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爱卿看到了吧?此法确是太过偏激,还是另谋它法吧!”
文彦博对着赵祯长揖不起,“还请陛下为京东数十州县的百姓着想,莫要至民生于不顾啊!”
“宽夫说的哪里话?”宋庠出声了。
“难道依了宽夫之策,掘堤北引,就是对的吗?那忻、代两州的百性就不算百姓了吗?此事风险太大,牵扯太广,绝不能行!”
“文卿不必心急。”越祯附和道,“这事咱们再议一议。”
“臣以为不用再议,就算陛下圣准降下旨意,臣身为政事堂首相,也不会让这种旨意下发地方的!”
宋庠多精的一个人,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赵祯肯定是不同意文宽夫之策的,索性唱起了红脸儿。说的很明白,这事没门儿,陛下就算下旨,也过不了政事堂这一关。
赵祯心说,果然还是宋公序懂朕的心意啊!这么多年,头一回被宰相卡的这么舒服。
文彦博现在真想掐死宋庠。当他是傻子啊,看不出来这老货又在帮着官家和稀泥?但是,没办法,他只是个副宰相,赵祯和宋庠放权给他,并不代表二人手里没权,分分种把他轰成渣渣。
文相公在心中哀嚎。,范公啊,我已经尽力了,实在是掘堤北引的计策听上去太吓人了!
。。。。
回山。
汴河肆虐还没有退去,整个回山一片汪洋,一直淹到观澜书院的院门处,连文圣石都有一半没在了水里。
水路不通,却不代表回山与世隔绝,翻过望河坡就是曹家的石炭场,从那里还可以从陆路与京中往来。只不过,现在开封南城也是大水未退,进城得先绕到西城门才行,来回走上一趟得一天的时间,极为不便。
此时,唐奕窝在自己房里,回山一下子来了几百号人,再加上回山村的村民,一下子就又挤得满满蹬蹬,范仲淹自然也就没法开讲了。
唐奕乐得清闲,只不过,有些心神不宁罢了。
正在踌躇之时,乎闻扣门之声响起,唐奕猛然起身,眼中充满希冀。
“谁?!”
“唐公子在吗?小女子董惜琴,若是公子得空,还望赐见。”
门外传来的是柔柔女声,让唐奕不禁有些失望。
“董惜琴?她来做什么?”
不容多想,唐奕起身来到门前,开门一看,正是董惜琴那似云间仙子一般的面庞。
“不知董大家前来,小生有失远迎了!”
董惜琴轻轻一拂,“公子倒是客气了,惜琴还没谢过公子收留之恩呢!”
“汴京水起,桃园居首当其冲,若不是公子预先知会,还不知道我桃园居上下几十口人要往何处安身呢!”
唐奕笑道:“董大家过誉了,里面请!”说着,就把董惜琴让进了屋内。
二人落坐之后,唐奕直接问道:“不知董大家此来何事?”
“此来实在有些唐突,小女子确有一事要请公子帮忙。。。。。”
“哦?”唐奕一挑眉毛,找他帮忙?
“董大家不会是为了那半阙诗而来吧?”
董惜琴面容一窘,“正是。。。。。倒是让公子猜了个正着。”
果然。。。。。唐奕心中苦笑。就说这位天仙似的花魁没事不会来找他这个‘唐疯子’吗,除了那半阙诗,还能有什么事?


第154章 可恨还是可怜(求订阅、月票、推荐)
近期,开封发大水,把那半阙诗的事情压下去了。要知道,这事闹得可一点不小,在文人当中,几乎比华联与樊楼的那段旧事影响还大。
为什么呢?因为唐奕给京中文人雅士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那三句诗,太难了。
这事,还要谢谢桃园夫人。
一直以来,唐奕给人唐疯子的印象尤胜过其是范公门生的名声。
那日,桃园夫人回来之后,看过唐奕的三句诗,以她的文学素养自然看出这诗的不俗,但也是苦思下句而不得。不过,桃园夫人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扭转唐子浩在开封名声的机会。
再怎么说,唐奕也算是尹洙的半个弟子,老花魁当然希望情郎的弟子别这么声名狼藉。
于是,桃园夫人把桃园埠和桃园居的名字给改了。
一曰:桃花坞,
另曰:桃花庵。
正应了唐奕诗中之名,对外宣称也颇为喜欢唐子浩诗中对桃园居的称谓。
而且,桃园夫人还把唐奕这三句诗刻在桃花庵门前,另立下了彩头,引开封仕子文人前来添诗。用意很明显,添的出,必是声名大噪,要是添不出。。。。说明你们都不如那个‘唐疯子’。
不得不说,桃园夫人这一手可谓是用心良苦,一下子,唐奕和那三句诗就成了舆论焦点,所有人都在谈论那首三句诗后面会是什么句子。
只不过。。。
唐寅的诗是那么容易添出来的吗?
大宋不缺风流人物不假,但是,却没有一个能达到唐伯虎那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心境!
不论那些人在唐奕那三句后面添什么,都有些不合意境,倒是有个太学仕子叫刘几刘之道的,添上一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岁过三秋染明前。”
添得还算工整,也略合意境。但是,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让前三句描绘出来的脱俗之感落了下乘。
越是想不出,就越让人心痒痒。不光是京中文士,就连桃园居内的人也是被这三句诗弄得不上不下的。桃园夫人虽然帮了唐奕,那块牌子立在外头,时间越长,对唐奕好处越多。但,这不代表她不好奇呀?
今天,董惜琴来,就是为了那三句诗的后面几句。
“还望公子不吝赐教,到底那三句之后是怎样的佳句。”
董惜琴也是爱诗、爱词之人,当然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后面几句是什么,要不也不会冒然来求见唐奕。
唐奕闻言,一阵苦笑,“只是随手写了三句而已,后面是什么句子,有那么重要吗?”
“那公子还真是才学过人呢。!随手写了三句,就难住了开封所有的文生仕子。”
显然,董惜琴是不信的,那三句可不是‘随手’就能写出来的。
“实不相瞒。。。”唐奕觉得还是说‘实话’吧。
“那确是一整首的长诗不假,但是,也是依着小生当时的心境,随心而作的几句牢骚罢了,就算是全写出来,也不会有人信的。”
“所以。。。还是让它只有三句吧。。。。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董惜琴神情一暗,“看来,公子。。。还是心有余怒的。”
唐奕被她弄得一愣,“余怒?什么余怒?”
董惜琴不接他的话头儿,自顾自的道:“其实,那日桃园之内的事情,干娘回来之后就知道了,还重重地罚了靖瑶,公子大人大量,不必与她一般见识的。”
唐奕心说,怎么又扯到那个柴火妞儿身上了?不过,一听那小丫头被桃园夫人罚了,不由心中暗爽。
“小生不得不说一句。。。。”既然董惜琴提到了,唐奕也没必要装什么大度。
“公子但说无妨。。。”
“初到京城之时,就闻桃园夫人大名,一代花王守贞如玉,着实让小生佩服得紧。且夫人御下有方,培养出几代花魁,更是人间佳话。起初,小生还不太信,但是见了惜琴姑娘,当真是水一样的人儿,小生要是再长几岁,说不准也要成了姑娘的簇拥呢!”
董惜琴脸色微红,面露羞色。谁不喜欢被人夸奖呢?
“只不过。。。。”唐奕话风一转。
“只不过,小生想不明白,夫人与姑娘这样的温婉之姿,为何那董靖瑶没学到半分?”
说着,不禁想起那天的憋曲,苦笑摇头,“倒像是个惯坏的千金小姐。”
董惜琴缓缓起身。。。。
“靖瑶妹子确实轻慢了公子,惜琴代妹子给公子赔礼了!”
说完,董惜深深一拂,态度诚恳至极。
唐奕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姑娘这是做甚?小生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好奇,观其在桃园的地位也不算低,当是夫人为以后花评所培养的名伶,为何这般刁蛮?”
董惜琴起身道:“公子莫怪,靖瑶确实被我们给宠坏了。”
唐奕摊手道:“难道桃园的花魁都是宠出来的?”
“靖瑶。。。。。是个苦命的孩子,干娘只是把她养大,却从未想过要她榜上有名,为桃居增色。。”
呃。。。。唐奕心说,老媬子养闺女不为了做生意?干嘛?开善堂啊?
董惜琴解释道:“公子应该听得出来,靖瑶天生嗓音脆亮,声似金铃。”
“这怎么了?不正常吗?”
“放在普通女子身上没什么不妥,但是像我们这些吃唱艺这碗饭的,却是不行了。”
“时下的词风清冷,曲牌温婉,所以好的歌妓,大多声似温玉,柔中藏丝。”
唐奕恍然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大宋的那些歌妓舞女,个个柔声细语,唱出的词也是慢中有情。这么说来,那恬燥丫头原来是先天不足啊!
董惜琴继续道:“从靖瑶开声说话之时,干娘就知道她吃不了这碗饭,所以从未强求她学什么,时间久了,自然养成一些恶习。。”
“对她,桃居上下也是多有骄纵,毕竟。。。等她成人之后,可能就再没有幼年这般痛快了。。。。。”
唐奕不解问道:“为什么?”
董惜琴凄然一笑,“像我们这些风尘女子,若无歌艺傍身,又非清白之身,空有一身皮囊,将来又能有什么出路呢。。。”
“。。。。。”
唐奕说不出话了,董惜琴说的话他懂。。。。
像董靖瑶这种,唱词不行,空有一身皮囊的风尘中人,成人之后,就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么被哪个大户人家看中,进门做妾,可是大宅门里的‘红尘妾’有几个能得善终呢?
而且,这还得算你命好,才有做妾的机会。
运气不好,就只能像樊楼、瓦子里的那些粉头儿一样,挣些陪酒、卖肉的辛苦钱了。。。。。


第155章 应对
唉。。。
唐奕悠然一叹,他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
董惜琴帮那柴火妞这么一通辩白,他还就真的不好再说什么了。
正要说几句劝慰之言,不想门外一串脚步声起,转眼间曹佾和潘丰推门而入。
“京里来信儿了!”曹佾根本没顾得上唐奕这儿有没有人,直接锁眉开口。
唐奕瞬间清空脑袋里所有的无用之事,腾然起身,“怎么样?官家什么意思?”
董惜瑟何等聪慧,一听二人提到‘京里’、‘官家’,知道这些东西不是自己应该听的,连忙起身。
“公子既然还有要事,小女子就先行告退了,改日再来求诗。”
曹佾一怔,这才注意到董惜琴,有些尴尬地道:“原来惜琴姑娘也在啊。。。。”
董惜琴暗暗好笑,这位国舅爷,给她的印象从来都是沉稳之人,今天怎会如此失态?当下更不敢再多留,轻轻施礼,飘然而去。
唐奕可不管什么董惜琴,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宫里是什么意思。
潘丰这时显然也不平静,董惜琴还没出门,他就急道:“文相公派人传话过来,说是。。。。”
“是什么?”
“说是,没能说动陛下。”
唐奕碰的一声砸在椅子上,“看来,终还是不行啊!”
二人见他的样子,更是心里直发凉。
曹佾开口道:“你别这么吓人行不行,陛下已经亲下御令,命各州严守河防,兴许咱们想多了,大河或许可安然度过此劫,也是说不定的。”
唐奕颓然摇头,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朝廷不敢冒这个险。
唉。。。。
算了,可能这就是大宋的命数吧!
“但愿守得住。。。。。。”
潘丰问道:“那咱们怎么办?”
唐奕沉吟良久,“传令各州,装船!”
潘国为莫名一震,眼中神彩乍现,“终于到咱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他现在有种莫名的兴奋,因为此次若是观澜商合可以一炮而响,那么拿下开封粮运,甚至是全宋官粮转运的生意,就很可能变为现实。
潘丰真的是万分庆幸,拿身家性命赌这一把,入股了观澜商合。等他真正进到这里面来,才知道这是多么骇人的一股力量。唐子浩描绘出来的蓝图让他这个以为是大宋最顶尖商人的人,都为之汗颜。
曹佾却不似潘丰那般兴奋,因为他进来的比潘丰早,对于唐奕这盘大棋的了解程度比潘丰也要深。
“然后呢?装了船原地待命,还是运进京?”
唐奕摇头,“一百船进京,剩下的全部集结到登州、海州两地。”
曹佾眉头一皱。,心中暗道:“唐大郎就这么肯定?”
不过,现在不是他生疑的时候,既然已经决定和唐奕一起赌上这一把,那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二人当下急行而走,去分派传讯之事了。
二人刚走,唐奕只觉一阵憋闷。,这次文彦博上书掘堤北流,多多少少有些唐奕的影子在其中。
自从今春大雨不断开始,唐奕就密切地注意着朝廷邸报之中关于各地水情的报告。汴河水位刚刚开始上涨,他就找到范仲淹和杜师父详细地分析了今年各地水情,并引导二人得出黄河大患的结论。
又借着文彦博来拜访恩师孙复的机会,由范仲淹向文彦博提出了预警,并制订出了开石州河堤的方案。
只不过,唐奕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过不了赵祯这一关。
那这事为什么不由唐奕或者范仲淹直接向赵祯提出来呢?还要费这么大的周张?
范仲淹在赵祯心中的份量,确实比文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