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笈善锉セ婆1ぃń裆挛鞅ξ髂希凰尉亟钛寮峄魍恕K嗡拇ㄐ刮猥d派兵夜袭宝鸡渭河桥头寨成功后,乘势遣军收复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陇州(今陕西干阳西北)、洮州(今甘肃临潭),自率主力收复大散关,分兵一部扼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金军退守宝鸡,双方呈对峙局面。十二月,完颜亮兵败采石;旋被部将所杀,导致金军全线溃退,吴玠奉诏率部反攻。分派诸军对巩州(今甘肃陇西)、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商州(今属陕西)、虢州(今河南灵宝)、华州(今陕西华县)等地金军进攻。三十二年三月,宋将吴挺败金军于瓦亭(今宁夏隆德东北),继而吴玠再败金军于德顺军(今宁夏隆德北),金军退走。四五月间,宋军又收复环、兰、会、熙、巩等州,使川陕战区出现了较好的形势。但宋孝宗于隆兴元年正月,诏令吴玠弃德顺还军河池(今甘肃徽县),金军乘势掩其后,宋军伤亡3万余人。

    点评:是役,宋军充分利用地势之长,依险拒敌,发挥强弓劲弩的优势,挫败金军的攻势,并乘势收复诸多州县。但由于南宋王朝偏安议和投降政策,使宋军将士浴血奋战所得13州、3军重于陷金。

中国战争 底格里斯河之战

    元宪宗七年(1257年)十一月,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中,蒙古军在底格里斯河击败黑衣大食国军的一次战斗。

    旭烈兀灭亡木剌夷国后(参见麦门底斯之战),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十一月,向黑衣大食国发动进攻。旭烈兀得知巴格达城防守甚强后,为加强攻城力量,又增调西域军队。为打开从哈马丹(今伊朗德黑兰西南哈马丹)通往巴格达通道。旭烈兀先派怯的不花率骑兵进入该地区,击败守军阿怯,打通进军巴格达的道路。尔后旭烈兀诸军并进。命拜住为右军主帅率部在毛夕里渡底格里斯河,向巴格达西北进攻,在巴格达城西附近,与不花帖木耳、速浑察所部会合。同时,还把巴刺寒、秃塔儿、忽里的部队,全部归隶拜住,总兵力达5万人左右。以怯的不花、忽都孙为左军主帅,向巴格达东南罗耳之地进攻。旭烈兀亲率中军向开尔曼沙(今伊朗西部巴赫塔兰省巴赫塔兰)、火勒完进攻。库喀伊尔喀、乌鲁克图、阿尔浑、哈刺海等将军和波斯之诸王、贵人、官吏全部跟从,诸藩国亦多派王子率军前来助战。旭烈兀留其家属辎重于哈马丹附近,令哈察克镇守。

    七年十一月间,命令三军,同时向巴格达城前进。旭烈兀率领中军,自哈马丹出发,首先攻破开尔曼沙,十二月十八日,进至火勒完。同时,怯的不花军已占领罗耳之地大部分;拜住军已渡过在塔克利特(今伊拉克巴格达西北之提克里特)附近之底格里斯河。

    当旭烈兀大军从三面向巴格达城进攻时,报达教主木思塔辛派副掌印官艾伯格同将领费度丁,率1。2万人,驻守底格里斯河东之火勒完道上,侦知拜住军已于河西渡水,遂派军袭击,速浑察率军退至小底格里斯河附近,费度丁不欲轻追。但艾伯格则认为乘其无援之时进击,并促费度丁立即行动。费度丁追至朵者勒附近,与拜住部主力交战。至晚,胜负未决,两军相持一夜。拜住部乘夜决堤,将报达军营后方之平原,全部用水淹没。次日,拜住部向费度丁军发起进攻,全歼费度丁军,费度丁战死,仅有艾伯格只身逃回巴格达城。

中国战争 枣阳保卫战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七月,在宋金战争中,宋军与金军在枣阳(今属湖北)进行一次攻防战。

    十二年春,金军分三路南攻(参见金军三道攻宋之战),中路完颜讹可军进围枣阳被宋军击退后,旋于七月再围枣阳。宋将孟宗政率部用沙袋、糠囊筑垒以护城栅,并招募砲手以御金军。金军选精兵2000,号弩子手,架云梯、天桥攻城,被宋军击退。金军命攻城将士身披厚铠,蚝衫、戴铁面具攻城,孟宗政率部与金军血战15阵,连败金军。金军屡攻不克,顿兵城下80余日。宋京湖制置使赵方见金军攻势日弱,知其气已竭,遂命深入唐(河南唐河)、邓(今属江南)的许国、扈再兴二部回师枣阳,合攻金军。扈再兴败金军于滚河,再败金军于枣阳城南,孟宗政乘势从城中出击,内外合势,大败金军,杀3万余人。完颜讹可单骑逃遁,宋军乘势追至马镫山(今河南内乡西南、焚其寨,旋入邓州方还。

    点评:此战,宋军依托坚城,以逸待劳,待金军久攻力疲,实施突然合击,击败金军,保卫了枣阳。

中国战争 钓鱼城之战合州之战

    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宋将王坚及副将张珏扼守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抵抗蒙古军进攻的著名要塞防御战。

    宝祐六年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十二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州县,进抵武胜山(今武胜县城附近),准备进攻合州,宋将余玠已将合州治所移于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今重庆市),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蒙哥派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九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强马壮,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万东下的建策,无视天候、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心攻下钓鱼城。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今渠江东北,俗称三教寺寨),曳剌秃鲁雄攻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诸城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璘自成都趋涪州蔺市(今四川涪陵西)造浮桥,断绝宋援。又在铜罗峡据险为垒,阻遏重庆宋军北进。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渡过鸡爪滩(今钓鱼城东北鸡心石),驻于城东石子山,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三月,连续进攻城东之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等处,但在宋守城军民顽强抗击下,均遭失败。四月三日,连降大雨20天。二十二日初晴,蒙古军偷袭城南护国门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被王坚率勇士力战夺回。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高昂。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的封锁进入重庆。后又率舰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合州,至三槽山西,遇蒙古军阻截。经略使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侧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宋战船百余艘,击退其援军,乘势追至重庆而返。时天气大热,瘟病流行,蒙古军战斗力大减。王坚乘机多次夜袭蒙古军营地,使其人人惊恐,夜不得安。初五日晨,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乘夜突破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飞石击中,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汗大怒,命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亲临现场指挥,中飞石受伤。二十七日,卒于军中(一说染病而死)。蒙古军遂撤围北还。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防御战,钓鱼城军民凭借有利地形,筑城设防,屯粮掘井,保境练兵,机动灵活,顽强抗击,取得了击败蒙古骑兵的重大胜利,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其经验对当时和后世防御作战都有较大的影响。蒙哥汗败亡后,钓鱼城又顶住了蒙军无数次的进攻,直至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附:作战地图

中国战争 丁家洲之战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击败宋军水陆阻击,以少胜多著名作战。

    元军攻占鄂州(今武汉武昌)后(参见鄂州之战),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水、步军10余万,以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沿长江东进。宋沿江诸将,多为吕氏旧部,及元军至,皆望风归降。至元十二年正月初,元军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十一日,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守将管景模降。十三日,宋提举江州兴国宫吕师夔、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派人迎降元军。十四日,伯颜率军至江州,宋知南康军叶阊以城降。十六日,知安庆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馔至江州迎接元军。二月初一,伯颜率军至安庆府(今安徽安庆),范文虎以城降。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急令丞相贾似道督师抗元,督诸路军13万,战舰2500艘,出师西上迎战元军。二月,进至芜湖(今属安徽)后,非但不积极部署御敌,反而先遣返元军战俘,并向元伯颜乞和,遭拒绝后,方令步军指挥使孙虎臣将精兵7万列阵于丁家洲之长江两岸,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以战舰2500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阻止元军东下。初六,伯颜率军至池州(今安徽贵池),都统制张林以城降。十六日,伯颜率军进至丁家洲,与宋军相距数里。见宋军阵势,伯颜度寡不敌众,当以计胜。乃召诸将授以方略,令军中作大筏数十个,上置柴草,佯言将焚烧宋舟,使宋军昼夜严备而兵疲。二十一日,伯颜督步骑军沿江两岸进攻,令战船同步骑军合力向宋军冲击,并以巨炮轰击孙虎臣军。宋前锋将姜才方与元军接战,孙虎臣竟弃阵先遁,诸军遂溃。元平章政事阿术率战船数千艘,乘风急进,突入宋阵,横击宋舰。夏贵恐贾似道督师获胜,而受责于鄂州之败,不战而逃,贾似道闻之,惊愕失措,急忙鸣金收兵,乘船逃往扬州(今属江苏)。宋军失去指挥,溃军蔽江而下。阿术督舟师追击,并登舟手柁冲宋船,以小旗指挥何玮、李庭等将并舟追击,伯颜令步骑左右夹击,追杀150余里。宋军死伤甚众,战舰多沉没,元军获大批军资器械,乘胜东进。

    点评:此战,宋军虽系精锐之师,但将领各怀异志,不齐心协力,招致惨败。元军伯颜采取疲而攻之、水陆合击的战法,以少胜多,取得了歼宋精锐的重大胜利。

中国战争 东京之战东京保卫战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在宋金战争中,宋东京留守宗泽率军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军进攻,保卫东京的作战。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为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六月,宋廷根据李纲建议,以抗金名将宗泽为东京留守。宗泽到任后,募兵选将,积极联络河东、河北、陕西等地义军,实行统一指挥。制造决胜战车1200辆,督率所部加紧操练;还在东京周围以及黄河沿岸州县修筑连珠寨,互为应援,加强黄河沿线和东京的防御。正当宗泽决计保卫东京时,高宗担心京城难以固守,迁都扬州(今属江苏)。金太宗乘南宋迁都中原动荡之机,分兵三路攻宋。十二月初八,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中路军击溃河阳(今河南孟县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