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實見故者。四善根中雖見諦理。不如實見。不分明故。二忍位已前容退失故。論。由此善逝至重說學言。引經重說學言。顯不退也。論。拢咦”拘匀绾蚊袑W。問也。婆沙一百七十六云。謂學住本性有二因緣名住本性。一守賢善性而無退轉。二守自分德而不進修。此中住本性是第二也。或可。非是婆沙二釋。此住本性是有漏心。既以無漏為學。拢咦”居新┬孕摹<葻o無漏學。如何名有學。論。學意未滿故至常隨遂故。答也。有兩因。一雖暫無無漏學。學意未滿名為有學。如行者暫息不名已到而名行者。二無漏學得常隨遂故。由得學法名為有學。論。學法云何。問學法也。
    論。謂有學者無漏有為法。答學法也。
    論。無學法云何。問無學法。論。謂無學者無漏有為法。答無學法。論。云何涅槃不名為學。問。因何有學法唯取有為無漏。簡去涅槃。論。無學異生亦成就故。答也。擇滅無為。若是有學。因何異生無學皆得成就。若是有學即雜亂也。論。此復何緣不名無學。問也。論有學·異生亦成就故。答也。有學·異生皆成擇滅。若是無學即雜亂也。論。如是有學至阿羅漢果。總分學·無學為八人也。由向·及果各有四故。此即以所成法向果別故。說人別也。
    論。名雖有八至不離前果故。釋。雖就所成就法分人有八。然實能成人有五種。謂初果向·及第四果各有一人。第二果向·及住初果同是一人。住第二果及第三向亦同一人。住第三果及第四向。亦同一人也。由此實人唯有五別。論。此依漸次至非前果攝。釋超越與次第不同。若超越者。第二果向非初果攝。第三果·向非第二果攝。
    論。如前所說修道二種。已下大文第二諸門辨道。就中有五。一地由道離染。二道引離繫得。三道離地通局。四近分攝道別。五世俗道緣行。此半行頌第一門也。論曰至治自地故。釋。有頂染唯無漏斷。夫有漏道斷惑者。皆是次上地。斷下地惑。自地不能治自地故。有頂無上地故。唯無漏斷。論。自地煩惱至不治自地。釋自地道不能斷自地惑所以。正理論云。何緣下地起世俗道不能對治上地隨眠。上地定非下地世俗厭行斷道所緣境故。非厭下地能離上染。上地望下極微妙故。由此證知。唯無漏力能離有頂。其理善成。論。離餘八地至俱能離故。釋餘地也。
    論。既通由二離八地染。下半行頌。第二明道引二離繫得。論曰至同所作故。明有學二道俱引二得。由二種道同所作故者。是修二道因也。同所作者。是同治也。廣如下智品釋。論。有餘師釋至煩惱不成故。敘異說也。此師不立修因。但證知有。謂有捨無漏得煩惱不成。故知由有漏得能持斷也。論謂有學拢脸杀藷⿶馈V甘箩屢病H缬袑W拢纫詿o漏道離無所有處煩惱。後依四禪練根至解脫道。捨前鈍果及向。唯得四禪已下不還果道上三無色。若無先修有漏道得無為者。無漏得捨有漏得。無煩惱應成。既不成煩惱。明知有有漏得。論。此證非理至不成惑故。論主破也。此因不定。亦有共許無有二得煩惱不起。論。謂如分離至故不成證。指事破也。非想地惑共許無有漏得。練根捨時雖無二得。煩惱不起共許異生生上地時。下地煩惱斷得都無。下地煩惱亦不得起。故不成證。正理論云。此二雖無煩惱斷得。而勝進故遮惑得生。彼亦應然。故證非理。由此但可作如是言。二道於中所作同故。隨一現起引二得生。不可說言為成斷故。論。既說拢咧翢o漏斷得准釋。異生斷惑唯有漏得。拢龜嘁姷烙许斘o漏得。言拢:啴惿kx八。簡有頂。修簡見道論。由何地道離何地染。已下一行頌。第三明道離地通局。論曰至已離故。明諸無漏道唯未至定。能離自·下·及上地染。自餘諸地唯離自上地染。欲界無道故依上未至斷。自餘諸無漏唯在根本地中非未至故。離下地染方得上地。由此上地不能斷下。
    論。諸有漏道至已離故。明有漏道唯近分定能斷下地。不能斷自·及上地惑。自地煩惱所隨增故。不能斷自地惑。勢力劣故不能斷上。起上地根本已離下故。唯未至斷。
    論。諸依近分離下地染。已下一行頌。第四明近分攝道別。論曰至謂欲八定。明能斷有八。即四靜懀Аに臒o色。所離有九。謂欲界及八定。論。初三近分至非即近分。明初·二·三·定不定。上五定入根本。論。近分根本至必入根本。釋所以也。下三地未至與根本地。受不同故。轉入異受少艱難故。若欣上心強即入根本。若欣劣者即不能入。第四靜懀Ъ八臒o色未至根本同一捨受。離下地染必欣上故。所以上地定入根本。
    論。諸出世道無間·解脫。已下行頌。第五明世道俗緣·行。論曰至隨一行相。明六行相。無間解脫。上·下緣異。隨一行言。顯斷惑時無間解脫。非定起三。隨起一行皆能斷惑。婆沙六十四云。問無間道中何行相後。起解脫道何相行耶。評曰止事不定。從粗行相無間道。後容起靜等三種行相為解脫道。苦等亦爾。以此六種有漏行相。隨離染者所樂起故。問以世俗道離諸染時。無間解脫各緣何地。評曰如是諸說。雖各能生弟子覺慧。而最初說於理為善。謂九無間道皆緣欲界。九解脫道皆緣初定。所以者何。以世俗道離欲染時。厭下欣上方能離故。如離欲染離上七地染。應知亦爾。問世俗無間解脫道中。一一能修幾種行相。答諸異生者離欲染時。九無間道中修苦等三行相。八解脫道中具修六行相。後解脫道中即修此六行相。亦修未來初靜懀У責o邊行相。如是乃至。離無所有處染。隨其所應當知亦爾。若諸拢咝蘖邢嗳绠惿f。更加有漏無漏十六行相。拢呷綦x初定乃至無所有處。唯修無漏十六行相。餘如前說。問何故初定近分。通修有漏無漏十六行相。上地近分唯修無漏耶。答初定近分有拢邢喙省D芡ㄐ抻新o漏十六拢邢唷I系亟譄o拢邢喙省N苄逕o漏行相。問現在如前說。未來修者為何所緣。答離欲染時。九無間道中所修未來粗等三行相。唯緣欲界。八解脫道中所修未來粗等三行相。緣欲界·及初定。靜等三行相唯緣初定。最後解脫道中所修未來粗等三行相。通緣三界。靜等三行相。緣初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乃至。離第四靜懀緯r。乃至。最後解脫道中所修未來粗等三行相。及靜等三行相。緣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餘同前地。問何故最後解脫道中所修未來靜懀鶖z粗等行相。通緣三界。無色所攝粗等行相。唯緣無色界耶。答靜懀У刂杏斜榫壷恰D芫壸缘叵碌厣系亍o色地中無遍緣智。唯緣自上不緣下地。故無色不修緣下地行相。論。非寂靜故至翻此應釋。明六行名義也。正理論云。諸下地中由多掉舉。寂靜微劣故名為粗。雖大劬勞暫令掉舉勢用微劣。仍不能引美妙樂生。故名為苦。有極多種災害拘礙。及能覆障令無功能見出離方。故名為障。諸上地中不作功用。掉舉微劣故名為靜。不設劬勞掉舉微劣。引生勝樂故名為妙。於下地中所有災害。能決定見心不生欣。及能越彼故名為離。應知此中已兼顯示無間解脫行相。各三相翻而生如其次第。謂無間道緣下為粗。解脫道中緣上為靜。餘相翻起如次應知。然離染時起則不定。世俗無間及解脫道。能離下等九品染故。應知亦有九品差別。正理論云。離第四靜懀О私饷摰牢磥硭薮值热小>壍谒亩熬壙仗帯H环呛暇墶R越鐒e故。自餘同婆沙。此中一類譬喻論師。為欲顯成分別論義作如是說。無有異生實斷煩惱。有退失故。與大乘同。
    論。傍論已了應辨本義。下一行頌。大文第三明盡等相生。論曰至無學正見生。明先不動羅漢盡智後即生無生智。不生盡智·無學正見智。論。除不動法至後容退故。明除先不動盡智後。或更生盡智。或生無學正見智。准正理論意。若鈍根者。盡智無學正見智俱時而得。若先不動。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智俱時而得。在因位中先所求者於先起也。論。前不動姓至或無學正見。釋頌略不說無生智後起無學正見智也。正理·此論明無學故說無漏智相生。不說生俗智也。理實亦容生其俗智。故婆沙一百二云。此中時愛心解脫阿羅漢。金剛喻定唯一剎那。盡智流注長時相續。從盡智出。或起無學正見。或起世俗心。不動心解脫阿羅漢。金剛喻定·及盡智一剎那。無生智流注長時相續。從無生智出。或起無學正見。或起世俗心。一切阿羅漢皆修無學正見。圓滿而非一切皆現在前。此與正理少異。正理云。無生智或剎那。或相續。時解脫起盡智亦爾。述曰。正理剋實說。婆沙對前金剛喻定等說故。偏說相續不說剎那。
    論。前說四果是誰果耶。已下大文第四明諸道果。一沙門性·果·數。二立四果因緣。三明中間二果。四沙門果異名。五明沙門果依身。此中第一門也。論曰至故名沙門。明沙門也。諸無漏道是沙門性者。出沙門體。懷此道者名曰沙門者。明人名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者。釋沙門名。引經可知。論。異生不能至非真沙門。釋異生非沙門也。正理論云。由此異生雖能已斷無所有處染。而非真沙門。以諸過失尚有餘故。暫時靜息非究竟故。論。有為無為是沙門果。出沙門果體。論。契經說此至八十一解脫道。明數也。論。諸無間道至士用果故。辨有為果差別。諸無間道唯是沙門性。諸解脫道亦是沙門。有為果體是彼等流士用果故。准此論文。解脫道既言亦沙門果者。亦無為果。或可。亦有亦沙門性。所以名果者。以是沙門等流士用二果性故。論。一一擇滅至士用果故。辨無為果。論。如是合成八十九種。總結數也。
    論。若爾世尊何不具說。已下一行頌。第二明立四果因緣。論。曰至無常等故。明具五因立四果也。謂總一得得諸斷故者。正理云。謂一果得。總得先來所得斷故(述曰。此說前向果中所得無為至今果位。總一果得。得無學故非是眾多無為同一得得)。婆沙一百四十一云。問何故名沙門果。答無倒勇勵息除染法名曰沙門。是諸沙門所引所證名沙門果。論。於四果位至故佛不說。准此論文。唯此四位及練根者。有此五因。餘位無也。由此練根亦名得果。
    論。若唯淨道是沙門性。已下一行頌。第三明中間二果。論曰至斷五下分結。明有漏斷修惑得二果時。兼用唯無漏道斷見惑無為同一果得。成一果故。由此從多名沙門果。論。又世俗道至沙門果體。第二釋也。諸拢呤浪椎罃嗷笾畷r。必兼無漏斷得持故。從無漏得名沙門果體。退不命終者。據得果位。非是向位。
    論。此沙門性有異名耶。下兩行頌。第四明沙門果異名。論曰至諸煩惱故。明真沙門性。亦名婆羅門。婆羅門名為淨。行。以能遣除諸煩惱故名為淨行。論。即此亦說至亦名清涼。明亦名梵輪。正理論云。寂默沖虛蕭然名梵。佛具此德故立梵名。既自覺悟。為令他覺。轉此授彼。故名梵輪。
    論。即於此中至故名法輪。明諸沙門性唯取見道為法輪也。以作似輪故。論。見道如何與彼相似。問也。論。由速行等至似世間輪。明有五義似輪也。正理論云。如拢踺喰h不息。見道亦爾。無中歇故。如拢喰杏盟偌病R姷酪酄枴慰嗟染橙〖裙省4藙t顯示見四拢B必不俱時。如拢踺喗捣捶倝阂逊R姷酪酄枴D芤娢匆姟D軘辔磾唷R岩姅嗾邿o迷退故。如拢踺喩舷罗掁D。見道又爾。觀上苦等已。觀下苦等故。由此見道獨名法輪。
    論。尊者妙音至故名法輪。述異說也。
    論。寧知法輪唯是見道。問也。論。憍陳那等至正法輪故。答也。既憍陳那等見道生時未起修道。即名已轉正法輪故。故知唯說見道。論。云何三轉十二行相。問也。因明法輪。問三轉法輪。論。此苦拢B至十二行相。答也。謂。此苦諦者。是顯示轉。顯示四諦相也。此應遍知者。是勸發轉。動令遍知苦也。此已遍知。引證轉。此苦拢B我已遍知。於集拢B應言。此集拢B此應永斷。此已永斷。此滅拢B此應作證。此已作證。此道拢B此應修。此已修。一一三轉合成十二。別別發生眼智明覺者。婆沙七十九云。眼者謂法智忍。智者謂法智。明者謂類智忍。覺者謂類智(准此論文。唯見道也)。復次。眼是觀見義。智是決斷義。明是照了義。覺是驚察義(准此釋亦得通修道)。論。如是三轉至七處善等。明諦十二。故名十二行相。理實有四十八也。如眼色為二法。乃至意法為二。實十二。七處善五蘊各七。總有三十五。而言二法及七處也。論。由此三轉至所說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