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懿盛怒咆哮,“他这是不甘前程尽毁,想拉上贾昌朝等人垫背。”
赵宗楚则阴森冷笑,“看来,还是记吃不记打,就该弄死这鸟厮,好一了百了!”
“行了~~!”
赵允让凝眉喝止。
“临死反噬也属正常,只不过,咱们还是低估了唐子浩的手段。”
赵允让万万没想到,唐奕玩了这么一手儿。
本想走一个贾昌朝也就算了,可现在看来,曾公亮、韩琦等人也是留不住了。
“无须慌张!”赵允让安抚几个儿子道。“让他一时之盛又能如何?”
他还是坚信,只要折了唐奕,就算把曾、贾、韩、张等人都搭进去了,那也是值得的。
久未出声的赵宗实闻言,语带埋怨地叹道:“早知有此一失,当初父王就不应心慈手软,一举除了唐子浩这后患,最坏也不过就是失了这几个重臣吧?”
“唉!”赵允让也是一叹。
谁能想到,这个唐疯子最后会来个“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把这盆脏水又泼了回来。
说到底,还是赵允让看错了唐奕。
大宋的文臣们输得起,恪守着君子言行,远谗修身,即使吃了亏,也就自认倒霉了。
说句不好听的,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咬回去吗?
可是他忘了,唐奕根本就不是一个君子。
这货睚眦必报,整个儿就一泼皮无赖。狗咬他一口,他不但要咬回去,而且要多咬一口。
“且让曾、韩等人也一并出京吧。。。。。。”
但愿保住最后一点名声,将来也有回来的一天。若是真跟着唐奕一起被彻底踩死,那才真的是损失惨重。
——————
赵允让想的挺好,各位涉及此事的相公们也是积极响应。
能不响应吗?
京城他们真是一天都呆不下去了。换了谁也受不住,天天有人往门前泼粪,上街听得满耳皆是骂声。
大宋朝开国八十余载,还没有谁当宰相当到这个地步,让百姓骂的门都不敢出。可能,也就几十年后的蔡京可以和曾、贾几人拼一拼了。
可是,想走?
哪那么容易?
唐奕的事儿把赵祯恶心得够呛,现在你们想拍拍屁股就走?
等着吧!
什么罪已、请辞、请出、下放的折子,赵祯是一律留中不发。
在京中遭几天罪,当几天过街老鼠不是挺好?
贾昌朝、曾公亮、韩琦等人的折子在赵祯那儿这一压就是半个多月,贾昌朝都快哭了。
皇帝就算不乐意,起码做做样子,大家几驳几请都有脸面不是?
可是,这回真的是把皇帝得罪死了,连起码的体面都不给了。就是扣着折子,不说放人,也不说不放人,明摆着就是让他们留在这遭罪。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曾公亮、贾昌朝干脆把赵祯堵在了福宁殿,说什么也要个说法。
而赵祯看着堂下立着的二人,一点笑模样都欠奉。
良久,突然指着二人,对身边的李秉臣极为轻蔑地来了一句:
“这就是朕选的宰相啊!”
二人闻声,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
曾公亮顿时面如死灰。
这一刻,曾相公仿佛什么都明白了,一切,都结束了!
以后,大宋的朝堂之上,再无他曾公亮的立锥之地了。
赵祯悠然叹道:“既然要走,那也要把接任人选定下来啊!”
这是惯例,前任宰相有举荐继任的责任。
可是,只有善终的宰相才有这个资格,这二人算是善终吗?
“臣自知无能,不敢妄言,一切皆由陛下定夺。”
“嗯!”赵祯点了点头。“不用急着搪塞于朕,回去问问,明日再禀也不迟。”
二人更是惶恐,这已不是不留余地了,已经是诛心之言。
“臣不敢!”
“唉!”赵祯又是一声长叹,从案头拿起一道拟好的圣旨。
“看看这个,若无异议,明日让政事堂发了吧!”
曾公亮接过,缓缓打开。
不出所料,这是朝廷新的人事任命:
文彦博卸杨州事入主政事堂;唐介回朝升御史中承;庞籍拜给事中归班;丁度为三司使。
原三司使韩琦知颖州;给事中归政吴奎知庆州;南院宣徽使张尧佐贬为荆州路按察使,即刻离京上任。
而看到自己的名字之时,曾公亮猛的一震,不敢相信地看着手中圣旨一动不动。
官升尚书令、赐韩国公。。权知琼州事!
曾公亮捧着旨意,眼中早就朦胧一片。
琼州,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大宋的最南端。此任意味明显,那里将是曾公亮政治生崖的终点。
这并不意外,让曾公亮意外的是:觐尚书令、封韩国公。
曾公亮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在来之前,他还觉得赵祯已经不再顾及宰相的体面,刚刚的对答更是一点余地都没有留。
若不是把赵祯气到一定程度,这位从来没跟臣子红过脸的皇帝,是不会这般不顾忌情面的。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贬到底、流放边蛮。。。。。。不管什么,他也只有接着的份儿。
可是,万没想到,最后的最后,赵祯还是心软了。尚书令、封国公,这是赵祯给他留下的,最后的体面。
。。。。。。
此时,赵祯看着曾公亮也是心绪复杂,面容缓和下来:“君臣一场,朕不能见过不见功。。。。。。”
“明仲就在天南之地,颐养天年吧!”
曾公亮再难抑制情绪,老泪纵横,一揖到地:
“臣,愧对陛下!臣。。。。。。万死!”
这样一个以德报抱怨、心怀仁善的好皇帝,自己不去维护,反而利欲熏心的与别人勾结,要祸害于他。
曾公亮此时是既羞愧,又自责。
“唉!”赵祯第三次叹气。
“下去吧!临走之前,来与朕话个别,朕与你送行。”
说完,赵祯缓缓起身,向后殿行去。
正如他刚刚所说的,这是他自己选出来的宰相,赶尽杀绝,赵祯做不到。
“老臣。。万死啊!!”
身后的曾公亮嚎啕大哭,却是悔不当初。
。。。。。。
赵祯顿了一下,终没有回头。
“陛,陛下。。。。。。”
眼见赵祯要走,曾公亮羞愤谢罪,贾昌朝忍不住出声叫住赵祯。
“嗯?”
“这旨意上。。。。。。漏了臣的罪罚。”
那道旨上有贬了谁,有升了谁,唯独少了他这个最该贬、最该走的参知政事。
赵祯撇了贾昌朝一眼,一边继续向后殿走去,一边道:“都走了,总要留下一个揽责之人吧?”
贾昌朝猛的一颤,脊背生寒,抬眼看向赵祯时,人却是早已消失在屏风之后。
走的,是种解脱;而留下的,也许是恶梦才刚刚开始。
。。。。。。。


第360章 算总账
唐奕这段时间过的很舒坦,不说贾昌朝等人彻底臭街,贬的贬、走的走那叫一个解气,单是这桃花庵里的清闲日子,就着实让他好好地缓了一口气,难得一份清闲。
“特么还当你多委屈,原来这么舒服!”
此时,贱纯礼斜倚在桃花草庐的竹榻上,一边揶揄着唐奕,一边品着醉仙酿,一边摇头晃脑地的欣赏着萧巧玉指流转悠悠而来的琴声。
唐奕则是整个人都躺了下来,闭目养心,根本不接他的话茬儿。
“要不,你跟赵允让商量商量,给我也安个谋反、忤逆之类的罪名,我到这儿跟你作伴儿得了。”
呸!
唐奕睁开眼睛横了他一眼。
“天不早了,赶紧回去吧,我这儿可不供饭。”
贱纯礼脑袋都摇出了虚影儿,“不走!好不容易借着由头出来了,怎么也得混到明天再回去。”
曹阎王现在凶得很,他们现在一天天被训的跟狗似的,能躲出来半天,他才不回去呢。
见唐奕还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贱纯礼疑道:“你不会真的要‘但愿老死花酒间’了吧?”
“有什么不好吗?”
“呵呵。”贱纯礼干笑两声,“挺好!”
“不过,肯定不是老死,而是被我爹打死!”
“我可跟你说啊,我爹可是当真了,连书院的儒生们也议论纷纷。”
“议论什么?”
“你那诗可不像是随便写写的,真有几分看破红尘的味道,都说你真的要在桃花庵堕落下去,不回书院了。”
唐奕笑了,“那不挺好吗?”
“好个屁啊!”贱纯礼坐直了身子。“那帮孙子还指望你帮着他们考个状元什么的呢,怎么可能觉得好?”
唐奕笑意更深,“那就更好了。。。。。。”
——————————
有的人可以原谅,有的人却绝对不能宽恕!
抛开此次回京之后,意外地靠向汝南王一边,曾公亮为官数十年,还算是兢兢业业,且不失为一个好臣子。
让他在卸任之后保持体面,这是赵祯的仁慈,他做不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决绝。
而贾昌朝。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让赵祯失望了。
庆历新政倒台有他的影子;范仲淹请辞回京之时,亦有他的影子;此番打压狄青、罪启曹觉、构陷唐奕,处处有他冲锋现阵。
事不过三,别说唐奕不会放过他,赵祯就算脾气再好,也早就怨气深植了。
曾公亮可以走!
韩琦可以走!
甚至,张尧佐等人都可以去避一避风头。
但是,贾昌朝不能走!
险些把观澜商合打入地狱,险些毁了唐奕经营多年的大部局,想走?
赵祯一旨任命,政事堂几乎是大换血,唯除贾昌朝被留了下来。
这一留,民间对奸相佞臣的怨愤,就都集中到他这个唯一留下来的奸相身上。
这段时间,贾府就跟死人宅子似的,白天根本就没人进出。
别说是贾昌朝本人,就连府上的亲眷、家仆也一并被百姓恨上了。
弄的贾家大门紧闭,仆役上街买个菜都得从角门儿出去,还要乔装改扮,都不敢穿贾府的仆褂。不然,别说买米买面,百姓不朝他们扔鸡蛋、烂菜叶儿就不错了。
就这么苦熬了一个多月,事态终于有所平息,贾昌朝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他现在已经顾不得什么名节、名声了,这一个月的煎熬下来,贾相公只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
可是,他哪里知道,就算民怨这关过去了,他也绝难有好日子过。
这几天,富弼主理的唐奕谋反一案也终于有了定论,结果自然是贾昌朝无中生有,唐奕并无谋反之意。
早朝之上,富弼当着众臣的面儿向赵祯禀报了案件审理的经过,最后请求赵祯下明旨,召告天下,为唐奕昭雪。
赵祯轻轻一笑,“昭雪之事且先放一放。”
然后看向贾昌朝,“贾爱卿,可有异议?”
贾昌朝急忙出班,“臣无异议,臣自知诬告有罪,恳请陛下治罪。”
贾相公现在只求能出京,开封一时一刻都呆不下去了。
赵祯又是一笑,“治罪的事也先放一放。”
又看向一众朝臣,“众卿,可有异议?”
贾昌朝都没明白赵祯什么意思,就怱觉身后一阵躁动。
“臣,有异议!”
“臣,有异议!”
“臣,有异议!”
。。。。。。
吓的他面色一白,腿都哆嗦了。
怎么呼啦一下出来好几十个有“异议的”?
什么情况啊?
什么情况?
刚刚归朝的文扒皮冷笑看着贾昌朝的背影,心说,贾子明啊,真不是兄弟一回来就拿你开刀,实在是不拿你开刀,就难以服众啊!
唐大郎这回清白了,那咱们也该开始算算总账了!
心中想着,正要开口,身后的崇文殿编修宋祁就已经按奈不住了,高声起奏:
“臣请重责贾子明,削官为民、放流边蛮,以还唐子浩清白之身!”
宋祁一张嘴,一年多没上过早朝都已经半退休状态的晏殊颤巍巍地急声高喝:
“臣,附议!贾子明无凭无证毁人清白,为大恶也!陛下绝不得姑息此等谗佞之臣在朝。”
“臣,附议!”这是唐介。
“身在御史之职,臣有弹劾奸佞之责。贾子明身为百官表率,却行此等肮脏龌龊之行,非朝仪表率,理当惩治!”
“臣,附议!”这是宋庠。
“臣,附议!”这是丁度。
“臣,附议!”这是吴育。
“臣,附议!”
。。。。。。
到后来,贾昌朝已经数不清都是谁了,因为太多了。
他越听心越惊,心说,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当真要置我于死地吗?!
同朝为官,就算再有不睦,也不能一上来就说出削官为民,流放边蛮这种话吧?
大宋不杀士大夫,这已经是文臣最重的惩罚了。
在没有党争,只有政意不和的仁宗朝,朝堂上的争斗可从来没有这么激烈过。
是这些朝臣狭隘的要排除异己,非要至贾昌朝于死地?
是,也不是。
此并非排除异己,却也是真想至其于死地。
若非恨其入骨了,怎么满朝皆要至其于死地!?
。。。。。。


正文 感谢大家的关心
谢谢大家的关心,已经好很多了。
之前药不对症,以为只是拉肚子,今天才知道是肠炎,应该很快就能好。
这几天会保持一天两更的速度。
一来,养一养。
二来,和编辑聊了一下,自己也仔细地考量了一番,要对前面章节做一些修改。
放心,剧情框架是没变的,只不过针对一些苍山自认为“想当然”的点,给那些对北宋历史不甚了解的书友添加一点说明文字。
为了让唐奕调教的“更严谨”一点,这也是无奈之举。
有的人说,苍山的书不严谨。好吧,认真地反思了一下,查了上千万字的资料,为什么还有人说不严谨呢?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确实不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