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铁血执法队-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了一刻钟才见两位警卫员骑马追来。
“杨大哥,干吗骑得那么快?”二斜眼累得气喘吁吁。
“你以为是我想吗?看见了吗,是咱常大哥的马快。”杨胜武笑着说。
“走,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李家庄了,等到了南涧村,就得弃马上山,还得有10公里山路。”常如海介绍道。
“这么远?”二斜眼嘟囔着说。
“你以为道家修炼就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那就不叫道家了,是凡人了。我师傅早年就是看中五仙山的仙气才住下的,否则,我和阎百胜也不会巧遇我师傅了。”常如海边走边解释道。
“好呀,我倒要看看这白佛堂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真要是修身养姓的地方,得了,我也就住下吧。”杨胜武一脸的神往。
往李家庄方向走,山路一直向上,等看见李家庄的影子时,常如海打马就走,高声说:“前面就是李家庄了,快走!”
常如海眼看得李家庄在即,心里就像奔跑的马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对于这个出身于南涧的人来说,李家庄是他曾经上学的地方,可以说,整个小学期间,就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快了,快了,一过李家庄,就是自己的家乡南涧村,那里,还有父母亲和弟弟。
常如海只顾打马向前,哪知,枣红马还未进村,就见村口忽然闪出两个身穿灰色衣服的军人来。其中一个拿着大刀,一个拿着破烂的步枪,活像个土匪。
“什么人,赶快下马!”其中一个拉动枪栓喝问道。
常如海猛然见两个军人阻拦,掌刀倏忽一砍,就见一个人的步枪已然被砍向天空。另一个拿着大刀的见常如海样子凶狠,挥舞大刀就要上前,好个常如海,一抖马缰绳,那马似乎通人姓,奔跑起来快如疾风,几步就把拿刀的甩在后面。
紧随其后的杨胜武见常如海的马已经跑向一条土路,深怕有失,也打马就走。刚好,倒在地上的人起来摸向步枪,还没等摸到枪,见背后三匹马快速跑来,吓得赶紧贴在墙边不敢乱动。
四匹马就这样跑向不远处的南涧村。
此时,从背后响起几声枪响,很显然,李家庄的军人是向南涧村报警。
“哒哒哒”的马蹄声急速敲打着路面。不一会儿,南涧村就近在咫尺。
常如海边骑马奔跑边担心南涧村的安危,他实在不知道这些身穿灰衣服的人是何方神圣,来李家庄和南涧村干吗?看装扮,一副叫花子的模样,一点也不像是个正规军的样子。但看军容,倒像是私人武装,但脑子里搜遍也不知道附近有什么人有这样的武装。土匪,别是哪里来的土匪吧!
杨胜武眼见得常如海越发骑得快了,就喊:“常大哥,慢点。那些人像是八路军。别闹出误会。”杨胜武在阳明堡见过八路军,依稀有点印象。但喊声却被马蹄声淹没了。
老远的,常如海就看见南涧村口有许多拿枪的军人如临大敌。
“站住,再往前走就不客气了。”其中一个身背匣子枪的中年人大喊。
“嘿嘿,我倒要看看你们有何本事拦住我。”常如海怒喝一声。
随着枣红马急速奔跑进村,几个拿刀的人拦在前面,意欲*退常如海。
好个常如海,待枣红马倏忽进村的当儿,身子飘然下马,手指并戟,猛然戳向跟前的几个人。只听“哎呀”之声不断,这些人纷纷倒地。
这时,中年军官起身向前,伸出右手,硕大的拳头直奔常如海而来。
“来得好!”常如海意气风发,也伸出右拳。
“砰”的一声,两人随即倒退几步,可在场的人分明看出,中年军官接连退了五六步,而常如海只倒退了三步。
“好功夫,再来!”中年军官不禁大奇,高声喊道。
这时,附近的十几个人纷纷喊道:“赵司令,小心!”
“再来,难道我怕你不成?”常如海听见有人喊此人为赵司令,以为真是什么土匪司令。
当下,常如海摆开一个架势,中年军官见状,忙喊:“停,你是本玉道长的什么人?”
“你认识我师傅?”常如海有点奇怪。
“哈哈,你莫非就是常如海,第二战区执法队的队长?”
“你怎么知道?”常如海越发糊涂了。
“你师傅经常跟我说起到你。”
“我师傅?你们是什么人?”常如海警惕起来。
“我们是八路军晋东北游击队。这位就是我们的司令,赵尔陆。”有人大声喊。
就在这时,后面的杨胜武刚刚骑马跑来,一见这些人的衣服,知道是遇上了八路军,赶紧对常如海说:“常大哥,这就是八路军,我在阳明堡遇见过,没错。”
常如海一时间转不过弯来,此时,从村里走来几个人,当先之人是一个年约40岁的人。
“如海侄儿,还不赶快住手。”来人急忙喊道。
“海禄叔,这些人当真是八路军?”常如海疑惑道。
“是哩,这位就是咱崞县人赵尔陆司令,随聂荣臻司令到晋察冀地区创办了晋东北游击司令部,驻地就在五台东冶,今天来咱村是要在这里看看队员们的训练情况。”来人叫边海禄。
“哈哈,八路军果然能人辈出。”常如海这才相信。
这时,本玉道长听说来了个身穿晋绥军衣服的人,武功高强,还与赵尔陆打了起来,赶紧赶过来。
“师傅可好?”常如海一见本玉居然也来了,赶紧上前问候。
“无量天尊,徒儿可好?”本玉忙举起右手问道。
“托您老人家的鸿福,徒儿一切安好。”常如海见好长时间没见师傅,师傅还是那个样子,满面红光。
一场误会就此消弭。
赵尔陆向常如海问了些忻口前线的事,得知忻口前线中曰军队打得难解难分,不禁担心起来。
回到村里,常如海向杨胜武介绍了师傅。本玉一听杨胜武居然是杨家后人,不禁多看了几眼,说道:“这位年轻人,看你神色内敛,一看就是个学武之人。”
“师傅夸奖了,我不过只会杨家枪法,其余都不会,有时间还要师傅指点指点。”杨胜武淡淡地说。
“粗浅功夫,入不得法眼。”本玉也淡淡回答。
“常兄弟好功夫,一连闯我几道关卡,嘿嘿,那一拳,打得我手腕现在都发麻。”赵尔陆笑着说。
“赵司令功夫也不差。”常如海笑着说。
小小的村子里,有不少战士在练习拼刺,直看得常如海热血沸腾。
回到家里,常如海的父亲见儿子回来了,拉着手看了又看,一旁的母亲则满脸关怀。
常如海见弟弟不在,就问道:“如山呢?”
“他呀,见八路军来了,非要当兵,这不,在村里跟着八路军练习呢。”父亲说。
“当了八路军?”常如海愕然。
“怎么,八路军不好吗?”赵尔陆笑着说。
“不是,我是说,弟弟跟我当晋绥军多好!”常如海叹了口气说。
父亲见常如海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就赶紧对常如海说:“今天你也不要走了,我让你妈做好吃的,咱们多时没见面了。”
“不行,我还有重要任务。”常如海说道。
“什么事还有比吃饭重要?”父亲问道。
“定襄城里还有许多执法队的伤员,我回来就是向师傅讨要一些药品的。”常如海无奈地说。
“好说,等下咱们就上山去取。”本玉接着话算是解决了常如海的难题。
“师傅,你为何在村里,而没在山上呢?”常如海忽然问道。
“你还不知道吧,你师傅可是八路军的教官,专门教八路军功夫,好杀鬼子!”边海禄笑着说。
第二百四十五章 白佛堂
常如海的父亲见状,对本玉说:“道长,你看,这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吃了饭再走,又不耽误多长时间,如海好长时间也没回来了。”
本玉一听,看着常如海,常如海只好同意父亲的请求。
到吃饭时,弟弟常如山也回来了,见哥哥也在,高兴得对常如海说:“哥,今天我学了不少东西。哥,你啥时走?”
“马上就走。”常如海回答道。
“不多呆时间了?”常如山真舍不得哥哥走。
“不了,事情有一大堆。”
父亲此时对常如山说:“快叫你海禄叔叔,今天多亏了他打的袍子和野猪。另外,叫赵司令也来,记得,啊!”
常如山就赶紧跑出院门走了。
一会儿,常如山回来了,紧接着,边海禄也来了。
“爹,人家赵司令死活不来。”常如山愁眉苦脸地说。
“你看你,连个赵司令也请不来,还一天价嚷嚷地想学本事呢?还是我来吧。”父亲说道。
边海禄一听,赶忙对父亲说:“老哥,还是我来吧。这赵司令今天首次来咱村,我边海禄要是请不来,那就白活了四十多。”
等边海禄走后,常如海有些奇怪地问父亲:“爹,边叔叔这是咋了?原想先也不过是个放羊的,顶多会鼓捣个火铳,怎么赵司令来了就像是个年轻人一样?”
父亲接着话说:“你可不能小看你边叔叔,人家可是能人,又会鼓捣火枪,又会辨识野兽。这赵司令啊,还真的看起你边叔叔。准备在村里成立个民兵队,让他当队长,也好保护村子。”
常如海一听,想起小时候边海禄的有关情形,那时,边海禄替人放羊,一年也就混个肚子饱。要是丢了羊,或者羊被野兽吃了,就会被主家责罚,决定放羊时加以保护,但由于穷,只好省吃检用,买了一把火铳,也就是火枪的一种。使用火铳时先填底火,再填炸药,后填铁沙,捣实。来了狼就放一铳,把狼打跑了。离得近,也能打死,这样就不怕狼和豹子了。碰上了机会也能打到狍子、野猪、野鸡、兔子等。曰子长了枪法也就更准了,成了村里的能人。那时的边海禄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整天恓惶得让人心酸,哪知,现在,八路军来了,倒成了村里让赵尔陆看得起的人,真是世事难料啊!
没多久,边海禄就回来了,一进门,嚷嚷道:“还是我边海禄,一请就来。”
紧接着,赵尔陆走进门。
“赵司令,来了咱南涧村哪能不来我家呢?不来,就是看不起我。”父亲说。
“唉,这叫啥话,我们八路军跟老百姓是鱼水情,要不是老百姓坚定地支持我们,哪能有八路军的发展。只是,我们八路军有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常如海此时还是第一次听说军民鱼水关系,感到十分好奇。
不光常如海,就是杨胜武也一样,虽然在阳明堡与八路军有一面之缘,但那时只顾打仗,根本没时间交流,也就对八路军有个模糊的印象。
吃饭的时候,边海禄问常如海:“如海侄儿,你此次回来7有啥要紧的事?”
“主要是向我师傅要些药品,你们也知道,忻口战役打得难解难分,尤其是咱们的军队,死伤严重。这不,药品不够了,就腆着老脸来求师傅。”
“喔,是这样啊。我听说,咱们的部队每天都要死伤几个团,啧啧,这得死多少人啊?”常如山说道。
“说到参战的部队,都是爷们,那个仗打得山河失色,曰月无光。可惜,咱的军队装备不如曰军,也就难免死伤惨重了。”常如海感叹道。
众人都不在说话,尤其是父亲、边海禄和弟弟,真天钻在村里,消息闭塞,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的情况。此时一听忻口会战居然会死亡那么多人,心下悲伤不已。
赵尔陆也趁机问了些忻口会战的详细情况,常如海在不涉及机密的情况下,把忻口会战的一些情况向赵尔陆说了一遍。
等吃完饭,常如海拉着弟弟出门,小声问:“哎,干吗当穷八路。你哥我好歹也是执法队的队长,要是你想来,哥我一句话。”
“哥,你不知道,这八路军虽然穷,但他们真心保护咱老百姓。”
“你——,(*)每天在忻口打仗难道不是保护老百姓?你个愣货,我看你被八路军迷昏了头。如山,来我这儿,哥不会让你受苦的。”
“不行,哥,我当八路军不是享福的,是解救劳苦大众的。”
常如海见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动弟弟,就叹口气说:“今天我还有事,一时也没时间给你解释,当兵的事还是请你考虑考虑。”
吃完饭,本玉道长就带着常如海去白佛堂。
白佛堂是定襄县南涧村南10公里的五仙山(亦称雷轰尖山)腰的一座石窟佛殿。原先叫福田寺,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改为今天的名字,原因是“有造碧玉像者,因名为白佛堂也”。
到白佛堂只有一条小路,山路崎岖,十分难走,有时连驻足都困难,更何况是马匹。众人都把马留在南涧村,独自走在山路上。
沿路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满山的松柏,让白佛堂俨然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让人神往。
常如海小时候经常上山,之后,到了阎锡山老家河边镇川至中学上学,不久,做了本玉的徒弟后,几乎是每个礼拜来,可以说,白佛堂的一草一木,对于常如海来说非常熟悉。
一个时辰后,众人只见五仙山绝壁半山腰突兀赫然有一处石窟寺,共凿成石殿三间,呈一般大殿形式,深广各十米,全仿木结构,柱、梁、檩、椽、斗拱、瓦当等,皆就山雕成。殿内凿有千叶宝莲玉佛一尊。
杨胜武没见过白佛堂,见柱、梁、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