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虚云老和尚-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所谓拔苦与乐,兴慈济物。你我都能克己复礼,什么也不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无困苦,事事都能办到了,同时你自己也随之得到圆满果实的报酬。如江河中的水涨高了,船必自高了,你能以一种慈悲心、恭敬心对人,不自高自大,不骄傲虚伪,则人见到你一定会恭敬客气。否则,只恃一己之才能,老气横秋的,或口是心非的,专为声色名利作计,那么就是人家恭敬你,也恐是虚伪的。故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六祖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所以我们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别,如诸佛菩萨为人服务一样,则菩提种子处处下生,美善的果实,时时有收获,烦恼自然缚不着你了。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所以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们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今天参加打七的多是在家大德,我们要好好降伏其心,赶紧去离缠缚。我再说一公案作为诸位的榜样,因为你们都是发了很大的信心而来到这宝所,我不与你们解说,恐怕你们得不到宝,空手而回,不免辜负信心,希望静心听着。昔者唐朝有一居士,姓庞名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闻石头和尚道风,乃往谒之。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庞由是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庞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庞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千江水,即向汝道。”庞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承二载。居士自从参透本来人后,什么也不做,一天到晚单单织漉篱过活。家中所有的万贯金银,也一概抛于湘江之中。一日,两夫妇共说无生的道理,玄曰:“难、难、难,拾担芝麻树上摊。”其妇曰:“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闻之笑曰:“你们二老人家,怎么说这些话来了?”玄曰:“据你怎样说?”曰:“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响之。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玄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什么处?”玄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玄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玄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玄尝游讲肆,随喜听《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处,致问曰:“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主无对。玄曰:“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主曰:“只如居士意作么生?”玄以偈答曰:“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主闻欣然仰叹。一日居士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玄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玄乃笑。玄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观竟回报曰:“日则中矣,惜天狗蚀日,父亲何不出去一看呢?”玄以为事实,乃下座出户观之,其时灵照即登父座,跏趺合掌坐脱。玄回见灵照已亡,叹曰:“我女锋捷,先我而去。”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頔问疾次,玄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遗命焚弃江湖。其夫人闻之,即告知其子;子闻之,将锄头撑其下额,立地而去,此时其母见如此光景,亦自隐去。你看他们一家四口,都能如此神通妙用,可见你们为居士的多么高尚。到现在莫说你们居士没有这样的人材,就是出家二众,也都是与我虚云差不多,这是多么倒架子,大家努力吧!


           初七圆满日开示(2月28日)

  恭喜诸位,七天功德,今日圆满。证悟过来的,照规矩应该升堂。如朝中考试,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应该要庆贺。但是常住很慈悲,明天继续打七,使我们可以加功进步。诸位老参师傅都知道,这种因缘殊胜,不会空过光阴;各位初发心的人,要知人身难得,生死事大,我们得了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难闻,善知识不易值遇。今天诸位亲到宝山,要借此良机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归。宗门下一法,我已讲过,是世尊拈花示众,一代一代的从根本上传流下来的。所以阿难尊者,虽是佛的弟弟,又随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彻大悟。待佛灭后,诸大师兄弟不准他参加集会。迦叶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请倒却门前刹竿著。”阿难当下大悟,迦叶尊者乃将如来心印付之,是为西天第二祖。历代相承,至马鸣、龙树尊者后,天台北齐老人,观其《中观论》发明心地,而有天台宗,这时宗门下特别大兴。后来天台衰落,至韶国师由高丽请回天台教典,再行兴起。达摩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经思师、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独胜。如念佛一法,亦由马鸣、龙树之所赞扬。自远公之后,永明寿禅师为莲宗六祖,以后多由宗门下的人所弘扬。密宗一法,经一行禅师发扬之后,传入日本,我国即无相继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师兴起,不久亦绝。独以宗门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汉,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来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楼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休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黄龙击鼓升座,吕遂随众人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黄龙曰:“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嗔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手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入伽蓝为护法的一例。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真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所续启。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地;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有助儒道一切之机。现在很多人把宗门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你我今天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


           次七第一日开示(2月28日)

  虚云到常住打扰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班首师傅特别优待,已深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这个名目,我实不敢承认。现在应慈老法师年高腊长,应归他来领导才合理。同时常住上的法师很多,都是学德兼优。我是一水上浮萍,全然无用的一个人,今天以我年纪大,要加诸客气,这实在是误会了。在世法尚且不以年龄的大小而论,如过去朝中赴科考的人,不管你年纪多大,而对于主考者,总是称老师,都要尊敬他,不能讲年龄。在佛法中更加不能了,如文殊菩萨,过去久远,业已成佛,曾教化十六王子,阿弥陀佛是十六王子之一,释迦牟尼也是他的徒弟。到了释迦成佛的时候,他便为之辅弼。可见佛法是平等一味,无有高下的,故此请诸位不要误解了。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希有难得的因缘;诸位都不避风尘,不惮劳倦,这样的忙碌,也自愿的来参加,可见都有厌烦思静的心。本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有关,故有众生,终日忙碌,无一日休闲,稍作思惟,实乃无益。但是有种人一生在世,昼认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惟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想要保佑他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斋供僧,或装佛像,或修庙宇等一些有漏之因,冀求来生福报,因他不解无漏功德的可贵,故偏弃不行。《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静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故《楞严经》中阿难尊者曰:“不历僧祇获法身。”但是你我及一般人,平常总是在尘劳里,在喜怒里,在得失里,在五欲里,在一切图快活享用里过活,而今一到禅堂中,一声止静,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六根门头,犹如乌龟息六样的,任什么境界也扰你不动。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法。故以金银等七种宝物造塔,如恒河沙数之多。犹不能及此静坐一须臾之功德也。乌龟息六是一比喻,因为海狗喜食鱼鳖,一见乌龟在海滩上爬,它就跑去吃它,乌龟知其要吃它,便把四只脚、一个头、一条尾,统统缩进壳里去,海狗见之咬它不着,空费一番辛苦,弃而他去,此时乌龟亦脱其险。我们人生在世,无钱的为衣食忙得要死,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正如被海狗咬着,若知其害,便把六根收摄,返照回光,都可以从死里得生的。前两晚说过,宗门下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来心法,是了脱生死的根本。如讲经等法门,虽然是起人信解,但是大都是枝叶上的文章,不容易大开圆解的。如要想以讲经等法子来了生脱死者,还须要经过行证,是很为难的。故从来听到讲经等及其他法门中显现神通与立地悟彻者,比宗门下少。因为宗门下不但说是比丘和居士有不可思议的手眼,就是比丘尼也有伟大的人才。昔者灌溪尊者,是临济的徒弟,在临济勤学多年,未曾大彻大悟,乃去参方,至末山尼僧处,其小尼僧告知末山,末山遣侍者问曰:“上座是为游山玩景而来,抑是为佛法而来?”灌溪只得承认为佛法而来,末山曰:“既是为佛法而来,这里也有打鼓升座的法则。”遂升座,灌溪初揖而不拜。末山问曰:“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末山曰:“何不盖却?”溪无对,始礼拜。溪问:“如何是末山?”末山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末山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灌溪不能答,于是伏膺,在该处做园头三年,后来大彻大悟。灌溪上堂有云:“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娘娘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故知灌溪虽是临济的徒弟,亦是末山的法嗣,可见尼众中也有这样惊世的人材,超人的手眼。现在你们这样多的尼众,为甚么不出来显显手眼,替前人表现正法呢?须知佛法平等,要大家努力,不要自生退堕,错过因缘。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你我无量劫来,流浪生死者,只为不肯放下身心清净修学,而感受轮回,不得解脱。所以要大家放下身心,来静坐片时,希望漆桶脱落,共证无生法忍。


              次七第二日开示(3月1日)

  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