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是焰慧地,此地菩萨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并且安住最极殊胜的诸菩提分法之中,生起智慧的火焰,焚烧一切根本烦恼及诸随烦恼之“薪”,皆为灰烬,智慧之焰增盛,所以名为焰慧地。
  第五极难胜地,谓此地菩萨所修的智慧,有真俗二智,一者乃知真谛的无分别智,一者为知诸世间书论等的有分别智。此二智之行相更互相违,彼此难得合作一.致,故初地至四地,若真智现前,则俗智就不现前,若俗智现前,则真智又不现前。要想二智并观,那是很困难的,而五地菩萨,有种特殊能力,能够令此难合的二智,令其相顺不违,二智齐现,这是极为难能可贵,亦是最极殊胜的,故名极难胜地。
  入第六地的菩萨,观十二诸缘起支,安住于最胜缘起智,能引发无分别的最胜般若智,令其现前,亲证缘起即空的如性,通达诸法缘起相,离一切染净相。
  入第七地的菩萨,平衡的以真俗二智观察,而且不加强有力的功用,到达了无相住的有功用行的最后边际。
  八地菩萨,由于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不为诸现行烦恼所动,是无功用行。前七地菩萨,因是有功用行,所以犹有烦恼。
  八地菩萨不但不为有相有功用行所动,且诸相用烦恼亦不能动。
  菩萨入于第九地,成就微妙不可思议的四无碍解,以此法,义、辞,辩的四无碍解,而能遍于十方世界为一切有情善说妙法。《庄严论》云:“于九地中,四无碍慧最为殊胜,云何胜耶?谓此菩萨于一刹那三千大干世界所有人天异类,异音、异义,问此菩萨,菩萨能以一音普答众问,遍断疑故。”
  入于十地的菩萨,总缘一切诸法的智慧,譬如遍覆虚空的大云一样,所以名为大法智云,此地名为法云地。《瑜伽师地论》卷九云“法云地,大法智云合众德水蔽如空粗重充满法身故。”众德,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的诸多功德。智能含彼众德,如云含水,有能生最极殊胜的功能,覆蔽如虚空般大的惑智二障,使之不复现前
  以上十地总摄一切有为无为功德为其自性,至第十地的满位金刚无间道时,—切的粗重微细二障,都可以尽断无遗,于是登于佛位证得二转依的大果。
  所谓转依,有能转道、所转依、所转舍,所转得四种,能转道即是能转扫二障转得二果的智,所转依即是能转的智,转舍染法,转得净法而成为所依的东西。所转舍即是由能转道被转舍的东西。所转得即是以能转道,转舍二障,因之转得者。上面所说的转依,即是所转得的菩提涅缀之大果。
  总之,修习位菩萨在十地位中,修习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等十种波罗密胜行,断舍异生性、邪行,暗钝、微细烦恼现行、下乘般涅槃、粗相现行,细相现行、无相加行、利他不行、于诸法未得自在的十种重障,证到遍行、胜流、无摄受、类无别、无染净、法无别、不增减、智自在所依,业自在所依的十种真如理。简单说来,修习地就是修十度,断十障、证十真,成就二种转依。

  五、究竟位

  究竟位者,因在前面的修习位,数数地显发无分别智,修诸胜行,二障通通断尽,故二果乃得圆满。论圆满,菩萨还须进修,故不能及,论殊胜,不是二乘的劣果可比,是究极竟了的位,故名究竟位,  亦即是佛果。有颂曰: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这是说究竟位的相,其中最后一句是出其体,其次七宇显其胜德,后八字简别二乘,显与三乘有别。颂中的“此”指二转依。
  其体是真如之理,虽然自性本来清净无垢,但有客尘二障的时候,此理便被覆蔽不显。因能断的无漏智,把二障断除净尽,故自性清净的真如妙理始终完全显现,即是证真涅槃。这是真涅槃所转得。
  其体是无漏智,那能生的种子,虽无始以来存于八识之中,但有所知障时,其被障碍而不能生起,若以能断的道力,断馀障碍,则可以由种子生起现行,这即叫做菩提,此即二转依中的大菩提所生得。
  这真涅槃大菩提的二转依,其所证得的大呆即是究竟位,究竟位之体,即是这二转依,这是无漏的,故叫做无漏界。无漏,就是说不与烦恼相俱、不与烦恼相应、不被烦恼所缚。这无漏,是圆满胜明的究竟无漏。不同于二乘之无漏,尚与第七相应的所知细障相俱,故不胜明,亦不同于菩萨,只得一分无漏,还不圆满。这二转依的大果,乃究竟无漏界所摄。
  究竟无漏界,二转依所具有的殊胜德性,虽然很多,但可归纳为四种,即不思议、善、常和安乐。
  不思议者,因二转依的果体,甚深微妙,断绝寻思之境,不可以一切世间的譬喻言议来说明,故成为不可思议。
  善因清净法界的真涅槃,离掉生灭之法,极其安稳,妙用无方,极其巧便,与不善相违,故成善。
  常者,因真涅槃,无生无灭,性不变易,以大菩提常住真如为所依,又因所化的有情没有尽期,不断不尽,故成为常。
  安乐者,因二转依,自体无有逼恼,也能使有情安乐,故成为安乐。
  到究竟位圆满,具是三身,即是佛果。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唯佛果具足三身。 
  自性身即是诸如来所证的真净妙理,受用变化所依的实性,万善众德的本体,亦叫做法身。因是有为无为诸大功德所依止,这个道理,一切凡夫虽也具足,但却被惑障所覆,自性不显,故在凡夫,只是名为如来藏,不名为自性法身。到了究竟位,才名为自性身,亦名法身’。
  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一者他受用身。自受用身是酬报三大劫长时所修集的无边胜因而感得的。他受用身是因自己身证圆满,乃为初地以上的菩萨,现大神通,转大法轮,断除疑问,使他们享受大乘的法乐,而成为清净微妙的示观身。
  变化身乃为地前菩萨,凡大等有情示现八相,或现神通,或说法门,或变化其他三,业的种种事业而利乐他们,即成为随机应同的示现之身。   
  究竟位四智圆满具足。四智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成所作智为利乐一切有情,乃示现种种身土等的事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的事,故名成所作智。
  妙观察智善能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能说法断疑,转大法轮。
  平等性智于内,则证平等的理性,在外則缘一切诸法及自他的有情,皆成为平等的思量,因有自他平等的思想,故生大慈悲,随着十地菩萨的所乐,变现他受用身土,使他受用法乐。
  大圆镜智即是转变有漏的第八识,自受用的佛身、佛土等诸相现生于此智,犹如大圆镜中,影现种种的色相,故名为大圆镜智。
  究竟位就是成佛了,成就三身四智,广度有情,一切无碍了。
  以上略述唯识宗五位的修证及其次第,概括说来,资粮位中,经过思维观察,虽未能有所体证,但已深信诸法唯识之理,进一步在加行位上,同样还未体证,但修习的现观已经加强,在通达位,生起根本、后得二智,在修习位,已经见到唯识性相之理,从而数数不断的修习,伏除其余烦恼,断其余智障,最后到达究竟位,全出二障,福慧圆满。
  佛道虽然长远,但如果不懈的
  精进修习,依唯识之修次第而修,一定会悟入唯识实性,证到圆满成真理,成就三身四智万德之佛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