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者为王-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源笑着接口道:“其实这就好比大学文凭,你要是去找工作,说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自然容易让人重视,倘若只是高中生或者初中生,那么抱歉,自然是没几个单位愿意要,中医的流派也是如此,伤寒派、滋阴派、温病学派等等,这些不过是类似于那些大学的名头罢了,这些有名的流派毕竟名气不小,属于这些流派也算是出身正统,要不然就是野郎中。”

    “原来如此。”谭峰林总算是明白了,他之前就听说中医的流派,对这个流派也有些认识,但是却不明白这个流派的掌舵人有什么好处,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一个流派的掌舵人自然是这个流派医术最好的,最起码在外人眼中是如此,就比如高文渊,要是单说名字,有人不知道,再加上一句,这位就是伤寒派的代表人物,如今伤寒派的领头人高文渊高老,这格局一下子就上去了。

    同时,这些流派中的中医人也要围绕这个流派,虽然掌舵人没有多少约束力,身为伤寒派的人,自然都希望和高文渊拉上关系,只要能和高文渊拉上关系,那么就算是正统。

    还是之前的例子,要是高文渊是掌门人,那么能和掌门人拉上关系的自然是真传弟子,真传弟子的本事是不不是要比外门弟子强?最起码在外人眼中是如此。

    杏林界有杏林界的规矩,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不是每个人都和林源一样,有那么精湛的医术,可以直接一步登天,让不少杏林宿老认可。

    大多数杏林中人其实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刚开始行医的时候,有着名师帮衬,自然要容易出名,这就像名牌大学毕业的容易找工作是一回事。

    这个流派的掌舵人就好像是名牌大学的校长,校长对于毕业的学生其实没多少约束力,但是学生却要懂得尊师重道。

    “对了,林老弟你是哪个流派的?”谭峰林好奇的道。

    “我不属于任何流派,真要说其实就是野郎中。”林源笑着道。

    “林老弟这个野郎中可不简单啊。”候继成笑道:“如今林老弟可是已经让很多老一辈的中医人推崇备至,你这位野郎中比起很多名家都不遑多让。”

    “不过是几位前辈厚爱罢了。”林源笑着道,他这种人就像是散修,和关昌盛一样,他们这样的人想要出名真的很难,靠的可都是真本事。

    “林老弟厉害。”谭峰林笑道:“如今林老弟可是名气不小,前一阵子我也听说了,林老弟正在江中建医学院?”

    “才开始动工。”林源道。

    “不知道你这个医学院缺不缺讲师?”谭峰林笑问道:“我有几个同学,暂时没什么事情,要是缺人,我帮你介绍一下。”

    “那简直太好了。”林源笑着道,谭峰林可不是他这种才毕业的大学生,谭峰林的同学怎么也都毕业七八年了,这样的人经验什么的应该都不错,担任医学院的讲师那是绰绰有余。

    “好,到时候我帮你联系一下。”谭峰林笑着道,他这也算是投桃报李,林源帮了他,他也适当的帮一帮林源。

    其实谭峰林也听说他们培训班的时鸿飞跟了林源,他要不是在省医院前途不错,也有跟林源的打算,不过眼下他是下不了决心,毕竟他已经即将成为诚医院消化科的副主任,将来成为中州省医院的骨干基本上没什么悬念。

    林源和候继成谭峰林三人吃饭的同时,上江市纪王镇,此时纪晓东和纪王镇的几位领导也正在给章廉羽接风洗尘。

    章廉羽在江州市呆了一天,就前往了上江市,在上江市逗留了几天,然后前往了平潭县组织部,在平潭县组织部的带领下前往了纪王镇上任,成为了纪王镇的镇长。

    无论怎么说章廉羽来到纪王镇也是纪王镇的二把手,纪王镇方面自然是不敢怠慢,再加上陪同章廉羽上任的正是平潭县的组织部部长,这就让纪王镇方面更加重视。

    要知道这什么人上任都是有着一定的规格的,往往党委书记上任才是组织部一把手陪同,镇长往往是副部长,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位科长,如今章廉羽这位镇长上任,组织部的一把手却亲自陪同,无疑是高规格了,纪王镇的班子成员都感觉得到,这位新任的镇长来头应该不小。

 第六百四十六章 研讨会

    再次在宾阳市呆了一个礼拜左右,宾阳市的中医研讨会终于召开了。

    这一次召开的中医研讨会是中州省内部的会议,前来参加的基本上都是中州省本地的中医名家,偶尔有几位邻省的,也是伤寒派的中医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位有名望的其他流派名家前来捧场,算是见证。

    研讨会召开的地点是宾阳市的九龙酒店。

    因为这一次的研讨会只是中医人自发组织的,因此并没有什么官方人士参加,即便是有生保健局和省医院的中医名家,也都是以私人身份参加。

    林源和候继成两人跟着高文渊,算是后辈,前来学习,因此并没有什么正式的席位。

    “哈哈,高老。”高文渊刚刚走进酒店,就有好几个人迎了上来,无论怎么说,高文渊在中州省杏林界的口碑那是绝对没话说的,而且眼下高文渊还是伤寒派的掌舵人,和高文渊交好的人不少。

    最主要的是高文渊为人和善,在杏林界也没有什么仇家,大多数人见了高文渊都是客客气气。

    “呵呵,彭老,孙老,你们倒是来的早。”高文渊笑呵呵的招呼道。

    “我们也是刚来。”为首的一位老人呵呵一笑,然后看向高文渊身后的林源和候继成道:“高老,这两位是你新收的学生?以前怎么没见过?”

    “他们可不是我的学生。”高文渊笑着道:“我给几位介绍一下,这位是东江省候家的候继成,这位是江州林源,前一阵子王博渊王老前往江州正是小林的原因。”

    提起东江候家,几位都知道,这可是杏林界眼下的四大世家之一,提起林源的名字,几个人还有些发懵,然而高文渊提起王博渊,几人就瞬间明白了。

    为首的老人笑道:“江州林源,我可是早有耳闻,没想到竟然在这儿见到了,果然是年轻俊杰。”

    “小林,小侯,这位是彭文图彭老,这位是孙志杰孙老。。。。。。”高文渊也笑着向林源介绍了几位老人,开口询问的老人正是彭文图。

    “彭老好,孙老好。”林源和候继成客气的向几位打着招呼。

    几个人寒暄和一阵,就一起上了楼,到了楼上的会议室,会议室很大,也很宽敞,除了正式列席的一些名家,也有一些旁观席,林源和候继成就坐在旁观席。

    大概半个小时,前来的名家基本上也到齐了,人不多,大概三十多人,每一位在中州省杏林界都有不小的名气,基本上今天在场的这些人就能代表中州省杏林界了。

    孔于怀前来的时候也是和几个人一起,被几个人拥簇着,进来之后他看到林源,微微一愣,还善意的向林源笑了笑,然后才走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上午九点,研讨会正式开始,因为这一次的研讨会是孔于怀发起的,因此主持会议的也是孔于怀。

    孔于怀首先开口道:“诸位,这一次请着大家前来,一方面是探讨一下最近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二一个也是针对我们中州杏林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和讨论。”

    “中医几乎是伴随着华夏文明而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到了现在中医却已经岌岌可危,根据调查,单单拿宾阳市来说,大小的西医医院三十多家,然而中医医院却只有四家,西医诊所六百多家,中医却也只有十多家,西医药店上千家,中医药店却也之后二三十家,这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中州省是公认的中医药大省,在全国基本上名列前茅,但是去年一年,我们中州省的中医药成交量也不过两个亿,然而西医药的成交量却达到了二十三亿,其他省份可想而知。”

    林源坐在边上听着,无论孔于怀本人的心性如何,单单孔于怀眼下说出来的数据就让人很是失落,正如孔于怀所说,中州省是中医药大省,一年中医药的成交量也不过两个亿,那么其他省份呢?排名靠后的省份,或许一年中医药的成交量也不过几千万。

    “我们中医到了不得不变通的时候了,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想一个办法,大家都说说吧?”孔于怀道。

    “孔老说的不错,眼下中医却是式微,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想要改变这个格局却很难。”江医人首先道。

    “一方面,我们中医人成长慢,中医药也不规范,再一个,现在人生活节奏快,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中医这个慢郎中,这就导致中医人遇到的问题很多,大多数中医人接触的患者都是疑难杂症。”

    彭文图也开口道:“据我所知,宾阳市患者流量最大的几家诊所,除了高老的便民医馆,孔老的保全堂,就是孙老的诊所生意最好。。。。。。”

    林源闻言微微叹了口气,这就是中医的现状啊,患者群体,什么患者最多,自然是小毛病的患者群体最多,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但是这样的小毛病患者基本上都会选择西医,选择中医的大都是西医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

    这就导致中医人接诊的难度很大,本身中医人就稀缺,医术高明的中医大夫就少,然而愿意看中医的患者却都是疑难杂症,这就给中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什么彭文图说孙老的医馆生意是除却便民诊所和保全堂之外生意最好的,因为孙老擅长的是不孕不育,现如今不孕不育的患者群体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病西医的效果确实不怎么好,很多患者都会选择寻找中医,寻找偏方,但是事实上呢,难道中医看这个就很擅长?

    其实不然。

    就拿不孕不育来说,很多人选择中医,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办法了,看了西医没看好,就只能找中医。

    林源的老家平水县也有这么一位大夫,那位大夫的医术林源见过,其实也只是一般般,只是凑巧治好了几位不孕不育的患者,甚至其中几位完全是运气,要知道怀孕这种事真的说不准,一切看几率,要是有人恰巧看了中医有了孩子,那么这位中医的名气也就出去了。

    之后那位中医的诊所就门庭若市,前来看不孕不育的患者很多,但是事实上呢,一年前去哪儿看病的患者少说也有上万人,但是真正怀孕的却也不过上百人罢了,但是只要有人怀孕过,其他人也都抱着希望,看中医就像是拜佛一样。

    在场的不少名医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彭文图向孔于怀问道:“孔老是什么看法?”

    “其实大家已经总结的不错了,眼下中医之所以会如此,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现在人生活节奏快,觉得中医疗效慢,等不起,二一个,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熬制中药,服用汤药哪儿有买几盒西药吃方便,实在不行去打一针,自己不麻烦。”

    众人点头,中药熬制这个确实也是不少人不愿意看中医的一个因素,要知道熬药确实麻烦,而且还搞的家里全是药味,没有必要,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在家中熬制中药的。

    “再就是中医本身没有统一的规范,无论是治疗还是收费都比较混乱。。。。。。”

    孔于怀说了几点,然后道:“有些事情是我们暂时无法解决的,比如熬制汤药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中药汤剂都能制成窑湾,但是我们却可以解决中医混乱的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医疗协会,我们中州省的医疗协会,彻底规范中州省的中医情况,统一制定方案。。。。。。”

    林源在边上听了半天,听到这里,不由的皱了皱眉,不得不说孔于怀之前总结的很多情况都很现实,很直观的说明了中医的现状,但是最终孔于怀却没有去说怎么解决这个现状,反而直接说了统一规范,这才是孔于怀的目的吧。

    林源自己在边上听了半天,心中也有触动,但是孔于怀却不去想办法解决。

    就比如熬制汤药的问题,虽然说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炼制成药丸,但是中医治病也有不少常用的药方,比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等,这些汤药完全可以去想办法制成药丸,到时候根据大众情况来区分,治病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直接给患者开药丸,这样就能减去很多熬制汤药的麻烦,虽然这不能完全杜绝熬制汤药,但是却也能减少一些。

    林源在正气堂好歹也坐诊了一段时间,从正气堂的开方来看,医案中常用的方子至少有三十多种,这三十多种汤药完全可以去进行改善,这才是解决问题,可是孔于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