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洺城,分李惟岳兵5000人支援杨朝光。第二天,马燧等进攻杨朝光营栅,田悦率万余人急救。马燧命大将李自良等在双岗(今河北邯郸西北)狙击,自良拚死力战,击退田悦军。马燧推火器兵车焚烧杨朝光营栅,杀杨朝光及5000余人。五天后,马燧等进军临洺城下,田悦出动全军力战百余合大败,被杀万余人。田悦率军夜逃,临洺城保住了,邢州也随之解围。这时,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已死,其子李纳秘不发丧,并擅领军务。田悦求援于李纳和李惟岳。李纳派大将卫俊率兵万人,李惟岳派兵3000人援救。田悦收合散卒2万余人,在洹水集结部队,淄青军在其东侧,成德军在其西侧,首尾相应。马燧率各路官兵进屯邺(今河南安阳市北),奏请河阳兵迅速增援;德宗诏河阳节度使李艽率部助战。一场围歼田悦的临洺会战,就这样胜利了。 

中国战争 灵、宜、盐、百之战

    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吐蕃大举进攻灵武(治今宁夏永宁西南)、宜禄(今陕西长武)、盐仓(今甘肃泾川西北)、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百里镇)等地,唐军组织力量抗击蕃军的作战。

    是年八月十六日,吐蕃大将赞磨率领6万骑兵东进,攻打唐朝边地要冲。赞磨派出5000骑兵为先锋,先期到达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南七级渠侦察敌情。唐朝大将郭子仪派温儒雅、从政等联兵援救灵武,在灵武城下双方展开激战,蕃军将领首战失利,遂收兵西退。

    八月底,幽州节度使朱泚派其弟朱滔率领5000精骑增援泾州(治临泾,甘肃镇原东南)。十月,唐军温儒雅等在灵州打败蕃军万余众。同月,赞磨统领10万大军分头进攻唐朝泾州、邠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等地,派蕃军四节度分拒泾川(今泾川县境)、过阁川南,在渭河会师,形成攻势,对唐造成压力。

    面对此情,郭子仪派朔方兵马使浑柿觳狡5000人拒守,与泾原节度使马璘前后接应,形成犄角之势,十八日,与蕃军在宜禄进行交战。浑巧匣聘涸ń裆挛鞒の渚常炜吹星椴⒃谄湟老找ι枇⒕苈砬挂苑擂锉耐蝗幌鳌L平房埂⑽氯逖诺雀浙棺杂茫环氍{指挥,在战地置酒狂饮,浑髡偈房沟瘸龌鬓房沟纫丫砹耍米悦顺烦乐罐锉木苈砬埂⑶苛钇锉寤鬓笥麓蟀堋^颂凭招椋颖澈笸迪の涑牵ń裆挛鞒の湮30里),唐军惨败,士卒死伤十之七、八,居民被掠走千余人。浑仁詹斜此劳晃В颐庥谀眩苯芳3人被杀。

    二十二日,马璘率兵与蕃军战于盐仓,马璘惨败,泾原兵马使焦令谌与诸将狼狈而回,溃兵争道入城。主将马璘被蕃军所困,行军司马段秀实召集焦令谌等指出:军法,失大将,麾下都处死。要求焦令谌等重振旗鼓,选派英勇善战之将率领守城将士倾城出动往救主将。都知兵马使李晟等率部下与蕃军力战,终于将马璘从乱军之中救出,李晟立下战功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

    战后,郭子仪召集诸将总结战败原因,定出破敌之策,即派浑时な爻牵ń窀仕嗥搅刮鞅保Q沃荽淌防罟枷灼频兄疲矗恨耸け毓ソ肩埽ń裆挛魑靼参鞑浚凭苫髌浔澈蟆9右桥杀亩鞴ト∏卦ń窀仕嗲逅屑仆吮俪牵ń窀仕嗔樘ㄎ髂习倮镎颍被氍{与马璘兵会合率军埋伏于蕃军途经险要之地,并夜间袭击蕃军,杀死数千人,敌军溃败,浑种匦率栈氐芯铀贩椒200余人,百姓700余人,驼马数百匹。其时马璘也率精兵2000余人于夜间偷袭敌军军营,指定弓箭于专射身穿豹皮的蕃军主将,蕃军主将中箭,军心大乱,被迫举营退兵。

    点评:此战,蕃军虽集中优势兵力,前期亦曾获胜,但双方交战中唐军巧妙运用夜袭战,终反败为胜。

中国战争 灵宝之战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安禄山部将崔乾祐于灵宝(今属河南)西原大败唐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军,夺取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的著名伏击战。

    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祐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祐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远来,利在速战;官军凭借潼关天险,利在坚守。故主张在潼关据险固守,以打破叛军的速决企图,待其兵力削弱,内部发生变乱时,再大举反攻。郭子仪、李光弼也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祐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O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祐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l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这时,崔乾祐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逃回潼关。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初九,崔乾祐攻占潼关,哥舒翰被部将挟持至洛阳,投降了安禄山。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拒绝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转直下。崔乾祐潜锋蓄锐,诱唐军弃险出战;会战时,又偃旗欲遁,诱唐军进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

中国战争 唐与突厥灵州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年),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灵州总管李道宗击败梁师都之弟梁洛仁所引的突厥兵并将突厥郁射设赶出五原(今陕西定边)的作战。

    是年,梁师都遣其弟梁洛仁带几万突厥兵包围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李道宗据城固守,并寻隙出击,大败突厥军。时突厥与梁师都相勾结,派郁射设进驻五原故地,李道宗率军将郁射设赶出五原,并向北开拓疆土千余里。

    点评:此战,李道宗采取据城固守,待敌懈怠的策略,一举击败强敌,并为大唐开疆土千余里,因功被封为任城郡王。

中国战争 岭南梁崇牵起义

    唐至德元年(756年)至大历六年(771年),岭南(治今广州市)少数民族首领梁崇牵领导的反唐斗争。

    至德元载,梁崇牵自称平南十道大都统,率领部众反唐,并联合西原义军张侯、夏永部,攻占城邑,占据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前后容管经略使陈仁绣、李抗、侯令仪、耿慎惑、元结和长孙全绪等,虽兼任容州刺史,却不能到该州理事,只得在藤州(治镡津,今广西滕县)或梧州(治苍梧,今广西梧州)暂时寄任。

    大历五年(770年),王翊至藤州,任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后,拿出私财,召募健将,并以官爵为诱饵,不过数月,杀义军将领欧阳珪。接着,亲赴广州,向岭南节度使兼广州刺史李勉请求援兵,以收复容州。李勉认为容州失守已久,义军正强,难以取胜,如若速攻,只能自败。故而不愿出兵,仅答应向诸州发布牒文,扬言发兵1000支援王翃。王翃又与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等结盟,企图会攻义军。王翃募兵3000余人,经过一系列准备后,于大历六年三月,藏匿了节度使不让其用兵的牒文,向义军发起进攻。双方交战大小百余次,梁崇牵等70余名义军将领被俘,数万义军被击破;余部转移到数百里外,容州终被官军占据。王翃乘胜派其将张利用、李实等,分兵袭击西原义军,又攻占郁林(治石南,今广西贵县东南)等州。

中国战争 六道兵讨王承宗之战

    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正月至十二年五月,唐廷命令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兵进讨王承宗的一场旷日持久战斗。

    王承宗降附唐廷后,虽上章表谦恭,而内心无忌惮。元和十年,官军征讨吴元济时,王承宗就与李师道联合多次向皇上献章表,为吴元济罪行开脱。六月,王承宗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朝廷下诏谴责王承宗罪恶,绝其朝贡。十一月,宪宗诏发振武兵2000人,会同义武军征讨王承宗。十二月,王承宗纵兵四掠,幽、沧、定三镇深受其害,争相上表请讨承宗。宪宗准备下诏进讨,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弘靖提出,平淮西和王承宗两役并兴,恐国力所不支,请集中兵力平息淮西叛乱,然后再征讨王承宗。宪宗没有采纳这个正确建议。

    十一年正月,宪宗制令削去王承宗官爵,命河东等六道进讨。尚书右丞同平章事韦贯之屡次进言请求先取吴元济淮西叛军,然后再征讨王承宗,并以德宗建中年间征讨魏博节度使的经验教训为例,陈述利害关系,宪宗仍然不听。时过七个月,征讨王承宗的各路官军互相观望,并不前进。唯独昭义节度使郗士美率精兵压其境。八月二十六日,郗士美在柏乡(今属河北)杀王部千余人,俘虏千余人,筑三营垒环绕柏乡。随后,幽州节度使刘总、魏博节度使、义武节度使都先后与成德兵交锋,略有小胜。直至元和十二年五月,六镇征讨王承宗,兵力10余万人,战线数千里,既无统帅,相距遥远,期约难一,经历二年功绩甚微。千里运送粮草,牛驴死亡十分之四、五。刘总占领武强(今河北武强东)后,引兵离本境仅5里便留屯不进,朝廷每月还要支付15万缗钱费用。宰相李逢吉等有识朝士纷纷向宪宗进言,应集中兵力先取淮西,等淮西叛乱平息再回取王承宗部,这样做比较便当。宪宗犹豫再三,采纳了这个正确意见。罢除河北行营,六路大军各回其镇。征伐王承宗宣告结束。

中国战争 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至八月,原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反唐的作战。

    七月,窦建德被杀于长安后,其藏匿民间的旧将惧怕唐官吏追杀,高雅贤、王小胡、范愿、董康买、曹湛等人共推刘黑闼为首领,聚众百(一说百余)人,准备为窦建德报仇,起兵反唐。十九日,刘黑闼率众袭占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二十二日,唐命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行台右仆射;率兵征讨。八月十二日,刘黑闼等攻陷鄃县(今山东夏津),唐魏州刺史权威、贝州刺史戴元祥联兵拒战,失利战死。刘黑闼尽收其器械及余众千余人(一说千人),窦建德旧部也多归顺,刘黑闼拥众2000,于漳南筑坛祭奠窦建德,自称大将军。唐高祖李渊诏发关中步骑3000,命将军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率军征讨,又命幽州总管李艺引兵会剿。二十二日,刘黑闼攻陷历亭县(今山东武城东北旧城东),杀唐屯卫将军王行敏。原窦建德所署深州刺史崔元逊和数十名同党伏甲士于车上,复盖禾于上,直入深州(治安平,今属河北)府衙门,伏兵呐喊跃出,杀唐刺史裴晞,归顺刘黑闼。刘黑闼势力大增,唐在河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战争 刘黑闼攻唐河北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至十二月,原河北起义军首领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