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爷的心尖宠妃-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白的底子上,绣着翠竹,简单的简直叫四爷看不下去。
  就是府里打赏奴才的荷包,做的也比这个精致些……
  不过,是她一针一线做的,四爷便也就不嫌弃:“极好,爷收了,不会丢。”
  大不了放在前院就是了。
  四爷坐下,将她搂住:“明儿爷就出发了,你好好的。”
  “我有什么不好的,爷一路辛苦呢。如今天气还冷呢,爷注意身子。”叶枣捏四爷的脸。
  四爷侧头躲开:“淘气。”
  叶枣也不在意:“我等你回。”
  四爷嗯了一声,亲上她的嘴。
  也不知怎的,滚着滚着,就滚上了塌。
  原本想着只是瞧瞧她就算了的,结果,硬是滚的午膳都晚了。
  吃了午膳,四爷总算是不能呆着了:“好好歇着,晚间就不来瞧你了。等爷回来再来,嗯?”
  “嗯,爷去吧,我会想爷的。”叶枣眨眼。
  还真是要想他,他在,她日子就是好过啊。
  “枣枣听话就极好。”四爷伸手,揉揉她的头,然后起身出去了。
  叶枣盯着那关上的门,隔着纱帐,一眼不眨的看着。
  心里,多少有些空。
  即便没有爱情,可是人非草木……总是有别的感情的。
  依赖也好,依靠也罢,总归在这大清朝,她是要靠四爷的。
  如今,四爷肯叫她靠着,叫她依赖着,她也不会矫情就是了。
  只愿四爷顺利吧,早日回来。
  这一日,过的极快。
  四爷见过孩子们,又在前院吩咐好了各种事项,就已经天黑了。
  用过晚膳之后,又是一些公文,处置好后,便夜深了。
  再不能等,马上睡觉。
  次日,天黑着就被叫醒,洗漱后带着福晋和李氏进宫去了。
  竟是早膳也没来得及吃一口。
  宫里,各家皇子都差不多聚齐了。
  乾清宫里,热闹起来。
  等天放亮之后,阿信达也进宫了。
  后宫有品级的主子都来了,送九公主温宪。
  九公主穿着大红的嫁衣,后头有六个丫头拉着衣裳,一步步从正门进来。
  叩拜太后和皇上。
  太后一直都在垂泪,德妃这时候也很伤心。
  都知道,这一走,就不能再见了。
  康熙爷也是一副伤怀的样子。
  当即叫人念了赐婚的圣旨,又说了送嫁的人。
  等离开乾清宫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了。
  直郡王和四爷,九爷一起,护送阿信达和九公主出宫,往蒙古去了。
  阿信达一直很照顾公主,又再三感激皇上的厚恩,竟是在乾清宫的时候,跪着都哭出声来了。
  单纯如温宪,也觉得这个人,也许还不错。
  可转念一想,他是个蒙古人不说,还是个兴兵造反的蒙古人……
  心里那一丝侥幸,就都没有了。
  何况,十几岁的姑娘,哪个不爱翩翩少年,怎么会喜欢三十岁的络腮胡男子呢?
  再者说,这阿信达虽然是个魁梧的汉子,可是在汉人熏陶下,九公主始终觉得,俊美儒雅的男子,才是最好的。
  也是皇上的恩典,允许九公主从正阳门出嫁。
  这可是殊荣。
  毕竟,正阳门只能是皇帝走。
  出正阳门,要过大清门。也是抬举公主的一种手段。
  可历年来,和亲蒙古的公主们,没有一个是从这里出去的。
  要说九公主的意义不同,不如说,是阿信达的意义更不同。
  不管怎么说,九公主出嫁了。
  从此一去三千里,故国……也许永不能回。
  九公主放下马车帘子,再也止不住眼泪,这一走,也许尸骨也回不了大清了。怎么能不悲伤呢?


第408章 要命的大事

  四爷等人起程不过三日,紫禁城里,康熙爷就接到了折子。
  两广旱情严重,广西尚可,广东竟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去年的时候,两广一些地方是报了有旱灾的。
  可报上来的,不过是与历年差不多的情形。
  朝廷拨些粮食也就差不多了。
  可如今才知道,原来这广西境内,不少地方旱情相当严重,几近于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死不知凡几。
  这才有人冒死北上告状来了。
  灾情最严重的,便是平远,是几乎是是个县城九个空了。
  可当地知府,也就是平远知府范文珍,竟然试图瞒天过海。毕竟,要是瞒过这一年,等收成好了,就可以渡过去了。但是一旦叫上头知道了,轻则丢官职,重则就是流放,甚至丢了性命。
  而两广总督噶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竟听之任之。
  也不知收了多少银子。
  康熙爷岂能不生气?这噶礼是他的人,说一句心腹也不为过。
  竟做出这等事来。
  “来人,着刑部去将那范文珍锁拿进京。传旨,叫噶礼回京自辩。”康熙爷气呼呼的将折子丢下去。
  众人忙跪下了。
  这件事,他们知道的比较早,一早就等着皇上的旨意呢。
  这会子,刑部官员忙应了,就安排人,马上出发,往广东去了。
  最严重的就是平远城了,至于叶明远的上司刘文焕,说句有点冤枉都……不为过。
  纯粹是被扫了台风尾了。
  虽然这赣州也有旱灾,但是比起平远来,好了不知多少倍。
  至少百姓走出去的不多。
  可是有时候人的点子背,那就没法子。
  最初,这百姓状告的,可就是他!
  当然,点子背的,不光是刘文焕。
  还有更背的,是太子爷。
  这范文珍……有个女儿,是太子爷后院的一个格格。
  其实,进了毓庆宫多年,既无所出,也没有宠爱,透明人似得存在着。
  可是架不住她阿玛出事。
  范文珍还没有锁拿进京呢,康熙爷就知道了范文珍的女儿是太子爷的格格。
  这范文珍与太子爷,自然是有些来往的。
  如今这个时代,政治婚姻是很流行的。这范文珍的女儿是太子爷的格格。范文珍自然是要站在太子爷这一边的。
  所以,要说他们之间丝毫没有来往,那简直不可能。
  范文珍不是个贪婪名声在外的人,所以太子爷多年来与他有来往,也没有太过防备。
  谁知,这范文珍不出事则已,一出事,便是这样要命的大事。
  一时间,如何说得清楚?
  康熙爷正是盛怒中,就算是前些时候可怜太子爷,对他宽容了不少。
  可眼下这件事一出,哪里还管的了他身子如何?
  当着朝臣的面,就开始痛骂:“不成器的东西!竟教唆着你那便宜亲戚如此不把百姓的命放在心上!身为知府,竟如此枉顾人命!竟如此不知廉耻!”
  “他范文珍不是借着你的势?否则,岂敢如此胆大包天?”
  太子爷心里苦的就像是吃了一斤黄连。
  可要说他能挺着腰杆子说与范文珍没关系,他说不出。
  就算是他明明很冤枉。
  可是,去年入冬时候,范文珍还是叫人送来了不少礼物。
  是给太子爷过年的年礼。
  这一笔,怎么说清楚呢?
  所以,只好磕头:“儿臣识人不明,可着实不知范文珍会如此行事啊。”
  “你不知!你知道什么?瞧你毓庆宫结交的都是什么东西!猪狗不如!”康熙爷有些失态了。
  事实上,就算是毓庆宫的人,可还不是康熙爷的圣旨,才能叫范文珍去了平远做了知府?
  可是这时候,他已然暴怒,怎么会讲理呢?
  可这话,终究是骂的过了。
  竟不知是骂范文珍呢,还是骂太子爷呢……
  太子爷只是磕头,除了儿臣一概不知之外,再无话可说。
  康熙爷暴怒的情绪渐渐的从太子爷磕头的行为中,缓过来了。
  下头,文武百官都跪着,战战兢兢,一句话也不敢说。
  康熙爷恍然间想,老大老四哪去了?
  后来一想,哦,送九公主去蒙古了。
  想到这,这才低头看依旧在他脚边磕头的太子。
  太子的额头已经见了红,大理石地板上,也已经有了痕迹。
  他还在一遍一遍,不知疲倦的磕头。
  一句一句,只有儿臣一概不知。
  康熙爷才压住的怒气,就显现又爆出来了。
  他觉得,太子爷是在使苦肉计……
  可内心里,也还是心疼他的,这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孩子……
  “好了,你不必磕头了。回去吧!是非曲直,朕自有公断。”康熙爷摆手。
  太子爷迟钝的又磕了几个头,这才恍惚:“多谢皇阿玛,皇阿玛圣明。”
  慢慢的起身,竟头晕的厉害,险些栽进了康熙爷怀里,还是李德全一个箭步上去扶着他:“太子爷当心。”
  “好了,送他回去吧。”康熙爷见太子脸色苍白,额头流血,终究不忍道。
  李德全哎了一声,招手叫两个小太监过来,一左一右,扶着太子爷出乾清宫,回毓庆宫去了。
  太子爷是脚步轻浮的回去的。
  两个小太监将他送进了书房,这才敢走。
  即便是太子爷如今威严大不如前了,可是要想弄死几个太监还是方便的。
  所以宫里并没有谁敢对太子爷不敬。
  只是,小太监们不知道,今日之后,太子爷在朝中以及百官中的威严,又要降低不少了。
  当着文武的面,这么被骂……他岂能好?
  太子爷头疼,可是康熙爷没说叫太医,他也不叫。
  只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心里似乎是什么都想不到了。
  不光一个范文珍,走到今日这一步,他竟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切……都是皇阿玛伤着腿那一年开始的吧?
  皇阿玛身子伤着了,所以怕他篡位么?
  太子爷讽刺一笑。
  既然怕,何苦封太子呢?
  要是他如今只是皇子多好啊。
  过了半个时辰,乾清宫还是叫太医来了,看过之后,太子爷就睡了。似乎是累极了,什么都不想管,只是想睡觉。这一觉,就到了次日。


第409章 范家父女

  一大早,天刚亮,太子爷根本不想起来。就见太监东宝急慌慌的进来:“爷,范格格殁了……”
  “范格格?”太子爷头疼的厉害,有些不太清醒了:“哪个范格格?”
  “哎哟,就是那范文珍的女儿啊,范格格啊!她……她自尽了!”自尽是大罪,如今范家已然这样了,一个格格又自尽了。
  怕是要牵扯太子爷的。
  “是悬梁,瞒不住啊。”东宝急道。
  “哦,死了?”太子爷慢慢的看过去:“既然死了,就好好的发葬吧,不必害怕。”
  不会比现在更惨了。
  不多时,就见太子妃急急忙忙来了,一进来就跪下了:“臣妾有罪!”
  “你又怎么了?”太子爷问的很轻,就像是询问,你怎么也来了?你们顺路么?
  “臣妾……臣妾只是说了范氏几句,她竟想不开至此,臣妾该死啊。”太子妃吓坏了。
  她不过是听着范家出事了,太子爷最近一直不太好,心里着急,这才叫来范氏骂了几句罢了。
  她是听着昨日的事,觉得太子受了委屈全是因为范家罢了。
  一早起,她顾不得梳妆,听闻范氏自尽了,忙来了前头。
  其实范氏是个极其低调的人,进了毓庆宫这些年,无宠无子,脾气也软和。没有与谁争辩过。
  太子妃后悔之余,又痛恨范氏自尽!
  不知自尽是大罪么?这可如何是好啊!
  事实上,范氏是个极其软弱的人,听闻家里阿玛出事已经惊吓的够呛了,这时候,太子爷没有安慰一句也罢了。
  下面奴才就开始对她不好了。
  太子妃这一说,她就断了生的念头……
  范家是没救了,这么大的罪过,肯定是要杀头的。
  她死了,还连累谁呢?这一想,便悬梁了。
  正是好好的二十来岁的姑娘,说没有,就没有了。
  没有人在意她的生命,他们在意的,不过是范氏的死,会对毓庆宫,对太子爷,甚至太子妃有什么影响罢了。
  就好比你投井身亡,没有人在意你死的凄凉。那口井的主人,却会怪你脏了井水罢了……
  有时候,人的命,便是这般不值钱。
  “好了,你起来吧。”太子爷这会子,浑身无力。
  一点也提不起兴致来发火,或者是悲伤。
  他只是被一种无力感填满了整个身躯,只想安静的躺着。
  “这件事不怪你,范氏自己想不开罢了,该怎么办,就这么办,不必瞒着。”瞒着有什么意思?
  到时候不是又叫皇阿玛找个理由骂他么?
  太子爷到底是打小的太子爷,他习惯了被众人捧着,奉承着。
  习惯了高高在上。
  他真的不习惯被骂。
  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被骂。
  可是如今……也快要习惯了。
  太子妃心里又是惊恐,又是疑惑,又是担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