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欧洲国家中,主要依赖进口石油的是法国、意大利与德国。

    德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不是很高,而且德国也很少从伊朗进口石油。

    法国一直在大力发展核能,尽可能的减少进口能源。

    其实,法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地是几个出产石油的非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历史上跟法国有渊源。

    大量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其实只有意大利。

    可惜,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并不大,远远比不上法国与德国。

    由此可见,在能源贸易上,不是华夏依赖伊朗,而是伊朗依赖华夏,即伊朗必须保住华夏的市场份额。

    显然,在涉及到华夏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伊朗的胆子再大,也必须有所顾虑。

    有俄罗斯撑腰又如何?

    只要伊朗领导人的脑袋没有进水,就会在这个时候放低身段,响应由华夏发出的和平倡议。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07章 停火提议



    次日,伊朗当局就做出了回应。

    只是,伊朗提出的不是从伊拉克撤军,而是停火,即敦促伊拉克内战的交战双方尽快实现停火。

    停火与撤军有区别吗?

    当然有。

    可以说,撤军是停火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阿盟与伊朗从伊拉克撤军之后,伊拉克内战的交战双方才有可能停火。

    伊朗不提撤军,而是强调停火,显然是在避重就轻。

    说白了,如果阿盟与伊朗不肯撤军,又哪来的停火?

    那么,伊朗为什么要提出停火?

    显然,这是在为卡里姆政权争取时间。

    不管怎么说,阿盟与伊朗都是外来力量,因此撤军相对较为容易。

    按照一般的程序,在达成撤军协议之后,阿盟与伊朗首先就得把相关地区的防务移交给伊拉克政府军与巴格达方面,停止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然后撤退到指定地点,最后全部撤出伊拉克。

    从时间上看,也就几天,最多半个月的事情。

    当然,在撤军期间,不管是政府军,还是叛军,都需要集中力量接管防区,也就没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

    更重要的是,只要达成了撤军协议,就不得向伊拉克增派军事力量,甚至不得向伊拉克运送武器弹药。

    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把已经送入伊拉克的武器弹药留下来。

    显然,撤军对伊朗与卡里姆政权极为不利。

    到这个时候,进入伊拉克的阿盟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个旅,而且全都是阿盟国家的精锐部队,只是沙特的作战部队就有四个精锐的装甲旅与机械化步兵旅,拥有数百辆主战坦克与上千辆步兵战车。

    保守估计,阿盟投入伊拉克的主战装备至少能够武装二十个伊拉克政府军的步兵旅。

    这些装备很先进吗?

    确实先进。

    拿沙特来说,动用的主战装备以、45g等当今世界一流的装甲利器。

    其他阿盟国家也差不多。

    阿联酋在伊拉克投入了差不多200辆“勒克莱尔”,科威特投入了数百门火炮,阿曼动用了数百辆装甲战车。

    只是,这些装备很有价值吗?

    那可未必。

    其实,在也门的时候,沙特、阿联酋、阿曼与科威特等阿盟国家就发现,从欧美购买的那些先进装备都是样子货。

    在过去几年里,曾经被吹上天的m1a2与“勒克莱尔”,不止一次的被也门胡塞武装用老掉牙的rpg…7火箭筒摧毁。

    有一辆“勒克莱尔”甚至被火箭弹打穿了正面装甲。

    虽然有运气的成分,即那枚火箭弹恰好打在了炮长瞄准镜上,也是坦克正面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做为重达50多吨的主战坦克,吹成是欧洲最好的主战坦克,正面装甲被火箭弹打穿,怎么都说不过去。

    至于这里面的原因,其实这些阿盟国家心里都有数。

    花高价,甚至天价从欧美买回来的那些先进装备,其实一点都不先进,几乎全都是缩了水的猴版。

    几年前,沙特就把一辆被火箭弹摧毁的m1a2拖了回去,结果发现,坦克车体正面装甲的夹层竟然是玻璃钢,准确说是一种工程用的玻璃纤维,别说比不上美军的贫铀夹层,连乔巴姆装甲都算不上。

    在随后进行的测试中,沙特才发现,m1a2车体正面对破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仅700毫米,而炮塔正面也只有800毫米,远没有达到美国宣称的1100毫米与1200毫米,根本挡不住大口径破甲火箭弹。

    要知道,大部分药罩直径在120毫米以上的破甲弹的穿透深度均在1000毫米以上。

    此外,对穿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更低,仅有毫米,跟俄罗斯的t…90s在同一水平上。

    显然,这是货不对版。

    这些m1a2的售价高达1200万美元,而俄罗斯的万美元。

    要不是没得替换,沙特肯定早就让这些m1a2退役了。

    相对而言,阿联酋的“勒克莱尔”的问题更大。

    虽然卖给阿联酋的“勒克莱尔”与法国自用的相差不大,但是售后服务非常糟糕,而且价格高得离谱。

    修复一辆战损的“勒克莱尔”的价格,差不多能够重新买一辆了。

    更搞笑的是,这些坦克还必须运回法国,在法国修复之后再运回阿联酋,而且得阿联酋承担全部运费。

    此外,法国不保证能在何时修好。

    一句话,爱修不修,不修拉倒。

    结果,在也门打了几年,阿联酋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勒克莱尔”,而且剩下的那些也严重缺乏零备件。

    为了应付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阿联酋不得不把那些还没有修复的“勒克莱尔”拆了当零配件使用。

    要知道,这些坦克,阿联酋是以800万美元一辆的价格买回来的,在当时创造了坦克的单价记录。

    俄罗斯的坦克就很好吗?

    那可未必。

    虽然在也门战场上,科威特投入的兵力并不多,但是当初以1500万美元一辆的价格买回来的t…90s依然折戟沉沙。

    这些t…90s都没有缩水,不然也卖不了这么贵。

    此外,t…90s保持了俄罗斯坦克一惯的优良品质,即皮实耐用,对后勤维护与保障的要求不高,对坦克手的素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非常适合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应付低强度冲突是绰绰有余。

    只是,俄罗斯坦克的售后服务比法国的还要糟糕。

    不出毛病不说,只要出了毛病,那怕是小毛病,也要花上十天半个月,而且未必能够完全修复。

    此外,俄罗斯坦克的技术那是出了名的差,特别是火控技术。

    在历次阿盟国家的联合演习中,科威特的t…90s次次垫底,就没有一次在射击比赛中拿到更高的名次。

    在也门应付胡塞武装没啥问题,可是在正规战争中就是天大的问题。

    都打不准,还有什么好打的?

    还有,俄罗斯的穿甲弹更是问题。

    虽然俄罗斯把最好的穿甲弹卖给了科威特,但是在对比测试中,尽然连m829a2都比不上。

    可见,这些坦克也是样子货。

    没有伊拉克内战,这些主战装备的问题全都不是问题,毕竟众多阿盟国家也没有那个想过要打一场正规战争。

    现在,这些问题全都暴露了出来。


第508章 顶级坦克



    打了几个月,特别是在地面部队参战之后,几个阿盟国家都有了想法。

    最积极,也是最先采取行动的就是沙特。

    这就是,通过巴基斯坦牵线搭桥,搞到了60辆豪配版的vt…4,即“萨勒曼”,并且立即投入战场。

    在库特,这60辆“萨勒曼”一战成名。

    也就是在王栋回来之前的那个晚上,60辆“萨勒曼”阻击了一个叛军装甲旅,在没有得到任何远程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只是依靠坦克炮就摧毁了数十辆叛军的坦克,以及近百辆步兵战车。

    更重要的是,没有一辆“萨勒曼”损毁。

    只有一辆“萨勒曼”的观瞄系统在战斗中被弹片打坏,不过很快就修好了,在几个小时后就恢复了战斗力。

    整场战斗,没有一名“萨勒曼”的坦克手伤亡。

    更具体一点,“萨勒曼”取得的战果,有一半以上是在3500米以外完成,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是在1000米以内。

    也就是说,“萨勒曼”的火力精确度高得吓人。

    最远命中纪录发生在后半场的反击行动中,一辆“萨勒曼”在大约4800米的距离上向叛军开火,准确命中了一辆bmp…1步兵战车,而且打出去的穿甲弹在摧毁了战车之后,还打掉了战车后面的一辆装甲车。

    当然,这次命中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运气成分。

    不可否认的是,“萨勒曼”的火力不但准确,还极为凶狠。

    在被“萨勒曼”摧毁的“佐勒菲尔卡”中,有一辆被穿甲弹从正面贯穿,然后穿过了整个乘员舱,又打穿了后面的发动机舱,最后落到了坦克外面,而且那枚穿甲弹很有可能是从3000米外射来的。

    可以说,配合华夏的第三代特种钨合金穿甲弹,“萨勒曼”能干掉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哪怕是加挂了附加装甲的主战坦克。

    后来,沙特军方组织进行了一次实弹测试,证明“萨勒曼”配合第三代穿甲弹,极限穿透深度超过了800毫米,如果使用华夏暂时还没有出口的第四代穿甲弹,极限穿透深度接近900毫米。

    其实,这还不是最强。

    为什么?

    华夏也有贫铀合金穿甲弹。

    虽然一直以来,华夏力主研制特种钨合金穿甲弹,主要是华夏是全球最大的钨储备国与生产国,有海量的钨矿资源,但是华夏也在研制贫铀合金穿甲弹,关键是钨合金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钨合金弹芯在穿甲的时候有自钝效应,而贫铀合金担心是自锐效应。

    也就是说,要达到相同的穿透深度,钨合金弹芯必须做得更长,而弹芯长度增加,必然提高加工难度。

    更要命的是,担心的总长度收到炮弹尺寸限制。

    其实,这也是美国一直坚持使用贫铀合金穿甲弹的关键所在。

    当然,华夏研制的贫铀穿甲弹只是自用,从不出口,而且美国也从来没有向其他国家提供贫铀合金穿甲弹。

    所幸,第三代穿甲弹就足够了,而第四代穿甲弹足够应付未来二十年内的主战坦克。

    相对于强大的火力,“萨勒曼”的防护也毫不逊色。

    在围绕着库特展开的战斗中,“萨勒曼”不止一次被叛军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命中,却没有一辆被导弹打穿正面装甲。

    当时,损毁的几辆“萨勒曼”都是侧面被导弹击中。

    只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

    随着主动防御系统的到来,并且优先提供给前线部队,也就是装到“萨勒曼”上,面对反坦克导弹,“萨勒曼”多了一重防御手段。

    后来的战斗证明,由华夏研制的主动防御系统能够有效的对付速度在每秒450米以内的反坦克武器。

    在拦截“短号”这类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时候,其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可惜的是,“萨勒曼”到来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

    在60辆“萨勒曼”开上战场的时候,叛军手里像样点的坦克差不多都被打掉了,而伊朗援助的那些坦克并不先进,甚至算不上是有价值的对手,毕竟“佐勒菲尔卡”连t…90s都比不上。

    结果就是,在库特附近,“萨勒曼”并没有接受穿甲弹的考验。

    当时,唯一的一个战例就是,一辆“萨勒曼”被“佐勒菲尔卡”打出的穿甲弹击中了炮塔正面,不过没有贯穿。

    显然,这个战例没有多少说服力。

    “佐勒菲尔卡”使用的是俄罗斯的第二代穿甲弹,等效穿透厚度仅有400毫米,连一些防护好一点的第二代主战坦克都对付不了,肯定无法对付第三代主战坦克,更别说是第三代主战坦克里的佼佼者。

    此外,那辆“萨勒曼”坦克里的人员都没有受伤。

    在中弹的时候,坦克只是剧烈震动了一下,随后就继续战斗。

    直到战斗结束,坦克手在检查坦克的时候,才发现了炮塔正面的窟窿,测量发现穿透深度还不到炮塔装甲的一半。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萨勒曼”车体正面对破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超过了1000毫米,那么对穿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就肯定在600毫米以上,而炮塔正面肯定要稍微好一点,在650毫米到700毫米之间。

    这个水准,算不上突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