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神医-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

“夏辽使者谈判的条件究竟是什么?”赵磊听到邸报上说了三国谈判的事情,马上好奇的对庞柏说道。

“不知道,邸报上没有说,是驿站送邸报的人透漏的,只能等汴京王素大人的消息了。”庞柏无奈笑笑回答说道。

夏辽使者来大宋谈判的条件究竟是什么?想要手雷、地雷和火箭车,又或关南十县,还是要增加贡银,难道真的让大宋承认西夏立国的事情,逼着大宋重开帷场?赵磊心中一堆问号的暗自想到。

 第十一章 两使到,三国大谈判

辽使者谈判的条件是什么?赵磊不知道,庞柏不知道京和夏辽使者谈判的大宋尚书礼部侍郎郑戬也不知道。//  //

礼部衙门位于大宋皇城东南,和秘书省邻里,进了右掖门左拐便是。

蝉鸣夏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尚书礼部侍郎郑戬已经来到礼部衙门,还没有走到门口,就看到礼部员外郎欧阳修径直而来。

“欧阳大人来得早啊!”看到欧阳修这个被官家赵祯钦点参与和夏辽谈判的礼部红人,郑戬也不敢怠慢,远远的就打招呼说道。

“郑大人来得不更早。”欧阳修毕竟是礼部员外郎,看到郑戬这个尚书礼部侍郎恭敬拱手施礼之后,笑着回答说道。

看着正值壮年,忙碌几日依然精神抖擞的欧阳修,年迈的郑戬感叹的说道:“老喽!心中一旦有事就没有安稳觉,早点来礼部看看。”

“郑大人还为夏辽使者的事情忧心?”欧阳修知道郑戬最近压力,所以心会的回答说道。

“没有办法,都这么多天了,夏辽的使者还在为韩绮入夏州的事情纠缠不休,其他的事情一概回避,这叫什么事儿,两军交锋,和来对错,西夏每年入宋烧杀抢掠,都没见辽国出来报一句不平,现在到用上心了,不知道元昊给了辽国多少好处。”郑戬摇摇头苦笑说道。

“西夏被赵磊大人两次大败于永兴军路,国力透支严重,那里有什么好处给辽国,恐怕唯一的好处就落在辽国公主为元昊生的王子身上了,立辽国公主之子为太子。是元昊早已经答应辽国的条件,辽国现在这么支持西夏,恐怕元昊打算退位给辽国公主之子了。”欧阳修微微一笑对郑戬沉声说道。

“不可能,元昊的性格谁不清楚,一代枭雄地他岂能干出那种蠢事,再说元昊毫无信义,辽国岂能相信元昊的承诺。”郑戬一口否定欧阳修的想法说道。

“我们熟悉元昊,但是辽国人不熟悉啊!元昊这么多年一直卑躬屈膝于辽国,在辽国君臣的眼中,元昊恐怕是大大的好人。骗辽国那群傻瓜蛋,对于元昊来说不是什么难题。”欧阳修语气淡然的坚持己见说道。

“也许辽国会被元昊欺骗,但我们依然不知道夏辽两国的谈判底线和目的,这对目前的谈判丝毫没有帮助,永兴军路先是大旱,然后蝗灾,如果战争继续拖下去,恐怕会将大宋国力拖垮,尽快结束宋夏对持是官家给礼部的命令,但是夏辽使者一拖再拖。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啊!”郑戬看到欧阳修地坚持,沉思一会不在反驳。反而一脸无奈的述苦说道。

“都进奏院曾经说过,辽国使者萧特末和刘六符来到汴京之后,连续几次拜会濮安王,西夏使者高延德也曾经拜会过濮安王,而濮安王掌管着大宋秘卫,郑大人既然想知道夏辽使者的底线,为何不去拜会一下濮安王呢!”欧阳修微微一笑对郑戬沉声说道。

“私会宗王影响不好!”郑戬在朝中任职多年,岂能不知私交宗王的后果,马上拒绝欧阳修说道。

“怎么能说私会,官家命我等与夏辽谈判。而濮安王掌管秘卫,熟知夏辽虚实,与濮安王通通气也是公事,如果大人觉得不妥可以先禀明官家再去找濮安王啊!”欧阳修看着郑戬眼神十分真诚的支招说道。

“欧阳大人说得不错!本官现在就去找官家求一道圣旨。”郑戬权衡一会。下定决心对欧阳修告辞而去。

去找官家吧!等官家知道濮安王手握秘卫而心存私心的时候,不知道他还能不能继续掌握秘卫,濮安王凭秘卫的消息陷害赵磊一把。我就让你失去秘卫,看你以后怎么陷害大臣,凭你濮安王的本事,也向学孟王,自身不正、立场不公,永远不会得到官家的真正信任。看着郑戬离去的背影,欧阳修眼神中厉芒闪现,嘴角含着一丝冷笑地心中想到。

每日一晤的三国谈判再次开始,大宋负责谈判地正使郑戬、副使欧阳修,辽国正使萧特末、副使刘六符,西夏使者高延德,五人会晤在皇城天章殿之中,开始了每日例循的扯皮。

“韩绮贸然出兵西夏,摧毁了整座夏州城,给西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还虏走横断山脉三个部落百姓,这件事情你们一定要给我们一个交代。”辽国正使萧特末看到五人到齐,一撸袖子跳起来指着郑戬大声说道。

辽国贵族出身的萧特末,身材魁梧却不

,根本就是无赖一名,在辽国使节团中虽然出任正使局的主儿,每天最出风头的就是他,不到关键时刻,真正负责谈判的刘六符也不说话,笑眯眯看着萧特末耍无赖。

看着一副流氓嘴脸的萧特末象往常一样出来搅局,从濮安王那里得到一点风声的郑戬今天一改往日软弱的性格冷厉说道:“萧大人说笑了,韩大人出征夏州,是宋夏两国的事情,为何要给你们辽国交代,要谈也是高大人地事情,难道说夏州已经是辽国的地盘了,如果夏州真是辽国的地盘,那么本官就可以和萧大人谈谈夏州的问题了,你说是不是,高大人!”

郑戬说完之后,冷笑着转头看着高延德,等待高延德地表态。

看着郑戬一改往日软弱姿态,变得这么强硬,萧特末固然手足无措,而刘六符和高延德同时一愣,心中开始急转思索郑戬改变的原因。

“高大人为何不表态,究竟是西夏将夏州割让给辽国了啊!还是元昊已经退位,将王位传给辽国公主的儿子,现在地西夏已经变成辽国的州郡了。”郑戬口舌丝毫不留情面,不等高延德和刘六符反应过来,对高延德冷嘲热讽的朗声说道。

“西夏已经和辽国成为盟国,为盟国出面调停纷争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宋不也这么干过吗?”刘六符没有理会高延德看看向郑戬的冷厉目光,依然笑呵呵的慢条斯理说道。

“既然夏辽已经是盟国,那么大宋只能恭喜了,辽国为西夏调停夏州之事,不知元昊入侵延安府,造成数百万百姓流离的帐,辽国怎么调停呢!这次宋夏战争可是元昊主动挑起的,辽国不会无视主动挑起战争的元昊犯下滔天罪恶,而让我大宋为夏州给辽国一个交代吧!再说既然夏辽已经是盟国,辽国为西夏出面调停,那么西夏和我大宋就没有对话的资格了,本官会请我大宋官家下一道御旨,以后涉及大宋和西夏的事情,只能由辽国出面处理,而且将全面驱逐西夏在汴京的使节和官邸,一切都由辽国官员接手。”郑戬很毒辣的挑拨夏辽关系说道。

郑戬的话让刘六符心中一寒,大宋如此做等于将西夏视作辽国的附庸,连最根本的独立主权都剥夺了,如果接下来辽国硬为西夏出头的话,不出几日全世界都知道西夏成为辽国附庸,到时西夏和辽国的关系,可就难说了。

就在刘六符权衡西夏态度的时候,高延德这时说话了。



“郑大人想错了,夏州还是西夏的夏州,虽然夏辽结盟,不过是兄弟结盟,西夏不是辽国的附庸,记得宋朝好像和辽国也是缔结过兄弟盟约吧!”高延德不冷不热语气平静的对郑戬说道。

“既然都是兄弟之国,那么我们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关南十县之地不可割,联姻或者加贡,想必刘大人会选择吧!

而高大人,元昊的帝位我大宋不会承认,元昊退位,我大宋册封元昊为夏王,每年加赐,要知道大宋还没有封异姓王的前例啊!”郑戬已经从濮安王那里得到夏辽的底线,现在贴着底线对高延德和刘六符朗声说道。

谈判底线泄漏了!高延德和刘六符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心中的震惊。

既然消息已经泄漏,郑戬已经知道西夏元昊和辽国耶律宗真的底线,这么多天的扯皮等于白费了,高延德和刘六符只能无奈的对郑戬说需要回去请示一下领导。

“郑大人,随便问一句,大宋嫁公主和亲的话,能给多少嫁妆?”就在这时,痞子一样的辽国正是萧特末突然恬着脸无耻的对郑戬问道。

这种无耻的问题郑戬还真的没有听过,一时之间竟然不知怎么回答。

“大宋公主的嫁妆不多,还没有一年加贡的银子多呢!”一向有机智的欧阳修很快反应过来,笑着对萧特末回答说道。

“这么少,娶个公主还不如加贡呢!不划算!”萧特末皱着眉头一脸不爽的低声自语说道。

听到萧特末的无耻话语,刘六符尴尬笑笑拉着他告辞离去,而送高延德出门的欧阳修,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弹劾濮安王赵允让私心不公,让官家收回濮安王手中掌握的秘卫了。

 第十二章 使夏辽,允让失秘卫

场小雨洗刷了汴京多日来积攒的暑气和尘土,雨过天天空更加蔚蓝,水绿树青,汴京八景之地让外地来京的客人看的心神舒爽,夸耀纷纷。  //

西水门外金明池旁边的御馆之中,年纪虽然老迈但是精神抖擞的吕夷简正在欣赏着金明池的雨后风景,他的身后,本来因为冯士元被贬出京的四个儿子则齐聚吕夷简的身边,恭敬的伺候在他们父亲的身旁。

“没有想到,老夫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汴京再次拜相,官家宏恩啊!”吕夷简孤傲的站在御馆之中,正对金明池的湖面,旁若无人的自言自语感叹说道。

“父亲大人既然已经拜相,为何不将河东的小弟接到汴京?”吕门四进士中的老大吕公绰语带疑惑的对感叹的父亲吕夷简低声问道。

“这些年为父在河东路任职转运使,购置了一些家产,而且为儒儿成了家立了室,儒儿毕竟是配到河东的,贸然回京落人口实不不定再闯出什么祸事,还是让他留在河东吧!汴京的混水,他不必来趟了。”吕夷简说道吕公儒一脸失望的失落说道。

“是啊!朝廷中不少御使都不是我们的人,包拯现在越来越狠了,官家居然任由包黑子到处参人,朝中官员现在已经不叫包黑子了,改叫包铁面了,上个月宗室鲁王的三子在街头策马撞到行人后飞横跋扈,被包铁面知道后当着鲁王的面参了他儿子一本,结果鲁王的三子直接被赶回青州,鲁王也因此罚俸一年。”吕家四兄弟中这些年一直留在汴京官家赵祯身边的二子吕公弼,看到吕夷简神色失落。就玩笑般的对父亲说道。

“是啊!教子无方啊!如果儒儿出息一点,当年何至被赵磊抓着酒后杀人地罪名不放,导致为父罢相离职,如今的朝廷已经不是以前的朝廷了,当初为父走的时候,王素还是小小的御使,张士逊和晏殊刚刚被贬出京,宋痒还是中书舍人,王德用远在永兴军路,濮安王还在宗室里面等待机会。如今短短几年过去,赵磊有吕宋之功,已经名扬大宋,王素也水涨船高任职参知政事,宋痒成了枢密使,王德用再次复任枢密副使,张士逊拜相了,晏殊同样参知政事,濮安王接替孟王出任宗正卿,唯一变化不大的。就是叶清臣这个三司衙门的二十年使了。”吕公弼玩笑的开解话起了反作用,听到鲁王的遭遇之后。吕夷简想起自己也是被儿子吕公儒连累从而被贬出京,再想想如今朝廷中的变化,一时感慨万千地说道。

“变化再大能怎么样,大宋的朝廷是有万余官员撑起来的,凭他们几个人,就算暂时成势,也风光不了多久。”吕门四进士中年龄最小的吕公孺,虽然经历冯士元的案子被贬出京,回来之后依然不改冲动的脾气,听到父亲感叹的话。马上不服气的反驳说道。

“三弟说得不错,虽然朝中八重臣变换不定,但下面做事的官员总不会天天换,父亲大人多年积累的人脉。如今依然庞大,如今父亲大人拜相,想恢复往日声威。易如反掌。”吕家三子吕公著经过冯士元一事之后,如今做事更加谨慎,眼光也渐渐深远起来,听到吕公孺地话之后,马上赞同的对父亲吕夷简说道。

“不一样了,终究不是几年前了,如今地大宋朝廷,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天下了,不是当年太后派和官家派对抗的局面,当年太后派的官员,如今贬的贬,放的放,留下的都是小鱼小虾,而改革派和保守派渐渐坐大,如今我们吕家,不被保守派承认,也不被改革派接纳,想恢复往日声威,难啊!”老辣的吕夷简对目前朝廷的局势非常清楚,所以对吕公孺的话摇头驳回说道。

“父亲大人何必悲观,这些年儿子一直留在朝廷,对朝廷事情也有几分清楚,表面上看朝廷是保守派和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