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军呢?

    因为步枪的质量不过关,特别是塑料弹匣在低温下极易碎裂,所以印军山地部队至今还在使用。

    当然,是印度国产的,同样存在很多质量缺陷,只是比稍微好一点。

    至少,使用的金属弹匣不会在低温下碎裂。

    几年前,印度陆军就想替换被称为“全球最差”的突击步枪,而且为此组织了两次公开招标。

    只可惜,两次都是无果而终。

    不是说没有理想的步枪,而是掌握预算的印度国会坚持要采用国产步枪,把“进口”排除在了选择之外。

    两次招标针对的都是印度国内的企业。

    至于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连印度陆军都看不上,能好到哪里去?

    因为国内企业设计出来的枪械根本就达不到印军提出的性能指标,还存在可靠性差、维护保养困难、采购价格昂贵等等问题,真要拿来取代,除了花掉几十亿美元,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只不过,在和平时期,没人会在乎印军手里的步枪是否能用,更别说有多先进。

    说白了,只是朝停火线对面的把军放冷枪,不管是,还是国产,其实都足够了。

    直到冲突爆发,问题才暴露出来。

    关键,就是围绕着锡亚琴冰川展开的战斗。

    在这片生命禁区里,印军面对的是巴军的特种部队。

    突击步枪就不用多说了,受固有缺陷限制,根本不适合在高原上使用,更别说冰川上的气温常年都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印军指挥官再不把士兵当回事,也不会让士兵拿着打不响的步枪上战场。

    也只是能用,远远说不上好用,连够用都成问题。

    很简单,的有效射程为400米,而在低温高海拔地区大概只有300米,印度国产的因为品质太差,特别是枪管加工精度不达表,实际的有效射程根本达不到设计的标称值。

    其实,在上一次卡吉尔山口炮战中,射程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关键就是,在卡吉尔山口与锡亚琴冰川,交战距离往往都在四百米以上,某些地段超过了八百米。

    别说,巴军手里3都很吃力。

    虽然印巴双方都有足够的火炮,能用火炮对付步枪射程之外的敌人,但是过度依赖炮兵肯定会增加后勤保障难度,而向卡吉尔山口与锡亚琴冰川运送弹药,即便到现在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正是因为后勤保障的难度实在太大,第一次卡吉尔山口炮战才在持续几个月之后,以停火收场。

    当初,印军炮兵的火力优势还较为明显,几乎全程压着巴军打。

    为此,印军步兵制式枪械的问题还不太突出,至少没有达到因为步枪性能不够好而被巴军压制的程度。

    现在,印军炮兵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那么,步枪性能上的问题,也就一览无余的暴露了出来。

    此外,在冲突初期,双方炮兵都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特别是那些更时候在山区使用的牵引榴弹炮。

    在炮兵的战斗力降低之后,那就得看步兵的表现了。

    印度在这个时候发出招标意向,而且不再考虑国产,打算直接进口,表明已经无法忍受现役步枪。

    显然,这肯定是近期最大的一笔枪械买卖。

    要知道,印度陆军兵力数十万,哪怕只是为步兵更换制式枪械,采购数量也肯定不会少于五十万!


第273章 针锋相对



    印军招标文件来自劳伦斯,算不上详细,不过也足够了。

    按照印军提出的要求,新式步枪分两次采购,首先直接进口十五万支,然后由中标厂商提供技术与设备,在印度国内兵工厂生产三十五万支,印度陆军将根据签署的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

    很明显,这是妥协的结果。

    先进口十五万支,肯定是提供给特种部队与山地部队,因为这些在极端环境下作战的部队对新式步枪的需求极为迫切。

    直接进口同样与质量有关,即印度陆军并不相信国内厂家。

    不管是应付巴基斯坦,还是防范华夏,乃至对付国内分裂势力,冲在最前面的都是特种部队与山地部队。

    至于正规军,反到是很少出动。

    在国内生产是必然的要求。

    先不说什么扶持民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税收之类的空话,只是为了降低采购价格,就只能在国内生产。

    进口五十万支步枪,总费用不会低于四十亿美元,说不定会超过五十亿美元。

    如果七成国产,能把采购费用降低三成,也就是节约十多亿美元。

    显然,这不是一笔小钱。

    至于国产之后质量降低,肯定不是印度国防部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甚至不会被当成问题。

    要知道,insas突击步枪问题百出,印军都坚持用了几十年。

    型号方面,印度陆军主要考虑fn公司的scar、h&k公司的hk、伯莱塔公司的arx…与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ak…,此外还有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的tar…,新加坡动力技术公司的sar…等。

    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当今全球最先进的型号。

    只不过,最有竞争力的是scar与hk。

    很简单,印度陆军明确提到,新式步枪必须具备发射两种口径弹药的能力,而且能够通过更换组件的方式快速切换,同时不能因此导致采购价格大幅度上涨,最好使用印度陆军现役制式枪弹。

    从这个要求来看,scar是最理想的选择。

    虽然在研制的时候,分为了轻型与重型,即scar…l与scar…h,还以此为基础演变出其他型号,比如scar…pr狙击支援步枪,但是在参与美军特种部队选型竞争期间,fn公司就应美军特种部队的要求,在scar…h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通用型号,通过更换组件就能发射不同型号的枪弹。

    也就是说,scar的通用性是最好的。

    别说其他几种步枪,即便是hk都比不上scar,即无法让士兵用更换组件的方式发射不同的枪弹。

    显然,印度的招标合同就像为fn公司量身打造的。

    难道说,scar已经是印军的内定型号?

    所谓的公开招标,只是走个过场?

    印度陆军选择scar,也算是合情合理。

    在上次招标中,印度陆军就对scar情有独钟,最终没能跟fn公司“联姻”,不是印度陆军的问题,而是把持印度国会的那些家伙坚持要国产,而fn公司在当年没有遇到财务困难,也没有出售scar专利的意愿。

    其实,当时fn公司也绝对不会出售专利与生产许可。

    很简单,在印度陆军选型的时候,fn公司还在竞争美军特种部队的合同,而且前景一片光明。

    虽然印度陆军的采购量更大,但是从商业推广角度看,肯定比不上美军特种部队。

    如果授权印度兵工厂生产scar,还能得到美军青睐吗?

    更何况,印度兵工厂根本就没有生产scar的技术实力,要是生产出来的scar频繁发生故障,还不砸了fn公司的招牌?至少围观群众只知道scar是fn公司的,未必知道是由印度兵工厂生产。

    此后不久,scar被巴基斯坦陆军看中。

    当然,巴基斯坦没提国产要求,而且采购scar只是装备特种部队,并非拿去替换制式步枪。

    秉承一惯原则,只要scar列装巴基斯坦特种部队,印度就不会考虑。

    只不过,巴基斯坦最种没有购买scar。

    不是说scar不够好,而是巴基斯坦没有那么多钱。

    要知道,对于年均国防开支只有二十亿美元的巴基斯坦来说,花上亿美元采购一种不是必须的枪械,实在是太奢侈了。

    再往后,就是沙特。

    其实,正是在沙特特种部队招标中的表现,让scar再次引起了印度陆军的兴趣。

    当时,在参与竞标的几种枪械中,只有scar勉强能够跟df相提并论,其他的都差了一大截。

    此外,沙特最后采购的不是df,而是由df发展而来的df。

    因为没有采用新式枪弹,所以df的性能比df差了一些。

    也就是说,单纯比性能的话,scar与df有得一拼。

    显然,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别忘了,在卡吉尔山口与锡亚琴冰川,把印军打得抬不起头来的,正是由沙特无偿援助给巴基斯坦的df。

    此外,印度陆军采购新式步枪针对的就是df。

    在此之前,沙特已经连续两次追加了df的采购量,而且d&f公司的工厂正在全速运转。

    因为沙特陆军已经启动新式步枪的招标流程,而且没有限制口径,所以df绝对不会成为沙特陆军的制式枪械,那么沙特陆军采购那么多的df,很有可能就是准备援助给巴基斯坦。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陆军需要的是一种能压制,至少是抗衡df的步枪。

    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有scar了。

    其实,这也是印度陆军没有把招标书发给d&f公司的原因,即印度陆军不想跟死敌使用相同的步枪。

    哪怕,能在性能上超越df的只有df的改进型。

    在此之前,王栋也没想过把df卖给印度。

    不是说他不想赚钱,而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只要印度坚持在国内生产,就赚不了多少。

    如果由此失去其他市场,反而得不偿失。

    与爱国什么的也没必然关系,因为不久之后,包括df在内,所有发射传统弹药的枪械都会落伍。

    以王栋的看法,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印度的官僚。

    卖武器给印度,不给回扣行吗?

    不要说不给,那怕是给少了都不行!

    要让王栋花钱去买通印度官员?

    显然,基本上不可能。

    只是现在,王栋恐怕得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


第274章 损人不利己



    “如果公司做成了这笔买卖,净利润有多少?”

    显然,这是给高峻的问题。

    “这只是招标书,连合同都没签……”

    “你估计呢?”

    高峻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其实,关键不是能赚到多少,而是在拿下印度陆军的订单之后,公司就能获得融资机会。”

    “融资?”

    “简单的说,就是拿这份合同做担保,去银行申请贷款,然后开发新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公司未必能起死回生,但是只要拿到银行贷款就能坚持几年,至少不存在立即破产的可能。”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要想收购公司,就不能让公司拿到印度的订单。”

    “可以这么说。”

    “不止如此。”这时,瑟琳娜开口说道:“还不能让其他公司,特别是公司笑到最后。”

    “为什么?”王栋朝瑟琳娜看了过去。

    “我们跟系统公司合作的事情算不上秘密,说不定已经传开了,因此公司会死保公司。”

    “抢在我们前面收购公司?”

    “当然不是。目前的市场需求支撑不起两家一流枪械企业,不管是吞并、还是联合,到最后两家公司都要饿肚皮。以我的判断,公司会阻止我们收购公司,但是不会拯救公司。”

    “什么意思?”

    “关键,其实是项目与北约标准口径选型。”

    王栋眉头紧锁,让瑟琳娜说下去。

    “我们是单纯的枪械类企业,谁都能猜到我们为什么要跟系统公司合作,如果我们拿下公司,就将成为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别忘了,被数十个国家采用,早已成为北约标准的109弹就是公司的杰作。只要公司想主宰未来,就必须阻止我们收购公司。”

    “关键是,怎么阻止?”罗清把话题拉了回去。

    “公司肯定会倒闭,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几年之后。简单的说,在拿下北约标准口径弹药之后,公司就不会在乎公司的死活,而在此之前会尽一切努力让公司维持下去。”瑟琳娜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按照我的判断,公司会首先协助公司拿到印度的订单,办法很简单,中途退出就行了。在少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后,公司能百分之百的拿到印度的订单。就算没有这么做,在进行对比测试的诗作点手脚,也能让印度选择。”

    “前提是,我们没有参与。”

    “其实,这就是关键所在。如果我们参与了竞标,为了保险,公司会在支持公司的同时全力以赴,确保在公司出局之后仍然能够跟我们竞争,而不是让印度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把合同交给我们。当然,如果我们笑到最后,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拿到合同的是公司,那就很有可能通过转包的方式,把一部分订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