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次好像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据说事态之急已经到了非常之态,官家耽误了两个时辰的殿试,临时与相公们定下的决策,绝非空谈。还说三日后先头使团就要出发,真的不能再真!!
。。。。。。
————————
有人不禁要奇怪,福宁殿议事,大宋剑指燕云,这等国之机密,一个不好就要万人殉葬的大事,怎么会传得这么快,传得这么真?
无它,有意为之。
曹佾出宫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并代唐奕去了一趟大辽使馆,让萧誉把消息即刻传回大辽。
而耶律洪基听闻此讯,本来还想等开春之后,万物回暖再慢慢收拾耶律重元这个忤逆狂徒,可现在却是吓出他一身冷汗。
急令北古口战场不惜一切代价,半月之内攻入燕云腹地,绝不可让耶律重元得到喘息,有与大宋联手的机会。
后来还是不放心,竟御驾亲临北古口督战。
。。。。。。
而唐奕回到观澜之后,第一件事是把潘丰、张晋文、马大伟等一众商合主事叫到一处,让他们明日就去三司和枢密府把粮饷、军资与朝廷交割。
观澜运力除正常官粮和各地华联常耗,其余运务一概停运,所有余船待命,随时听调。
折腾完这一切已经是深夜,上楼的时候萧巧哥已经睡下,而君欣卓则在打点行装。
“商量一下,你别去了。”
这一趟,甚至是辽朝生变之后的整个谋划,是唐奕干过最没有底气、最不把握的一件。一个不好,性命不保。
君欣卓闻声顿了一下,然后停下手中的活计,转脸就那么看着唐奕,也不说话。
她不说话,唐奕也不说话,瞪眼看着她。心说,看咱俩谁能瞪过谁!?
。。。。。。
一盏茶之后。
“好好,去去!!死也死一块!”
唐奕怂了。
君欣卓嘴角一扬,微微一扬下巴,露出个胜利的笑容。
。。。。。。
第二天一早,唐奕本就无心贪睡,起的很早。
可是,有人比他起的还早。
一推开房门,惊的差点一个趔趄栽地上,院子里密密麻麻全是人。
只见杨怀玉、曹老二、秀才、申屠鸣良等一众阎王营营将带甲而立,站在最前。
观澜上下一百多儒生在后,把小楼堵了个水泄不通。
其实,宋楷他们昨天就想来,可是奈何殿试耽搁了两个时辰,考完已经天黑了。
他们将将赶在关城门之前出城,半夜才回到书院,也就没来打扰唐奕。
。。。。。。
先不管宋楷等人,一看杨怀玉那要吃人的样子,唐奕就知道他为什么来的,索性也不和他磨叽。
“三日之后,全营开拔!这一次,咱们堂堂正正地步入辽地!”
杨怀玉点了点头,无声抱拳,一声令下:
“回营准备,三日后,拔营入辽!”
说完,一句都不和唐奕废话,调头就走。
曹觉可没杨怀玉那么装,朝唐奕比划了个大拇指,“够意思!”
申屠则是上前两步,巨掌一下子拍在唐奕肩头,差点儿没把唐奕拍扁了。
然后做贼一般凑到唐奕耳边,“让咱打头阵,我把耶律洪基那小子的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儿踢!”
说完,也不给唐奕说话的机会,大脸一扬,调头追杨怀玉去了。
“。。。。。。”
等阎王营的一走,宋楷等儒生自然就靠了上来。
“你殿试都不考,真是为了打大辽?”
唐奕点点头。
宋楷服气地看着唐奕,“你是真疯,比不了!”
唐奕笑了,“滚蛋,老子不考还不好?你又能往前上一个名次。”
“你不考。。。。。。就没意思了。”
宋为庸依稀记得,有一年中秋,他们几个跑到望河坡的坡顶俯视回山,说过要一起考的。
可是现在,东华门外唱名独缺了最应该考的唐奕,心里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要不,我跟你去大辽得了?我就是兄弟几个一起考,考着高兴。其实不想当官儿。”
唐奕斜了他一眼,“你爹会打断你的腿的。”
“呃。。。。。。”
“行了,行了!都散了吧,我这还一堆事儿呢!”
抬头看向所有儒生,“我宣布!”
“从今天开始,你们终于脱离老子的魔掌了!”
——————
临行前一天的晚上,唐奕去与几位师父辞行。
范仲淹、杜衍等人也知此去万难,也不愿这个弟子犯险。
但是,正如唐奕在殿上所说,这一趟只有他去才行。所以几位老师父也没多说什么吧,只说几句祝愿的吉祥话。
“对了。。。。。。”
最后的时候,范仲淹突然轻描淡写地说起一事。
“我们都老了,明天东华门外唱名就不去凑合了,你去代我们应个景儿就行了,等完事了再起程不迟!”
。。。。。。


第605章 东华门外唱名
范仲淹一说,明日的东华门放榜他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去了,唐奕立时愣了一下,转而就全懂了。
难怪赵祯一点儿都不着急,非要多等这一天,难道就是为了让我赶上放榜?
哭笑不得地对老师道:“没这个必要吧?”
“有!”
却是杜师父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地吐出一字。
————————
东华门外唱名,代表着大宋文教的最巅峰盛况,更是文生秀士一朝得道、鱼跃龙门的时刻。
每隔四年,当宫城的东华门缓缓洞开,传胪大监把一个个光容无比的名字由深宫大内传楔天下之时。
开封这座百万人巨城,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汇聚于华东门外,每一声悠扬唱字背后,都是一位足可青史长存的风流人物。
这样的旷古盛典,甚至盖过任何一个年节的热闹程度。
那龙虎榜上登科及第者,也是这皇城之侧、皇宋治下——
最最耀眼的存在!
此刻,东华门外,除了见证盛典的百姓、慕名而来的妖娘、翘首以盼的贡生,还多了另外一道风景。
靠北的一角,数千精甲骑士威严肃立,宛若雕像,与场中热闹嘈杂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百姓无不侧目,一时之间,更不知这一军精骑是哪儿来的,又来干嘛。
“这军汉是干嘛的?瞅着也不像是殿前司维持秩序的禁军啊?”
“听说朝廷遣使入辽,莫非这一队人是准备入辽的?”
。。。。。。
有懂行的则道:“多半是了。这一军就是传说中的阎王营,大宋第一强军!若是官家真的志在燕云,肯定是要派这一军去打头阵的。”
。。。。。。
“确实不一样啊,与东西两厢的兵痞相比,着实强了不少!”
。。。。。。
然而,阎王营再惹眼,今天也注定只是配角。因为,万众聚首看的不是大兵,而是最最中央那些意气风发的进士公子。
“怎么不见观澜书院的举子?”
“切,人家那是大宋第一书院,范公治下的天之骄子,哪有心思和这帮俗生挤在一块儿?”
“等着吧,肯定是踩着放榜的点来。”
。。。。。。
果然。
眼见传胪的时辰就要到了,东华门大开,一众内侍大监、中枢大员鱼灌而出。
隐约可见传胪内侍从东华门外一直向皇城深处延伸,嘉佑二年龙虎榜马上就要呼之欲出。
而此时,人潮外圈也适时的一阵嘈杂,却是把百姓的目光尽数吸引而去。
观澜书院的人,到了。。。。。。
远处东华门大街的尽头,依稀闪出一队身着月白儒袍、胸前绣着“观澜:二字的儒生。
百姓们都不用看字就知道这是观澜书院的人,因为一个个都太黑了,好认。
有人不禁感叹,“看看人家这气势,当真不一样!”
却是忘了,不久之前,还暗地里骂观澜出来的都是土匪呢。
。。。。。。
随着观澜学生缓缓走来,挤得不行的百姓也是自动让出通路,好让这些儒生过去。
毫无疑问,今日盛典中,最最闪耀的就是这一帮!
但是,走在最前的人却是让众人不禁皱眉。
唐子浩?
他不是罢考了吗?还来这东华门外做甚?
“啧啧啧,他还真有脸来。。。。。。”
有些自视正统的儒生一直看不惯唐奕的行事作风,此时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挖苦他的好机会。
“疯子就是疯子,到什么时候也不知何为廉耻,何为礼教!”
边上有人斜了他一眼,虽然不怎么待见唐疯子,但是,你这么讥讽、挖苦,似乎也不是什么君子所为吧?
而百姓们虽然没有场中贡生想的多,但是,在他们看来,成王败寇,只重结果。
唐子浩连中两元,却在最后一关临阵脱逃,不管怎么说,这个结果,注定他不是今天的主角。
。。。。。。
而正好观澜儒生走到近前的时候,宫城深处隐约传来唱鸣。
“来了!!”
所有人再没心思关心什么唐子浩,都竖起耳朵细听。
场中登时鸦雀无声,所有人无不几乎静止一般听着那缓步而来的第一个名字到底是谁。
“一甲。。。。。。”
“一甲,第一名。。。。。。”
“一甲,第一名。。。。。。开封、苏轼!”
“一甲,第一名。。。。。。开封、苏轼!”
“一甲,第一。。。。。。”
苏子瞻的名子被连念了三遍。
”一甲,第二名,开封。。。。。。章衡。”
当章衡的名字都已经念出来了,苏小轼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愣愣地指着自己,“我?。。。。。。我第一?”
唐奕不无羡慕地笑骂道:“还等个屁?赶紧去啊!”
要是没有辽朝的事情,这个最荣耀的一甲第一名,应该是开封唐奕,才对。。。。。。
看着苏轼又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咱们,两不相欠。。。。。。”
苏轼当然不知道唐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唐奕到底欠过他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他哪还有心思琢磨这个,头名状元啊,牛了个逼了啊!
兴奋地就要往出蹿。
可是,却被曾巩一脚给踹了回来。
苏轼这才想起忘了什么,老老实实又退了回来。
按照旧例,那边内侍大监传胪唱名,得中者立马要随礼部的官员步入宫城,于殿上得圣恩御赐进士袍、笏。
可是,这是旧例。
第一名是苏轼,第二名章衡,第三名也是观澜的学生,窦卞。
前三甲都唱完了名,却不一见一个得中三鼎甲的贡士出列,连礼部引官都不急着上前催促。
唱名大监也不有疑,继续高唱:
“二甲。。。。。。苏辙。。。。。。”
“二甲。。。。。。曾巩。。。。。。”
一连念了十余个名字,还是没人出来。
这时候,有不名所以的百姓都有点急了,“什么情况?光听名,你也得出来让咱看看是谁吧?”
而见过几次传胪的人则是一脸鄙夷,“你懂什么?这十多人都是观澜儒生,照前两科的旧礼,观澜儒生不管第几,都要先行过谢师大礼之后,放可入宫听赐。”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可是。。。。。。
可是,今科有点不一样啊?
前两科观澜应举的也就十多人,就算他们不上去,大有别人出来,冲淡了少人的尴尬。
可今科观澜有一百好几十号人,而且皆是排在前列。他们不出去,这传胪就好像独角戏一般,光一群太监在那喊,一点意思也没有。
。。。。。。
别说百姓了,唱到六十多名,唱名的大监和礼部引官都急了,六十多名就出来两个人,其余的都在底下站着呢,好像根本没他们事儿似的。
趁着两名间歇的当口儿,最外头唱最后一遍的大监汗都下来了,问向身边的人,“这。。。。。。这还唱不唱了?”
不想,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在其身后响起,“唱你的名,余事莫要理会!”
那大监一回头,急忘恭敬回话,“小的听老祖宗的。。。。。。”
却是内务省总管大监李秉臣出现在了东华门外!
。。。。。。


第606章 威!!
李大官出现在东华门外,着实让人意外。
百姓们,还有一众官员无不好奇地看着这位满头银白的老大监,都弄不明白,这老头也不是传胪唱名的,这是干嘛来了?
李秉臣全然不把众人异样的眼神放在眼里,双手抄前,就那么往那儿一站,既不说话,也无动作,好像根本没他这个人一样。
这时,大伙儿也顾不上他了,因为唱名内侍又继续硬着头皮干着“只闻名,不见人”的活计。
。。。。。。
“三甲。。。。。。程颢。”
“三甲。。。。。。范纯礼。”
。。。。。。
“三甲。。。。。。宋楷。”
。。。。。。
“三。。。。。。”
宋楷之名一念完,内侍惯性地又一张嘴,可这个“三”念到一半,生生让他吞了回去。
因为,自第一百六十一名宋楷之后,深宫之中没动静了。
。。。。。。
“怎么停了?”
包括传胪内侍在内,外面听榜的儒生和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愕然。
今天这一榜怎么这么不太平呢?这才一百多怎么就停了?
。。。。。。
他们却是不知道,念到这里,观澜书院今科一共一百四十七人已经尽数唱完名了。
宋楷之名一停,观澜队伍之中的曾巩立时面容一肃。
“观澜上下。。。。。。都有了!”
哗啦啦整队之声立时响起,只见一百四十七名进士迅速整装肃立,排成一个整齐的方阵。
百姓无不惊骇,所有人不自觉地向后靠,让出地方,万人成聚的东华门前为之一清。
这一刻,仿佛天地间都再无他物,只这一众白衣秀士闪耀乾坤。
。。。。。。
而一百四十七个观澜弟子列队完毕,目光聚拢,所有视线齐齐聚向位于队前的那个身影。
曾子固一抖儒袖,带头将双掌缓缓将抱于身前,高举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