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朝廷明文规定,闽浙境内土地,一年之内,特比是秋下严禁买卖,这些人相处新招,他们不买卖,改为赠送给亲友。

  还被说,这些人家真会钻空子,他们所谓的亲友,就是那些没有土地的秀才与佃户。

  还有一些无赖之人,竟然利诱那些失去子嗣的老人,把土地挂在敬老院的鳏寡孤独身上。

  他们以为难倒了贾琏了。

  孰料,贾琏随即下达一条督抚令,凡是拥有土地之人,不允许再停留在敬老院享受官府的福利。这一波清查,那些老人顿时不干了,那些富人给他们的不过是十几两银子而已,能养活几年?

  这些人一个个出来检举,把这些士绅丑陋的嘴脸暴露在阳光之下。

  贾琏对于这些逃税的士绅给予剥去功名爵禄的处理,这一来,他们不仅逃不了税,之前免税的土地也要收税了。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然后,贾琏针对贫雇农佃户下发督抚令,凡是名下有土地的百姓,人均超过五亩者,官府将剥夺其租赁官田的资格。

  道理很简单,官府低租官田给佃农雇农,是为了解决百姓们的温饱,如今,这些人名下有了土地,就没有资格再享受官府的贴补。

  不仅如此,这些人名下的土地还要按照规定收取三成的租息。

  这一来,大批的佃户雇农又炸了。

  他们答应替富户藏匿土地,不过收到一成的租息,如今却要缴纳三成,眼睁睁亏两成。

  再者,他们还失去租赁官田的资格,便失去生活来源,谁也不傻,再不能因为别人砸了自家的饭碗。

  这一来,大批的藏匿者名字再次被供认出来。

  最后一波是那些最底层的读书人,也就是秀才。秀才可以拥有五十亩的免税田,有些贪心之人利用这个空子。原本官府的税赋是土地收成十取其二,因为水旱都是两季,其实只有十取其一。一亩地水稻只收取三升五合五勺,真是相当低了。

  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还想躲税。

  贾琏了解情况之后,首先吩咐各州县贴出告示,要求这些人自己申报,自己申报的既往不咎,只处罚藏匿土地者,不处罚窝藏者。

  若是自己不申报,却被别人检举出来,一律革除秀才功名,永不录用。

  贾琏这一招不可谓不毒,哪个读书人愿意被几十两银子葬送前程?

  许多人主动退出了土地,贾琏果然既往不咎。也有那侥幸者,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结果,人财两失,从此断绝了青云路。

  这一波打击下来,海疆地面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缴纳税赋,剩下的就是那些在各地身居要职高官厚爵的官老爷家族。

  这些人直占海疆人数的极少数,却占据着三到四成的土地。

  这些主儿,朝廷官兵勒紧裤腰打仗的时候,他们脚底抹油,跑进京都去吃香喝辣,不肯出力也不肯出钱。如今太平了又回来收租子逃税,简直就是一群硕鼠。

  贾琏恨透这些自私自利的东西。决定再不姑息这些蟊贼。

  他们这些人自以为有所仗恃,倒是不藏匿土地,他们只是一推二五六,言称这是某某的土地,我们只是代管,要收税你自己进京去寻某某侍郎收取。

  贾琏冷笑,以为一个京官就能吓住自己了。贾琏手里有兵,处理起来简单粗暴又凑效,针对这些官眷,贾琏亲自带兵上门,谁敢不缴纳,贾琏以与抗税的名誉下令抓人。

  贾琏吃柿子专门捡硬茬子,头一个就把江苏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陈廷华的父亲抓了。

  这一抓,顿时上门求情的人络绎不绝。

  贾琏一一打了回票。

  翌日清晨,贾琏就接到了布政使陈廷华手下亲卫送来的书信,陈廷华的口气可不软,因为贾琏的老家在江苏,布政使的口气大有礼常往来之意。

  贾琏冷笑几声,写了一封回函给陈廷华,信函开头写了三个名字,平安洲,玉石场,忠顺王。最后,贾琏再次抽搐一张纸,抹掉了忠顺王。

  当日夜半时分,陈廷华从金陵赶到了贾琏的督抚衙门,这家伙一幅驿站差役的打扮,借口来送京都五百里加急邸报,进了督抚衙门。

  陈廷华要求面呈邸报,贾琏以为此人蹊跷,神识侦探,顿时笑了。他支开了随行,施施然走了出来,看着陈廷华笑道:“陈大人星夜前来所为何事?”

  陈廷华盯着年轻英俊的贾琏,又恨又怕又嫉妒,他恨不得把贾琏撕碎生啖,却是不得不给贾琏跪下:“求贾大人手下超生!”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奔向圆满

  

  第216章216

  

  贾琏大马金刀的站着,笑道:“陈大人这是作甚?你我无冤无仇,何来超生一说?”

  陈廷华眼眸一冷:“贾大人这是要往死里踩我?”

  贾琏一笑:“大人误会,我的意思是,大人好好的在江苏做官,政绩卓著,求我做甚?当然,大人也不能只顾做官求政绩,家里的事情也要管一管,不要让家眷亲戚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样子,我可是不会因为我们同僚,就庇护你,我可是会上折子参你哟!”

  陈廷华一愣:“你你你,什么意思?”

  贾琏一笑:“字面上的意思,我在海疆推广土地新税政策,忙得很,皇帝盯着看成效呢,哪有闲工夫管别人家后院狗皮倒灶?不过今日见了陈大人,我倒是要提一句,推广新政是皇上之意,你我身为臣子,要积极相应,以身作则,可不能退后退哟?”

  陈廷华满上表态:“这是一定的,大人安心,我陈家九族之内,绝不会有人为了这事儿难为大人。”

  贾琏闻言伸手一请:“如此,就多谢大人了,既来之则安之,我在后院置办了薄酒,吃杯水酒再起身吧。”

  陈廷华被人带进后院一座小院子,却是他爹住在这里,贾琏说是把人抓了,其实并未投入监狱,而是把他□□在督抚衙门后院,好吃好喝好看待。并未一丝一毫的作践。只是,他不能随意走动罢了。

  陈廷华见了他爹,首先磕头见礼,然后低声跟他爹爹一番劝说,他爹没想到他儿子有这样的把柄落在人家手里,哪里还有神峨眉脾气。当即表示,不仅自家拥护督抚衙门的新政,还会回去去哪说亲朋好友,响应国家新政。

  当晚,陈廷华就把他爹送回家去了,陈家原本担心老太爷受罪,结果回家却长胖了,这才安心。

  陈廷华知道父亲并未受折磨,心里对贾琏的惧怕反而多了一层,这个人这样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吃喝嫖赌这些陋习一概全无,真的叫人惧怕。

  陈廷华的兄弟主张联络人上告贾琏,说他不尊孔孟作践读书人。陈廷华斥退他兄弟,暗暗叮嘱他爹:“贾大人锐意革新,将来必定青史标名,您好好约束家族与亲友,咱们不要做他的垫脚石。”

  翌日,陈家还有陈家的姻亲钱家吴家柳家温家,都主动缴纳了赋税。

  随后,贾琏如法泡制,顺利解决了福建六府的税收,剩下的泉州福州两府成了硬骨头。

  说实话因为闽浙两省浙江的耕地比福建多了几乎一倍,故而,贾琏大部分时间盯着浙江。福建的事情大多是依靠布政使闽之铮。

  结果证明,福建人比浙江人更为彪悍。

  浙江省的士绅们在贾琏前后四五波的打几下,九成九的土地都按照规定缴纳税负,余下一点点被躲过去了,贾琏也没时间去扣,只能等待以后详查。

  福建八府,有六府在贾琏的拉着军队手锤的高压手段下,至少九成土地税收归入国库,剩下的细枝末叶,容后算账了。

  但是泉州福州这两个在福建来说最是富饶的地方,却联合抗税。

  泉州自古来名流辈出,同时,这群最富裕的人,也最爱炫富,最爱享受,也最爱逃税。

  让贾琏吐血三升的是,泉州福州两府并非是百姓抗税,百姓说实话还在犹豫,却是这两府的父母官跳出来跟贾琏杠上。

  他们摆出为民请命的姿态,称福建被倭寇残害的严重,免税一年根本不够百姓休养生息,要求福建境内再免税一年。

  贾琏当然不准,直接打了回票。结果,福建知府郑兴,福州知府吴德竟然公然煽动两府百姓上万民书给朝廷,言称贾琏为了个人名誉,不顾百姓死活,强征暴敛,使得两府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求朝廷罢免贾琏这个贪官酷吏,还给闽浙百姓一个清明世界。

  结果,这两府的万民书被王子腾给扣下了,被两位知府煽动上京告状的百姓也被捉住,送到了贾琏的督抚衙门。

  贾琏思索一晚,翌日发下督抚令,命泉州福州两府辖下的州县一级官员全部到督抚衙门觐见。

  在按照上京告状的人头,让督抚督标出动,将他们所在家族的族长族老全部召集到督抚衙门。

  三日后,贾琏升堂审问这些百姓:“你们知不知道朝廷收税是为了什么?”

  这些百姓估计被两府调、教了,跟贾琏耍起无赖:“不知道。”

  贾琏言道:“你们不知道,我告诉你们,朝廷收税,是为了在在荒年赈济灾民,为了应付蓦然而起的战争。”

  “我们是小老百姓,管不着朝廷的事情。再说,我们这里没有灾荒了,也没战争了,凭什么叫我们交税?”

  贾琏冷笑再问:“你们现在是没有倭寇祸害,也没有灾荒了,请问你们,当初倭寇横行,烧杀抢掠,你们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知道,朝廷赈济灾民不是应该的?”

  贾琏冷笑:“哈!好,我再问你们,是谁打跑了倭寇你们该知道吧?”

  有人不做声,有人回道:“知道,朝廷派来的军队。”

  贾琏又问:“你们知道朝廷在闽浙两省抗击倭寇花费了多少银子?死伤多少将士?有多少军人为了闽浙人民安定,把头颅抛在闽浙,把热血洒在闽浙?”

  这时候所有人都不吭声了。

  贾琏厉声言道:“朝廷的紫旗军五万人全部在闽浙战死,永定军从五千人减员到三千,再招募到六千,然后再次减员到三千。福建卫所,一次死了三千余人,冯将军带来的两万人马,回去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克虏军前来支援,来时两万,回去一万三千人,这些人都不是闽浙人,但是,他们为了抗击倭寇死了。你们说说,这些人死得值不值得?”

  有人说不值得,有人说值得,因为赶跑了倭寇,死有所值。

  贾琏冷哼:“我说他们死的不值!因为他们战死了,却换取你们这些白眼狼的太平。如今你们吃好喝好,宁愿把银子去买绫罗绸缎斗富,宁愿大摆宴席,大桶大桶的饭菜馊了倒掉,也不愿拿出几分银子交税。”

  “我说朝廷不应花费几百万银子抗击倭寇,周边省份也不应该调集粮草赈济你们,你们这样忘恩负义自私自利之人,根本就不值得任何人为你们牺牲,为你们节衣缩食!”

  这下有人不服气,顿时吵嚷起来:“没有我们,朝廷向谁征税?别以为我们不知道,朝廷现在巴不得闽浙人口繁茂起来,好尽快恢复闽浙的繁荣昌盛。别以为我们不清楚,闽浙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离不开我们这些老百姓!”

  贾琏冷笑:“果然是官民一体,鱼水情深,好,好得很!”

  贾琏吩咐将泉州福州两省上下三十多位官员带上大堂,大力一拍惊堂木:“本督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改正的机会,你们这些人,有多少人到了现在,还是一心一意要跟着两府抗税,就继续留在大堂上,哪些人反悔了,愿意协助本督推行朝廷的新政,现在马上退出大堂,本督既往不咎。”

  贾琏这话出口,三十人多人有一半犹豫起来,他们当初就不愿意跟着干,但是,府台大人压着,并说他们这是为民请命,只要他们闹上京都,他们就会成为青史留名的青天大老爷。

  这些人迫于压力才跟着一起签字。如今,他们上京的事情被贾琏察觉,功亏一篑,这些原本就不坚定的人动摇起来。

  陆陆续续有十七人退出了大堂。

  贾琏又一次拍响惊堂木:“你们剩下的十八人,作为上司,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十年寒窗,多年煎熬才有如今的地位,真的要为了那些虚无名声自毁前程?我担保你们不会青史留名,反会成为笑柄,你们还要执迷不悟吗?”

  这一番劝说,又有五人退出了大堂。

  贾琏再问堂上一百个百姓:“本督问你们,你们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你们的家族?”

  这些人不知道贾琏所闻何意,犹豫之后言道:“当然是代表家族。”

  贾琏又道:“你们都是家族的族长?”

  结果,只有一半人是族长,另一半却都是家族的族老。

  贾琏冷笑:“族老不能代表家族,我现在就请你们各自族长族老上堂对质,若是他们认同你们代表家族,本督成全你们。“堂上一百人闻言顿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