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所谓的外围防线,就是一处哨卡,以及附近的几处简易阵地,守卫兵力也只有一个排的三十多名官兵。

    不管怎么说,叛军离城区还有十五公里,离下一道防线还有十公里。


第379章 稳步推进



    两道防线之间宽达十公里的真空地带,并不是摆设。

    隔得这么远,炮兵开火的时候不用担心误伤自己人。

    此外,徒步推进的叛军肯定无法一鼓作气的越过这片开阔地,而且超过了坦克战车等直射火力的射程。

    随着王栋下达命令,炮兵率先开始反击。

    没错,就是沙姆赫指挥的那些m109a6。

    半分钟内,16门m109a6打出了上百发炮弹,把剩下的弹药全都用掉了,然后火速撤出了阵地。

    沙特提供的弹药已经送到,不过囤放在城区东边的仓库里面。

    反正要到后方去补充弹药,也就没有必要留下几枚炮弹,而且沙特提供的100吨弹药足够这些榴弹炮使用好几天。

    叛军立即进行了反击,不过是在浪费炮弹。

    遭到炮击,叛军的进攻行动暂时停了下来。

    伤亡极为惨重,只是关键并非死伤了多少官兵,而是叛军不知道守军的那些榴弹炮还有多少炮弹。

    三个小时过后,也就是上午九点过,叛军才再次发动进攻。

    为了避免遭到炮击,叛军的进攻部队不但离开了公路,还化整为零,每支队伍的规模都不超过一个排。

    这套战术确实管用,至少没有让守军炮兵获得发威的机会。

    让重炮去对付以排为单位活动的小股敌人?

    先不说作战效率有多高,只是频繁的开火,就会暴露阵位,从而让严阵以待的叛军炮兵获得反击机会。

    其实,作战效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关键就是,沙特提供的全都是高爆弹。

    理论上,155毫米高爆弹对暴露人员的杀伤范围达到了五十米,可实际效果得由具体情况决定。

    如果一个排的叛军排列成整齐的队形,一枚155毫米高爆弹就够了。

    问题是,三十多名叛军分散开来,保持至少二十米,甚至五十米的间隔距离,炮击效果就好不到哪里去。

    只不过,步兵的威胁也不是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沙姆赫立即调整战术,不再对付叛军的步兵,而是瞄准了分布在公路附近的坦克战车。

    大概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发起冲锋,叛军的坦克战车都在公路附近。

    其实,这也反应出,叛军并不清楚纳西里耶守军的防御部署,想当然的认为很快就会遇到下一道防线。

    用榴弹炮对付坦克战车,效果也不是很好。

    除非使用“铜斑蛇”之类的制导炮弹,不然用普通炮弹对付坦克战车,那就只能祈祷运气足够好。

    在正规战斗中,榴弹炮是用来对付伴随坦克战车进攻的步兵,而不是坦克战车。

    换句话说,只有运气足够好,直接命中坦克战车,才能摧毁坦克战车,而爆炸产生的弹片对坦克战车没有任何威胁。

    当然,有的时候,数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沙姆赫采用的战术也很简单,说是“野蛮”也没有错,即16门m109a6全都瞄准一个目标,采用三发同时着弹的方式,在十五秒内各打出三发炮弹,用48枚炮弹对付一辆坦克或者一辆步兵战车。

    精度不够,就多用一些炮弹,总有一发能够碰巧砸中。

    至于作战效果,肯定没有什么好说的,48枚高爆弹也就几万美元,而一辆m1a1要几百万美元。

    就算开火十次才能摧毁一辆坦克,也是千值万值。

    需要考虑的,只是及时转移阵地,避开叛军的反击炮火。

    其实,炮击效果很不错。

    到中午的时候,16门m109a6总共进行了十四次齐射,用672枚高爆弹干掉了3辆坦克与2辆步兵战车。

    虽然坦克装甲厚实,但是只要被高爆弹打中,绝对会车毁人亡。

    很简单,只是几千克高能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就能震死坦克里的所有人员,破坏绝大部分设备。

    早在冷战期间,美军就做过类似测试。

    在那次测试中,一辆状态良好的m1坦克被一枚155毫米高爆弹彻底摧毁,包括发动机在内的主要设备全都被严重损坏,而参与测试的一辆m60坦克甚至被高爆弹轰成了零件状态。

    其实,就是这次测试,让美军投资研制制导炮弹,即后来的“铜斑蛇”。

    按照最初的设想,“铜斑蛇”不是用来摧毁高价值点状目标,而是用来打坦克,即对付苏联的钢铁洪流。

    具体战术很简单,在西欧防线上部署大量携带激光指示器的侦察兵,当苏联的钢铁洪流杀来的时候,有这些侦察兵提供引导,远程炮兵只需发射激光制导炮弹,就能一辆接一辆摧毁苏联坦克。

    要知道,在整个冷战期间,“打坦克”都是北约军事集团的重头戏。

    当时,部署在东欧的十几万辆坦克,让北约国家的将军夜不能寐。

    为了对付苏联的钢铁洪流,美国还率先研制出专门用来杀伤人员的中子弹,并且配发给欧洲的一线部队。

    只是,用普通炮弹打坦克,显然不合格。

    摧毁了叛军的3辆坦克与2辆战车,并没能阻止叛军前进,说是螳臂当车也没错。

    此外,损失也不小。

    在十一点四十五分,叛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炮火打击,上百门榴弹炮与二十多门火箭炮同时向十多处疑似炮兵阵地的区域开火。

    结果就是,刚刚到达一处阵地,装备再次开火的守军炮兵遭到炮击。

    虽然只有一门m109a6被炮弹直接命中,导致车毁人亡,但是半数以上的m109a6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随后,王栋给沙姆赫下达了撤退命令。

    直到当天晚上,沙姆赫才再次率领这些m109a6返回战场,而受损的几门榴弹炮在两天后才陆续修复。

    此时,叛军的先头部队推进到了第二道防线附近。

    守卫这道防线的是两个步兵营,其中一个营部署在西面的公路附近,另外一个营在城区西南。

    后面就是城区,防线上的政府军官兵表现得极为英勇。

    也许是受到了鼓舞。

    毕竟,叛军用了一个上午才推进十多公里,而且有上百名官兵,3辆坦克与2辆战车被炮火摧毁。

    叛军的主攻地点在公路线上,迂回部队没有投入战斗。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守卫防线的政府军伤亡过半,纳尼杰尔在天黑后下了撤退命令。

    只是,战斗没有因为夜幕落下而结束。


第380章 夜间反击



    枪声、炮声与爆炸声持续了一整夜,直到天色放亮才消停下来。

    其实,在上半夜快结束的时候,当晚的战斗就已分出胜负。

    让防线上的官兵撤退,不是要放弃防线,是为了避免误伤。

    天黑之前,王栋就把张子岚与雷东派了出去,让他们各带一个中队的人员,设法渗透到叛军战线后方。

    不是去搞破坏,是去寻找高价值目标。

    什么是高价值目标?

    聚集在一起的敌人、前线指挥部、运送弹药物资的车队、各级指挥车辆、停下来休整的坦克战车全都是。

    当然,自行榴弹炮与火箭炮的价值最高。

    只是,按照炮兵靠后部署的原则,叛军未必会让自行榴弹炮与火箭炮是前线,特别是在夜间。

    至于摧毁高价值目标的任务,落到了沙姆赫身上。

    虽然只有8门m109a6还能继续战斗,但是弹药充足,而且8门榴弹炮一次开火能打出24枚炮弹。

    对付小集群目标,24枚炮弹绰绰有余。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八点不到,战斗就打响了。

    在西南方向上,雷东率领的侦查小队被一名叛军的暗哨发现,而且这个藏得很好的暗哨及时鸣枪示警。

    枪声一响,四周的叛军全都围了过去。

    所幸的是,叛军只发现了雷东率领的小队,没有发现另外几支小队,结果反到掉入雷东设置的伏击圈。

    此外,西南方向上的叛军也不是很多。

    因为行踪暴露,所以雷东只能放弃深入敌后的念头,按照备用计划且战且退,吸引叛军的注意力。

    激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巨大的伤亡让叛军吃不消了。

    虽然只有十个侦查小队,每个小队只有四名官兵,但是论战斗力,特别是在夜间,那是绝对恐怖。

    每个侦查小队有两名机枪手,两名突击手,而且全都配备微光瞄准具。

    也就是说,四名侦察兵携带的df8smg都可以充当狙击步枪使用,夜间交火的压制距离超过1200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

    叛军没有配备夜视仪,在夜间的可视距离还不到200米。

    就算有少数叛军配备了夜视仪,使用的m16a2的有效射程才600米,哪怕用m240通用机枪,有效射程也才800米。

    事实上,叛军中只有极少数精锐侦察兵拥有夜视仪。

    结果是,很多叛军在没有看到敌人的情况下就被射来的枪弹击毙,没被击毙的,也只能朝着出现枪口闪光的地方开火。

    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远,夜间又很难通过肉眼判断出交战距离,所以叛军开火反击没有多大威胁,反而暴露了自身位置。

    可以说,要不是人数众多,西南方向上的叛军连半个小时都坚持不了。

    十一点半左右,叛军开始调整部署,向西南方向增派兵力。

    直到这个时候,埋伏在战线附近的张子岚才带着几个小队的侦察兵摸了过去,渗透到叛军防线后方。

    显然,叛军的主力就部署在纳西里耶西面,而且就在公路附近。

    没什么好奇怪的,叛军得在夜间为进攻部队提供弹药给养,还得调整部署,必须依托公路。

    只用了二十分钟,张子岚就找到了“高价值目标”。

    位与一座山丘后面的叛军营地,准确说是前沿集结地,至少有三个营,总共一千多名叛军官兵在此过夜。

    随后,张子岚呼叫了炮火打击。

    五分钟内,沙姆赫指挥的8门m109a6打出了近三百发炮弹,对叛军营地进行了覆盖式炮击。

    等到叛军炮兵回过神来的时候,沙姆赫已经转移了阵地。

    在炮击的时候,渗透到敌后的四支侦查小队已经分散,开始搜寻其他目标。

    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沙姆赫指挥的炮兵在四支侦查小队的指引下,摧毁了十多个高价值目标。

    主要是叛军的前沿营地,以及临时设置的补给点。

    虽然白天只推进了十多公里,战斗也不是很激烈,坦克战车不需要补充燃油弹药,但是占领了郊外防线的叛军肯定得连夜巩固防线,比如设置机枪堡垒之类的防御工事,把迫击炮送上来。

    如此一来,叛军就得在夜间向前线运送武器弹药。

    结果就是,送上前线的重武器损毁过半。

    凌晨三点左右,炮击结束。

    不是说已经摧毁了所有高价值目标,而是沙姆赫用光了准备的弹药,必须带着自行榴弹炮返回位于东城区的营地。

    张子岚没有蛮干,收到消息后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与此同时,雷东也开始撤退。

    被打了一个晚上,叛军也醒悟了过来,加强了防线上的兵力密度,而且重点关照小股活动的人员。

    所幸,王栋多做了一手准备。

    在雷东那边遇到麻烦后,王栋就让铁虎与丘尔金各带二十名行动人员前去接应。

    这些行动人员,全是机枪手,携带的df8smg都配备重型枪管与200发弹药箱,相当于每名机枪手都有一挺重机枪。

    有机枪手接应,张子岚与雷东率领的侦查人员全都顺利撤了回来。

    激战一夜,只有三名行动人员受了轻伤。

    初步估计,两个中队的80名行动人员在当天晚上至少击毙了600名叛军官兵,还不包括炮火打击的战果。

    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叛军被彻底激怒了。

    在张子岚与雷东撤下去之后,叛军依然不依不饶,继续向城区推进,试图一举突破最后的五公里。

    可惜,这只是送死。

    随着天色放亮,叛军才停了下来。

    很简单,天亮之后,那些冒死冲锋的叛军才发现,对手在1000多米外,超过了绝大部分枪械的有效射程。

    胆子再大的人,也不会指望能够在密集的火网中前行1000米。

    对于暴露在旷野中的步兵来说,在火力压制下前进100米都办不到。

    叛军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