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下面来的这位,却真的惊着唐奕了。
论起传奇程度,这位丝毫不弱于老师和醉翁,论起风流,还尤在二人之上。。。。。
好吧,就没有比他再风流的了。
老师一直说,有一位专精诗词的能人要来回山,唐奕千想万想,除了一个欧阳修,好像也没谁比回山现在这几位更牛的了吧。?还有一个胡瑷,但也是精于时文,诗赋的水平一般般。
他压根就没往这位的身上想,因为在他看来,偶像眠花宿柳,把软饭吃出了境界,那是要在花团锦簇之中仙去,方能诠释他无敌的一生的人物!
教书育人这种事情,他怎么会来干呢?
没错,要来的这位大神,就是柳永。,柳三变。
三变并非柳永的表字,而是他的本名。
仁宗初年,只因一首《鹤冲天》惹恼了赵祯,御批之时写下了,“且去浅吟低唱,何需浮名?且去添词吧。”就把柳三变的名字从中第举子之中划去了。
于是,就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传说。一生填词,倚红偎翠,传为一世风流。
真实的历史却远比后世传说的种种要残酷得多。
柳永一世风流不假,大宋男人的偶像,女人的梦想,也不是吹出来的。
但其中除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的唯美凄婉,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晚景愈凉的悲叹。
柳永十九岁赴考,因留恋苏州美景,辍途于苏;二十四岁再次进京,本以为“定然魁甲登高第”,却不想,连初考都没过;后来,好不容易中了举,还因一首浪词,让赵祯给遗落了。
一生屡试不中,几次异名而考,皆是枉然,最后只得寄情山水,以添词为生,与青楼香楼为伴。
直到年过半百,才因赵祯临朝大开恩科,放宽对屡试不中举子的录取标准,方得以中第。
别以为柳永中了进士就一飞冲天了,从景佑元年赐同进士及第,授睦州团练推官之职开始到现在,柳永在外面飘了整整十四年,愣是没得着回京任职的机会。
柳大神风流是风流,六十多岁了依然是美妓相伴,艳娘侍奉,但办起事来还是一点不含糊的,在地方上颇有建树,政纪斐然。但没办法,他就是不招赵祯的待见,死活不让他进京。
去岁,一听范公辞了官,带着尹洙、杜衍开起了书院,柳大神一琢磨,咱也别熬了,辞了吧。。。。。都六十多岁了,赶紧找个好地方发挥余热算了!
于是,柳大神给范大神来了封信,要来书院养老。范仲淹自然乐意,别的不说,柳永在诗赋上的造诣,现在他若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就连欧阳修那个文坛盟主,也不行!
柳永的到来,比孙复来时还要轰动,甚至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柳七公进京了,对于京中的青楼粉黛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大宋软饭王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当年,桃园夫人那一榜花评,京中名妓皆唱柳词的盛况,即使是今天,依然被百姓乐道。
来年开春就是朝廷科举盛事,与之相伴的又是一期的花评榜,有点名气的姑娘都梦想着能得柳七公一首香词,必能在榜上增色不少。
从四月中,柳永到回山开始,回山码头,一下子就香艳起来。每天都有花船画舫留连于此,各路娇娘莺莺燕燕一股脑地盯上了回山,不是来求词,就是来请见。倒贴的,更是一波接着一波。
唐奕这个看热闹的,都觉得有点过了。偶像就算再厉害,也没这么大魅力吧?都六十大几的人了,你忙得过来吗?
但是,柳七公带来的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入五月,京里的小姐们就算想来,也来不了了。。。。。
因为,汴河起水了!
刚进五月,京师之地就是连天大雨,这雨一连下了十天,朝廷邸报上也言,凤祥路、永兴路、河东西路三地,皆是连日雨巨。不难看出,今年又是一个大涝之年。
五月中,阴郁半月的天空终于转好,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若再下个不停,是要出大乱子的。而唯有唐奕依旧阴沉难明,他知道,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
这几天,他每天都都到河岸上转悠,时刻盯着水位变化。
“照这么涨下去,不出三日,恐有漫堤之危!”曹佾站在唐奕身边,这几天,他也天天盯在回山。
唐奕摇了摇头,“不是恐怕,是一定!”
他指着南北两屏的狭窄河谷水道,“回山唯一的弊病就是,南北两屏的水道太窄,致使回山的水流比汴河正常水流急上一些,平时还没什么,一旦发水,必是大祸。“
“那怎么办?能挺得过开封吗?”
“挺不了,提前动吧!”
曹佾当下重重点头,转身上了船,回京了。
当天晚上,曹府、潘府,还有范宅的仆从老幼,皆收拾细软,连夜行船到了回山。
而回山此时也是热闹非常,灯球火把一路从码头排到望河坡。回山村的佃农都在收拾用度,由黑子、憨牛等安排着向山上撤。
王里正站在唐奕身边,布满褶皱的沧桑面庞苦色难除。
“唐少爷,咱们回山人不缺力气,让老汉带着爷们儿们上堤吧,兴许拦得住!”


第150章 溃堤
王里正想要上堤护坝,这话老头已经墨迹一下午了,唐奕实在不知如何解释了,只得缓声安慰:
“王叔,人命比啥都重要,只要有命在,田里那点东西,还有几间破屋,就建得起来,人没了,就啥都没了。”
“不至于,不至于!”老里正一脸认真地道:“老汉防过水,比这大的灾咱也拦住过。”
“不行!”唐奕语气不容有失,“今晚必须全部上山,村里留下一个活人都不行!”
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水,这是能让黄龙起舞的千年大灾!
。。。。
黑子在一旁帮腔道:“大郎说话你咋还不听呢?让上山就上山,莫再给大郎添乱!”
王里正还想再争取争取,但看了一眼唐奕不容有疑的面容,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闷着头,去和全村老小往山上搬东西了。
唐奕看着真急眼,“破柜烂床抬它做甚?这得搬到什么时候去!”
“除了细软、粮食,一律不要了!”
王里正苦着脸,不听都不行。
唐奕站在山脚,和黑子几乎是把所有村民赶上的望河坡!
临近午夜,码头上最后一艘大船靠岸,见曹佾从船上跑下来,唐奕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曹佾一到唐奕身边,唐奕就迫不急待地问道,“最后一船了?”
曹佾看了一眼身后,“都来了,最后一船!”
唐奕顺他目光望去,只见一众女使簇拥着一个****徐徐而来,在她身边,有两个唐奕熟悉的身影。一个仙灵钟慧、出尘脱俗,正是开封名伶董惜琴;另一位,则是那个讨人厌的恬燥丫头——董靖瑶。
“桃园夫人!”
唐奕躬身一礼,城里与回山有点关系的各家都过来了,自然少不了桃园居。
别看唐奕来开封一年半了,尹先生又时常出入桃园居。但这位风尘传奇,唐奕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美妇微微一拂,“让唐公子费心了!”
“夫人说的哪里话,尹师父待我如子,夫人称一声大郎便可。”
桃园夫人点点头,也不矫情,“师鲁常常提起你,说大郎有经国之才呢!”
“尹师父过誉了。”
桃园夫人一笑,看了看左右的董惜琴和董靖瑶。
董惜琴会意,上前一步,矮身一拂,“见过唐公子!”又对唐奕身边的黑子也施一礼,“黑子大哥。”
黑子腼腆地一笑,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惜琴姑娘。。。。。。”
唐奕拱手回礼。
这时,那个‘恬燥丫头’也出来了。。。
只见她莲步轻移,颇有仪容,粉嫩的小脑袋微微低着,面容娇羞可爱,来到唐奕面前,深深地向下一拂。。。。
“见过唐公子。。。。。。公子万福!”
唐奕没吓死!
“哦靠!搞什么鬼?”
“呃。。。。。这不是她风格啊?”
他却不知,这董靖瑶在桃园夫人面前,可是一点都不敢造次的。
黑子当然知道唐奕心里想什么,再说,现在也不是客气的时候,出声道:“夫人,请随我上山,已经准备好了住所。”说着,便引着桃园夫人等一众女宾往山上走。
董靖瑶故意稍稍落后众人一步,待所有人不注意之时,猛的朝唐奕一挑下巴。。
唐奕看得真切,不由一激灵,原来是装出来的。。。。。
但是,现在真顾不上和一个小丫头片子斗气,人下来了,船上还有潘曹两家的细软财物,要连夜卸船。
本来,唐奕以为,桃园居算上佣工使女,最多也就十几个人。可没想到,等桃园夫人过去之后,后面竟跟了一大串。
唐奕不由低声对曹佾道:“桃园居怎么这么多使女?”
曹佾一摊手,“不知道。不过,确实不少!”
不少?哪是不少,都快赶上曹府佣仆的数量了,乎乎拉拉竟有五六十人,整整装了一船。
唐奕都不禁腹绯,这帮青楼名伶真是被惯坏了,用得着这么多使唤佣人?
。。。。
接下来,有曹佾亲自盯着佣工把曹、潘两家的财物卸下来,这里用不到唐奕,所性他就直接回去睡觉了,回山村的事情有王里正和憨牛。
三更时分,最后一波船工和村民上山,总算是完成了唐奕吩咐的大迁徙。
现在,除了望河坡上聚拢了几百号人,山下的回山,别说是人,连只鸡都没有。
也幸好,都听了唐奕的。。。。
唐奕临近晌午还没睡醒,是被范纯礼把他强拉起来的。
。。。。。。。
正午时分,唐奕睡得正香,贱纯礼慌慌张地跑进来大叫:“溃堤了!!”
唐奕从梦中惊醒,“这么快就。。。”急忙爬起来,就往外面跑。
到了屋外,只见范仲淹、赵德刚、尹洙、曹佾、潘丰等人都站在高处,等唐奕跑过去往下一看,不由一惊,纵使早有预料,也不由被眼前的景象吓得脊背生寒。
南北两屏的峡谷隘口就像两道束腰,把温顺的汴河单在回山一段变成了急流猛兽,只见回山早没了往日的葱郁祥和,到处是浊浪翻腾。黄汤一般的河水一直淹到了山脚,离观澜书院的提字和那块文圣石,只有不足百丈的距离。
曹佾凑到唐奕面前,“幸好啊!要是再晚半天,就来不及了。”
现在,曹佾想想就后怕,汴河水位涨的远比他们想的要快得多。
今天一早就差不多要和堤沿平齐了,照这么涨下去,只几个时辰,就可漫过堤坝,灌入回山。
但他不知道,回山两屏束水成急,一但发水,水下的暗流比水面上凶得多,在看不见的水下,暗流早就把夯土垒起来的堤岸掏空了。就在刚刚,还没等水漫过来,猛然一声巨响,溃堤了!
大水冲破堤坝,顷刻间肆虐整个回山西岸,唐奕的几间店铺、作坊,瞬间覆于水下。
“照这个速度,最多五日,开封也要受灾。”
唐奕一叹,他现在也无能为力。要知道,即使是在千年之后,这种自然之怒都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存在,何况是在各方面都极为滞后的古代。他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时,赵德刚出声道:
“到底还是让大郎说中了。。。”
唐奕无言地扬了扬嘴角,这种未卜先知,没给他带来一丝的成就感。
“黄河也挺不住吗?”
范仲淹凝重摇头:“难。。。。。”
。。。。。。


第151章 水情
范仲淹看着山下的一片汪洋摇头道:“难。。。”
今年的水势,他和杜衍、唐奕详尽地分析过。
“老王爷忘了景佑元年那场大水了吗?从现在来看,今年的河患可能比当年的还要凶!”
赵德刚闻言仰天哀叹:“天不佑我赵宋啊!”
可惜,老天听不到赵德刚的哀求,或者说。。。。
在这一刻,老天根本就没想保大宋平安!
回山溃堤只是一个前奏,真正的大灾才刚刚开始。
正如唐奕所料,汴水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回山而止住它疯涨的气势。五月十六,开封城内,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皆是水满河盈。最危处,汴水距河岸不足一尺,眼看就要漫堤而出。
朝廷此时已是焦头烂额,不光京师一地,整个西北各州皆有河防告急的奏报。二十余州府,近百万宋民至于危难!
赵祯一面令各州知州全力抢险,一面让政事堂诸位朝官定下治灾救灾良策。这个时候,在副相的位子上蛰伏了近一年的文彦博,终于开始发威了。
自从赵祯放权政事堂全力治理西北水患开始,宋庠就成了摆设,整个政事堂上下,皆是文彦博一人指挥。
对此,宋公序不但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极为配合。
宋状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要是平日里平衡上下关系,把朝堂弄得一团和气,那是他宋庠的长项。但要说救场子,治乱局,三个宋公序绑一块儿也不如一个文宽夫!
论起救场子、治灾平乱的本事,大宋朝文相公说他是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其果断善筹的个性尽露无遗。
汴京城中。
文相公一面把城中居于低地的城民提前向皇城四周及大相国寺所在的高地迁移,一面令内城的京属官员、富户贵胄大开府门接纳百姓,以防患于未然。
西北方面。
文相公严令各州死守堤坝,凡上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