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大明星-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家?”杨彪不确定的问道。

    杨赐摇了摇头笑道:“彪儿,你能说出这些已是不错,我且一一与你分说。”

    “我先与你说说这何为世家大族,世家世家,累世之家,没有三代以上的经营难称世家。何为大族,人丁兴旺,,子孙繁茂,开枝散叶,几世同堂方为大族。所为世家大族,那便是经营几世,有一定名望地位,拥有能左右一地或朝堂的实力,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家族。如此说,你可能理解。”

    杨彪点了点头。

    “你刚才提到这汝南袁氏,便先说说汝南袁氏,连你说起都称汝南袁氏,可见其势已成,已算跨入了世家大族的门槛。袁家现在号称四世三公,声名在外,其名望比我杨家要强上不少。袁家发迹于明帝时的袁安,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为现在的汝南袁氏奠定了世家的基础。其子袁京、袁敞在安帝时为司空,而袁京之子袁汤于先帝时历任司空、太尉,自此袁家三世已成,而袁汤之子袁逢曾为司空,袁逢之弟袁隗现为太傅,这些你都是知道的。如此才有袁家四世三公之说,袁家也才能称的上是汝南袁氏。我杨家与之相比,却稍有不及,从你曾祖起到你方得四世,因此我杨家能否称得上一个弘农杨氏便在你了,只一步,便是世家大族,为父会为你铺平道路,只望你好生经营。”

    杨彪双目通红,激动不已,看着杨赐重重的点了点头,“还请父亲大人放心,孩儿定不负所望,让我杨家步入四世三公之列。”

    杨赐略感欣慰,继续说道:“那么我们接着来,你刚才提到说荀家,荀家虽然也算不错,但还距离我们杨家还差的太远,荀家不过上一辈出了个荀淑,颇有名望,但论及官声,却还差的很远,目下荀家也不过只一个荀爽在朝。不过荀家却也不可小觑,毕竟颍川多奇士,荀淑的门生颇多,他日,他日也可能成气候。你能注意到荀家,分属难得,荀家与我杨家所行发展路线不同,目下的实力也还微弱。荀家不过是小家,我要与你说的还有一些可与我杨家、袁家相提并论的真正的世家。”

    杨彪脸色郑重,等着杨赐分说。

    “这天下世家若是分类,我将其分为天下世家,一方世家以及一地世家。这天下世家必然出过几个位列人臣之首,其影响能左右朝政,声名遍布天下。一方世家其影响至少能覆盖我大汉一十三州一州之地。至于这一地世家影响那便仅限于郡县之中。”

    “而我杨家,必将要在这天下世家中占一席之地,而此中能与我杨家一较长短的就有这汝南袁氏。除此之外,在这天下世家之上还有一类顶级世家,这类世家便是皇族与后族,远的不说,便说你所知的窦氏,其势力之大,埋藏之深远飞表面看到的。窦武你当知道,作为太尉和外戚,其势力不用我多说你也知道,我杨家现在能统帅党人还多托其福。这也是我杨家难以企及之处。”说着杨赐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

    “这天下世家除了我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还有龙亢桓氏、襄城李氏、江夏黄氏、泰山羊氏。”

    杨彪略感吃惊,这龙亢桓氏、襄城李氏、江夏黄氏、泰山羊氏他虽不算一无所知,但却实没想到这几个氏族能被父亲列为天下世家,面有不解的看着杨赐。

    杨赐看到杨彪不解的目光,笑了笑解释道:“我知你为何不解,无非是这几姓似乎并没有什么人物是吗?那只因你生的晚了,这几大氏族算是老牌的世家,其发起甚至早于我杨家,如今却未有子弟在朝中为官,你有所不知也属正常。”

    “先说这龙亢桓氏,与我杨家却颇有渊源,”杨赐笑了笑,“这桓氏老祖桓荣乃是明帝的少傅,可谓帝师,官至太常其子桓郁也做到太常之职,而且桓郁还是你曾祖的老师其孙桓焉位及太傅,当然他也是为父的授业恩师你母亲更是桓氏之人,乃是为父恩师的侄女,你说我杨家与桓氏渊源可深?”

    杨彪有些惊讶,这些事他未曾听父亲提起,虽知道母亲那是大族之女,却未料其中还有如此之事,不由问道:“那桓家为何”

    “你可是想问为何桓家这一代却无人在朝为官?”杨赐摇了摇头,“个种缘由我也不太清楚,但我知你舅父桓顺实有大才,不再为父之下,只是不喜朝中政事庸扰,一直隐世不出。”

    杨彪见过舅父桓顺,却是个敦厚笃学之人,杨彪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这襄城李氏又是何家?为何我从未听过?”

    杨赐一笑,“那李膺你可知道?”

    “啊!”杨彪惊呼一声,李膺他当然知道,那可是党人魁首,窦武和陈蕃的左膀右臂,八俊之首。

    看到杨彪吃惊,杨赐哈哈一笑,“不然你以为没有世家的身份,谁人又能结党太学生做到李膺这种地步?”

    杨彪愣愣的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这李膺的祖父乃是安帝时的太尉,其父李益乃是赵国相,可惜这李膺操之过急,跟错了人,使得其去后襄城李氏一蹶不振,怕是再难跻身天下世家行列。彪儿,你切记某要急功近利,凡是没看清楚前勿要随意插手,累我杨家蹈其覆辙。”


第二十九章 杨赐教子(下)



    “是,孩儿记下了。”杨彪肯定的答道。“那这江夏黄氏可是与太仆黄琬有关?”

    “嗯,正是。这江夏黄氏正是太仆黄琬一系,黄琬的曾祖黄香和帝时官拜尚书令,颇得和帝宠信。这黄香乃是以孝闻名,有语‘扇枕温衾’便是出自黄香;黄琬的祖父黄琼历任太常、司空、太仆、司徒,直至太尉,在朝数十年,门生遍布;黄琬的父亲黄阁官至仆射,黄家虽非四世三公,但其势却不必四世三公弱几分。”

    “那最后这个泰山羊氏又是何家族,孩儿当真是一点没听过。”

    “嗯,你不知道也正常。这泰山羊氏在朝中确实声名不显,其祖羊侵为安帝时司隶校尉,羊侵子羊儒先帝时任太常,其孙羊续亦做到太常之职,如今却不再朝中了。羊氏不以朝政为物,而专心于经史礼学。曲阜孔家你当知道?”

    杨彪点了点头,“孔圣人的后人,孩儿自然知道。”

    “嗯,羊家与孔家类似,以礼学传家,无心朝政,却也因此能累世长存,倒也是世家发展的另一条道路。”

    “之前为父所说这几大世家,龙亢桓氏避世不出,更兼且与我杨家又姻亲关系,善待之即可;襄城李氏自李膺而衰败,日后世家能否维系还当另说,暂可不放在心上;泰山羊氏专心礼学,亦是不必在意;但江夏黄氏、汝南袁氏绝不可小觑,如遇其后人,当重而视之,此皆与我杨家同争天下世家之族,当慎重慎重。”

    “是,父亲大人。”杨彪将其记在心上,“父亲大人刚还说道一方世家,不知都是何家族,又否会对我杨家构成威胁?”

    “嗯,我且与你分说。这一方世家较天下世家却要多了不少,比如只是颍川便有陈、荀、钟、韩、郭、庾、方、许、鄢几家家,颍川不愧我大汉的学术中心,这几家皆是以学术传家,各家各有所长,几家只见相互通婚,互教子弟,陈、荀、钟、韩四家陈家善治理,韩家长律法,荀家强谋略,钟家赋诗词,更是建立颍川学宫,广招贤良,培育英才,由四家才学兼备者教授,日后待门生遍布,必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至于说着颍川郭家,确是比较有意思。”

    “父亲为何如此说?”

    杨赐笑着解释道:“这郭家专出廷尉,你说是不是很有趣?”

    “哦?还请父亲指点。”

    “着郭家发自章帝时期的郭躬,官至廷尉,然后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郭躬之侄郭镇为顺帝时廷尉,郭镇子郭贺、郭祯亦继其父为廷尉,郭镇之侄郭禧为陛下之廷尉,十数年前被陛下拜为太尉,其子郭鸿现为司隶校尉。这郭家一门四世五廷尉,怕也是这有史以来头一份,你说有趣不?”

    杨彪跟着杨赐笑了起来。

    “这郭家乃是法家门生,以法传家,廷尉反倒是其最佳的选择,倒也算得其所好。但你也知法家所求,执法严苛,不近人情,因此郭家得罪人也不再少数,门生也不多,难以做大,倒是不需太过注意。”

    “除此外,尚有博陵崔家、河东裴家、济阳蔡家、陈留高家、庐江周家、河东卫氏、南阳阴氏。这几家不过一到两代人在朝中位居高位,尚且不成气候,不足为虑。这博陵崔家乃是名士崔骃之后,目前在朝的乃是廷尉崔烈;河东裴家乃是并州刺史裴晔一系,其子裴茂为目下为尚书令;济阳蔡家你知道的应该就是现在的议郎蔡邕了;陈留高家自高慎为东莱太守起,其子高昌、高赐皆任过刺史,其子高躬现为蜀郡太守;庐江周家自章帝周荣任山阳太守始,其子周兴曾任尚书郎,其孙周景任曾司空,目下周家的周忠在朝中任大司农。”

    “至于这河东卫氏、南阳阴氏,你没听错,我确实说的是氏而非家,只因他们曾经都是与扶风窦氏一样的后族,天下一等一的世家强族。河东卫氏乃是武帝皇后卫子夫一系,其弟卫青官至大将军,其侄霍去病官至骠骑将军,更是建不世之功,封狼居胥,只是后来卫家不再摄入朝堂,隐世不出。至于南阳阴氏乃是光武帝之后,只是阴氏更为低调,因此不太为世人所知。”

    杨彪这一日听闻如此多秘闻,实在有些震惊,一时难以消化。

    “以上这些是我觉得算得上名的家族,以及可能将会会有发展的家族。至于其他一下地方世家,还入不得我眼,你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证一番,我就不与你多说了。”

    “喏,”杨彪应道:“对了,父亲之前提起的张温和曹嵩却不知又算哪家?”

    “这张温乃是曹嵩一手提拔起来,连升迁都是一模一样,都做过大司农,这张温的身上早已标上了曹嵩的印记。至于这个曹嵩嘛,我却说不好了,他养父虽是窦太后身边的大长秋,但是到这曹嵩之时,窦武都已伏诛,窦氏一脉在朝堂之上被铲除干净,却不知道还与他又没有牵连了,我想来多半是有的,只是没有证据。算了,莫要纠结于此,这曹嵩是或不是窦氏的人,他亦或有什么图谋都与我们无关,勿要与之牵连就好。”

    “是,孩儿记下了。”

    “彪儿啊,为父的时间不多了,我杨家能够跻身天下世家便要看你的了,你可莫要让为父失望啊。”

    “父亲大人何出此言啊?”杨彪惊讶的看着杨赐。

    “你且听我说完,”杨赐摆了摆手,“陛下木下对我忌惮日重,我本想解西凉之事做个了结以为你铺路,没想到被张平那小子破坏了。想要就此请辞得个善终,却也被陛下拒绝了。陛下这是在逼我啊,要拿我试刀啊,我若还活着,你必永无出头之日,杨家日后想要跻身天下世家的希望也就就此断绝。此刻你尽快接手杨家一应事物,如有不懂便来问我。你记下了吗?”

    “父亲大人,何至于此啊?”杨彪声音有些哽咽,颤抖的说道。


第三十章 祭天准备(上)



    杨赐板正脸色,瞪着杨彪道:“男子汉大丈夫,休要做此小女儿态。我今年已七十有余,已经活的够久了,生死早就看淡,只要能实现我杨家的梦想,让弘农杨氏响彻天下,别说我区区一跳命,就是再多也不足惜。你切记,切记。”

    “是,父亲大人。”杨彪双目通红,狠狠的点了点头。

    “下去吧。”

    杨彪走后,杨赐一人在书房中做了良久,方才叹了口气:“彪儿,就让为父为你扫平最后的障碍吧。”

    却说朝会之后,张平独自在房中苦死良久,总结在朝会上发生的一切。对朝堂的不了解让他两眼抹黑。即便是有蔡邕提供的些许信息,却也很难从中分辨的清楚明白。他不知道朝堂上谁是谁的人,谁又和谁是一派,谁的目的是什么。他只能凭借自己有限的历史记忆来猜想,然而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也并没有详尽的记述过这些人,这些事,就算有,张平也未必注意到并记住了。

    张平的头有点大,命人备了礼物带着名帖往太常刘焉府上而去。

    刘焉乃是汉室宗亲,西汉鲁恭王刘馀后裔,按辈分来说算是灵帝的叔叔辈。刘焉作为太常掌管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事宜。张平来找他正是为了祭天一事。

    “太常大人。”

    “国师大人今日前来可是为了祭天一事?”刘焉笑呵呵的与张平说道,这倒让张平有些受宠若惊。刘焉毕竟算是皇族,完全可以不用给自己面子。

    “正是,太常大人也知我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