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切法”说白了就是教识字的人识字,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字基础,你才能用它来认字。所以,不识字的百姓没办法应用。
在几位师父看来,这个拼音注音法,最主要的意义可不是教识字的人‘识字’,而是让不识字的人做到‘达意’。如此简单易学的四十七个符号,只要推广出去,几乎人人都学得会。
想像一下,如果这个方法普及开来,大宋百姓人人会用拼音法读字,不对,人人都会不现实,只需要一半,甚至三成的人学会拼音法,那么,到时只要在汉字上标上拼音,不识字的百姓都不需要认识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只需按拼音读出其音,按读音去理解字面的意思。。。。。
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


第179章 三字经
为什么说那会是了不得的事情呢?
打个比方,朝廷发往州府的公榜檄文,以往都需要有人唱榜。百姓之中识字的人太少了,就算你贴出去,绝大多数百姓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增税,还是减税,是缉盗,还是施恩。。。。。。
无形之中,既增加了官府的工作量,又因为传播上的局限,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要是标注了拼音呢?那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得懂。
“还可以用在蒙学书籍之上。”
几位大儒已经开始考虑拼音的应用了。
“若是在《广韵》、《韵略》、《千字文》、《孝经》之上用拼音标注,那蒙童只要会此拼音,即使没有先生授业,也可自学识字,简直方便至极!”
“嘿嘿。”听师父这么一说,唐奕忍不住乐了。
随手拿起桌上的《蒙学》课本,“我已经用上了。”
“用上了?”
杜衍接过翻开,发现第一课就是拼音,随便往后一翻,果然!
无论是题目,还是正文,都已用拼音标注。可以说,只要学会了第一课拼音注音法,后面的课文不需要教,蒙童自己就可以在家阅读。
“不错,不错!”杜衍连说两个“不错”,就把课本交给其他人,让他们也看看。
范仲淹也知刚刚错怪了唐奕,正要说几句赞扬之辞,不想,尹洙拿着唐奕那本《蒙学》突然惊声道:
“这第一篇作文是你所写?”
“是。。。。”
好吧,抄着抄着,唐奕脸皮也就厚了。
尹洙没说话,又往后仔细翻看,待大概看完,才把课本递给范仲淹。
“拼音注音法加之此文,大郎可为蒙学之宗师矣!”
众人不禁疑惑,什么作文得尹师鲁如此之高的评价,可与拼音注音法同日而语?于是都凑到范仲淹身边一同观瞧。
范仲淹翻开的那一页赫然写着:
《三字经》。
。。。。。。
“三、百、千”是中国传统三大启蒙教材。
《百家姓》,因其象征着中华姓氏的传承和对文字的认知,而被流传;
《千字文》,因其不重复的千余汉字,也是蒙学识字所用。
《三字经》,则是用极其精简、浅显的文字,记录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的同时,既了解常识,学习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又懂得了的做人做事道理。
可以说,《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最重要、最全面的教材,地位尤在《千字文》、《百家姓》之上。
唐奕为了民学,都把拼音搬出来了,又怎么可能放过这篇蒙学巨作呢?
只不过,唐奕也不是完全照抄,其中关于历史典故的段落,他只节选到宋之前的句子,像什么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这种要掉脑袋的句子,是肯定不能要的。。。。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范仲淹念念有声,一气读完,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三字一句,四句一段!
全文不过千余字,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简直是绝妙!
不但有生活中的名物常识,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又罗列出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先秦诸子的著作。
而史典方面,从三皇治世讲到五代乱国,历朝的经典人物典故也一一收录。
可以说,一个蒙童如果能把此文学通,就基本完成了对天地万物的认知。
尹洙说得一点没错,凭着拼音注音法,还有这篇《三字经》,唐奕便可为蒙学宗师矣!
老头儿想到这儿。。。。
一背手,
转身就走。。。。
唐奕看着老师急行而去的背影,心说,你就不夸我两句?再说,你走就走,把课本还我啊!
他倒不是心痛一本课本,而是那上面有为给孩子们上课做的批注。
唐奕当然不知道,他那本《蒙学》第二天就摆上了赵祯的案头。
。。。。。。
范仲淹就这么潇洒地走了,另外几位师父却没走。
刚刚唐奕讲了一个时辰,虽然大致上已经明白了拼音的用法,可是,他们还想详细地听听唐奕是怎么传授给孩子们的。而且,这个用墨板白字来教学的方式很新颖,老师父们也想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从那之后,每天上午,唐奕在观澜上院听老师父们讲学,下午则换到民学,老师父听他讲课。
几天听下来,还真让这些名儒听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除了墨板的好处,还有拼音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唐奕对课时的分配。
以往,尹洙等人给儒生授课,像尹洙、孙复身体情况好的,都是一讲半天;杜衍、柳永因为年岁大了,没有那么好的体力,也是最少一个时辰。
但是,唐奕给童子授课却不然,每课半个时辰,以沙漏记时,从不增减。到点儿下课,让童子歇息半刻,再继续授业。
而且,上节课与下节课从不重复,上节讲了《蒙学》,下节就讲《数术》,两门学问穿插进行。
开始,老师父们还觉得唐奕这样施教有些欠妥,在他们看来,半个时辰根本不够讲嘛?
可是,自己亲身听了几课之后,大家的想法就都变了。
他们发现,唐奕这种短时间、穿插课目的授业方法,不但童子们学得不累,老师讲得也不累。
而且,小童们好像学的也比正常授课快很多,再加上墨板白字的明了直接,往往唐奕一节课所传授的东西,就赶上一般的先生摇头晃脑地教上半天了。
最后,老师父们找唐奕商量,是不是能在观澜上院也试行一下这种授业方式,看看这种短时授课的方式在儒生们中间有没有效果。
唐奕当然说好啊,他对那种一个师父一讲就讲半天,听得头晕脑胀的传道方式早就厌恶至极了!
于是,唐奕和几位师父一商量,给观澜上院订起了
“课程表”。。。
————


第180章 传承
给观澜上院安排课程表,其实也没什么难的。采用的是,上午四课,下午四课的方式,每位师父穿插授业。
这样,不但师生都不至于疲累,而且也能按各个师父不同的善专,还有课业的轻重,来增减课时。
最主要的是,几位师父都不年轻了,这种一天最多授业一个时辰,而且是分两次进行的方式,对他们的身体也有好处。
至于他们也要试用墨板教学的要求,在唐奕极力反对之下,没有达成。
一来,写板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二来,灰尘太大,不利健康。
要知道,这几位可是国宝级的大儒名仕,多活一天,都是观澜书院乃至大宋朝赚到了!
唐奕之所以又是定下养生餐食,又鼓动他们每日晨练,就是为了让范仲淹这几位老师父身体棒棒的,多活几年!
。。。。。
生活就是这样,唐奕其实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套拼音注音****对这个时代这么重要;也没想到,不经意的一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更没想到,本以为会很耗精力,很艰难的民学,其实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难办。
起初,上院的儒生看先生们都去听唐子浩讲课,一时搞都不清状况,怎么几位大儒都去看唐子浩教鬼画符了?
于是,他们也耐着性子来听了几节课。
一听下来,他们才发现,原来那鬼画符是极为高绝的注音法,自然都来了兴致,认真地跟着学了起来。
后来,因为民学围的人太多,而且谁都可以来听,又吸引了一些回山村民和山下挖河湾的民夫弟子跑来听讲。
再后来,董惜琴闲来无事,也抽空来到课舍之中,听唐奕讲课。
唐奕不但不反对这些人来,反而颇有成就感。
不过,这也苦了唐奕,为了让外面的人也听得清楚,他不得不尽量地大声讲课,没几天,嗓子就受不住了,几乎说不出话来。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这种尽心尽力、有教无类的授业精神打动了一些人,使得观澜民学以一个让唐奕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壮大!
。。。。。
唐奕的嗓子讲课讲哑了,以至于根本无法继续上课,二十七个孩子,加之上百号在课舍外面听课的百姓失望之余,也由衷地心疼起唐奕。
后世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对知识的渴望,看似唐奕做了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对于大宋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最开始,是上院的一个儒生找到唐奕,这个儒生是随孙复从泰山书院投奔而来的,姓胡,名林,字众森。
胡林来找唐奕的目的,让唐奕颇为意外,他想帮着唐奕在民学授课。
按说,明年开春就是大比,胡林二十有二,正是待考之龄,不应该到民学来分散精力。
不过,两人一聊,唐奕才知道,这个胡林,家境殷实,在老家,胡家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他在泰山书院之时,就属于不上不下,混资历的存在。
胡林跟着孙复来到观澜书院,全是因为这货想出来长长见识。对于什么春闱之事,他根本没兴趣,而且水平在那摆着,就算想考也考不上。
这些天,胡林也在民学听讲,而那种上百号穿着粗衣破袍,眼巴巴看着唐子浩一个人在堂中授业的场面,把胡林深深地被震撼了。
原来,即使不用名、不用权,也不用钱,只需要如此简单地一点点付出,就能得到如此的成就。于是,胡林来找唐奕了,他想像唐子浩一样,站上三尺讲台,用学问去感召更多的人!
对此,唐奕当然是乐意的。。
《蒙学》课本之中,除了开篇的拼音法,《三字经》后面的东西几乎都是儒家的经义节选,找一个人来教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说不定比唐奕教得还好呢。
。。。
胡林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
胡林站上课舍讲台的第二天,就有一个叫马阳马子明的儒生找来了。这位更加让唐奕欣喜若狂,因为马阳不单能教《蒙学》,他还能教《数术》!
宋人,真正精研数术之学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就算精通的,在唐奕面前,真的就是不值一提。。
做为一个后世的理科生,都不用拿什么高数、微机分这种东西,只需要初中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就能把绝大多数人轰成渣渣。
这个马子明虽然肯定达不到唐奕的水平,但是,教给蒙童的,本就是极为简单的加减法,马子明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且,以他的数学基础,唐奕已经在琢磨着传授他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将来说不定会是自己的一大助力。
。。。。
胡林和马阳的加入,一下子分担了唐奕很多的压力,就算他嗓子哑了没法开课,也可由两人代之。而二人也给观澜上院的儒生做出了榜样,范仲淹也似乎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这种更开放,门槛更低的育人之法,比之儒家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实行精英教育的方式,更容易在百姓之中传播。
所谓知书达理,识字之人、懂理之人越多,对大宋来说,就越有好处。
于是,范仲淹干脆让上院儒生,除了明年应试之人,余者轮流去民学授业,一来磨砺自身,二来传道天下。
范大神甚至觉得,要是天下的书院都能像观澜一样,那大宋得多出多少知书知理之人啊!
。。。
只不过,范相公也不想想。。。。
也就观澜书院敢这么玩吧,别的书院,就算是朝廷的官学也玩不起,因为他们没有唐奕这个拿钱不当钱的财神。
就这样,以上院文生教导蒙童、百姓的制度在观澜书院算是形成了传统,以至于观澜书院的名声进一步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奕,本来是打算自己一个人撑起民学,却不想,他低估了大宋读书人的良心。。。
低估了,观澜上下一心的力量!
。。。


第181章 张老爷
一号了,收割一波保底月票,客官老爷们赏个脸呗,让咱们的月票别太难看。。。
Ps:这个月苍山依然不要命啦!每天五更,爱谁谁。
—————————
。。。
唐奕算是从民学中解放了出来,只要把胡林和马阳等人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