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向李堡发起攻击,以第1师将国民党军新编第7旅旅部及第19团全歼。下午又在李堡以东地区歼灭了刚换防下来的第105旅1个团。尚在海安的新7旅旅长由于不明情况,仍率第2l团东开李堡接防。下午,当进至洋蛮河地区时,被第7纵队和第6师伏击歼灭。此战,我军仅用20个小时便歼敌8000余人。

    李堡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于8月14日向中央军委提出继续在苏中作战的建议,认为“在苏中作战不仅群众、地形、运输、粮食均较淮南方便,且有足够民力可用,同时威胁长江亦直接拖住敌人,不仅使其无法他调,且将吸引其继续调兵来援。”苏中敌人除被歼者外,其余各部“均已遭很大消耗与损失,已很动摇,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上说,亦较淮南为有利。”如主力西出淮南开辟新战场,代价大,且不一定能调动敌人。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长陈毅批准了粟裕司令员的建议。中央军委并于8月13、15日指示华中野战军:苏中地区各部分散的敌军,有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并强调指出:切勿骄傲轻敌,每战均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

    这时,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将第7、第11交通警察总队共7个大队部署于丁堰、林梓至东陈镇之间,控制南通至海安公路。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等分析:如歼灭该部国民党军,既可打开西进走廊,又可威胁南通,孤立如皋、海安,便于调动国民党军于运动中歼灭。决定华中野战军经短期休整后,主力乘敌侧后疏于防范之际,避开正面,于8月17日从海安、如皋东侧南下,发起丁(堰)林(梓)战斗。第1、第6师和第5旅及军区特务团于21、22日,先后攻占丁堰、林梓、东陈等据点,全歼敌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000余人,切断了(南)通如(皋)公路,打开了我主力西进泰州、扬州地区的通道。

    此时,淮北战场的国民党军已进逼淮阴。苏中地区国民党军为配合淮北敌人对淮阴的进攻,于8月23日以驻扬州的整编第25师主力沿运河线向邵伯、高邮方向进攻,企图南北夹击淮阴。为防备我军由丁堰、林梓北攻如皋,同时令驻黄桥的第99旅加强如皋的防御。

    华中野战军为打退国民党军对邵伯的进攻,保障苏中侧翼和淮阴的安全,令第10纵队及第2军分区武装部队坚守邵伯;以第7纵队箝制海安守军;以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及军区特务团,由丁堰、林梓地区西进,准备攻击泰州,以逼迫进攻邵伯的整25师回援,伺机歼击之。24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得悉由黄桥东援之敌第99旅和由如皋西出接应之敌第187旅附第79旅1个团即将出动,遂即命令西进部队准备在如(皋)黄(桥)公路上与敌打预期遭遇战。25日上午,黄桥之第99旅在如皋守军西出接应下向东开进,果然与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如黄路上分界、加力地区遭遇。华中野战军第6师迅速将第99旅包围于分界地区;第1师及第5旅将第187旅和第79旅一个团包围在加力地区。为了加速战斗进程,并保证全歼,华中野战军粟裕司令员采取了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一个一个的吃”的战法,随后集中兵力,首先攻歼战力较弱之第99旅。为此从包围加力的部队中抽出1个旅加强到分界方向,以五倍于敌的兵力,于26日首先歼灭了分界之敌第99旅。随后向加力转用兵力,于27日以15个团的兵力全力围歼战斗力较强的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并乘胜于31日攻占黄桥守军第160旅5个连投降。此役,共歼敌共歼敌两个半旅约1。7万余人。

    与此同时,由扬州分三路向邵伯、丁沟、乔墅进攻的国民党军整25师,遭到第10纵队3个团和地方武装的顽强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两个旅连续猛攻四昼夜,伤亡2000余人,仅占领乔墅一地。战至26日,由于我军在如黄公路歼灭第99旅,严重威胁整编第25师的侧背泰兴、泰州。整编第25师被迫退回扬州、仙女庙(今江都)之线。至此,历时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我华中野战军以19个团(8月中旬增至22个团)的兵力同优势国民党军连续进行了七次战斗,均取得胜利,被誉为苏中“七战七捷”。作战中,我华中野战军以伤亡1。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计53700人,其中俘敌31200人,毙伤22500人。中央军委8月28日向全军的通报中指出:苏中战役,我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解放军战史上和中国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苏中战役带有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的性质。这一战役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而为我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战争初期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经验。这一战役还证明,处于劣势装备的我军,只要采取正确的战役指导和正确的战术,完全能够歼灭全副美械装备的敌军。在解放区作战之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这一点连国民党军也有深切的感受,国民党的战史在评述苏中战役时曾谈到:共军“行动自如,情报灵活,我军则时有盲目作战之感,常贻匪以集中兵力,袭击我一点之机。”

    此战同时还充分显示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前,粟裕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力排众议,斗胆直陈,使中央同意此次作战。在作战过程中,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不轻易放弃一个战略支点,但也不死守一地;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战,坚决的执行了中央的指示;战役战斗采取速决战,迅速歼灭敌军;战术运用丰富巧妙,灵活多变,先后运用了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伏击战、攻坚战、遭遇战、歼灭战、阵地战、运动防御战等多种作战方式;指挥各兵团协同作战,集中炮火使用,并且在作战中能够始终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歼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解放军的作战原则,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在总结经验是,粟裕也指出了战役中的不足之处:“一是协同动作上,还没有做得很好。特别是攻击部队与钳制部队,不能很好的呼应与配合,第一线部队与第二线部队配合也差,各兵团还不能按照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通信联络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好。三是侦察警戒问题,主要是下面对敌情不注意收集。”

  

中国战争 宿北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宿迁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

    是年11月,国民党军在占领苏中淮南、淮北地区后,企图尽快消灭华东解放军主力,或迫其北撤山东,迅速结束苏北战事。为此,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25个半旅,分4路自东台、淮阴、宿迁、峄县向盐城、阜宁、涟水、沭阳及新安镇(今新沂)、临沂进攻。

    此时,华中野战军主力已由苏中转移至苏北地区,并与山东野战军靠拢。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抓住国民党军4路进攻正面宽达150公里,间隙甚大,派系矛盾较多,且由宿迁进犯的一路未受打击可能大胆冒进,对苏北解放区的威胁也最大;同时山东、华中野战军主力的待机位置恰处此路国民党军进攻方向的两侧,便于就近调动兵力之机,决定以一部兵力箝制其他3路,集中主力第l、第2、第9纵队和第7、第8师等部共24个团的兵力,求歼由宿迁进攻之国民党军。

    12月13日,宿迁地区国民党军分两路出发:整编第69师率3个半旅为左翼,向新安镇进攻;整编第11师为右翼,向沭阳进攻。14日,整编第69师师部率第92旅一部进至人和圩;其他各旅分别进至晓店子、罗庄、苗庄地区;整11师进至曹家集。解放军以第2纵队协同第1纵队一部对整11师进行阻击,集中主力首歼分散、较弱的整69师。15日黄昏,由陇海路北兼程南下的第1纵队和第8师,向正沿宿新公路(宿迁至新安镇)开进的整69师侧翼暴露的预备第3旅突然发起攻击,歼其一部。第8师攻占烽山,控制了全战场的制高点。第1纵队一部南下插入整11师师部所在地曹家集,歼其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第9纵队和第7师占领嶂山镇以北、以东地区。

    16日,整69师为挽救不利态势,令预备第3旅及第60旅连续向烽山阵地反扑,均被第8师击退。与此同时,第1纵队一部由西北向整69师侧后猛插;第2纵队在第9纵队一部配合下,击退整11师先头部队,由东向西穿插,切断了整69师与整11师的联系,在完成对整69师的战役包围的同时,构成对整11师的阻击正面。17日,第8师经激战全歼预备第3旅于晓店子地区。第1、第2、第9纵队及第9,师等部将整69师师部和第41、第60旅分割围歼于人和圩、苗庄、罗庄等地。同时,打退了整11师的多次增援。战至19日,全歼整69师师部和3个半旅。

    点评:此战,是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战役,也开创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我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对尔后华东战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2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称这一战役,是华中解放区空前的大胜利。战役的主要经验是:在敌多路进攻时,集中优势兵力打敌突出之一路;利用敌之间隙,以远距离奔袭手段出敌不意地发起攻击;在战术上,抢占并控制制高点,同时向敌纵深猛插,迅速完成战役分割和战术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被围之敌,保证了速决全歼。宿北战役的实践,使指战员进一步认识到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重大意义,加强了集中统一和全局观念,并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初步经验。作战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21530人,其中俘敌13360人,毙伤8170人,自身伤亡8700余人。

   

中国战争 四平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全力控制北满地区及长春、哈尔滨两市与中长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遂于3月24日电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南满主力则集中于本溪地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四平地区作战;在苏军撤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后,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而夺取之。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真,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决定以一部兵力保卫南满本溪;一部兵力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置主力于四平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