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自 序

    在本书之前,我曾出版过类似的三册书:《禅的生活》、《拈花微笑》、《禅与悟》,都跟禅修的方法及禅修的观念有关,十年以来,颇受许多读者的喜爱。这也反映出禅修的风气已在海内外的华人社会,渐渐地推展开来,我深感欣慰。

    有关禅修的书籍,今天能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相信也跟国内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开发有关,所以我能连连出书,也为我们的国家,倍感高兴。

    本书共收文稿二十九篇,长的约一万余字,短的二、三千字,多是从我在国内外东西两半球的演讲录音整理出来,也多曾在《人生》及《法鼓》等刊物发表。我很感谢那些为我整理录音带的僧俗弟子,如果不是他们已把稿件写出,我是不可能将之撰写成书的。

    不过,我的演讲用语及其组织,距离文章的要求,是相当远的,弟子们费心整理出来的讲稿,多半虽曾经我过目,却也多半未能多花时间亲自予以润色补充。我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四日来美之时,东初出版社的丛书执行编辑刘德如博士,将她搜集到的一大包稿件交给我随身带到了纽约,一直置于案头,总是无暇伸手去碰它们。

    到了十二月十二日,我才下了决心,将这包稿件细心阅读一遍,然后逐篇、逐句、逐字,给予删修增订。往往一篇四、五千字的稿子,也要花我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修改,几乎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文句,都是重新写过。仅有少数几篇,文字颇为通顺,虽然不太像是我的文章,也让它们保留了原样。

    本书的各篇之间,只有思想与目标的统一性,并没有篇与篇之间的连贯性;可以连续逐篇地读完,也可以单篇前后地抽读。正因为本书所收各篇,是在各地不同的场合讲出,每篇各有其特色,但是也有若干资料内容,在全书的各篇之中,重复出现了一至两次,以保持各自成篇的完整性。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禅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禅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着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从三分钟的放松身心,到平常日用中的照顾身心,更见简便实用的禅修方便。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禅法的功能,来推动心灵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以期实现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

    本书是我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弘扬禅法的实录和缩影;读完本书,也等于陪着我作了几年护法、闻法、学法的努力。其实,除了无法感受到临场的气氛之外,本书各篇的内容,都比讲出之时更加明朗与充实。这也正是我要在繁忙中,抽出十天的时间,夜以继日地亲自修订改写的主要原因,为了对我自己的演讲负责;心血的投入还是值得。

    最后要谢谢数年来各地方的善友们给了我演讲的机会。谢谢尤果会、卢果乘等几位居士为我誊稿,姚果庄居士在这十天之间,不眠不休,以惊人的抄写速度及校阅速度,完成了本书的清稿。当然,青年名画家陈永模在百忙中为我作画,使本书增光;东初出版社的代主任果在沙弥尼、主编潘果崧、美编许荣发及丛书编辑张敏琪等人,都为本书的出版奉献良多,一并在此申谢。

    一九九四年元月,我将书稿带回台北,四月十七日自序于农禅寺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禅坐的基础方法(1)

    一、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1)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珠想。

    (2)脸部肌肉松弛,心里有股安定的喜悦升起,表现在脸上有松弛的感觉。如果脸部的表情僵硬或者拉长脸,乃至于故意假装笑脸的样子,都是紧张而非放松。为什么会紧张呢?例如,恐惧、忧虑、动脑,或用脑过度、兴奋、得意。若能心平气和,就不会紧张。

    (3)头不紧张,特别是前额。脑门要放轻松,不用头脑想或注意,而是以轻轻松松的态度数呼吸。

    2身上肌肉、关节、神经、骨骼,要全部放松,除了臀部有重量的感觉以外,没有其它地方觉得有重量,任何地方都是非常的轻松。

    3腰挺直以后,小腹放松,腰也没有紧张或有重量的感觉。

    (二)用方法的目的

    用功打坐是能将心中的妄想杂念沉淀下来,一心一意地用方法。什么是方法呢?就是能使我们身心放松、安定,妄念渐渐减少的技巧,什么是妄念?就是胡思乱想或是杂念。例如,不要想的事情偏偏在想;不希望出现的念头又不听使唤地出现;念头混乱不统一,这些都是妄想。要达到没有妄想杂念确实不易,因此必须使用方法。第一,注意鼻孔呼吸的出入;第二,从一到十,数呼吸出入。如此用方法,心才有所寄托,杂念才会越来越少。

    (三)数息的方法

    1注意呼吸:仅注意呼吸从鼻端出入的感觉而不数数目。这种注意呼吸的出入,尚会打妄想,因此须数呼吸的出入。

    2数呼吸的出入:

    (1)先感觉呼吸是从鼻孔出入。(2)气从鼻孔出去时,就数一个数字,吸气时不管。

    (3)当数目出来时;心念就贴在数目上,一直跟随到第二口气出去时,再数第二个数目;如此一口气一口气地数,数到十再从一数起。

    (4)数呼吸时不要经常去注意呼吸。仅仅是在呼吸时,知道鼻孔有气息的出入,然后就不注意鼻孔,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数目上,将心念贴在数目上。

    (5)数数目时,可以有声音的想像,不可有数目“字”的形象。

    (6)不用头脑很紧张地数数目,而是用“有心无心”的心去数。

    (四)数息易犯的毛病1不易数好。

    2有些人数不到几个数字,数目就数乱了,甚至数忘了。

    3有些人数超过十还不知道已经数过头了。

    凡是类似以上情况者,须从“一”再数起。

    4数呼吸时,产生胸闷、头痛,其主要原因是:

    (1)用头脑想。

    (2)呼吸忽长忽短。

    (3)控制呼吸的速度(快、慢),以防杂念出现。

    (4)闭气。

    (5)腹部肌肉紧张。

    (五)数息的益处

    1数息安心。

    2数息去妄念。

    3数息能逐渐将杂念、妄想、散心很快地平静、安定、稳定下来。

    4数息能使心一片清净、明朗。

    (六)对初学者的忠告

    1不可好高骛远、起贪心,不可希望一下子就没有妄想、杂念。

    2必须付出耐心练习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混乱的心安定下来。

    (七)数数念佛1念佛时不注意呼吸及其他任何事物,只注意自己在念佛。

    2念一句佛号,数—个数目: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陀佛二,南无阿弥陀佛三……南无阿弥陀佛十,再从南无阿弥陀佛一念起、数起。

    3数数念佛时,会依然伴随着妄念,没有关系,有妄想是正常,不跟妄想跑就好。

    4心不要急躁,一发觉有妄念,就赶快将注意力放在念佛的数目上。

    5头脑里不要出现数目“字”的形象,但可以有默念佛号及数数目的声音。

    (八)何以要数数念佛

    1佛号单纯易念,不似数息复杂。

    2数息时,若控制呼吸,则会产生胸闷、头痛的现象,数数念佛不注意呼吸,所以没有这种问题。

    3一般人的心较混乱,可以一方面念佛,另一方面胡思乱想,这易于养成散乱心念佛。若数数念佛则较易发现妄念。但是如果和数息比较,则数息又较数数念佛,更易于察觉到妄想杂念的浮动。

    所以不会数息,又感觉到数息数得很痛苦的人,可以改用数数念佛的方式;否则,还是以数息方法较好。

    二、如何处理打坐引起的身心反应

    打坐时,身体上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能不注意它是最好的办法。背痛或许是感冒引起,腿痛、腿麻、腿酸,乃练习不足之故。腰酸、颈痛等,都是正常的现象,最好不要管它,如果没有办法不管时,可以轻轻地动一下,但不可有太大的动作,更不能时常移动身体,否则是越动越痛,这会造成心里不安。因此,要随时练习着注意方法,而不管身体上的感觉。方法就是上面所提的:放松身体、放松头部、数呼吸或数数念佛。这些方法用上力,就没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来扰乱你打坐了。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禅坐的基础方法(2)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那里,你的心就在那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

    1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其它念头。

    2如果在炒菜,手在动,心也要专心地在炒菜,头脑里没有其它的杂念。

    3如果喂小孩食物、饮料,则一心一意地只想到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没有其它的念头。自己的头脑非常的清楚、轻松、愉快。

    先计划知道要做什么,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就不须用头脑想了,特别是在平常生活之中,有些是经常性的动作,譬如,漱口、刷牙、刮胡子、洗脸、穿衣服等动作,不知做过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脑思考。但是要思考的事就必须思考,若不须思考之事则不必用脑想了再做。往往有些惯性的动作,不须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乱想地想其它的事。其实根本不用乱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扫地时,一扫把一扫把地扫,而且扫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饭等都应如此。

    但是,第一次做的动作或处理事情,或者是对动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须思考,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正在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时,还是要想。这样就不会动妄念,而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

    例如,一位母亲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着将花插在什么位置较适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过程中就是心无二念,不是在打妄念。反之,如果对剪花、插花的动作太习惯,结果手上拿了花;心里却在想着:“小孩在那边做什么?嗯!奇怪呀!为什么他那么安静,到底他在干什么?咦!小孩在动了,他走路的声音为什么那么的响呢?”请问这是不是妄念呢?是妄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应将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为那件事在做,就是正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经常保持身体的动作和心的念头在合一的状态。

    (二)心口一致

    譬如,我正在说话,一句接一句地讲给你们听,如果我脑中却又在想另外一件事,请问我是不是会语无伦次?当然会,因为口说心想,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正在讲这一句话,结果心里在想刚才讲的第一句、第二句话,这也是在胡思乱想。

    因此,说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说什么事,就是什么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讲完一句,下一句话自然出来,不过在讲话以前,先考虑要说些什么,不是想讲什么就随便脱口而出,那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或许也没什么话可讲,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地讲,这就是妄想,不是心口一致。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表达出来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是修行人对自己身体的动作、语言的行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此就不会做错事、说错话了。

    (三)心眼一如

    胡思乱想的人可从其眼神窥见,因为眼神飘忽不定;心中无主。不知看什么,表面上好像什么都看,事实上没有集中焦点的对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要看,就不知道将眼睛定在何处,只是脑中的思想不断地动,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飘动。因此之故,可从人的眼神中,观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稳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负责,也就是“一步一个坑”,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走路步步为营,讲话也是步步为营,任何动作都该步步为营。不是杂乱无章,不是东一GFDA1头西一槌,而是要身心合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点正念,则智慧日增,可开慧眼。慧眼开了,必然是烦恼和困扰的消除。唯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