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孙乾知晓孔融心中想法,定会大呼冤枉,只怪孙乾听孔融下属说召见急忙,故而孙乾奔行不停,连整理一下衣着的时间都不敢浪费,急忙来见孔融,故而才显得衣衫不整,鞋履不净。

    此时孙乾浑然不知孔融的内心想法,在场唯有王修看出了孔融的心思,心中气闷自己没有提醒孙乾,告诉他孔融是个洁癖清高之人,让他稍微注意一点外在形象。

    不过事已至此,王修也不能弥补什么,趁着孔融还未出口劝退孙乾,立即出列向孙乾说道:“孙乾,太守大人要让你令北海使者之职,前去拜访刘备,你可愿意?”

    王修故意在“拜访”一词上加重语调,以此提醒孙乾,让孙乾好好思虑思虑,若有把握后,再承担下来。

    孙乾亦有急智,听王修话语,心中思虑片刻,便彻底了然。

    刘备这几日间就占据近半青州的情况,孙乾亦是耳闻清晰,知道孔融让自己作为使者前去拜访刘备,必是要自己观察一下刘备军虚实,看看刘备对北海有没有威胁和**。

    此行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危机重重,如今刘备对北海态度不明,甚至有对峙倾向,若孙乾代表北海前去拜访,必是危险万分。

    虽然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一种默认准则,但是谁敢保证没有意外,这刘备虽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挡不住其出生幽州的身份。

    幽州何地?边塞也。

    这边塞苦寒,民风悍勇,不知文化,谁也不能保证刘备会不会动黑手。

    了解到此中状况后,孙乾却是没有一丝害怕,作为北海最出名的言辨之士,孙乾除了对自己嘴皮子的要求外,对自己的时政、局见、世势等也要求深刻。

    对于刘备此人,孙乾也了解过,知道刘备有大志,但无奈起步太低,几乎是从平民开始晋升,大战无数才摸到小小平原的县令位置。

    当听闻刘备接替田楷残兵领导权,入主青州,将近半青州收入囊中之后,孙乾甚至想过去投靠刘备。

    就在刚才孙乾拜访郑玄之时,二人也商谈过刘备此人,郑玄对刘备也称赞有加,言说刘备可能将成为刘虞、刘焉、刘表之后的又一位汉家宗亲诸侯,而且认为刘备坚毅程度还高于另外三人,有汉家中兴之姿态。

    若非孔融突然急切求见于他,孙乾说不定已经走马临淄,投奔刘备去了。

    “乾愿意!”孙乾应道,毅然请愿领命,甘当使者之职位。

    听到孙乾同意担当使者,堂中诸人尽皆彻底放心,脸上亦是眉目舒展,笑颜不止,皆称颂孙乾毅勇过人。

    唯有孔融面无表情,虽然孙乾的承担让使者人选无忧,但是孔融心中却有些芥蒂,觉得让孙乾这样邋遢之人代表自己去出使,可能会损伤自己的威仪形象。

    不顾堂中众人的态度,孔融却是突然说道:“我觉得这使者人选,还是……还是再择他人,如何?”

    听到孔融话语,堂中众人顿时沉默无声,所有人都看向孔融,不懂孔融为何突然变卦。

    尤其是孙乾,脸上已是阴沉一片,心中的愤怒几乎要爆发出来,若非他现在无权无势,不可与孔融争锋,他定会立即张口向孔融声讨个说法。

    此时孙乾心中,只觉得自己受到了一股极重的羞辱,他不懂为何孔融急着召见自己,让自己充当北海使者,却又突然会对自己转变想法。如此变卦之举,即便孙乾现在地位平凡,亦是心中愤懑。

    见孔融如此举动,就连王修也有些看不下去了,立即出列问道:“太守大人,何故如此?”

    孔融却是不予回答,似乎心意已定,不容劝阻。

    见王修一人反驳无效,堂中的另一人也急了,此人正是孙邵。出使探查之策正是出于他手,此时孔融不愿让孙乾担任使者,孙邵顿时惊慌无比,还以为孔融是要转变主意,让他去做那使者呢。

    如此,孙邵亦是立即出列,言道:“太守大人突然变卦,此举实在不妥,有言而无信之嫌,恐天下人耻笑也!”

    孙邵话语一出,孔融顿时变色,亦是略显惊慌。在孔融心底,权力、物利等皆不在他眼里,他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

    作为孔子后人,孔融自小就立下德誉名天下的志向,因此从小就修身养性,极度注重自己的德行,就是为了不缀自己孔子后人的名头。

    听闻孙邵话语,孔融也有些担心,亦是害怕因此损了自家名声,如此就有些因小失大了。

    孔融无奈,只好改口答应,言道:“既如此的话,就依你们了,就由孙乾去出使刘备,顺便探查一下刘备军的虚实吧!”

    就在此时,堂中又传来一道话语,言道:“若要孙乾出使刘备,不可如此随意!”

    (本章完)


第124章 孙乾见刘备



    说话者正是王修。

    此时孔融已经对王修颇有些微词了,见王修如此言语,孔融不禁一怒,言道:“王修,提议举荐孙乾的是你,为何现在你又变口改词!”

    王修却是摇了摇头,言道:“太守大人误会我了,我并不是不要孙乾出使,而是觉得让孙乾以白身平民的身份作为使者,难以展现我北海态度,甚至可能让刘备觉得我等是小视他。”

    孔融闻言也觉得没错,若让孙乾以白身之位去行使者之事,狂妄藐视感太深,而且容易让世人诟病小视北海,言称北海无人可用。

    当鉴于此,孔融立即任命孙乾为北海仓掾曹,行使者之职,前去出使刘备。

    孙乾点头领命,脸上虽是面色自若,心中却是横堵不已。

    议事完毕之后,王修找寻到孙乾,安抚孙乾心态,让他不要怨恨孔融,言称孔融只是一时心急,故而口语不周。

    此时虽然王修极力开导孙乾,然而孙乾却是已生二意,准备暂时先充当着北海的仓掾曹,借这个机会去接触一下刘备,若刘备贤明可靠、待人温诚,那么他孙乾再立即转投也不迟。

    不一日,孙乾就以使者之身份,前来营陵城刘备军中拜见。

    刘备听闻后,立即亲身迎接,喜笑兴奋,亲拉孙乾入军帐之中,而军中已是酒菜齐备,招待周全。

    孙乾被刘备亲善之举感动,觉得刘备乃温和谦逊之人,亦是对刘备青睐异常。

    原来刘备之所以对孙乾如此亲切,并不是因为孙乾乃北海名辨,而是想借此拉拢孙乾,探听北海的情况。

    此时,孙乾前来拜访,有着探查刘备军虚实之嫌,而刘备亲善孙乾,亦是有着探查北海郡虚实之意。

    在刘备的意识中,他知道北海乃青州大城,郡城富庶,士卒众多,若是硬攻,难以夺下。因此,刘备决定借孙乾之手,将自己的影响力插入北海中,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北海势力,若此事成功,则刘备就算暂时不能拿下北海,亦是在北海留下了一些潜藏的种子,日后必有用处。

    孙乾来到刘备军中,见刘备军士卒勇武,兵力充足,心中知晓刘备必是意有所图。

    帐中宴席上,孙乾看向刘备,突然言道:“刘将军,我观你帐下大军数千,却屯兵在这小小营陵城,可是另有所图?”

    孙乾突然发问,刘备却是早有准备,言道:“公祐(孙乾字)不必担心,我听闻城阳郡黄巾贼纵横,祸患郡县,故而起军准备征讨,并无染指北海之意。”

    听闻刘备话语,孙乾却是思索片刻,随即试探言道:“刘将军,城阳虽然富庶不下北海,然而已遭黄巾劫掠,已是存储空虚、底力不足,并非好地。且城阳又南临徐州,西接兖州,四战之地也,若无北海后卫连接,恐难坚守占据!”

    刘备听完孙乾回答,心中虽是了然,但是却亦是疑惑,他不懂孙乾作为北海孔融的帐下官员,为何要担心起自己的事情来。

    刘备却没有因孙乾的好意分析而兴奋,反而觉得孙乾有居心叵测之嫌,便假辞说道:“我非欲占据城阳,而是要剿灭黄巾,还城阳太平,如此就足矣!”

    孙乾知晓刘备心有野望,当然不会相信刘备的话,他知道自己现在身份属于北海,冒然探说刘备军事,必会引起刘备警戒假辞。

    为了展现自己的心意,孙乾随即改口,言道:“刘将军,恕我直言,这北海之地,可比城阳之地好上许多,何不先弃北海,后谋城阳?”

    听到孙乾说辞,刘备顿时一惊,不懂孙乾为何作为北海官吏,却鼓动自己夺取北海。

    “公祐这是何意?北海孔融海内名士,且忠于汉室朝廷,我何能与他争夺?”刘备惊慌问道。

    孙乾知道刘备依旧顾忌防备自己,这也难怪,毕竟孙乾也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绝对算是一个外人。

    终于,孙乾做出了决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脱口而出,言道:“刘将军,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汉室江山已到存亡之秋,非贤主雄主不可鼎立宇宙,重振汉室。”

    “实不相瞒,我观北海孔融只为一腐儒俗士,非明主英杰,北海在其手,守成尚是不足,迟早易主,如此基业不保,何谈匡扶?”孙乾振振有词,继续言道,“反观刘将军,实在出乎乾之所料,竟能以白手起家,行这青州统辖,比之昔年高祖,亦是不遑多让!”

    “如此,乾若再是不分高低强弱,岂非是蠢笨?”说到这里,孙乾竟是不禁微微一笑。

    见孙乾如此谈论,刘备心中亦是惊诧,想不到面前谈吐高论的北海使者孙乾,竟然并非孔融亲信下属,而且反而对自己青睐有加。

    得知孙乾如此想法,刘备当然不会错过机会,连忙举杯与孙乾对饮,趁机拉拢孙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二人已是把酒言欢,相谈互投,孙乾更是对刘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刘备其人也佩服不已,已是向刘备宣称效忠。

    不过刘备并未立即让孙乾投在自己帐下,而是让孙乾继续在北海为孔融仓掾曹,以此作为刘备在北海城内的暗桩,作为刘备私底下在北海的代言人,帮刘备收买北海的世家、官吏。

    孙乾知刘备有逐鹿天下、匡扶汉室的雄心,而刘备此时的小目标就是彻底统领整个青州,然而不取北海郡,不足以领青州。

    鉴于此,孙乾向刘备出谋划策道:“主公,若欲领青州,则必取北海,然北海兵多城坚,若是强攻谋夺,必定损失惨重,且成败不知。”

    听孙乾话语,刘备亦是沉吟不止,连忙恳切问道:“公祐言出如此,必是有了计较,请教我!”

    “主公不知,此时城阳黄巾管亥已是粮草不足,且遭兖州曹操、鲍信和徐州陶谦的封堵围击,如此主公可修书一封给管亥,言称与其共讨北海孔融,战后平分北海城县与钱粮。”孙乾出言说道,“如此管亥必会出军进攻北海,届时主公可以支援为由,从而进军北海,再趁机夺取北海。”

    孙乾话语言毕,刘备却是立即摇了摇头,孙乾计策他很熟悉,和袁绍骗公孙瓒共分冀州的套路一样。

    然而此事风险极大,事情极容易败露,袁绍有四世三公的名望在身,世人信任他,不信袁绍暗中苟且操作。但是他刘备可不同,他刘备现今坐拥近半青州,有一夜暴富之态,世人必是妒忌不忿,若再以苟且动作谋夺孔融,必被世人鄙弃。

    若如此,届时即便刘备成为青州之主,也必是人心背离,势力崩塌不稳。

    刘备言道:“管亥黄巾贼人也!孔融当世名士也!我岂能通贼人,而害名士!不妥,不妥!”

    见刘备如此,孙乾并没有觉得刘备迂腐做作,反而觉得刘备有大气、有轻重、有缓急,对刘备的独断见识更是佩服。

    孙乾再言道:“主公之态度,雄主也!若如此,我问主公对北海,可是急迫想要获得?”

    刘备却是摇了摇头,言道:“我十日间就得到临淄、乐安、东莱三郡,已是经略疲惫,有心无力,若再急着攻打北海,岂非是蛇吞象举,自我灭亡?”

    “实不相瞒公祐你,我之所以屯兵营陵,是来试探孔融的态度,心中惊恐孔融不容我入青州,故而防备于此!”刘备继续解释道。

    见刘备并不是真的急着想要攻取北海,孙乾也放心了许多,随即向刘备建议道:“若主公不急着取北海,那就暂时退兵回临淄最好,如此可放松北海戒备,孔融亦不会攻伐主公。”

    “如此息兵等待,只需一月不到,则城阳管亥必定粮绝,其到时候必自会北上北海劫掠,届时我再在北海城中宣扬一番,恳请孔融求救主公,到时候北海岂不是自送上门?”孙乾言道。

    刘备听后大喜,立即让张飞领军撤回临淄,而刘备亦是送返孙乾回返北海,直送出二十里外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