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對善根而建立故。何緣不建立不慢等善根。佛於法中知而建立。有餘師說。五識身中無惡慢等可翻對故。解云。三善根通五識。翻十煩惱。煩惱中貪·嗔·癡三。通六識。五見·疑慢·不通六識。故不立根。此解略而義盡。更有五義。同婆沙一百一十二廢立。云此三具足五義故立為根。一通五部。二遍六識。三是隨眠性。四能起粗惡身語業。五作斷善根牢強加行。是故猶立為不善根。通五部。遮見疑。遍六識。又遮慢。隨眠性。遮纏·垢等。能發粗惡身·語業。作為善根牢強加行者。示現根義。又隨所應總遮諸法。恐煩不述。
    論。於上所說無記惑中。已下一行半頌。第二明無記根。論曰至亦無記根攝。述有部義。無記愛。謂取上二界一切愛也。無記癡。謂取上二界一切癡。及欲界身邊二見相應癡。無記慧。取三界有覆一切無記慧為無記根。此三皆遍自地五部。及隨所有識體是無能。與無記為因故名無記根。故正理論云。謂諸無記愛癡慧三。一切應知無記根攝。慧根通攝有覆無覆。根是因義。無覆無記慧亦能為因故無記根攝。此三有力生諸無記。論。何緣疑慢非無記根。問也。論。疑二趣轉至故彼非根。答也。以慢及疑。雖有無記亦能為因生無記法無根相故。不立為根。正理論曰。根相如是耄ъ锻料鹿拭麨楦J求w下垂上生苗義。此三如彼故亦名根。餘非隨眠。或無勝用。故不立根。解云。十隨眠中無記五見即慧中攝。貪即是愛。無明即癡。疑慢無根相。嗔不通無記。由此唯三立無記根。忿等非隨眠性。故不立根。問若爾無覆無記亦非隨眠性。何故立根。答無記慧中有是隨眠性故。忿等不爾。論。外方諸師至遮善惡故。敘外方師義。此師十隨眠中。是無記者皆立為根。嗔唯不善。由斯不取。論。何緣此四立無記根。問立四所以。論。以諸愚夫至為無記根。答也。准此師意說。此四能生無記染法故立為根。正理論云。彼作是言。無覆無記慧力劣故非無記根。根義必依堅牢立故。由慢力故。諸瑜伽師退失百千殊勝功德。故慢力勝立無記根。此四能生無記染法。已上論文。此說無覆無記力劣慢力強者。破婆沙師也。無記愛·慢。唯上二界。無記見者。上二界五見。欲界身邊見。無記癡者。上二界全。欲界與身邊見相應者。婆沙云。問何故西方諸師立慢為無記根。答彼說力堅強義是根義。慢力堅強故立為根。謂瑜伽師所謂退失百千善品皆由慢力。問何故此國諸師不立為根耶。答此說下義是根義。慢令心舉。於下不順故不立根。問何故此國諸師立無覆無記慧為無記根。答此說為依因義是根義。無覆無記慧為依因勝故立為根。問何故西方諸師不立為根。答彼說力堅強義是根義。無覆無記慧勢力微劣故不立根。問何故此彼國師俱不立疑為無記根。答俱說定住義是根義。疑不定住。二門轉故。不立為根。如是說者。如善·不善根俱有三種。無記亦應爾。又如不善慢不立不善根。無記慢亦應爾。故無記根唯三者善。正理論云。上座於此作如是言。無無記根。無拢坦省I茞好屠鸨赜筛o記微劣不由功用任叨稹:谓甯鶠椋ㄒ焉献⒍x不立根也。一無教二微劣)。正理破云。無拢萄浴G覟榉抢怼o記煩惱有極成故。謂何緣故。少分染起籍同類根。少分不爾。無記染法有同類根。是染法故。如不善法。又何定執此無拢獭7潜松献绰劇1憧蓳苎源朔锹}教。無量拢探砸褱鐩'。上座不聞。豈非對教。然於古昔諸大論師皆共詳論無記根義。故知必有拢堂魑摹艘钥偯麩o別名數。由斯諍論或四。或三。又拢讨刑幪幷f有記無記法。又處處說記無記法從根而生。乃至。故不應言此無拢蹋ㄒ焉掀茻o教也)又微劣法轉。應計為由根力生非猛利者。是故非彼所立理趣能遮我等立無記根(已上破理)。
    論。諸契經中。下有一行頌。因論生論。明四記論。論曰至捨置記。長行中有三。一敘婆沙釋。二本論諸師釋。三依經釋。就婆沙釋中有四。一舉釋。二列名。三牒釋。四問答分別。此則舉。列名。論。此四如次至謂答四問。將欲釋記先列問也。此四如次者。此四記如次對問也。如有問者。問死是一向記。問生是分別記。問勝是反詰記。我一異是捨置記。等者。等後兩句釋。一正理論云。等言為攝有約異門(有就異門即兩宗釋也)。記有四者。謂答四問(答問不同名為四記)。論。若作是問至白黑等性。廣牒釋也。如文可解。論。如何捨置而立記名。已下。問答分別。先難第四記。准前三記。以答為記。既言捨置即是不答如何名記。論。以記彼問言此不應記故。答。此捨置言非全無記。亦記彼問言不應答故。正理答此問云。以說此中如所應故。謂此亦說應捨置言。應置問中應言應置。若作餘語。記便不成(准此。亦有言也)。論。有作是說至非一切當生。難第二也。如有問言。若死者生不。一向記言非一切當生。此之答問何須分別。論。然問者言至仍未解故。答也。答問者欲令彼解。若一向記非一切當生。仍未解故不成記也。正理云。豈不如彼生聞梵志問世尊言。喬答摩氏我有親愛。先已命終。今欲為其施所信食。彼為得此所施食耶。世尊告言。此非一向。若汝親愛。生於如是餓鬼族中有得此食。既許彼是應分別記。此中亦問一切死者皆當生耶。於此亦應不一向記。應為分別。有煩惱者生。非無煩惱者。如何此非應分別記。論。又作是說至如識因果。難第三記。但應一向記言亦勝亦劣。如問識為果為因。應一向記亦果亦因。
    論。然彼問者至應反詰記。答也。然彼問者一向為問者。謂問人趣為勝。或云為劣。此名一向為問。非一向記故應成分別者。若有一向為問非一向答。應分別答。但此應詰問意所方故此名為應反詰記者。答此一向問。應為分別記。由不知問者所方。故先反詰然後分別。從先得名名為反詰。若兩向問即應一向記。如有問言人趣勝。劣應一向記亦勝亦劣。問若爾何故前釋反詰記云。人為勝·劣應反詰記為何所方。正理論云。於人趣中差別問故應差別記。謂有問言人趣為勝。此應反詰。汝何所方。問劣亦應如是反詰。若雙問者應一向記亦勝亦劣。非於此中勝劣雙問。但隨問一說一為聲。意顯別問為勝為劣。故此問成應反詰記。論。又作是說至云何名記。問也。論。然彼所問至如何不名記。答也。解云第四記詳諸經論。或記言不應記。亦是答第四。或全不答。亦是記第四問。今此中云。記言不可記也。論。對法諸師。已下述本論等釋。論。一向記者至契實義故。述第一記。論。分別記者至欲說者何。述第二記。好心問但如是分別即令自解。論。反詰記者至無便求非。述第三記。若有諂心請問意欲求非。應但反問不須分別問責其源默然而住。或反問令其自記無便求非。為兩釋。非對二人。
    論。豈不二中至成問記耶。難也。本宗釋其問記。今言請故非問。反詰故非記。如何名分別。反詰。二問記耶。論。如有請言至豈非記道。答也。正理論云。如是分別至究竟時。便令問者了所問義。故此分別記相即成。由此已遮有作是難於分別後既更無容有餘記言不應成記。以即分別說為記故。謂分別時。問者自了所欲問義。分別終時。已能影顯所記義故。由是分別記相得成。未分別時彼未能解。分別已解故名為記。此於能記立以記名。反詰終時已能影顯所記義故。由是亦應許此反詰即名為記。由反詰言記彼問故。有作是難。此記亦不成。記後無容有餘記言故。問俱不與問相相應。請言願尊為我說法。此不成問但應名請。此中所難應准前遮。然此與前有差別者。謂若反詰令彼自然有正解生方得名記。如契經說。我還問汝。如汝所忍應如實答。又如經說。汝意云何。色為無常。為是常等。非佛於此自為分別。但由反詰令彼自解。豈不此中名佛為記。若能記者。默無所言。令他解生。名最勝記。論。若爾應俱是反詰記。難也。如有請言為我說道。此名問道。由反詰記彼所問即是記道。若爾者前問。後問。俱是反詰記。因何於中有分別記。
    論。不爾問意至無分別故。問意有記無分別。名反詰記。論。捨置記者至不應為說。釋捨置記。准前可解。論。今依契經至但應捨置。已下第三依經釋也。
    論。云何有問至應反詰記。釋第三記。如文可解。論。云何有問至但應捨置。釋第四記。此等皆帶我問故所以捨置。

俱舍論疏卷第十九

保延三年九月十五日午後點了於南新屋點了
角樹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

                沙門法寶撰
            
    
       

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二

    論。諸有情類於此事中。已下大文第六明世俊峦ň帧l吨杏兴摹R皇揽‘通局。二證三世有。三建立三世。四破三世有。此下兩頌第一明世俊ň帧4酥幸庹f。能繫三世。對所繫三世辨繫通局。今言事者。是所繫事。於此事中。隨眠隨增者名之樂繫。若不隨增。不名為繫。其隨增者非要現緣。雖在過·未。若未斷位皆是隨增。隨增有二。一相應隨增。二所緣隨增。於未斷位。一切隨眠於自相應。相無差別皆隨增也。於自所緣。相無差別遍隨增也。所緣定故。不可說言於自所緣有遍不遍。雖諸煩惱有自相·共相。意識五識。緣境寬狹力用不同。遍自所緣相無差別。若將能繫三世隨眠。對其所繫隨於何事。辨三世惑繫不繫別。於中即有遍不遍異。有人浪釋。恐煩不述。此兩行頌。前一行半明自相惑。後半行頌明共相惑。就前文中。前三句明過·現六識自相惑。後三句簡未來意·五不同。頌首云若於此事中未斷七字。流至於下明繫通局。必不斷故。論曰至流至後門。此雖總分隨眠有二。即是釋頌若於此事中未斷七字。
    論。若此事中至定遍起故。明過·現六識自相惑繫境不同。論。若未來世至皆能繫俊4酸屢庾R相應自相惑也。貪·瞋·慢三雖在未來。遍自所緣常恒決定。於未斷然常繫所緣。要因見聞方能現起。故於三世非定遍行。正理論云。貪瞋慢三是自相惑。如前已辨。諸拢讨刑幪幰娪蟹置魑淖C。且如經言。佛告衣袋母。汝眼於色若不見時。彼色為緣起欲貪不。不爾大德。乃至廣說。又契經說。佛告大母。汝意云何。諸所有色。非汝眼見。非汝曾見。非汝當見。非希求見。汝為因比起欲起貪起親起愛等不。不爾大德。乃至廣說(已上論文)以貪·瞋·慢起不定故。於此事中但是已生未斷即繫此事。然於此中有繫三世。亦得名為遍三世也。過去貪等。不能遍繫三世一切有漏法盡。現在隨其所緣廣狹不同。但起即繫。雖有通緣三世法者。亦無現在貪等能緣三世有漏法盡。若未來世意識相應別相煩惱。依總類說即緣三世有漏法盡。雖此不繫即彼繫故。非不亦有唯繫過去及未來者。如一類貪唯繫此眼識及相應法性決定者。此識不生。此豈不唯緣未來也法。准此亦有唯緣過·現世。亦有通繫三世法者。過去現在若生未斷。即繫現在過去不見聞境。不為一切過去·現在貪等繫俊U摗N磥砦遄R至亦能繫三世。釋五識相應惑也。若已生即繫意與五同。故不別說。意識相應貪等。生與不生皆容遍行三世法也。五識相應生唯自世。不生遍三。所以別說。不生遍三者。此由五識依·緣必同時故。生必同時。不生即容境界三世。以色等境行於三世不待識故。識若生。時必待境故。雖世不同。性俊ü省l吨杏卸;蛄钏墯v其三世。或於一所緣參差不定。分其三世。令應指事作斯問答。問頗有於此一色事中。此但指此事不問三世。即此事中三世貪等。於此事中為繫不。答過去·現在貪·瞋·慢等。緣此事生未斷即繫。若過去·現在·貪·瞋·慢等緣餘法生。不繫此事。及雖緣此一色事生。被對治道斷即不繫。繫有一種。隨已生不斷。不繫二類。謂不緣此生。及緣已斷。此即通其六識。自相煩惱皆同此也。若在未來即有差別。意識相應定繫此事。未來必有眾多貪等。於所緣定性繫此故。由此未來生與不生。皆有遍行。生與不生皆有繫此一色事故。若眼識相應諸可生者名繫自世。不名遍行。諸不生者定有一類繫此事也。同色境中於一剎那。必有總別眾多識故。眾多識中唯一得生。餘不生故。無有過·現一色事中。不為未來眾多不生眼識相應貪等繫者。由此不生名為遍行。見疑無明過去·未來定繫此一事也。此由二世皆遍行故。於現起者若緣即繫。不緣不繫。由此婆沙歷六句等。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