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9摄大乘论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攝大乘論章卷第一






    相不同有其十種。□□□□□□□□是其名也。名雖□□□□□□三。初之二種□□□□□□□□行相立名。後之五種就行體立名。行者□□□□□□□□□□□□依止。第二名應知相者。一義似前。又解。與三智相應名為應知□□□□相者。解順□□□□□名之為入。第四入因果者。初□名目證□□□。第五因果者。□□□□□□□□□□□異名為差別。第六依戒學相者。行託法起名之為依。又託真戒起修名之為依。防非止惡名之為戒。理中進求目之為學。簡大異小名為差別勝相。七名依心學相者。託法名依。又託真定起修名之為依。緣理不散名依心學。簡大異小名差別勝相。第八依慧學者。解心託法名之為依。又託真慧起觀名之為依。照達二諦名之為慧。簡大異小名為差別勝相。第九學果寂滅勝相者。酬因名果。果由同剋名為學果。法性不動名之為寂。果德離相目之為滅。超過小乘名為差別勝相。第十智差別相者。決斷名智。簡果因名為差別。辨大異小亦名差別。問。此十相為在一經所說。為在多經共說。釋有二義。一依論初似在一經所說。故無等拢陶略啤7鹗雷鹎吧迫刖淞x。菩薩摩訶薩乃至說如是言。諸佛世尊有十勝相。過餘教等。下重開列十名廣辨其相。故似在一經所說。驗下廣文似在多經。故眾名章下廣引多經多論證成十義。何故如此推驗二文應在。阿毘達摩藏中略辨十義。此即無等拢陶录笆x次第章所論者是。於餘經餘論廣辨十義。此即眾名章下乃至論末所辨者是。以其略文在於一經所說故。初二章依略經辨釋。廣文散在多經論故。眾名章下依別經別論廣釋其義。以有斯趣故廣略不同。此義深懸理宜推究耳。釋名義訖。
    第二辨體性者。有其二門。一攝相從實門。二相實並論門。攝相從實。十種勝相皆用三無性真如為體。故涅槃師子品云。非因果性是諸法本。體常恒不變。淨名經問疾品云無住為本。其義相似。智差相云真如是諸法通相大同。二相實並論者。初勝相以本識為體。第二勝相三性為體。第三勝相以唯識智為體。第四勝相世出世六度為體。第五勝相十地為體。第六勝相三聚為體。第七相四三摩提為體。第八相以四智為體。此之三學通取緣修真修為體。第九相以涅槃為體。第十相以三身為體。此義廣辨如無等拢趟f。十義體狀一一別章廣辨。第二體性訖。
    第三明次第者。有其二義。一就十法以明次第。二就起行以明次第。初就十法明次第有其二義。一就三門以辨次第。二就十法以辨次第。言就三門明次第者。次第章云。境有次第。正行有次第。果有次第。初二明理起行所依故先明其理名境有次第。依理起行合理非邪名正行有次第。後二因果成得果名果有次第。又境有次第有其二義。一對後行以明次第。以能起行故先明理。二就初二以明次第。初依止勝相明平等因果。翻邪之首故先明之以破不平等因果等故。第二應知明其二諦有無道理破定有無。此理次細故後明之。次六正行次第有其三義。一對前辨次第。依前理法而起此行。二對後辨次第。由此正行能起後果。三就六行以辨次第。緣識捨塵是入實初門故先辨入相。以觀由因生復能成後果故次明因果相。為約十地明修相不同次明修差別相。為辨所修行體不同故次明三學相。就三學中戒能防非故先明戒學。定息心亂次明心學。慧斷無明是故後辨慧學。後二果中亦有二義。一對前以明次第。從前正行起此二果故。次就二果以辨次第。寂滅果體是故先辨。智差果用故在後說。就三如是就十如何因緣道理能破自性是故先辨初相。就前因緣明三性道理能破有無次明應知。就前應知辨其觀行次明入相。就前入相辨觀始終次明因果。就前果中辨其行相不同次明修差。就前修差辨所修行體故次明戒等三學。戒學在初是故先辨。從戒生定次明心學。從定發智故次明慧學。由慧斷惑次明滅果。依體起用次明智差別。就十法辨次第訖。第二起行辨次第者。初二生解。次六起行。後二起願。故有次第。是義云何。初二辨理教人生解。依止相中明平等因果教生正見捨六偏執。第二應知相明非有非無之理教生中道之解捨離三謗。謂增益損減及與相摺N謗心。次六明其行法教人依之起行。是義云何。廣辨修儀教人何習唯識觀等。乃至慧學類亦同然。故次六相教人起行。次二起願者。以辨果法故教起願。寂滅勝相教求涅槃。智差勝相教求菩提。是義云何。廣辨諸佛果德令彼眾生將他類已求其來果故。地論釋名分中云。如佛所得我亦當得故生喜心。此義次第章廣辨。辨次第訖。
  第四明位地分齊者。有其二義。一就十法以辨位地。二就起行以辨位地。言就十法辨位地者。初二辨理該通上下不局前後。就後八中。入相有二義。一就位判在解行終心初地之前無礙道門。二就行通於上下地前地上並有唯識觀義。故入位章云。入位有四。一願樂地。二見地。三者修地。四者究竟地。第四因果通方便地及與三地。第五修相第六第七第八。此四勝相在於十地。後二勝相在於佛地。就法如是就起行云何。初二勝相教生解心。此在地前。後八如前。又此十法皆能起於聞思修證及以得果不須分別。第四明位地分齊訖。
  第五大小乘分別者。有其三義。一就位辨宗。二就行辨義。三明大小差別。初言就位辨宗者。此十勝相位判在大宗顯大法。故無等拢陶沦试啤Jx餘處無見。此菩提因。此名小乘。以為餘處。以此文證明知宗意為顯大法。第二就行辨義者。義通大小。此云何知。第二勝相分別章中辨三無性偈云。由自體非有。自體不住故。釋解云。此三世無性亦通大小。此是三無性中無性性義通於大小。三無性者是泯相門其理淵深。三性立相其義則湣I盍x尚通大小二乘。況彼三性理湣:螢椴煌āR员巳酝洞笮☆悺pN九種亦通大小。其義無傷。第三明大小乘差別者。小乘就六識以辨依止及因果道理。大乘就本識等以辨依止及因果道理。小乘但就六識門中辨染淨有無三性道理。大乘通就三識以辨三性差別。小乘就彼六識明唯識觀義。故彼雜心定品之中。就四無色地明緣識捨空等為唯識觀義。大乘就三識及真識門以明唯識觀義。小乘就聲聞六度人無我觀以辨因果。大乘就菩薩六度以辨因果。小乘就小乘十地以明修差。大乘就菩薩十地以辨修差。小乘就聲聞三種戒門以辨戒學。一別解脫戒。二者定共戒。三者道共。就此三種明戒學差別。亦可就彼道共戒門以明戒學差別。大乘就彼三聚戒門明其戒學。一名律儀戒。謂十善業道。二名攝善法戒。要修六度。三名攝眾生戒。要行四攝。小乘就彼八禪地定以辨心學。謂四禪四空等。如定品廣說。成實論家就九禪定門以辨定學。如禪品廣說。大乘就彼四定以辨定學。一大乘光。二集福德王。三名賢護。四名首楞伽摩。如心學相中廣說。小乘就人無我慧以辨十智用為慧學。如智品廣說。大乘就人法無二我智以辨三智用為慧學。如慧學相中廣說。小乘就煩惱障無數滅無為以辨滅果。如賢拢氛f。大乘就三障無處數滅無為以辨滅果。如寂果相廣說。小乘就人無我門盡智無生智中以明智果。大乘就三無性真如智門以辨智門以辨智果。大小智差乃有多門。粗略云爾。第五大小分別訖。第六理行分別者。初二明理。後八辨行。理為行本故初明。託理成行故後八辨行。就初二中。因果理湽氏让饕乐埂o@其本識與六七等心更互相生迭互為果。有無理深故次第二明應知相。就其三性辨定有無虛實之義故辨應知。後八辨行中。初六明其因修行相。後二明其果德行相。廣如前辨。其六理行分別訖。
    第七因果分別者。有其二義。第一就十法分別。二就起行分別。言就十法分別者。初之二相是其因果所證之法通於因果。因行分證果德窮證。次六明因。復二明果。廣如上辨。十法如是。起行云何。若就起行分別。十皆起因。初二起其因解。次六起其因行。後二起其因願。又此十法通起因果。廣如前辨。第七因果分別訖。
    第八學法學行分別者。有其二義。一就所說十法分別。二就所化眾生分別。就所說十法分別者。初二明學法。以是理法故。故無等章云。初二明無等境。次八明學行。八中初六學因。後二學果。故彼文六無等行無等果。十法如是。就所化云何。若對所化眾生。十種皆是所學之法。初二是理法。次六行法。後二果法教。彼眾生起解行等名之為行。初二起解。次六起行。後二起願。如上廣說。第八學法學行分別訖。
    第九對地持十法分別者。量以此論主依彌勒菩薩教故方有制造。彼地持論是彌勒菩薩所說。即是僧伽菩薩作論所依。故須對彼十法分別。言十法者。一持。二相。三翼。四淨心。五住。六生。七攝。八地。九行。十安立。如地持論廣說。但彼十法單論行法為宗。今此十相通辨理行。又彼十法明種性已上決定不退行相。今此十相上下通辨。餘義大同。十種勝相體義深。廣如論說。且隨義門略釋云爾。攝大乘論三識義第二。出第一依止勝相眾名章。
    言三識者。乃是含臁畱'道。稟氣同依。冥通物表。義苞兩際。性融真妄。功□染淨。斷俊航颉<殴盥贰9适怪T佛於三藏中廣辨斯義。三識義中十一門分別。一釋名義。二辨體相。三真妄分別。四解惑分別。五心意識心別。六善惡無記分別。七三性分別。八攝四識。第九攝八九二識。十攝十一識。十一大小乘分別。
    初言釋名義者。了別二諦名之為識。了別不同略有三種。一名梨耶識。二名陀那識。三名生起識。言梨耶識者。此方正翻名無洠ёR。此有二義。一識生滅門。能受淨熏終能轉依成應身功德名為無洠А6妥R真如門。終可顯了成就法身名為無洠А9时娒略啤J篱g不破。出世間不盡。十地道前名為世間。初地已上名為出世。依攝大乘論眾名章中名別有八。一名種子識。此依達磨藏說。以能持染淨二法種子故。二名執持識。此依解節經說。以能執持諸根及種子故。三名根本識。此依僧祇部說。以能生六七故。又能生染淨二種果故名根本識。四名窮生死陰。此依彌沙塞部。至無餘涅槃前常在不滅名窮生死。五名梨耶。義同前解。六名伲唷S卸喾N義及滋長故。七名果報識。此依正量部。以從善惡二種種子生故。八名有分識。與彼三有作枝因故。依楞伽經名別有三。一名藏識。能含恒沙諸功德故。二名拢R。拢怂C。是彼拢酥霉省H谝涣x識。以深細故。依馬鳴論名別有三。一名真識。以識體性不生滅故。二名真如識。以識體寂故。三名家識。亦名宅識。以染淨同依故。此等諸識就識生滅門緣述方了。就識真如門。體是神知名之為了。第二陀那此名執識。以能執本識為神我故。執彼名色以為我所。名執識。依彼攝論名別有二。第一執識。義如前解。二名七識。乘六得名。依馬鳴論名別有七。一名妄識。識體浮虛故。二名無明識。不了無我境故。三名業識。以能染十使起惡業故。四名轉識。能緣我塵故。五名現識。照我塵顯現自心故。六名智識。以能分別我塵故。七名相續識。以我執恒起。彼地經名為集識。又復正翻名無解識。以與四惑常相應故。自餘諸名悉是義翻。第三生起者。此有二義。一從果得名。用彼六識熏習本識成其種子。種子有二種功能。一是業種。能生苦樂二種果故。二是惑種。能引業種令其受生。從此義故名生起識。二從因得名。以從本識種子生起此識故名生起識。此義如彼緣生章中廣說。依彼攝論名別有三。一名生起識。義如前說。二名受用識。能迹芰鶋m苦樂境故。三名六識。以依止六根差別生故。此義如緣生章廣說。依馬鳴論名為事識。以依別根及六塵生故。依彼楞伽。意識名廣集識。以能迹芏鄩m境故。五識名現識。以能迹芪鍓m故。第一釋名義訖。
    第二辨體中。先辨本識。次辨七識。後辨生起識。初辨本識中有其六門。一名攝真門。二名簡真門。三名攝淨門。四名簡淨門。五名攝粗門。六名簡粗門。初言攝真門者。攝彼淨識以入本識不立淨識故。馬鳴論云。不生滅法與生滅和合名為梨耶。不生是真。生滅是妄。共為本識名為和合。二言簡真者。簡取生滅以為本識真如之門。屬彼淨識故。無相論云。無相無生即是摩羅究竟淨識。三攝淨者。此障生滅門中本識之中攝淨不淨品。以能持染淨兩種種子故。故緣生章云。善惡種子二姓明了染淨為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