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有此故。心於如理所作事業堅進不息。依正理論。於善法中更立欣厭。然不遍於一切善心。故彼論云。說二及言兼攝欣厭。厭謂善心審觀無量過患法性。此增上力所起順無貪心厭背性。與此相應名厭作意。欣謂善心希求過患出離對治。此增上力所起順其證修心欣尚性。此於離喜未至等地亦有現行故非喜受。與此相應名欣作意。此二行相更互相摺9室恍闹袩o容並起。是故此中不正顯說。大善地法性不成故。亦有喜根·厭行俱轉。定無有欣厭行俱轉。為表此二定不俱行。說二及言。行相摺省S职尺_磨論云。欣謂欣尚。於還滅品見功德已。令心欣慕隨順。修善心有此故欣樂涅槃。與此相應名欣作意。厭謂厭患。於流轉品見過失已。令心厭離隨順離染。心有此故厭惡生死與此相應名厭作意。又婆沙二十八云。評曰。有別法名厭。非慧非無貪是心所法。與心相應。此說在復有所餘如是類諸心所法與心相應。然見蘊說。苦集忍智名能厭者。由彼忍智與厭相應故名能厭。非厭自性。又婆沙一百九十六評家。別說有厭體。與前文同。此厭唯善通漏無漏。又婆沙一百四十三。亦別立欣厭。然諸小論多不說者以非恒起不遍善心。不說以為大善地法。諸心·心所有相應起非自力起。有二十八。通中除慧。善大地十。煩惱地除無明一。不善地二。不定取二謂尋伺。有自力起非相應起。有十六法。謂小惑十。不定中六。謂貪·嗔·慢·悔·睡眠·及疑。其睡眠所以是自力起者。由於睡位起貪嗔等及諸善心。此是貪等善等隨眠而起。非是眠睡隨貪等起。故婆沙五十云。睡眠·惡作雖亦獨立。而不離二不立結中。問若爾貪等應是亦自力起亦隨從起。答於睡眠中若自力起。若他力起。或皆隨眠故相無差別。所以不說。又雖隨眠性不隨彼成不善等。故不別說。亦相應起亦自力起。謂有二法。謂大惑中無明·及通中慧。若作五見則自力起。餘即相應無明。若與九種隨眠十種小惑及與悔俱則是相應。不共無明則是自力。非相應起非自力起。謂有一法。即是心王。
    論。如是已說至彼法是何。自下第三明大煩惱地法。兩重依主如文可知。此有四句。有唯染非遍。謂忿·覆等。及貪·嗔等。并無慚等。有遍染非唯。謂通中十。有遍亦唯。謂大惑地。非唯非遍謂即尋·伺·睡眠·惡作。唯善心所非染性故。染言已簡。論曰至無智無顯。此釋無明相也。正理論云。癡謂愚癡。於所知境障如理解無辨了相即是無明。無智無顯故說名愚。論。逸謂放逸至所對治法。正理論云。於專己利棄捨縱情名為放逸。述曰。專己利者。如不放逸中釋。論。怠謂懈怠至勤所對治。正理論云。於善事業闕減勝能。於惡事業順成勇悍無明等流名為懈怠。由此說為鄙劣勤性。勤習鄙穢故名懈怠。論。不信者謂至信所對治。正理論云。心不澄淨。邪見等流。於諸諦寶靜懀У戎痢,F前輕毀。於施等因及於彼果。心不現許。名為不信。
    論。惛謂惛沈至是名惛沈。此引對法釋也。
    論。此是心所如何名身。問也。既是心所。如何對法說身重等。論。如身受言故亦無失。答也。如言身受非即是身而是心所言身惛沈義亦應爾。正理論云□瞢不樂等所生心重性說名惛沈。由斯覆蔽心便惛昧無所堪任瞢懀怨省S墒钦f為輕安所治。論。掉謂掉舉令心不靜。正理論云。親里尋等所生令心不寧靜性說名掉舉。心與此合越路而行。論。唯有如是至煩惱地法。總結數也。論。豈不根本至掉舉放逸。此舉本論難也。本論六中不說惛沈。大地法中復取其五合成十數名大煩惱地法。今將本論難唯有六。論。天愛汝今至不閑意旨。總非難也。汝但知本論說十之言。而不知彼後五即是大地法也。惛沈就勝雖障等持。明其體性誰無掉舉。既同唯遍染心。如何非是煩惱地法也。
    論。意旨者何。此卻問也。論。謂失念至及邪勝解。廣答意旨。如文可解。問失念不正知·邪勝解·心亂及非理作意。何故本論說此五法。而許通入大煩惱地。受等五法而不入耶。答仰測論意由此五法。於善品中所起業用順自名體。於染分中所起業用摺悦w故。染位名失念·不正知·邪勝解·心亂非理作意等相摺病J芟胨加|欲。於染淨位中所起業用。不失本名故不重說。論主將為有過。不勞廣釋。論。故說若是至謂除前相。廣作四句分別。如文可解。論。有執邪等持至與此不同。敘異說四句也。論。又許惛沈至於誰有過。通惛沈入大煩惱地與本論說不同難也。共許惛沈與餘掉舉等。通與一切煩惱相應其義是同。而不說在大煩惱地。於誰有過。此即乃是不立者過。非我有過。與餘同故。論。有作是言至非至掉舉行。此敘異釋惛沈不入大煩惱地所以。此是雜心等釋。正理論釋本論意云。然此惛沈無明覆故。本論不說為大煩惱地法。有言彼論說無明名唯目惛沈。相相似故。無明性是大遍行故。是此地法不說而成。准上論文。此云本論十煩惱地說無明者即是惛沈。惛沈相似無明。所以不說無明者。無明與一切染心相應不說而成故。正理有說此名總目二義。已上論文。此說本論大煩惱地法中。說無明者名一所目通二。謂無明惛沈。論。誰惛沈行至不俱行故。論主難雜心等釋。誰有惛沈而無掉舉。誰有掉舉而無惛沈。此二未嘗不俱行故。何得有惛沈行順等持也。論。雖爾應知隨增說行。外人答論主也。雖掉舉惛沈二常俱行。而惛沈偏增者名惛沈行。論。雖知說行至建立地法。此縱奪外人也。
    論。故此地法至俱起非餘故。總結成也。
    論。如是已說至彼法是何。已下半頌第四釋不善地法。有兩重釋如前可知。頌云唯遍不善心者。此有四句。有不善非遍不善。謂忿等七。及不定中嗔。有遍不善非唯不善。謂大地十。大煩惱六。不定中尋伺。有遍不善亦唯不善。謂不善地二法。有非唯不善非遍不善。謂小惑三。不定之中睡眠·惡作貪慢疑等。唯善心所不善已簡。不勞唯遍。論曰至如後當辨。指下釋也。
    論。如是已說至彼法是何自下第五有一頌釋小煩惱地法。有兩重釋如前可知。謂以小分染污心俱故名為小。論曰至煩惱地法。釋小義也。一唯修所斷。二唯意識地起。三唯無明相應。四各別現行。大善地法不與一切染心相應。煩惱之名以簡此法。尋伺雖通染心闕四義故。不名為小煩惱地法。大煩惱地。大不善地。雖復唯與無明相應。闕三義故不得名小。慢疑二種雖唯意地起。唯無明相應。各別頭起。非唯修斷。闕一義故不得名小。惡作一種雖唯修斷。唯意地起。以非唯與無明相應。雖別頭起。不名為小。睡眠一種雖唯意地。闕三義故不名為小。貪嗔二種雖復唯與無明相應。各別頭起。闕二義故不名為小。前之四地皆名為大。此之一地不得大名者。通大地法以遍一切心故名大。大善地法以遍一切善心名大。大煩惱地以遍一切染心名大。大不善地以遍一切不善心故名為大。又上四地法皆並頭起故名為大。論。此法如後至當廣分別。指後釋也。論。如是已說至尋伺等法。已下第六明不定也。言不定者謂不定入餘五地故。故言不定。惡作睡眠尋伺等法者。此舉四法等餘貪瞋慢疑。婆沙四十五云睡眠·惡作怖尋伺心。又七十五云評曰應作是說。此心所中應別說怖。所以者何。有別心所與心相是怖自性。此即說在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相應心所法內。非諸煩惱。復說怖唯欲界。上界言怖於厭說怖。又云。問若爾厭怖有何差別。答尊者世友作如是說。怖唯欲界。厭通三界。復作是說。怖在煩惱品。厭在善品。復作是說。怖染污無覆無記。厭唯是善(准上。怖不通善。厭唯善性)。正理論云。類言為攝不忍不樂憤發等義。准此論文不忍等法既是小煩惱。亦是少分染心相應。各別頭起。唯修所斷。在意識地。唯無明相應。又此忿等大乘中說謂嗔分等。故是假法。此宗皆是實有情。故正理論云。如前所說一切心所應知其性皆是實有。所以者何。非一品類所緣義中種種行相俱時起故。一體同時。如所緣義。差別行相無容有故。然由餘法所制伏故。見其相續變異而起。現見清油·垢·水·風等勢力制持。燈相續中便有明昧聲動等故。已上論文。然諸心所差別功能難可了知。且如睡眠·惡作。非唯不善。而取一分入十纏中。尋亦雖通無漏而為道障。勝解·定慧·雖通三性而立五分法身。一種五根。三是通攝二是善地。如是等類法性難知。心所相翻義亦如是。古來相傳廢立。依此論有四十六種。謂大地法十至不定有八。於四十六中。如大地法十。尋·伺·睡眠·惡作。以通三性。或通二性。故此十四不別翻名。餘三十二中總有二類。一淨品有十。謂信等。二染品有二十二。謂大煩惱地法六。大不善地法二。小煩惱地十。及貪嗔慢疑。若於染中通五斷。遍六識者。即正翻入淨。若不通五斷。不遍六識者。但可傍翻。總有十法。謂大煩惱地法六。不善地法二。及與貪嗔。大煩惱地法六中翻癡為無癡。無癡即是大地慧故。故於善中不立無癡。翻放逸為不放逸·翻懈怠為精進。翻不信為信。翻惛沈為輕安。翻掉舉為行捨。不善地法二中翻無慚為慚。翻無愧為愧。不定中翻貪為無貪。翻瞋為無瞋。於小惑中害雖不通五斷。非遍六識。而亦翻者以過重故。惱亂菩薩。障趣菩提。菩薩將證無上菩提仍起欲恚害覺。所以別翻。餘九。及與慢疑。二義不具。但可傍翻非正翻也。謂餘九及疑。非通五斷。非遍六識。慢雖通五斷。而不遍六識。故不釋也。此十一種但可傍翻者。就中有二。一約等流門翻。二約行相相似門翻。言等流者謂是本惑等流果故。忿·恨·嫉是嗔等流果翻入無嗔。惱是見等流翻見取為正見。正見即是大地中慧。所以善中不可別立。覆或是貪等流翻入無貪。或是癡等流翻入無癡。無癡是慧故於善中不別立也。慳誑憍欲貪等流翻入無貪。諂是諸見等流。翻入正見。正見還是慧數故善不立。約等流門但翻得九。慢疑本惑非等流。故。二種不可翻也。害雖是嗔等流過重別翻。已如前釋。言約行相相似翻者。如忿·恨·嫉·惱。與嗔行相相似翻入無嗔。覆若貪等流與貪行相相似翻入無貪。若是癡等流與癡行相相似翻入無癡。即是慧攝。慳誑二種。與貪行相相似翻入貪。諂謂諂曲。翻曲即為正直。正直是捨。品類足第三云。身正直。心正直。憍之與慢。憍自傲逸。慢陵蔑他不恭敬師。若不憍慢心便恭敬。敬即是慚翻入無慚。疑謂猶豫不決行相。若能正決即是智慧翻入慧中。害雖似瞋過重別翻。已如前釋。
    論。此中應說至決定俱生。上來五頌辨大地法等。自下有四頌。大文第二辨心·心所決定俱生。於中有二。初三頌辨欲界俱生。後一頌明上界俱生。此三頌釋欲界俱生。
    論曰至無覆無記。此即總分欲界心可為五類也。下釋五品即為五數。論。然欲界心至至二十三。此第一釋善心起數。如文可解。論。惡作者何。自下便釋惡作。此問起此。論。惡所作體名為惡作。略釋名體。論。應知此中至心追悔性。廣釋體也。謂不稱情所作事業名為惡作。非是不如理事名為惡作如不善悔緣善所作。能追悔心緣其惡作從境為名。即是有惡作故名為惡作。是多財釋。准下三喻有三義釋。一從所緣得名。二從所依得名。三從因受稱也。論。如緣空解脫門至說為不淨。從所緣境立此名也。論。又見世間至說為惡作。從其所依立此名也。論。又於果體至名宿作業。此是從因受其稱也。論。若緣未作事云何名惡作。問也。謂若有所作此可說為從境等故名為惡作。若有追悔不作之事。何得相從名惡作耶。論。於未作事至是我惡作。答也。謂即不作亦名惡作。如有人言我於今日不施此物是我惡作。此即是作此之不作亦名惡作。婆沙三十七云。此中惡作總有四句。一有惡作是善於不善處起。二有惡作是不善於善處起。三有惡作是善於善處起。四有惡作是不善於不善處起。論。何等惡作說名為善。問也。論。謂於善惡至二處而起。答也。謂於善不作於惡作中。心追悔性名之為善。於惡不作。於善作中心追悔者不善。惡作皆悉依於善及不善二處而起。或皆依作不作二處而起。
    論。若於不善至謂尋與伺。此第二釋不共心品。論。何等名為不共心品。此問不共心品法也。論。謂此心品至貪煩惱等。答也。謂不共心者。不與貪等煩惱相應名為不共。婆沙三十八有二說云。第一師說。唯見所斷不與貪等忿等相應。自力而起名為不共。以修所斷忿等相應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