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彭氏军史评论-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面临的困难远不止当面的强大苏联红军。
霍芬斯陶芬师和第48装甲军战斗群的进展缓慢,救援捷尔诺波尔的希望非常地渺茫。四月十五日,当党卫军的装甲部队好不容易克服了俄军的顽抗,渡过沃苏兹卡河,重燃起解救捷尔诺波尔袍泽的希望。但此时捷尔诺波尔城已经被俄国的第9近卫坦克军,第15和第19步兵军攻陷,守城司令冯·奈因多尔(von·Neindorff)步兵少将阵亡。大约有一千五百名幸存者携着将军的遗体亟数百名伤员向西突围。
莫德尔命令第48装甲军不惜代价,一定要接应到捷尔诺波尔的突围者。但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营救行动,战斗在最前线的霍芬斯陶芬师和弗里贝战斗群宣称在三天的战斗中共击毁俄军坦克七十四辆,自行火炮四十八辆,反坦克炮二十一门,自身的兵力被削弱到仅剩下五十辆坦克或突击炮。莫德尔元帅又增投入了第7装甲师,第506虎式装甲营等兵力。在俄国近卫军团的顽强拦截之下,最终只有五十五名捷尔诺波尔的突围者得以回到了德方的战线。巴尔克将军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将解围失败的责任推卸给霍芬斯陶芬师和比特里希可能有失偏颇。
四月二十日,在党卫队第2装甲军和第4装甲军的配合掩护下,第1装甲集团军经过二百六十公里的长途行军,脱离了危险,安全地抵达了斯特雷帕河防线,只是他们丢弃了几乎所有的(含虎式坦克、轮式车辆、维修器材等)重型装备。在后来政治失意的日子里,朱可夫元帅一直因为没有能歼灭胡贝的第1装甲集团军而受到政敌的指责。
一九四四年六月十四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大将召集各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会议。会上,北方和南部战线均表示没有发现俄军有任何进攻的迹象;而中央集团军群的参谋长们则一致报告说俄军已经在该集团军群正面完成了战役展开。六月十三日,第3装甲集团军发现了俄军在斯摩棱斯克明斯克公路奥尔沙段以北的一次兵力集结,第4集团军更早注意到俄军在奥尔沙公路上的集结行动是为了一次主力进攻在做准备。俄军备战的思路清晰而明确,部队番号在大量地增加,电讯联络频繁,进行了火力试射,俄国人应该很快就会展开进攻。中央集团军群的许多军级以下指挥官和他们的情报人员认为苏军会发动进攻。在进攻开始前的一周,第12步兵师的一个营长向正在巡视的第39装甲军军长马蒂尼克将军描述了这种威胁,将军完全同意他的说法,但却用了一句谚语来回答这位营长“上帝总是首先惩罚那些熟视无睹的人”。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和希特勒本人认为俄军在白俄罗斯的进攻只会是牵制性的辅助进攻,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在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当面。这里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加里西亚的旧战场,1914年曾爆发过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对奥匈的军队两百万人参加的加里西亚大会战。当时的莫德尔元帅就执着俄军一定会重复历史的偏激观点,莫德尔元帅甚至针对俄军在南方可能展开的进攻提出了著名的“盾与剑”策略,即以防御战、反击战作为阻挡苏联红军进攻的最佳手段。
乌克兰第3方面军采取了故意在南方频繁地调动坦克、汽车、火炮和人群,设置模拟的坦克大炮阵地,高官频繁的巡视等欺敌手段来迷惑德军;而且苏联空军的巡航使德军的空中侦察仅限于最前沿。情报系统完全被俄国人给欺骗了!莫德尔的误判极大地影响着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决策,当然希特勒还综合考量了政治因素、巴尔干地源效应和白俄罗斯的地形特点等。
德国的情况已经江河日下,人力资源极端匮乏,截至六月,德国全部武装力量的总人数是九百一十万人,盟军的空中打击和战略轰炸让德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甚至从东线抽调部队)用于本土的空防作战。仅有三百一十三万人部署在东线,共计一百七十九个师又五个旅,兵力分布非常地不平均的。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防守着长达一千零四十六公里的战线,比一战时的西线还长四百零二公里。大片的地区上却只有八万八千名士兵在守卫,他们严重缺乏装甲机动力量以及反坦克火炮。希特勒无视中央集团军群当面俄军活动频繁地客观事实,拒绝了向这一地域增加预备队的请求,中央集团军群仅拥有三个装甲师的装甲力量,希特勒将十六个装甲师集中在南、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准备要跟俄国人玩“以突击对付突击”的好戏。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纠集了四个方面军一百六十六个师,五千二百辆坦克(10:1的优势)与火炮,七千架飞机(7:1的优势,有资料指出德中央集团军群只有四十架战斗机可以飞行),三万一千门火炮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防御的当面发起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攻击行动。之所以挑在这个时间,因为那是德国入侵苏联的三周年纪念日。与苏联红军相配合行动的还有活跃在德国人后方的三十万苏联游击队。苏联红军攻击的目标就是“白俄罗斯阳台”!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被迅速地击溃了。
进攻开始以前,苏联的游击队对德军的交通线、通讯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破袭,尽管这些破坏活动大都被挫败了,但是仍有超过一千个交通节点被破坏,使德军无法进行撤退、补给和调动。俄军用二万四千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炮击,猛烈的炮火像道道闪电,急速地穿过浓密而厚重的云层,德军阵地上传来了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因为事前苏军经过了周密而卓有成效的侦察,德军整个纵深的军火库,指挥中心、屯兵掩体、火力点大都被猛烈炮火直接摧毁,德军伤亡惨重。
俄国人的攻击有三个主攻方向: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对维尔纽斯总方向实施突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对巴拉诺维奇实施突击;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左翼集团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集团的协同下,对明斯克总方向实施突击。仅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就展开了十三个师的兵力,密密麻麻的俄军和坦克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枪炮声和喊杀声震耳欲聋。德军的五十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根本就无法击穿T34的正面装甲,只能用反坦克地雷、炸药包、铁拳以及其他类似的近程武器来打击俄军。面对来自被攻击阵地千篇一律的告急求援,请求撤退,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恩斯特·布施元帅完全看不懂战局的规模,他分不清哪是主攻方向,哪是佯攻,只是机械而盲目地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命令部下坚守每一寸土地。
六月二十三日,巴格拉米扬指挥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突入了德第3集团军左翼纵深十六公里,俄军的攻击取得了充分的突然性。两天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对第4集团军发动了进攻,其右翼兵力实施的深远迂回,跟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会师。希特勒命令一个师坚守维切布斯克,另外两个师向主力靠拢,莱因哈德第3集团军的第53军就这样被俄军包围在维切布斯克附近。苏联空军集中了两千九百架飞机对维切布斯克要塞进行猛烈轰炸,要塞里的军械库被炸毁,本已处于绝对劣势的德军出现了弹药短缺。阵地上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德军尸体,但近卫第6集团军和第39集团军仍需经过激烈的战斗才能逐步地摧垮德军的顽抗。
六月二十四日,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罗加乔夫西北的沼泽地出其不意地对德国第9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发起了攻击,直取博布鲁伊斯克。第9集团军司令汉斯·约尔丹将军调动麾下唯一的装甲力量第20装甲师进行拦截,由于无法确定俄军的主攻方向,在自相矛盾的命令下来回地徒劳行军,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虽然击毁了第1近卫坦克军约六十辆苏联坦克,但已经无法阻止俄军的挺进了。为了给失败找替罪养,布施以约尔丹使用第20装甲师不够迅速为由解除了他第9集团军司令的职务,起任福尔曼将军来接替。布施还更换了生病的第4集团军司令海因里齐上将,由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希将军'※注解十二'接任。
六月二十六日,在蒂佩尔斯基希指挥着第4集团军溃退的同时,俄军同步从莫吉廖夫与奥尔沙之间渡过第聂伯河,三面合围了奥尔沙。因为希特勒要把奥尔沙作为一个要塞来防守,两个师的德军(面对十三个俄国步兵师和一个拥有超过三百辆坦克的坦克军,另有一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所有这些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兵力上“一个俄军师对一个德军营”的悬殊比例。)无益地滞留于此城而被俄军合围。德第9集团军主力——莫德尔将军的那些老部下们——第35步兵军、41装甲军一部和第20装甲师因绝对的劣势在博布鲁伊斯克被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合围,遭受着俄国地空联合火力的蹂躏。
俄空军第14师的侦察机准确地发现了被围德军在明斯克东南森林中有一个巨大的筑垒兵营,驻守的德军有几百辆坦克、大量的火炮和几千辆装甲车。根据这一情报,俄军航空兵出动了强大的轰炸机群(四百架轰炸机,一百二十六架战斗机),对德军的筑垒兵营进行了轮番轰炸和扫射,共投下了一万两千枚炸弹。“(苏联空军)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战场上燃起了大火,成千上万辆汽车、坦克以及大量的燃滑油料在熊熊燃烧。。。。。。。德国士兵疯狂地四处逃窜。。。。。。成千上万地死去。”(《朱可夫回忆录》)只有最坚韧、最幸运的人才能侥幸躲避掉这一场大屠杀,从西北方向逃离出博布鲁伊斯克。俄军宣称击毙德军五千余人,击毁各种车辆五千余辆。这次空中突击,给对围德军精神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逃出森林的德第35军残部大都缴械投降。整个白俄罗斯战役期间,苏联航空兵总共出动十五万三千架次,在整个苏德战役,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空前。
明斯克的公路线也将很快地被切断,希特勒命令莫吉廖夫城必须战至最后一人。有一部分部队执行了这个命令,更多的人则继续撤退。第4集团军在别列津河附近被打败后正在溃退中,整个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已经完全被打垮了,德国的东线正在崩溃中。
被包围在维切布斯克要塞的德国第3集团军最终于六月二十九日全军覆灭了,奥尔沙的两个德军师(其中一个是第78突击师)也同时被歼灭,大批的德国俘虏后来成为了莫斯科街头的展品。
中央集团群的大溃败让希特勒对于司令布施非常地恼怒,他决定走马换将。六月二十八日,布施被解职,成为了中央集团群大崩溃的替罪羊。同时被解职的还有不肯向东南进攻支援白俄罗斯战局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林德曼大将。希特勒任命莫德尔元帅来接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负责收拾残局,同时莫德尔仍然继续兼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一个人指挥着两个集团军群,这在德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希特勒六月二十七日签发的第八号战役指令,莫德尔调集了一切的力量企图在明斯克南北建立起新的防线,恢复一定的战斗态势。为此莫德尔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了第5装甲师(迪克少将)和第505虎式独立装甲营(冯·贝希维茨上尉)来填补缺口。
这两支装甲劲旅果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埋伏在树林或者村庄里近距离地伏击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第505装甲营的虎式坦克在贝雷苏维察周围地区的反击中一举摧毁了二百九十五辆(一说为一百辆)苏联坦克,但第505营也损耗殆尽,不得不撤回后方休整。俄军指挥部后来在电台中警告部下,“一旦遇上了德国的第5装甲师,就尽力绕过他们……”但是这样的战术胜利只能迟滞俄军几个小时,根本不足以阻挡俄国强大的西进铁流。
在“巴格拉季昂”行动的第一阶段,德中央集团军群有二十八个师被击溃,伤亡三十万人以上,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宽度达四百公里的大缺口,这次惨败的程度并不亚于四二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注解十二: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希
出生于1891年,长期担任情报工作,后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他负责的情报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对敌方兵力,兵器、军事部署分析都很准确清楚。1941年任第30步兵师师长,参加了杰米扬斯克作战;1942年他到顿河前线的意大利第8军团任“德国将军”;1943年—1944年在中央集团军群供职,1945年在维斯瓦集团军群指挥第21集团军,5月初,他率部向美军投降。
1951年,蒂佩尔斯基希写成了极具史料价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该书是我创作《莫德尔》时的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