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这是?”
“实话说吧,你那未来的女婿就在渴歌亭中。”
苗妃一怔,“那孩子怎么进宫了?”
可是一想,自己现在的处境多半会连累福康,将来能不能成,还是未知之数,多半要换了别的帝姬吧?
面目凄然道:“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
张贵妃听出她话里的意思,神情舒缓,“姐姐想多了,咱们那位陛下是什么性子,姐姐比我清楚。”
被张妃看穿心事,苗妃更窘,下意识地的低下头。
张妃道:“说心里话,那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我都是无根浮萍,谁不想找个靠山,让日子过的宽心一点?妹妹当初不也是苦心靠着我那叔叔吗?”
“。。。。。。”
见苗妃还是神情不展,张贵妃倒也光棍,“实话跟姐姐说吧,唐子浩可不是平白就出现在宫里的。”
“是官家让他来的。”
苗妃猛然抬头,“官家?”
张妃一笑,“陛下知道姐姐这段心里有事儿,又不便亲来问候,只得让唐奕来给姐姐带着话喽!”
。。。。。。


第408章 赵祯的仁
感谢‘小小住一段’的五万飘红。
就此《调教大宋》的第七个盟主也诞生了,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
我能说。。。。
别来了,欠死我了。。。
——————————————
福康一路心思揣揣地来到后苑,远远就见渴歌亭中有宫女肃立。
下意识的想躲开,可是,再一看宫女侍奉的那个身影颇有几分似曾相识,忍不住又壮着胆子挪了过去。
行到亭中,见唐奕正背对着她,望着广圣宫那边的景致。
“唐公子!”
福康也说不清为什么,许是近日心神不定,一见这人心有稍安,所以也不顾什么公主的矜持,主动开口。
唐奕一顿,缓缓回头,果真是那个柔弱的女孩儿。
抿然一笑,“见过公主殿下!”
福康急道:“唐公子又多礼了。”
。。。。。。
一众女使也算懂事,知道接下来自家娘娘要带苗妃娘娘过来,轻轻向福康与唐奕一拂,知趣地退了下去。
待亭中只剩唐奕和福康,唐奕一笑,“没想到会遇到你,怎地?和苗妃娘娘一起来的吗?”
福康一怔,面露几分惊惧,联想张贵妃的反常,一下就明白,原来是让她与母妃来见唐奕。
“唐公子找母妃。。。。。。何事?”
唐奕见福康小脸泛白,面容惊慌,心中莫名的一紧。忍不住道:“其实。。。。。。”
“其实,你没有必要那么怕。”
“我。”福康一时语塞。
母妃出了那么大的事儿,勾结王爷觊觎储位。她怎么能不怕?
“你首先是陛下的女儿,然后才是你母妃的女儿。”唐奕一瞬不瞬地看着福康。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福康被唐奕盯的有些面热,“可是母妃。。。。。。”
福康并不是为自己的处境担心过多,她真正担心的是母亲苗妃。
出了这档子事儿,苗妃心神怎能安宁?生怕哪天,赵祯一道旨意把小皇子抱走,就再也见不到了。
福康有些担忧地道:“母妃最近茶饭无思,生怕。。。。。。”
唐奕摇头轻笑,心说,这不就是为了让你母妃安心,才把我都请过来了吗?
正要说两句体己的话安慰一下福康,却不想,亭外,张贵妃的声音带着调笑之意蓦的响起。
“姐姐快看,这两个小的往一起那么一站,还真像那么回事儿,看着就般配。”
却是张贵妃挽着苗妃款款而来。
福康脸色一下就红了,倒是唐奕一点都不觉害臊地嘿嘿一乐,“见过两位娘娘!”
苗贵妃尴尬地一笑,“什么时候进宫的?”
“来了有一会儿了。”
张贵妃笑着松开苗妃,拉起福康,“走,陪本宫去那边走走,等你母妃与大郎说过正事你再来与他闲续。”
福康闻言,脸色更红,张贵妃这般露骨之言,她还真有点不适应。
被张贵妃拉走,福康还有些不放心地看了眼母妃。下识意问道:“唐公子与母妃说什么正事?”
张贵妃回头一望,“放心吧,好事。”
。。。。。。
亭中只剩唐奕与苗贵妃。
“陛下让你来的?”
“嗯。”
苗妃深吸一口气,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那你代本宫给陛下传个话。。”
“哎!”唐奕急忙虚手止住苗妃的话头。
“娘娘是不是要把那事与陛下细说清楚?”
苗妃略一沉吟,点了点头,“不管陛下如何处置,总要说清的。”
“别!”唐奕又打断道。“娘娘什么也别说,也什么都不用说。”
“。。。。。。”苗妃一怔。
“为何?”
唐奕笑道:“娘娘难道还看不出,陛下为何要大费周章,先是托付了张贵妃,如今又把草民叫来的苦心吗?”
“。。。。。。”
赵祯一辈子处处为别人考虑,此事上更是最大限度的以宽仁、包容的心态来处理。
他完全可以自己来见苗妃,但是,若他亲来,有些事情问与不问都是不对。
汝王南力挺苗妃之子争储,别看最后以赵允让自缢保节而收场。可是,谁都知道,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不清不楚。可以说,现在大家都在刻意的装傻。
苗妃是怎么与赵允让搭上线的?多长时间了?之前,宫闱之内有赵允让的内应下药、劫宫、烧毁尚医局,这些事儿与苗妃有没有关系?
为什么苗妃产期明明还有半个月,怎么抢在皇后之前生的龙子?
桩桩件件,若是深挖,可能苗妃都脱不开干系。
赵祯是个极重感情的人,不管这些事情有没有苗妃参与,她终是福康和皇长子的生母,加之二十多年的夫妻情份,让赵祯怎么忍心处置于她?
所以,赵祯索性不来见她,省得到时苗妃说与不说都是错。
说了,夫妻之间必生嫌隙,不说,又让人不快。
“娘娘什么都不用说,草民没资格转达,陛下也没兴趣知道。”
“。。。。。。”
“大郎,这是何意?”
唐奕笑道:“我的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的意思其实很明显,那件事就此打住,陛下不想问,娘娘也不必再提。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苗妃心中一暖,此时还怎会想不明白赵祯的一片良苦用心?
唐奕见她神情有变,话锋一转,“有些话,草民作为晚辈是不应该说的。”
“大郎说来便是,本宫。。。。。。”
“本宫听着。”
“草民替陛下说句公道话,娘娘糊涂啊!”
“。。。。。。”
苗妃心下凄凄,既然唐奕不再遮掩,她也就敞开了心扉。
“大郎不懂,本宫怕啊!”
“怕什么?”
“怕我那孩儿。。。。。。”苗妃泪眼婆娑。“也如杨王、荆王、雍王一般,是个天夭的命数。”
“。。。。。。”
唐奕竟无言以对。
苗妃的担心并不是多余,“赵祯之前的三个儿子相继离奇早夭,死的不明不白,说是病夭,可是哪能这般接二连三的出事?
换了谁也会多个心眼儿。何况,现在是苗妃与皇后同时有子,比之当年竞争更烈,万一之前三子都是有人下手而死,那谁知道会不会。。。。。。”
不过,她既然这么说,唐奕心思反倒是一松。
唐奕从中读到一点不同的意味,若是她与赵允让早有勾结,下药、闯宫之事,她也有参与,那她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就算不知道杨王雍王荆王的死因,也一定知道给赵祯下药的事情。
“那娘娘觉得,背靠了汝南王就相安无事了?”
苗妃抬起头,“他答应拱卫我儿登临大宝的。”
“至少,至少我儿能平安长大。”
“错了!”唐奕笃定道。“娘娘想的太简单了。”
苗妃一怔,“怎地?”
唐奕面色凝重,“娘娘要是真信了那人,才真的是害了皇子!”
。。。。。。


第409章 盐改准备
一句“错了”让苗贵妃神情一阵错愕。
“错了?怎么错了?”
唐奕面无表情地看着苗妃,“娘娘难道不知道那人是何居心?”
赵允让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登上那个位置,怎么会安心推举苗妃之子呢?
“可是。。。。。。”
苗妃争辨道:“可是,不管怎么说,若是事成,也是我那孩儿,与他家有何干系?”
唐奕无奈摇头,“只说最乐观的情况,就算娘娘争位成功,小皇子占据储位,皇后娘娘也失势,娘娘得以母仪天下,不能比这再乐观了吧?”
苗妃一弱,“本宫,本宫没想过要与皇后争位。”
唐奕道:“是,不用娘娘想还不行吗?曹皇后把后位让给娘娘,后宫再无隐患,不能比这再好了吧?”
“不能了。”
“那草民说句大不敬的话,万一哪天陛下崩逝,小皇子登临大宝,娘娘垂帘听政,手握大宋权柄。”
说到这,唐奕声调忍不住抬高几分。
“娘娘想没想到,就算这种最好的局面,娘娘在朝中还能依仗谁呢?”
苗妃一个激灵,杏眼圆瞪地看着唐奕。
唐奕已经把话说的不能再明白了。
“依仗谁?”
她苗氏,在朝中举目无人。除了一个汝南王,她还能依仗谁?
到时候,以赵允让浸淫朝堂数十载的手段,还有在朝中几十年的布置,分分钟就把她们母子架空,甚至是圈养。
那时别说是把持朝政,以赵允让的手段,易储而立也不是不可能的,那她的孩子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
唐奕无声地看着苗妃,让她慢慢消化。
赵祯让他来可不只是为了传话的,在传达善意的同时,得让苗妃知道其中厉害。
也就是说,赵祯可以仁慈,但是只此一次,绝不能有下回。
————————
等到苗贵妃回过神来,唐奕已经走了。
毕竟是贵妃,还有可能是未来的丈母娘,多多少少唐奕得给她留一点颜面,点到即止,不能像当初对张贵妃那般,让她彻底认怂。
出了皇城,唐奕没急着回观澜,而是让黑子给杨、曹、潘、王几家传了话,说是明日到回山一聚,之后才坐船出城。
回到观澜自己的小楼,已经是傍晚时分。
君欣卓与萧巧哥见他回来,急忙吩咐厨下多备些饭菜。
君欣卓道:“还以为你又不回来吃饭呢,都没准备你那份儿。”
唐奕歉意一笑,“以后就好了,以后天天陪你们吃晚饭。”
萧巧哥嘟囔着:“骗子。”
唐奕总是这么说,却也总是没实现过。
“骗你干嘛?”唐奕很像那么回事儿地咋呼道。“真不走了,这段儿就踏踏实实在观澜呆着!”
“而且。”
“而且,没准过几天,还带你们出去散散心呢?”
萧巧哥眼睛一亮,“真的?去哪儿?”
唐奕神密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还能见老朋友哦!”
。。。。。。
第二天早起,唐奕正要吃早饭,黑子就进来说,曹佾、潘丰、王咸融和杨怀玉已经到了。
唐奕面色一萎,抱歉地对君欣卓和萧巧哥道:“不能陪你们了,我得先办正事儿。”
萧巧哥横了他一眼,“骗子!”
————————
与曹、潘、王、杨几家人相会于曹佾的别院。
最近风紧,院子空了好久,曹佾更是有好几个月没来回山了。
众人坐下,正好都没吃早饭,让仆役去食舍拿来一些吃食,大伙边吃边聊。
潘丰往嘴里塞了半个炊饼,率先开口:“说吧,有什么大事儿?”
王咸融则道:“是不是那老东西一死,咱们就能把观澜合回来了?”
他们王家本来就是拿钱来凑热闹的,就没想过管事儿。现在观澜一分,倒塞给他们家一个大摊子,王咸融早就手忙脚乱了,恨不得马上把摊子扔回来。
唐奕道:“还早,我看现在挺好,即不惹人注意,又不影响运作,先这么着吧。”
王咸融眼睛一立,“你好,我不好!老子八辈子没管过帐,你还是杀了我吧!”
唐奕笑着安慰道:“过不了几天周四海就从大辽回来了,到时候,有他支应,就不用王二哥再多操心了。”
王咸融点头,“这还差不多。”
。。。。。。
曹佾问道:“那大郎把大家叫来所为何事?”
唐奕耸肩道:“也没什么大事儿。”
“就是陛下想在西北推行盐改,让我跟你们通个气儿,都配合一下。”
“盐改?”潘丰愣愣地看看众人。“什么盐改?”
唐奕一解释,潘丰顿时张大了嘴巴,嘴里嚼了一半的炊饼都掉了出来。
“这还不是大事儿?”
。。。。。。
朝廷推行盐改,为什么还要唐奕来做这几位的工作?
之前就说过,西北盐事,不是几个盐贩子走一点私盐那么简单。
私盐之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西北军、政两务的各个关节。
政务这一头还好说一点儿,说白了,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官,现在任上的西北官员要是不听话,换了就是。只要有空缺,大把的人排着队等着上任。
军队这方面,那就没那么简单了。不与将门打好招呼你就想盐改?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之前就说过,大宋的军制是统、带分离。
统兵调兵枢密院说了算,带兵节制那是兵部三衙的事儿。
将门别看窝囊,也出不了高职,但是,兵部三衙从来都是他们的天下。
士大夫与皇帝都深知不能把武人逼到死角,所以兵部,还有军中一些空饷、外快的龌龊之事,大伙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军能战、满装、不吃空饷,青盐走私就成了西军外快的主要来源,更是将门收拢势力的一个必要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