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第30、30、8 — 9 页。 

⑤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第30、30、8 — 9 页。 

⑥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第33、3 — 4 页。 

①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第33,3 — 4 页。 

②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第176 页。 

③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第1 — 2页。 


… Page 54…

并不会因此毁灭。由此出发,他提出了灵魂不灭的观点。 

     记忆与知觉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任何知觉的丰富和完整都离不开记忆。 

在记忆中,过去和现在息息相关,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我们面对某个 

事物时,保存在记忆里的千百往事与当前的经验彼此渗透,共冶于一炉,最 

后凝成一线单一的直觉,在刹那间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完整意识。 

     贬低理性,尊崇直觉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其中不少观点 

的确颇为深刻。但是,他视理智是实用的、视理智的认识形式和认识方法是 

绝对静止僵固的观点等等,则是极为偏颇,经不起深究的。 


… Page 55…

                               三、欧美哲学 



                                1。马赫主义 



     19世纪是科学以空前未有的速度长足发展的世纪,诸如能量守恒定律、 

气体动力学理论、麦克斯韦电磁原理、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等等重大成果, 

都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特征,动摇了机械自然观。19世纪 

末,科学,尤其是物理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对从经典力学出发去解释 

自然现象的传统构成了致命威胁。 

     面对危机与挑战,多数科学家仍坚持把力学当作科学的基础,当作解释 

一切自然现象的出发点。还有一些科学家则对力学方法失去信心,主张回到 

中世纪的“机体论”中去寻找可以真正理解世界的方法。这两种倾向都不利 

于科学的发展。要在危机中挽救科学,就迫切需要重新考察经典力学的概念 

体系,在科学领域中引起一种认识论的转变,建立一种新的认识方法。 

     马赫主义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和 

追随者马赫、阿芬那留斯、彭加勒、毕尔生(1857—1936)、迪昂(1861— 

1916)等大多都是科学家。他们意在对一切自然现象作出能够为自然科学家 

所接受的统一的科学解释。为达此目的,他们反对超验的“形而上学”,既 

采纳休谟等人的经验主义认识路线,也汲取孔德、斯宾塞等实证主义者的思 

想,同时又拒绝这些哲学家思想中的“形而上学”残余,把哲学归结为科学 

的认识论,因而被称为第二代实证主义。 

     20世纪初,在弗兰克(1884—1966)、希尔伯特(1862—1943)、克莱 

因(1849—1925)、爱因斯坦(1879—1955)等著名科学家的推动下,维也 

纳、柏林等地相继组织成立了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协会,出版专门的哲学 

杂志;马赫主义的影响迅速遍及英、法、意、美等国。同时,它还传入俄国, 

经过民粹派分子切尔诺夫、社会民主党人波格丹诺夫、巴扎罗夫、尤什凯维 

奇等人的推波助澜,变成了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腐蚀工人运动的思潮。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对马赫主义进 

行了激烈的批判。 

      (1)马赫的哲学思想 

     恩斯特·马赫(1838—1916)出生于奥地利边境摩拉维亚的契尔里兹。 

父亲是个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自由思想的家庭教师;母亲爱好音乐、绘画和 

诗歌,温文尔雅,富有艺术气质。马赫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 

双亲为他提供的自由环境及言传身教,培育了他不受约束的、批判的、顽强 

的科学好奇心和怀疑主义。10岁那年,马赫被送入一所教会学校,但校方认 

为他“没有天赋”,父亲只好把他带回家,亲自给他讲授中小学课程。15岁 

那年,马赫进入一所公立中学六年级学习;同年,他从父亲的丰富藏书中如 

饥似渴地读完了康德的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从中受到极大启发,这种启 


… Page 56…

  发也引导他对力学进行历史的批判的研究。中学毕业后,他进入维也纳大学 

  攻读数学、物理学和哲学。1860年,马赫通过大学考试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做了几年家庭教师和大学编外讲师后,于1864年进格拉茨大学开设数学 

  和物理学讲座,同时从事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了著名的“马赫带”现象, 

  并提出了心理的格式塔性质。1867—1895年,他担任布拉格大学实验物理学 

  教授,不仅以其非凡的研究赢得了“辉煌的实验家”的荣誉,而且对经典物 

  理学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这种批判后来直接启发了爱因斯坦 

  以及一大批对量子力学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1895年,维也纳大学专门为 

  他设立了一个“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的讲座,因此马赫也是世界上第一 

  位科学哲学教授。1898年,他因中风而半身瘫痪。1901年退休后一边继续 

  从事科研,一边参加同情工人的政治活动:与工人并肩游行,支持工人的业 

  余教育,捐款给社会民主党的《工人报》,写文章反对基督教社会主义者的 

  反动行为,等等。  1916年2月19日,在德国逝世。 

       马赫的主要著作有:《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1872,其中至少 

  有一半是科学哲学的内容)、《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 (1883,他 

  最重要的科学史著作)、《感觉的分析》(1886,他的最主要的哲学著作)、 

   《认识和谬误》(1905,科学哲学讲演汇编)。 

       要素论。爱因斯坦曾十分准确地将马赫研究哲学的目的概括为试图 

                                                               ① 

  建立一种能把科学的各个部门统一起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马赫认为,要统一科学,就必须寻找一种在所有科学领域内都能坚持的 

  概念,这种概念不能是传统“形而上学”所讨论的“物质”、“精神”、“生 

  命”、“集体心灵”等东西,因为这些语词无法化归为同一名词,无法对自 

  然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而且还会走向引起思想紊乱的二元论。为此,他提 

  出了“要素”论:整个物质世界可以分解为要素,它们同时也是心理世界的 

  要素。要素是超乎心物对立的中性的东西,要素本身既不指物质的实体也不 

  指精神的实体,而只是一种函数关系。它们只有在一定的依存关系中存在, 

  才成为心理的东西或物理的东西。全部自然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描述这种 

  关系。 

       统一的世界要索可分为三类,用字母表示就是:ABC……、KLM……、
… Page 57…

  物质与精神、世界与自我、内部与外部等等之间的对立,因为这些对立只不 

  过是对要素的依存关系的不完全表示。 

       马赫常常用“感觉”表示“要素”,但他特别强调:“凡是把‘感觉’、 

    ‘感觉的复合体’这两个名词和‘要素’、‘要素的复合体’这两个名词同 

  时并用,或是用前者来代替后者的地方,读者必须经常记住,只有在这里所 

  指的联系或关系中,只有在这里所指的函数的依存关系中,要素才是感 

  觉。”① 

       从要素论出发,马赫批判了经典力学的自然观,尤其是牛顿时空观,认 

  为空间是加速度和相互规定的一种媒质;时间则是从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变化 

  中得出的一种抽象;并不存在同物质无关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爱因斯坦 

                                                       ② 

  认为这些批判性工作为相对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 

       函数关系论。马赫的目标既然是统一科学,对一切自然现象作出统 

  一的解释,因此必须解决物理现象被因果性支配而生物现象却被目的性支 

  配的矛盾。 

       通过历史的考察,马赫认为,因果性和目的性的概念起源于亚里士多德 

  对作用因和终极因 (动力因和目的因)的区别,而这两个概念又渊源于万物 

  有神论的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物理过程方面,由于它的可计算性和极 

  其简单性,万物有神论逐渐被排除出去。生物现象比物理现象复杂得多,仅 

  仅按照因果关系无法解释,但却可以按照目的性作出解释。但是,科学的两 

  个领域,一个作因果性的了解,另一个作目的论的了解,这是不合理的。目 

  的性概念占支配地位的生物领域同样保留着因果原则,这一原则之所以不能 

  像在物理领域那样有效,无非是由于生物现象间的联系不像物理现象那样简 

  单。尽管迄今为止的研究尚无法证明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统一,但随着科学的 

  发展,这种统一终将会得到证明,万物有神论的幽灵终将被逐出生物领域, 

  亦即,生物现象最终也可用因果性来解释。 

       马赫基本上同意休谟对因果性的解释,但他主张用数学的函数关系代替 

  因果关系:世界既然是由要素以及要素的复合的不同联系或相互依存关系构 

  成的,那就理所当然可以用函数来描述要素的各种依存关系。而且,“函数 

  概念比原因概念优越,它的优越性在于追求精确性,而不带有原因概念的不 

                                      ① 

  完整性,不确定性和片面性。” 因此它能够克服旧因果观在生物领域遇到 

  的困难,使不同领域的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都能得到精确描述,从而达到统 

  一科学的目标。 

       思维经济原则。马赫以生物进化论为依据,提出思维经济原则作为 

  他的科学方法论。这条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花费尽可能少的思维,获得尽 



① 马赫:《感觉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12 页。 

② 参阅《爱因斯坦文集》第1 卷,第86 页。 

① 马赫:《感觉的分析》,第73 页。 


… Page 58…

可能多的成效。实现思维经济原则的途径是:选择适合于问题的正确方法, 

由经验抽象出概念并正确地运用数学描述。 

     马赫认为,神学理论就是通过经验事实在思维中的摹写和表现来代替和 

节省经验。理论能代替的经验事实越多,就越符合思维经济原则;我们对经 

验事实的摹写或描述越简单,则对所摹写的对象的认识越深入越完善,对科 

学研究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因此,简单性和经济性是评价科学理论的主要标 

准,也是思维经济原则的主要内容。 

     马赫指出,思维的形式和内容都具有经济的性质。记忆比直接经验更方 

便;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手段;数学和化学符号、数的运算方法、音符等 

等都表现了普遍、概括性质和较高的适应能力;一切自然规律都是对经验事 

实的经济描述,给人以简单扼要的指向。 

     思维经济原则是马赫反对“形而上学”的武器。在他看来,诸如本质、 

实体,自在之物、灵魂、上帝等等不能还原为对感性要素的观察的东西,对 

科学来说完全是多余的,不符合思维经济原则,只会阻碍统一科学的事业, 

所以应当将它们排除掉。这些思想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相当 

的积极意义,对不少科学家以及维也纳学派、工具主义等产生过重大影响。 

但他通过思维经济原则否定科学理论所描述的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并把概 

念思维仅仅当作是对感性经验的经济描述,因而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2)阿芬那留斯的哲学思想 

     理查德·阿芬那留斯(1843—1896)出生于巴黎一个书店老板家庭,先 

后在苏黎世、柏林、莱比锡研究生理学、语文学和哲学,并在莱比锡大学获 

哲学博士学位,1877年起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他的一生是在书斋和大学 

讲坛度过的。他独立地创立的经验批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