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子启受到大多部落首领的支持。益则“辟居箕山之阳”(《史记·夏本纪》)。启凭借其氏族远远超过其他氏族的强大实力,立即率部向暂居于箕山的益进攻,将其杀死,夺取了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并迁居于夏(今山西夏县西北)。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

    启击杀益(参见夏启攻益之战)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原先就对禹的领导不满的西方大族有扈氏,此时对夏启的夺权及改变制度更为不服,起而反抗。启遂调集配属战车的王室卫队及诸侯族军数干人,西渡黄河,进攻有扈氏,双方对阵于甘。启在交战前,对军、政六卿及部队下达动员令进行誓师。借口“威侮五行,总弃三正”,作为有扈氏的罪行,宣布“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规定作战纪律:“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御非其正”,即为“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尚书·甘誓》)。然后下令进攻。夏军初战小胜,后又经多次作战,方彻底击败有扈氏,进一步巩固了夏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地位。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浇率领有过氏军攻灭相及其领导的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斟寻氏(今河南巩义西南)的作战。

    东夷有穷氏(今山东西部)首领后羿推翻夏后氏。不久,其部属寒浞又篡夺政权。仲康子相跑到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避居,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力量,进行有限统治。浇是寒浞长子,被封在有过氏部族的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寒浞为铲除后患,命浇攻相。浇率有过氏军进攻斟灌氏及帝丘,一举击败斟灌氏军,攻克帝丘。相再逃到斟寻氏处。浇又率军进攻并击灭斟寻氏,杀相。相妻后缗已怀孕,急从小洞逃出,跑回娘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处避居,生儿子少康。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

    夏王太康时期(约前20世纪中),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乘虚进入斟寻,夺取政权,拒绝太康回都。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继位,实由自己执政。仲康亡,后羿赶走其子相,自立为王。后羿也迷于田猎,将朝政交部属寒浞代理。寒浞培植自己势力,趁后羿田猎之机,联合后羿家臣杀死后羿,逼死其子而称王。

    寒浞极欲消灭夏后氏势力,以铲除后患。相逃到同姓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处,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的力量,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立国。寒浞有浇、殪二子,分别封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和戈(约在今河南中部)。他派浇率领有过氏(居过地)军进攻斟灌氏、斟寻氏,将其攻灭,杀死相(参见浇灭相之战)。

    相妻后缗是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女,逃到娘家有仍氏处生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又派兵攻打有仍氏,欲杀少康。少康逃至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少康在有虞氏积极准备复国。他做了有虞氏庖正,并娶有虞氏二女成家;不断积蓄力量,“有田一成(方圆十里),有众一旅(500人)”(《春秋左传·哀公元年》)。

    夏朝遗臣伯靡曾在后羿手下任职,后羿死后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积聚力量,并和少康取得联系,准备配合攻打寒浞。少康和伯靡乘寒浞频繁用兵,内部矛盾加剧之机,终于发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攻打过地浇的有过氏军,一举灭浇(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戈地击败豷军,杀死豷(参见夏季杼灭豷之战)。寒浞两翼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夏故都斟寻,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灭寒浞(参见夏伯靡灭寒浞之战)。伯靡遂立少康为帝。少康回到夏初都阳翟(今河南禹州),恢复了夏后氏的统治。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率领有虞氏军在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攻灭浇的有过氏军的作战。

    寒浞夺取政权后封长子浇于有过氏的过地。太康死后,位传经仲康、相至少康。少康一家经浇追杀,几经劫难,只剩少康一人逃至有虞氏处(今河南虞城东北)立住脚跟(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有虞氏是原始社会末中原地区部落大酋长舜的后裔,首领虞思不忍夏朝奠基人禹绝后代,便任命少康为庖正(厨官),封于纶(今河南虞城东南),并将二女嫁给少康。少康积极聚集力量,有一支500人的队伍,准备复国。他布施恩惠,施展才华,收笼夏朝遗民,安抚夏朝遗臣;又和在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的夏朝遗臣伯靡取得联系,共同行动。少康先派亲信大臣女艾到浇那里作间谍,分化瓦解浇的势力,刺探情报。然后,亲率有虞氏大军突然进攻过。浇忙率有过氏军迎战。有虞氏军一举攻灭有过氏军,为复国打下了基础。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

    寒浞篡夺王位,后封次子豷于戈地。少康只身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聚集大批力量,开始复国之战。他先攻灭寒浞长子浇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条)。又令儿子季杼率军进攻戈地的豷。季杼先至戈地,引诱、麻痹豷,使其丧失警惕性。然后,率领有虞氏军队突然进攻戈,一举歼灭豷部有穷氏军,杀死豷,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夏臣伯靡率领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军于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攻灭寒浞所率有穷氏军的作战。

    后羿篡夺夏权,寒浞又取而代之。夏朝属臣伯靡,先转为后羿服务,后因受寒浞所逼,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避居。他依靠有鬲氏力量,收笼被有穷氏攻灭的斟灌氏、斟寻氏等夏朝遗民,组织力量,准备为恢复夏后氏统治而战。此时,少康已在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积蓄力量,准备复国。伯靡和少康取得联系,配合作战。在少康攻灭寒浞二子浇和殪(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夏季杼灭豷之战条)之后,伯靡率领有鬲氏和斟灌氏、斟寻氏大军,进攻斟寻,与寒浞率领的有穷氏军队决战。伯靡军声势浩大,战斗力强,一举攻灭寒浞有穷氏军,杀死寒浞。寒浞政权随之瓦解。伯靡进入斟寻,立少康为帝,恢复夏后氏统治。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

    寒浞篡夺王位,后封次子豷于戈地。少康只身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聚集大批力量,开始复国之战。他先攻灭寒浞长子浇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条)。又令儿子季杼率军进攻戈地的豷。季杼先至戈地,引诱、麻痹豷,使其丧失警惕性。然后,率领有虞氏军队突然进攻戈,一举歼灭豷部有穷氏军,杀死豷,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桀率领夏军进攻有缗氏(今山东金乡东北)的作战。

    夏桀荒淫无度,残暴异常,致使人民怨声载道,诸侯时有反叛。某日,夏桀为炫耀权力,命诸侯在有仍氏国(今山东济宁东南)盟会。有缗氏是夏朝东部较大的诸侯国,一向不满夏桀的残暴统治。其国君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于是,夏桀便征调大批军队进攻有缗氏,将其击败。夏军也遭受重大损失。有缗氏国君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之。妹喜因此十分不满。商国名臣伊尹乘机与之交结,离间夏王朝,终使夏朝灭亡。

中国战争 商时期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出兵攻灭夏属国,然后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一说今河南封丘东)击败夏军,灭亡夏朝的战争。

    夏朝末年,夏王桀政治腐败,暴虐无道,一面大兴土木。造寝宫、瑶台享乐,耗尽民脂民膏;另一面穷兵黩武.连年用兵四方,致使民众怨恨,诸侯方国纷纷叛离。此时,在中原东部崛起一个古老的部族商,相传是始祖契的后裔。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商王汤在国力日渐强盛,但与夏相比仍处劣势的情况下,为求得向中原发展.表面上臣服于夏朝,实际上积极进行灭夏的准备。他对内励精图治,“以宽治民”(《国语·鲁语》),轻赋薄敛,发展生产,得到百姓支持;对外广行仁义,大力发展同周围方国的关系,扩大影响,使“诸侯皆归商”(《史记·夏本纪》)。商族很快发展成为有相当实力的国家。夏桀对商的强大十分恐慌,下令召商汤至夏都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欲加谋害,但慑于诸侯拥护商汤,故闪禁不久又将其释放。商汤回毫后,为进——步查明夏朝虚实,任用贤人伊尹为相,出使夏都。伊尹目睹夏朝政治腐败,夏桀失道寡助,内部矛盾尖锐。九夷之师不服从调遣,即回亳报告。商汤组建了一支有勇士6000人、战车70乘的装备精良而又训练有素的大军,作为攻夏的突击力量,并召集各国诸侯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北)会盟,宣布:“夏德大乱”,夏桀残暴,自己“受命于天”“奉桀众以克有夏”(《墨子·非攻下》),得到各国诸侯拥护。这就是著名的“景亳之命”。商汤基本完成灭夏准备后,即与伊尹、仲虺等制定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除其羽翼,再攻夏都的灭夏战略。商汤首先发兵攻占了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今河南宁陵东北),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继之,调动大军向西北进攻,又先后攻灭了夏属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和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保障了侧背的安全。位于商西南的夏属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较有实力。为扫除这一障碍,商汤亲率全国军队和各国诸侯联军,向昆吾氏国进攻,一举将其攻灭,使夏处于正面受敌地位。接着,商汤集合商军和诸侯联军进行誓师,指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揭露夏桀的暴虐,声称执行上天对夏的惩罚,并宣布作战中的奖惩规定,激发了士气。随即。亲率大军绕道从西方出其不意地进攻夏都斟寻。夏桀害怕被歼,带领夏军向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向退却。商军紧迫不舍,击败夏军。夏桀率军退至鸣条,欲与商军决战(参见鸣条之战)。商汤指挥大军列阵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夏军主力。夏桀只带数百人奔往三?(今山西中条山中),不久再被商军攻破,逃至南巢(离三?不远,一说今安徽巢湖一带),后亡于该地。夏朝灭亡。商汤班师回都,建立了商朝统治。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汤灭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