较大的李双洋。

民族大义摆在了这,容不得任何人朝三暮四。汉奸的罪名可不是什么人都担得起的。

可是,看似热闹的河北战局却让山杉元眉头紧锁。

这都一个月了,皇军的物资消耗、人员消耗都已经超过了预想。大军也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地搞了四、五次大拉网式的清剿。可战局地发展,以及取得的战果都丝毫不能让司令官满意。

这次作战的主要目标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可是这么大的一支力量,几万人的部队,说消失就消失。来无影、去无踪。让龇牙咧嘴的皇军根本就有力无处使,空摆着两只硕大的拳头,尽往空气里面砸。而且次要方向,凤凰山的几个分支力量也让他有些抓耳挠腮。这三支从凤凰山分流出来地游击队比鬼都精明,大洋湖和太平山如果说还能摸到他们的边的话,那么许大虎部就是一群幽灵,十足的一帮流氓!

铁道线不知道已经被他们掐断了多少次了,他们破坏铁路的手段越来越龌蹉。以前只是拆几根铁轨。发展到现在,他们居然连路基都炸塌。派出去维修的工兵只要一脱离保护,立刻就会有大批的游击队从两边杀出,打得皇军一个措手不及。

前线的士兵得不到补给,好几次都断顿了。每天啃硬如顽石地饭团子,对皇军士气的打击越来越大。走公路,要穿过几个游击区,一点都不保险。石家庄的后勤储备虽然还够维持过完整个冬天,可开春之后,如果铁道线再这样断断续续的话。难免也会陷入补给跟不上的尴尬境地。

风雨飘摇,风雨飘摇啊!

山杉元坐在办公桌前直摇头,眼睛瞟向了地图上的南庄。身为一个帝国军人。本来应该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效忠天皇。可毕竟被抓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儿。没有万全的把握,他压心底地不愿意向南庄动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