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9摄大乘论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嬉R義。道理此等實熏本識成其種子。小乘不解計為非色非心名為惑得。若依大乘有五住煩惱。一名見一處住地。此是見諦惑。二名欲愛。此欲界修惑。三名色愛。此色界修惑。四名有愛。此無色界修惑。五名無明住地。此通三界修惑。此義如勝鬘經廣說文。此五住中。初見一處唯見道斷。餘之四種通見修斷。六七心中起此五種。熏彼本識成煩惱種子。又七識中起於四惑熏本成種。故三地經云。諸見俊呦纫殉龜嘁磺杏‘有俊疅o明俊冉韵の⒈ U撝麽屧啤VT見俊咭姷罆r斷。餘者三地微薄。地經有俊〝z色愛有愛二種住地。攝論煩惱不淨章中。名根本煩惱及小煩惱。亦名大惑及與小惑。十使煩惱名為根本亦名大惑。十纏六垢為小惑亦名少分煩惱。明煩惱熏習訖。第二業熏習者。業別不同有其三種。一是罪業。謂三塗總報不善惡業及人天之中別報惡業。二名福業。謂欲界人天總報善業及鬼畜中別報善業。三名不動業。謂色無色界總別報業。此是八種定業。故業不淨章云。謂福非福及不動。非福猶是罪業也。六七心中起此三業熏於本識成業種子名業熏習。問。此處福業及不動業與下三界淨熏何異而須兩處別說。釋有二義。一就地分別。二對識分別。言就地分別者。福業不動業望於自地各為自地惑所繫俊麨椴粶Q。故業不淨章云。從煩惱生滅六道生死果報名業染污各從自地求果愛心發生諸業名從煩惱生。復為三界潤受三界果報名感六道生死。下世間淨者。背下地煩惱皆下地起。不貪下地果報名之為淨。如聞思二心背欲界起乃至非想無所有處心起名之為淨。二對識分別者。業不淨中對陀那四惑。與四惑相應名為不淨。下世間淨中對於六識。不與十使相應名之為淨。故兩處不同。此義須記。故業不淨章云。與煩惱相應故名為染污。若不善業通與六七二心煩惱相應。若福業不動業與彼七識四惑相應。故眾名章云。獨行無明與三性心俱。業不淨品熏習訖。淨三生不淨熏習者。更無別法體。但就中陰求受生時明其煩惱熏於本識令業種力成能生後報。此起七識我愛六識貪使緣於生有能助業種令成善惡。若生人天助成善種。若生三塗助不善種。約彼受生以明惑熏名生不淨熏耳。明不淨品熏習訖。次明淨品熏習。淨品有二。第一世間淨品。謂三界地中聞思修慧。二出世淨熏。謂出世間聞思修慧。前三界善心與七識惑俱名為世淨。若不與七識四惑相應名出世淨。又復求三有心起名世間淨。求三乘道起名出世間淨。就世間淨中有其三慧。雜心論中。聞慧在欲色二界。思慧在欲界。修慧在色無色界。成實。

攝大乘論章卷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