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奕白了他一眼,“信!”
“为啥?”潘丰瞪眼道。“我跟他认识几十年了,我都不信!”
唐奕道:“因为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还给你们!”
“。。。。。。”
。。。。。。


第353章 挂了五年的残诗
观澜现在除了通济渠疏导工程,各项生意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拆分的。而且,观澜的中期目标已经明确,除了支撑通济渠改造,余钱全部投入到华联仓储和酒业协会的扩张。
所以,唐奕现在不怕拆,而且,拆完之后三五年内,外人想查都查不出什么端倪。
曹佾四下看了看有些简陋的桃花庵。
“只是,委屈了大郎了!还要背着一个恶名,在这种地方住上好长一段时间。”
唐奕摆手道:“这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这不是挺好吗?”
曹佾和潘丰对视一眼,皆未说话。
唐奕这段时候确实不容易,又要应对朝中变局,还要强装镇定。毕竟他现在是几大家子人的主心骨,只有他稳得住,大家才稳得住。
“以后,桃花庵也要少来了。“
曹佾点头。
“官家让我给你带个话。”
“什么?”
“委屈你了!”
“靠!”唐奕往后一仰,“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官家还说让你放心,正好通过此事,把曾公亮、贾昌朝等人都换下去,文彦博、唐介可以回来了。且杨文广回到西北主事,庞籍、丁度也将回朝。争取年关之前,再把陈执中和宋庠也调回京。到时,咱们就不会像再这般被动了。”
唐奕一皱眉,心道,也真是难为赵祯了。
为了让他安心,连这些最不应该说的人员调动都和他通气,足见赵祯对他的关心。
不过,确实这段时间,赵允让明显胆大不少。主要原因,还是亲唐的官员在中枢势单力薄所至。放眼朝堂,真正能为唐奕说话的,就只有一个富弼了。
但,有些人想走。。。。。。?
唐奕突然出声,“留着贾昌朝!”
曹佾疑道:“为什么?今日局势全拜他所赐,还留着他?”
唐奕道:“总比上来一个我们不知道底细的强吧?”
曹佾一怔,立刻明白了唐奕的意思。
贾昌朝已经是一颗明子了,留着他,确实比不知道从哪儿还会起是非要强得多。
而且,曹佾太了解唐奕了,把他坑了个底掉,老贾想拍拍屁股就走人?哪有那么容易?
又交代了一下观澜以后的运作,唐奕把二人一直送到汴河大街的街边,呆愣愣地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良久未动。
。。。。。。
事情虽然是按照唐奕的设计在发展,但是,以唐奕眼里不揉沙子的性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心里不憋曲那是假的。
单就街面儿上,见了唐奕恨不得绕道走的百姓就知道,他现在是过街的老鼠,人人惧而远之!
“操他大爷的!”
断了唐奕的官路,他可以不在乎;拆了他的观澜商合,早晚也能聚回来;但是,毁了唐奕的名声,这可就很难再挽回了。
别说是把名节看得比命还要大的大宋,就算在后世,让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那也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啊!
唐奕恨恨地望了一眼斜对面的汝南王府,“老匹夫,这个场子要是不找回来,老子就不姓唐!”
。。。。。。
“唐家哥哥不是最洒脱的吗?怎么这点龌龊小事就动了真火呢?”
悦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正是萧巧哥、君欣卓两个俏丽的身影。
时值四月,桃花庵的桃林正是抽芽落花之季,遍地的粉白花瓣映衬着两个窈窕身姿,不知道为何,唐奕只是看了一眼,心情一下就好了不少。
唐奕撇嘴揶揄:“你唐哥哥我最是记仇,你不知道吗?”
萧巧哥嫣然一笑,“还真不知道哩。”
无奈地看了眼君欣卓:“那巧哥以后可要小心了呢,万不能得罪了哥哥。”
“知道就好!”唐奕嘿嘿笑着随她们往回走。
走到门前,唐奕一顿,“这牌子怎么还立在这儿?”
来时都没注意,门前一块略显陈旧的长牌,依旧挂在那里,而上面只有三句诗:
“桃花坞外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没了。
这还是好几年以前,唐奕恶搞的那几句诗。
不由自言自语道:“这都挂了有四年了吧?”
“五年又一个月。”
门里,一个脆亮的声音猛然响起。
只听声音,唐奕就知道,是董靖瑶。
唐奕轻笑道:“记得还挺仔细。”
董靖瑶走到近前,也看了眼那半阙诗,低头不接。
“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萧巧哥俏生生地歪头问道。
唐奕正要说话,却闻董靖瑶抢先道:
“没人知道最后一句是什么,可能只有刘公子的那一句补的最合意境了吧?”
唐奕眉头一皱,又要说话,特么又被人抢先了。
只闻:
“靖瑶姑娘缪赞了,那也只是当年一时兴起之作,算不得佳作。”
不是那个刘几刘之道又是谁?
刘几来到近前,先和董靖瑶打了招呼,看到萧巧哥和君欣卓不禁眼前一亮,“这两位娘子是?”
唐奕翻着白眼,把身子转到一边。对于这个刘几,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那么烦。
待董靖瑶向刘几介绍过萧巧哥和君欣卓,萧巧哥不禁好奇道:“刘公子填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刘几一笑,谦虚道:“拙作,不提也摆。”
可是,那得瑟的神情却出卖了他。
果然,不等萧巧哥追问,他自己已经忍不住卖弄了,“岁过三秋染明前。”
萧巧哥略一沉吟,喃喃念道:“桃花坞外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化仙人种桃树,岁过三秋染明前。。。。。。”
念完,无声摇头一笑。
“怎样?”刘几一脸希冀。“可还入姑娘的眼。”
萧巧哥抿然道:“确是极好的。”
刘几闻言,又是一阵得意。
可是,对萧巧哥最是了解的唐奕从她的表情就知道,口不对心,根本就没看上刘几那句酸诗。
刘几得了赞扬,自然更是欢愉。
“这要得益于唐兄的前三句留的妙啊!学生第一眼看见这前三句,心中立马就有那最后一句浮现而出,当真是投缘的很。”
萧巧哥不接,看向唐奕,“唐哥哥必定也有最后一句的吧?”
“妹妹,还是别费心了。”董靖瑶哀怨地看了眼唐奕,插话道。“我们桃花庵为了这三句诗,连名字都改了,却依然不能从唐公子这里问出那最后一句。”
“想来,唐公子是不想与我等分享的。。。。。。”
。。。。。。


第354章 桃花庵歌
不得不说,董靖瑶在这三句诗上还是有些怨言的。
半阙郎,留诗只半阙,这是开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唐奕这些年虽与桃花庵关系密切,却也从未透露过三句之后的那最后一句到底是什么。
也许,正如别人猜测的那般,唐子浩并无才名,半阙作来容易,整首却没了那个本事吧?
其实,这也是唐奕这么容易就被人把名声搞臭的原因。
唐子浩是个另类,可能是开封城中,唯一一个不以才名立足的名人。
在唐奕身上有很多标签:疯子、狂人、商业奇才,可偏偏最得人心的“才子”二字与之绝缘。虽有名师教导,却给人不思学进的印象,对待文学的态度亦是十分轻佻。
留诗只半阙,这可不是什么褒奖之意,恰恰说明了,他对文学的轻视与玩乐之心。
萧巧哥听了董靖瑶带着几分怨气的说辞,不禁莞尔一笑,“我认识的唐哥哥,可不是不与人分享的人呢!”
“对吗?”
说完,扑闪着大眼睛看着唐奕,让唐奕一阵无语。
“又要来这一套,再骗一个下阙?”
当年在大辽,以为是分别,萧巧哥问唐奕那首《玉青案》的下阙,唐奕一时激动,就给她了。
不想,根本就没什么分别,这小丫头早就想好了要逃。
董靖瑶闻言一滞,萧巧哥得过唐子浩的下阙诗?
刘几见那美艳小娘只对唐子浩秋波连传,未免有些吃味,“唐兄,若有佳句何必憋着?拿出来吗,也好让我等见识一番。想唐兄该不会是压根只有三句吧?”
萧巧哥秀眉微皱,这回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了。
没好气地的横了刘几一眼,“唐家哥哥想作便作,不想作,又何必非要拿来给别人品头论足?公子这般处处心存心攀比,可是落了下乘了呢!”
刘几脸色一阵青白,没想到,这轻轻柔柔的小姑娘翻起脸来,言语是这般犀利。
一时无言之时,只见唐奕嗔怪地拍了一下萧巧哥的额头,温怒道:“什么时候用你出头了?”
萧巧哥吐了下舌…头,乖乖地低下了头。
“见不得别人在唐家哥哥面前耍威风吗!”说着,又斜眼瞪了刘几一眼。
唐奕也玩味地看了一眼刘几,之后笑着对萧巧哥道:“去,取笔墨来。”
萧巧哥一喜,轻快地跑进庵中。
不多时,竟费力地搬出一张小几,然后点水研磨。
刘几更是醋意横生,心说,这位名声已然臭街,凭什么装的跟什么似的?
但是,发酸也没用,只能吃味地看着明艳少女专心给唐子浩研磨,心里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待少女把大毫粗笔递到唐奕手中,他依然在心中腹绯,倒看你能把最后一句添成什么样!
唐奕立于牌前,也不迟疑,笔走龙行,在那三句诗后直接落笔。
。。。。。。
身后诸人都是神情一紧,萧巧哥一瞬不瞬地盯着看,口中又是喃喃念出声: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最后一句是“又摘桃花换酒钱”?
不单是他,董靖瑶与刘几此时也是心绪难平。
董靖瑶是感慨,这首挂了五年的残诗,终于补全了。好与不好都是其次,终究是出自唐子浩之手。
只不过。。。。。。
董靖瑶下意识地望了一眼萧巧哥,这下阙却不是为了桃花庵而作。
刘几一看最后一句是什么‘又摘桃花换酒钱’,已经在心中鄙夷了。
四句连在一起皆是无病呻吟,完全没有实际的意境,虽然和前三句契合,但这一句填的,还真不如他的那句“岁过三秋染明前”呢!
可是,还没等他开始得意,唐奕竟笔下不停,继续写道: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靠!!
刘几差点没骂出声,不是四言诗?这还有下文?
谁也没想到,“半阙郎”在桃花庵留下的三句诗,后面不是一句,而是很多句!
谁也没想到,唐子浩会在五年之后,才在这个时间、这种心境之下,突然把那半阙诗补齐。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趣,酒盏花枝隐者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
五年前,唐奕因这首《桃花庵歌》与当时的情景不合,才只写了三句。后来,不论董惜琴和董靖瑶怎么苦求,也不道出全诗。
但是如今。。。。。。
这首《桃花庵歌》却正合了唐奕现在的处境。
借诗讽今,唐奕这是明着告诉赵允让那帮人,什么功名利禄,在老子这儿,就是个屁!
宁可老死花酒之间,也不愿躬身车马前。
车尘马足非我所愿,酒盏花枝谓我所求。
虽一在天上一在地,却是彼为碌碌我为闲。
无甚不可,
无甚可!
“好诗!”
待唐奕写完,萧巧歌忍不住欢声大赞,更是情不自禁地靠到近前,扯着唐奕的衣袖,“小妹就知道,唐哥哥一定有佳句的呢!”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这世上的人都只道唐子浩是唐疯子,又有几人能懂他眼中的大义、心中的坚持,和性子里的洒脱不羁呢?
唐奕痛快地长出一口气,心道,老唐啊,反正咱们是“一家子”,谁用不是用呢?就先让我痛快痛快吧!
把大毫毛笔直接往地上一扔。
“痛快!”
回头横了一眼刘几,一言不发的在萧巧哥和君欣卓的簇拥之下,转身进了桃花庵。
放在以前,刘几敢这么挤兑唐奕,不大耳刮子扇他,唐奕就不是唐奕了。
可是,经过这次波折,唐奕反而沉稳了不少。
像刘之道这种酸秀才,你就算扇了他,又有什么意义?
好吧,主要还是,扇他没什么成就感!
况且,这首《桃花庵歌》也不是为了和他置气才补全的。
唐子浩在人前第一次补了下半阙,要是没点儿作用,那还写来何用?
。。。。。。


第355章 玩舆论
桃花庵前挂了五年的“三句桃花”有下文了!
。。。。。。
这在开封绝对是一等一的大事,甚至比唐子浩犯下的那些龌龊更加的引人注目。
大宋朝奇葩就奇葩在这里,任何事情,只要不是亡国、侵地的大事儿,就没有什么比一首悬了五年之久的残诗更能点燃人们的激情。
这是文潮风雅的时代,唐奕就算作出花儿来,那也只是市井八卦,跟文雅的诗句、名词是没法比的。
短短几日,开封大街小巷、酒肆、茶舍,无处不在谈论唐子浩的这首《桃花庵歌》。
而曹潘几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