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3愣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六波羅蜜滿足得成正覺。何等為六 剎那生滅者。生死此岸之事也。真常不壞者。涅槃彼岸之理也。然則自此岸而達彼岸。由剎那而究竟真常者。其六度之功乎。大慧所以承是而請問也

佛告大慧。波羅蜜有三種分別。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大慧。世間波羅蜜者。我我所攝受計著攝受二邊。為種種受生處樂色聲香味樱省M足檀波羅蜜。戒忍精進禪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 答中言六度有三。初世間六度。言我我所攝受計著等者。謂凡夫所修其過為四。所謂計我我所。則無度生之念一也。著於二邊。則不能達中道彼岸二也。為求勝報。則不免於生死三也。樂著六塵。則非無住相施四也。外道之得五神通。及生梵天。亦田修無漏事六度而得也

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聲聞緣覺墮攝受涅槃故。行六波羅蜜。樂自己涅槃樂 此是二乘所修。雖依四諦十二因緣行此六度。言墮攝受涅槃者。但為自度而樂真空之樂故。與菩薩所修不同也

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覺自心現妄想量攝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於諸趣攝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計著。為安樂一切眾生故。生檀波羅蜜。起上上方便。即於彼緣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羅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攝所攝。是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精勤方便。隨順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毘黎耶波羅蜜。妄想悉滅。不墮聲聞涅槃攝受。是禪波羅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觀察不墮二邊。先身轉勝而不可壞。得自覺拢ぁJ前闳舨_蜜 此圓頓菩薩所修。攝受者。謂六根攝受六塵。自心二者。言修檀度治慳貪能治所治之二也。大乘菩薩。既覺了諸法惟心所現。所謂不住色聲香味樱ǘ胁际t能治所治二無二也。二無二故則三輪體空。故曰不生妄想。能施空也。不攝受能受空也。不計著色相。所施之物空也。菩薩如是行施。是為利樂一切眾生。故曰上上方便也。即於彼緣等。謂即以善修檀度之心。於持戒等緣亦妄想不生。一一稱性而持者戒也。如是而持戒。則非持非犯。如是而安忍。則不摺豁槨H缡嵌M。則何進何怠。如是而修禪。則無定無亂。如是而行般若。則非愚非慧。自然不即二邊不離二邊。安於中道直濟彼岸。是為上上波羅蜜相。忍中言知攝所攝者。即能取所取自性皆空。精進中凡兩言方便者。一則別相。謂誦經等。二則通相。謂兼五度皆須精進而行。禪度中言不墮聲聞攝受者。謂聲聞定力偏多。及樂著涅槃。菩薩則不如是也。而六度皆言妄想不生。或言悉滅或言非性。是則六度雖異。而以離妄為本。若能離妄何行不成哉。先身轉勝而不可壞者。謂六度增進乃至般若。所得慧身轉勝前五。不可破壞。得自覺拢ぁt又般若之至者。於是三品雖通中下。意實在乎上上。修者擇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空無常剎那  愚夫妄想作
 如河燈種子  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  寂靜離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說剎那義

如來常以如河流如種子如燈等喻。破彼妄想有為作法皆是空無常剎那。凡愚不善此耄苤f。而起剎那妄想。剎那息煩亂等。正頌上耄Ц擦x。謂能了剎那。可以息煩亂。體寂靜則自然離所作。故一切法無生。所以為說剎那之義也
 物生則有滅  不為愚者說
 無間相續性  妄想之所熏
 無明為其因  心則從彼生
 乃至色未生  中間有何分

物生則有滅。固是生滅常理。若為愚者說則滋名相。於是破生滅法。先示生相為所破。謂無間相續性。即剎那生滅。由妄想所熏無明為因。故剎那妄心從彼而生。次明能破中初破生相。言乃至色未生等。承上心。雖生而色未生時。中間自無所依之分。是心無色而不生也。有何分。入楞伽作何所住
 相續次第滅  餘心隨彼生
 不住於色時  可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  不如實因生
 云何無所成  而知剎那壞

此明相續滅相。謂色雖已生。而心續滅是色心不相待。縱有餘心隨彼色生。苟心不住於色。復何所緣而生。為其念念不住而亦不取故。是心雖有色亦無生性。抑若從彼生。則自無生性可得。故曰不如實因生。次破滅相者。由上求剎那成相尚不可得。況有剎那滅相乎。壞即滅也。既破生滅則復本真常矣
 修行者正受  金剛佛舍利
 光音天宮殿  世間不壞事
 住於正法得  如來智具足
 比丘得平等  云何見剎那
 揵闥婆幻等  色無有剎那
 於不實色等  視之若真實

此頌不壞法有四。謂修行者正受一也。金剛二也。佛舍利三也。光音天宮殿四也。此天三災不壞。復為後劫生成之始。此天與金剛。是世間不壞事。正受與佛舍利。是出世間不壞事。次示能得不壞之人。言住於正法得者。謂如來以正智具足莊嚴。比丘以平等正受。皆以正法而得。然金剛與光音。雖曰不壞。總是無常。云何見剎那者。頌上結斥。謂若不如上作剎那見。當以何理見剎那耶。故以揵城喻之。然幻色固非剎那。而眾生於虛妄法中計為實有。是猶視揵城幻色為實。非剎那而何。若了剎那妄即真實矣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記阿羅漢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諸菩薩等無差別。一切眾生法不涅槃誰至佛道。從初得佛至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無所答。如來常定故。亦無懀б酂o察。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說識剎那展轉壞相。金剛力士常隨侍衛。何不施設本際。現魔魔業惡業果報。旃遮摩迹麑O陀利女空愣觥簶I障現。云何如來得一切種智。而不離諸過 此文有七問。一問授聲聞記。二自一切眾生下至無所答。問佛何故言不說法。三如來常下。問何待思惟說法。四化佛下。問說剎那壞相。五問何故金剛侍衛。六問本際。七問九惱。九惱者。如天魔之興兵旃遮婆羅門。女以木盂繫腹孫陀利殺女入婆黎那村乞食空愣鍪绸R麥頭背俱痛刺傷足設火坑毒飯。是為九也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為無餘涅槃故。說誘進行菩薩行者故。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者。樂聲聞乘涅槃。為令離聲聞乘進向大乘。化佛授聲。聞記。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記諸聲聞與菩薩不異。大慧不異者。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煩惱障斷解脫一味。非智障斷。大慧。智障者。見法無我殊勝清淨。煩惱障者。先習見人無我斷。七識滅法障解脫。識藏習滅究竟清淨 此答初問。言為無餘涅槃故說等者。子果俊M故曰無餘。然非究竟。雖為授記乃須行菩薩行。此乃誘進小乘。又曰。此及餘世界等。言菩薩有始修大行復樂小果。為其說授記事以策進之。故云進向大乘。此則斯經言記聲聞之意。授聲聞記正在法華。今乃化佛權記。故云非是法佛。言與菩薩不異等。據同斷惑障解脫一味云爾。非為智障斷也。智障斷則見法無我。得如來殊勝清淨境界。非聲聞也。聲聞但斷見思煩惱。見人無我。未破無明見法無我。故與菩薩異也。又曰七識滅者。乃以七八識。而論二障有脫未脫。二乘但滅七識。而法障未脫。所謂但離虛妄名為解脫是也。若法障等滅。方為究竟清淨。是知同異未易輕議也

因本住法故。前後非性 此答第二問也。謂本住法無增無減。故前無佛道可得。後無涅槃可入。中間亦無法可說。故曰前後非性。非性者離自性也

無盡本願故。如來無懀o察而演說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無懀o察。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二煩惱斷離二種死。覺人法無我。及二障斷 此答第三問也。如來度生誓願無盡。無侄鴳钦f而說。故曰無懀o察。良以究窮正智圓鑑法界。如鏡現像何待思懀会嵴f法耶。又曰四住地等。謂究竟果盡。所斷者二障。所離者二死。所證者無二我法門。豈化佛之所為乎

大慧。心意意識眼識等七。剎那習氣因。善無漏品離不復輪轉。大慧。如來藏者。輪轉涅槃苦樂因。空亂意慧愚癡凡夫所不能覺 此答第四問也。心意等名七識身。即一第六事識。而剎那有壞不壞者。所從言異耳。若以諸識。從剎那習氣因。則有壞。從善無漏品。則不壞。以其性離非剎那。故不復輪轉。即不壞義。然剎那習氣者。六識之分也。善無漏品者。七識之分也。此乃六七對。明壞不壞義。若約七八相望。則七識執我想心未忘故。有可壞惟八識不壞。故特言眼識等七意存八識不壞故也。如來藏者別顯藏識。謂此識在輪轉謂之輪轉。在涅槃謂之涅槃。與之為苦樂。而未如不淨。是則不即不離。非壞不壞。故非凡愚所能覺知。空亂者小乘著空。乃為空所亂也

大慧。金剛力士所隨護者。是化佛耳。非真如來。大慧真如來者。離一切根量。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及外道根量悉滅。得現法樂住無間法智忍。故非金剛力士所護。一切化佛不從業生。化佛者。非佛不離佛。因陶家輪等眾生所作相而說法。非自通處說自覺境界 此答第五問也。問中有對論別論。對論則佛有真化。故曰力士所護者。化佛也。離一切根量等。言真佛不墮自他陰界入法。得現法樂住無間法智忍故。則究竟住於智斷。功德法身常與定俱。故不須護。別論者。雖化亦不護。凡二意故。蓋化謂化現。亦應也。又無而歘有曰化。皆隨機應現。不同凡夫隨實業生。則不待護一也。又曰化佛者。非佛不離佛。乃從真起化。故非一非異。亦不待護二也。但化用必因眾生。眾生有作須眾緣具。故佛亦以緣具說法。故曰因陶家論等。正取緣具義也。是則不護而護。如金剛力士。豈得非化乎。非自通處者。不同真佛惟說自覺境界也

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 此答第六問也。本際非不可施設。但為眾生未能出自妄想外故。於本際有所不知。極其妄想。不出斷常二見。故曰愚夫依七識身滅等。據彼所知。極於七識之外無所知故。因起斷見。而不覺識藏無盡。見其念念相續故。起常見。由其自妄想內。而不及外故不能知。必待妄想轉滅。方是解脫慧滅者。示妄不自滅。必由慧而滅也

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 此答第七問也。如來五住煩惱。正習俱盡二死永忘。豈復有魔業等事。然皆為眾生故。方便示現耳。此之七問七答。依經分節。或分為十或節為六。讀者宜自詳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乘亦非乘  如來不磨滅
 一切佛所記  說離諸過惡
 為諸無間智  及無餘涅槃
 誘進諸下劣  是故耄Ц舱f
 諸佛所起智  即分別說道
 諸乘非為乘  彼則非涅槃
 欲色有及見  說是四住地
 意識之所起  識宅意所住
 意及眼識等  斷滅說無常
 或作涅槃見  而為說常住

非乘者非佛乘也。不磨滅者謂真佛也。以其非乘故。為授一乘記。以其是真佛故。說離諸過惡。此間頌初後二答。亦兼頌第五問答也。為諸無間智等覆。頌初答意可知。諸佛所起智者。頌答第二問也。謂從初起道樹所得智。後即分別說道。此以其說而顯無說。非曰不說。以非性言之。故三乘而非佛乘。真空涅槃而非究竟涅槃。云不說爾。欲色有及見等者。頌四住地也。謂三界見思分為四住。意識下。頌答第六問。謂意由八識而起。而八識意之所住。故謂之為宅。以是言之。自不容以七識身滅而起斷見。彼又於意及眼識等斷滅處。說無常。或作涅槃見者。此皆凡外自妄想見。故不知本際。如來為是說常住也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彼諸菩薩等  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與葱  飲食為云何
 惟願無上尊  哀愍為演說
 愚夫所貪著  臭穢無名稱
 虎狼所甘嗜  云何而可食
 食者生諸過  不食為福善
 惟願為我說  食不食罪福

如來在鬼王宮中說法。諸夜叉等念。食時將至。非肉不食。大慧欲令諸鬼生慈心故。因請如來說食肉不食肉罪福

大慧菩薩說偈問已。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於現在未來。當為種種希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彼眾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於住地清淨明了。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緣覺自地止息已。亦得速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諸外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聽食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肉耶 入楞伽云。路伽耶等諸外道輩。起有無見執著斷常。尚有遮禁不聽食肉。何況如來正等覺大悲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