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从你手中这个阵图来看,这图中的阵法,呈方形或圆形的模样,所以它应该属于步兵阵。”

    “其次,这个阵法的外部呈三面状、锯齿状,降低了直接对战的接触面,增大了白刃战的夹击面,是一种出色的防御型阵法。”

    “此外,你图上的这个阵法应该还没画完,至少缺了三处关键点,看起来有些不够完善。”李儒抚摸着山羊须言道,眼中露出一丝遗憾之色。

    诸葛亮听到李儒这话后,脸上顿时一愣,他在画这阵图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不足,可是他的见识尚且不够,根本找不出到底是哪里有不足。

    此刻听到李儒一言便点出三处不完整的地方,诸葛亮的心中只觉得李儒果然有才,还真的是个精通军战阵法的家伙。

    诸葛亮兴奋的看着李儒,有些迫切地问道:“是哪三处?!”

    李儒闻言后就要说明,突然口齿一闭,凝眸看向小诸葛亮,有些猝黠地反言道:“少年郎,你很想知道啊,那你先和我说说这阵法的来处,我再跟你说清这三个缺失之处!”

    诸葛亮:“……”

    诸葛亮的神色有些僵硬,他想不到李儒竟然趁此机会,将他用来对付李儒的行为,再用过来反将了他一军。

    此时,诸葛亮毕竟年纪太小,心思还不够深沉稳重,被李儒这反击一言,顿时弄得心绪微动,脸上也是阴晴不定,有些意动,却又有些犹豫。

    终于,对这阵法知识的渴望,战胜了小诸葛亮心中的迟疑。

    只见诸葛亮微微深吸了一口气,言道:“昨夜有支人马在此宿营,他们宿营的方式暗合行军布阵之道,我是根据昨夜所见,以及刚才对宿营痕迹的探查,将他们的宿营内容重现在这纸上,这才令这纸上的阵法有缺失之处的!”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李儒顿时一愣,连忙在周围乱转了起来,果然发现了不少宿营痕迹,而将这些痕迹连串起来,可不就是诸葛亮画出的军阵之型么!

    此外,李儒还发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这地上留下的帐篷搭建痕迹,都是大型帐篷的痕迹,而且地上还留有不少新鲜马粪,显然昨夜除了人之外,至少有数十匹战马也在此过夜。

    这等阵仗情况,顿时令李儒大吃一惊,他知道昨夜在此宿营过夜的,一定是一支精锐军队!

    瞬间,李儒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名字,那就是曹操,难道是曹军的探马部队!

    李儒立刻走到诸葛亮面前,焦急问道:“你可知昨夜那伙人从哪里来?他们有没有露出表明身份的东西?比如衣甲、旌旗或者说话口音什么的!”

    见李儒惊慌的样子,诸葛亮面露疑惑之色,不懂面前这个中年文士,为何如此焦急?

    突然,诸葛亮突然想到了什么,又转头四处看了看,却见正有数十骑兵马,待立在数十米之外,似在等候某人。

    再看那数十骑兵马的衣甲,可不就是现今占据南阳的牛辅军么!

    “你是李儒李文优!”诸葛亮有些惊诧地叫道。

    李儒看了一眼少年,眼中露出一丝惊奇,他想不到面前这个少年,竟然猜出了自己的身份。

    李儒微微点了点头,突然间冷目横眉,带着一点冷意威胁,言道:“我就是李儒,少年郎你既然听过我的名字,应该知道我的手段,如此你还不快快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听到李儒突然的威胁,小诸葛亮的脸上顿时一片铁青,心中有些恐惧,差点迫于李儒的权势手段,而将所知的一切老实交代了。

    突然,诸葛亮又意识到了什么,他再次看了看不远处的那数十骑兵马,只见这数十骑还带了一辆马车来,车上有好几个箱子,并且还用红布披着,似是什么礼物的样子。

    这一幕,突然让诸葛亮放心了不少,他知道李儒带着礼物来这里,应该是来拜访求见自己的叔父诸葛玄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李儒必定不敢伤害自己,而李儒刚才话中的威胁,也仅仅只是口中的言谈威胁罢了。

    而且,诸葛亮也知道李儒的性格,能做出焚城之举的人,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如果他要威胁自己的话,语言的狠戾程度绝不会如此浅淡,必定还要更加狠戾残暴十倍才对。

    想通了这些关键之后,小诸葛亮突然挺直了胸膛,直瞪瞪地面对着李儒,正色言道:“休要欺我年少,便用威势来胁迫我!想要我告诉你那伙人的情况,你先告诉我这阵法中的三处缺失到底是什么!”

    见小诸葛亮还敢这样和自己说话,李儒更是一愣,心中的惊奇越加深重,对小诸葛亮的感觉越来越不同。

    他越来越喜欢面前的小诸葛亮了!

    “你很喜欢阵法之道么?!”李儒看着诸葛亮,很是正色地问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毫无任何迟疑,郑重言道:“喜欢!”

    “为什么喜欢?!”李儒继续问道。

    诸葛亮被问得一愣,思虑了许久,却依旧不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只能回道:“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吧!或者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阵法的理由!”

    “如果说阵法精妙绝伦的话,那么这个世上的其他东西,也有不少精妙绝伦的事物不下于阵法!”

    “如果说阵法变化多端的话,那么这个世上的其他东西,也有不少变化多端的东西不下于阵法!”

    “总之我就是喜欢阵法!钻研他们,可以让我内心愉悦!”诸葛亮一板一眼地说着。

    这些话都是诸葛亮的肺腑之言,若不是看李儒也是个阵法精通的爱好者,他才懒得和李儒解释这么多。

    (本章完)


第343章 师徒



    听小诸葛亮言深意重的诉说着,李儒的脸上愈加欣赏,他很喜欢小诸葛亮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某种事物的态度,这是对阵法最原始的喜欢,不带任何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喜欢。

    唯有这种兴趣态度,才能对阵法一道有更深刻的体会,学习起来才能脚踏实地,更进一步。

    李儒点了点头,终于收起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脸上的威势怒容也彻底消去,严肃地向诸葛亮问道:“你这阵法之道,是与何人所学?”

    诸葛亮摇了摇头,颇为自得道:“并无他人教授,皆我观览先贤兵书和阵法典籍后,自学而知。”

    李儒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动容之色,之前他以为诸葛亮应该是有达师指点阵法,所以这般年纪就懂得这么玄奥的阵法之道。

    现在听到诸葛亮竟然是自学成才的,李儒终于认识到了诸葛亮的悟性与聪颖,简直就是五百年难得的阵法神童。

    若是小诸葛亮能有一个阵法达师教授的话,将来成就必定不可估量,甚至青出于蓝,成为当世顶级的行军布阵的统帅,也未尝可知!

    这一刻,见到诸葛亮如此悟性聪慧,又听到诸葛亮并无恩师,以至于李儒的脸上也不禁满是动容之色,他已经彻底看上了小诸葛亮,想收其为自己的弟子,将自己的阵法之见传承给他。

    “少年郎,你这般悟性,简直当世少有,若有达师指点的话,在这阵法之道上,你的成就不可限量啊!”李儒笑眯眯地看着诸葛亮,满嘴蜜语地夸赞着。

    诸葛亮见到李儒突然甜言蜜语起来,只觉得李儒的态度变化实在太快,令他实在不适应,怀疑李儒这般言行,必定是口蜜腹剑。

    因此,诸葛亮满是戒备地看着李儒,肃然言道:“你想要干什么?休要拐弯抹角、东扯西扯!”

    李儒依旧微笑不已,道:“直说吧!我见你天资不错,是个可堪一造的人才,我想收你为弟子,传授给你这阵法之道。”

    听到堂堂的李儒李文优,竟然想要收自己为弟子,小诸葛亮可是整个人都惊呆了。

    毕竟,这李儒虽然声名不良,但是却也是割据一方的大人物。

    而他诸葛亮只是一个平凡学子,又从琅琊迁徙来荆州,虽不是普通流民,但也可用丧家流离之辈来形容。

    双方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小诸葛亮根本想不到李儒会如此看重自己,竟然主动要收自己当弟子。

    对于李儒的收徒意愿,小诸葛亮的心中也颇有些意动,毕竟刚才李儒的言行,已经充分展示出了他的才能,尤其是他对阵法之道的精通,更是当世一流境界。

    诸葛亮虽知道自己悟性不错,但是如果没有达师指点的话,恐怕自己对阵法之道的认知程度,最多也只有现在这种境界了,很难再有提升。

    可如果有李儒来教导他的话,那么情况就十分不同了,不说成为名留史籍的兵阵大师,至少也可和李儒一样,成为当世的一流的兵阵精通者。

    李儒见到小诸葛亮的脸上已有意动之色,顿时心中暗喜,忍不住再添一把火,道:“若你做我弟子,我还可以领你到军中,亲自操练士卒布阵,更实际的检验、研究阵法之道!”

    听到李儒这话,诸葛亮是真的彻底动心了,只是却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他的心中,仍旧还有一个顾虑。

    那就是李儒的名声毕竟不佳,如果他诸葛亮拜其为师的话,这事情流传出去,不但令他诸葛亮被人鄙夷,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琅琊诸葛氏都背负骂名。

    想到这里,小诸葛亮虽然极度心动,却也依旧不得不按住心中的向往,肃然地摇了摇头,道:“先生如此赏识小子,亮发自肺腑地感激,只是家叔已经为我联络水镜先生司马微,不日就要前往鹿门书院求学。”

    “此外,如果家叔知道小子拜先生为师,或会心中不喜,责诘于小子,有伤亲族之情!”诸葛亮言道。

    听到诸葛亮如此言语,李儒知道自己曾经的行径,已经让他背满了天下骂名,如果他收诸葛亮为弟子的话,就算诸葛亮愿意,恐怕整个琅琊诸葛氏也不会答应。

    想到这里,李儒心中也充满了遗憾,只能颓丧地摇了摇头,从怀中逃出一块令牌,缓缓交到小诸葛亮手中,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求了,这是我军的令牌,你且收下!”

    “凭借此令牌,你可以自由出入宛城的府衙来找我,我可以随时为你指导这阵法之道。”

    小诸葛亮愣愣地看着手中的令牌,身体有些微微颤抖,他想不到李儒竟然如此看重他,竟然不记名分亲疏,也要教授他这阵法之道。

    “多谢先生!”诸葛亮连忙向李儒行了个重礼。

    李儒当之无愧的受了这一礼,脸上也露出欣慰满意的微笑,却是突然言道:“好了,就这样吧,你也不要再多礼了!”

    “现在可以跟我说说昨天在这宿营的一行人的情况了吧?!”李儒笑问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昨天在这宿营的,有百人百骑,他们并未穿着衣甲、携带旌旗,也没有外露出什么明显的兵器,不过我们看到他们战马上都披挂完整,并且包裹的严实,显然其中藏有兵刃。”

    “此外,他们的纪律极为严整,各部协调而驻,不喧哗、不乱动,还有他们的斥候和暗哨也极为厉害!”

    “对了,昨天他们有个斥候,发现了我和我的两个兄弟的窥视,并且和我们闲聊了一会儿,那斥候身上杀气毕露,应该是百战老兵,不过他对我兄弟三人并无杀意,也没有惩罚我们的窥视之举。”

    “最后,那斥候声称他们不是曹军,只是路过于此而已。”

    听着诸葛亮的缓缓解释,李儒的眉头却是愈加深重,毫无疑问,光听诸葛亮的描述,就可见这支人马的不同。

    若是不弄清他们的来历的话,可谓后患无穷!

    李儒看着诸葛亮,又问道:“他们的口音是什么样子的?能听出是哪里人呢?”

    如今天下大乱,九州各地都是流民,持什么口音的人都是,因此仅仅凭借口音,一般并不能推测出军队的来历。

    不过李儒向来谨慎,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问了下这个问题。

    诸葛亮没有隐瞒,继续言道:“和我说话的那个斥候,他的口音听不出来历,是标准的雅言(洛阳话),对了,他自称名为丁并。”

    “丁并……”

    李儒轻抚着自己的山羊须,只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口中呢喃不断,道:“丁并……丁并……丁并州……丁并虎!……丁靖!”

    突然,李儒几乎叫了出来,脸上也露出惊诧之色,忍不住抓住诸葛亮,急切问道:“那斥候什么年纪?!”

    “额……”诸葛亮看着李儒急切的样子,亦是有些紧张,思虑了片刻,道:“当时夜色太黑了,我也没怎么看清,不过应该只有十八岁左右的样子吧,或许也可能及冠了!”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李儒终于有了三成肯定,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