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罗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继兵士,任其自由,而兵士们也就保圣督帅的生命,不予伤害:因此这场兵变没有引起流血。后来魏提乌·波拉努斯继任总督,当时内战仍在继续,他也不曾重新整顿不列颠,使之恢复法纪。他和特瑞白利乌一样,对敌人既没有兴师出征,对士兵也仍然任其放纵作乱。不过,波拉努斯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没有什么行为会招人憎恶,所以他虽无统治之才,却还能得到属下的爱戴。

'40'
鲍蒂赤雅是不列颠一个士著酋长(国王)的女儿。罗马兵士曾强奸了她的两个女儿,因此引起她的愤怒。她恒导不列颠人反抗罗马统治者,在进攻殖民城时,杀死了将近七万多罗马人。公元61年,起义失败,鲍蒂赤雅自杀。

    17
但当魏斯巴兴统一天下之后,不列颠自然也帖然就范,在精兵良将的面前,敌人的希望冰消瓦解了。白提里乌·车累亚利斯之进攻不列甘特所人(Brigantes)〔41〕的国家,立刻就使敌人大为惊动,因为据说该部人丁之繁盛为全省之冠。他这次出兵,经历了不少的战役,其中也有些激烈的战斗:由于他的雄略,或者至少说是由于他的战绩,征服了不列甘特斯人大部分的领域。他差不多使继任者的功绩和声望都暗淡无光了。但尤利乌斯·福隆提努斯(Jlius
Frontinus)却能与他前后辉映;福隆提努斯在当时说来也已经算是一个十足的豪杰之士了,他曾以武力征服了力量雄厚而勇猛善战的西鲁瑞斯人。他不仅制服了敌人的勇武,而且还克服了敌境的自然障碍。

'41' 不列甘特斯人所居住地方约相当于现代的约克(Yorkshire)、都兰(Duram)、肯布尔兰(Cumberland)、威靳特莫兰(westlnoreland)和兰开夏(Lancashire)等地。

  阿古利可拉传四

    18
当阿古利可拉于仲夏之月'42'渡海来到不列颠时,该省的情况和战局的变化就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当时,罗马士兵都以为一切战事可能都会告一结束了,并从此为借口而不再以敌人为意:但敌人却在乘机伺隙。就在阿古利可拉到达不列颠以前不久,鄂多未色斯部(Ordovices)'43'曾把驻扎在他们境内的一个骑兵队歼灭得几乎一人不留。这一个祸端激动了全省,那些盼望着打仗的人都有心为这场事变喝采,但他们焦急地观望着新总督的性情。而阿古利可拉莅任的时候,尽管夏季已经过去了,尽管调出的军队部分散在各地,尽管军士们深信本年度不会再打仗的这种气氛不利于兴师动众,尽管大多数幕僚们都主张以保守据点为宜:阿吉利可拉还是毅然决定应付这个危局。他聚集了一支官军和一小部分翰军,乘着鄂多未色斯人还不敢下山的时候,率领着军队向山地进发,他身先士卒,以激起其他蒋士们效法他的勇敢精神来对抗这一共同的大敌。鄂多未色斯人几乎全部被剿灭了。阿古利可拉深知在一战成功从后必须继续进兵以保持军威,并凭借头一阵的胜利使敌人望风生畏,因此,他筹划向莫那乌进兵之事。前面已经提过,鲍利努斯曾经占领过该岛,后来因为全不列颠发生叛变而回师了。但由于他的计划尚未成熟,所以他没有兵船。然而,主将的足智多谋和坚决终于把军队渡过去了。他从辅军中挑选一些本地的兵士,让他们卸下行装,泅水渡海到岛上去,这些不列颠兵士都熟悉当地的渡口,并且擅长于游泳,他们在泅水的时候,不仅自己运动自如,同时还能照料他们的兵器和马匹,敌人正在了望着海上的兵船,猛地受到这样出其不意的袭击,无不骇然,他们自料像这样的军队必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因此只好献乌归降。阿古利可拉从此威名大振,别人初到任时,都把时间消耗在一些空排场和应酬仪节上,但他却着手于艰难而危险的工作。可是他现在并不因为立下功勋而自骄,也不认为镇服了一个藩属就算是打了胜仗。他甚至不曾在他的捷报上夸耀自己的功绩。然而,他之想隐讳自己的声名,反而使他的声名更盛,因为人们从他对自己立这样大功而能缄默不言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抱负和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42' 公元78午夏季。

'43' 鄂多来色斯人所居住的地方构相当于现代威尔士的北部。

    19
阿古利可拉洞悉省中的民情:同时,他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教训,知道在武力镇服以后如果继之风暴政,那么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斩断战乱的根源。他从本身和自己的僚属着手,首先治理家政,而齐家之难殊不在统治一省之下。他从不通过免奴(libettus)'44'或奴隶传达达公事。在选拔将吏的时候,他不从私人感情出发,也不为亲友们的私人推荐或恳求所动:他唯才是任。他洞察成未,但并不事必躬亲。他宽恕轻微的过失,而严厉地处分重大的错误。与其对犯罪的人施以刑罚,他倒情愿看到罪人悔过自新。他宁愿把权力和职务交给不致犯错失的人,而不愿意等他们既已犯错失之后才来处罚他们。他以平均负担的办法亲减轻人民的贡赋,而同时废除一切巧取豪夺的虞诈手段,因为那些手段往往比赋税本身更为苛重。从前,该地的居民要去守侯在谷食旁边购买谷物,但那谷会却是严封不动的,谷物的买卖也是买空卖空的,而谷价倒抬高到不能想像的程度,可是他们必须忍受这种滑稽的作法。因为当时规定交纳租赋的地点非常遥远,道路又崎岖不平,以致就是离冬营很近的部落也不得不把谷物运到偏僻的地方去:为了使每个人都很方便,才有上面的办法,而那个办法却又变成少数人渔利的手段了'45'。

'44' “libertus,指被译免的奴隶而言。

'45' 以上这两句的拉丁原文为:“namque per ludibrium adsidere
clausis horreiS et emere ultro frumenta ac luere pretlo cogebantur。 devortia
itinerum et longinquitas regionum indicebatur; ut civitates proximis hibernis in
remota et avia deferren;donec quOd omnidus in promptu erat paucis lucrosum
fieret。”原文过于简略,直译出来很难看明白,车布二氏英译本和哈氏英译本的英译文虽然都稍有增饰,但仍交代得不甚清楚。我们在这里根据个人的理解,在文字中略有补充,用以衬托原义。

    20
由于前任总督们的疏忽或残暴,使太平日子也和战时同样的可怕。阿吉利可拉在到任的头一年,就立刻废除了上页所说的那些苛政,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太平之福。当夏天来到的时候'46',他调集了兵马,亲临行阵,褒奖军纪严明的部队,而严格地约束那些涣散游情的士兵。他亲自选择安营扎寨的处所,亲自巡视各个河口和森林。他经常出兵突然袭击敌人,使敌境荒燕,并使敌人疲于奔命;当敌人饱受惊惶的时候,他很宽和地诱论他们,所以求和之路。因此,有许多直到此时仍未归附罗马的国家现在都纳质归降而不再与罗马为敌了。阿古利可拉规划精密地在这些国家之间建立许多坞壁以屯驻兵马,以往,新获得的不列颠地区从们没有像这样不受攻击而就归服了罗马'47'。

'46' 公元79年夏季。

'47' 此句拉丁原丈为:“ut nulla ante Britannlae nova pars
pariter il1acessita transierit。”,“illacessita”(不受攻击)一字的含义不很明确,不知指的是不受罗马人的攻亩还是不受邻近部落的攻击。哈氏英译本译作“。。ever
before passed over to Rome with so little lnterference from the
ne1ghbours”,可见哈氏认为是指”不受邻近部落的攻责”。草布二氏英译本在这里译作:“。。no newly…acquir -ed oart of
Britain had b6fore been treated。”前者过于武断,后者过于含糊,所以我们完全采取直译,让读者者自己去体会原意。

    21
在第二年的冬季里,实施了一些善后的措施。为了使一群分散的、野蛮而好战的居民能够由于舒适而安于平静的生活,阿古利可拉对于修盖庙宇、公共场所和住宅都予以私人的鼓励和公家的协助。他奖励那些勤勤勉勉的,伤斥那些游手好闲的:因此,居民不再是被迫服役,而是以自动的竞争来响应他的鼓励了。他使酋长的儿子们都接受通达的教育。他不喜欢高卢人的勤勉,而对不列颠人的聪慧表示特别的嘉许,因此,这些从来不接受拉丁语的居民免在居然学习罗马人滔滔不绝的辞令来了。并且,他们也以穿着罗马人的衣裳为荣,穿拖袈(toga)之风大为流行。他们逐渐为一些使人堕落的器物设备如花厅(Dorticu)'48'、浴池和风雅的宴会等所迷惑。所有这些正是他们被奴役的一种方式,而他们却愚笨得把这些东西称为“文化”。

'48'
“porticuS”指一种装饰得很华丽的过道,上有天花板,两旁有排住,类似我国的长廊。但它除了作为通道以外,更经常用作休息的地方,大多比长廊夏宽敞一些,在形式上和性质上都和我国旧式建筑中的花厅相仿佛,所以译作“花厅”似更恰当。

    22
到了他出师以来的第三年'49',又开始进攻薪的土著部落,直到塔淖斯(Tanaus)'50'(河口名)为止,军锋所及,遍地成墟。这一次攻击使敌人甚为惊惧,以致当我军受到暴风侵袭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来袭击:还让我军能利用时间来修筑坞壁。久经故障的将士提到,没有一位将军能比阿古利可拉更善于选择适宜的地势;阿古利可拉所修建的坞壁没有一个曾被敌人攻陷过,也没有一个因为败北或逃亡而被放弃过。这些坞壁中都有一年的储积,因此可以对付长期被围的局面。到了冬季,边境无警报之虞,每一坞的戍军都能够自保,而且还可以出兵袭击敌人。那些受挫折的、被困的敌人每每惯于从冬天的胜利中补偿夏天的损失,而现在他们发现无论在冬天或在夏天,他们都同样地被齿败了。

'49' 公元80年。

'50'
塔淖斯不知指的哪一条河的河口,许多学者对这个地名的考证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有人认为是现代的苔衣湾(Firth of Tay),有人认为是推德河(Twtweed)口,还有人认为是索尔威湾(Solway)。

阿古利可拉从来不贪婪地把旁人之功攘为已有;他的将士和吏属凡有所施为,无一不受到他公正的裁察。有些人说他在谴责人时过于严厉,说他对待好人固然很和霭,而对待坏人也就相当严峻。但是,他从不因怒而怀恨,他的冷淡和缄默并不可怕。他认为与其心藏忿恨,倒不如怒形于色了。

    23
在第四个夏季中'51',他巩固了已经征服的地方。如果依仗我们军队的勇敢和罗马的声威,我们可以把整个不列颠括人国境之内。在两岸都被海水深深切人陆地的两个海口克洛塔(Clota)和波多特里亚(Bodotria)'52'之间,仅为一条很狭的地峡,阿古利可拉筑了一列坞壁来防守此处,而现在在这条防线以南的全部地方都已经被征服了,所以敌人便仿佛被赶到了另一个岛上似的。

'51' 公元81年夏季。

'52' 克洛塔海口即今之克来德湾(F。of CLyde),波多特里亚海口即今之福尔斯海口(F。Of
Eorth)。

    24
在出兵的第五年,阿古利可拉亲自乘第一只兵船领兵渡过克洛塔海口'53',于屡战屡捷之后,征服了一些前所未知的部落。他派一支军队驻
扎在不列颠面临爱尔兰的一带地方,其目的倒不在于防御而在于乘机进取:因为爱尔兰位于不列颠与西班牙之间,对于环绕着高卢的那片海面来说,其位置甚为有利,它可以作为帝国中各个强有力的部分彼此联系的桥梁,因而造成互为声援之势。爱尔兰比不列颠要小一些,但比我们内海'54'中的一切岛屿都要大。其土壤、气候、民情风俗大致都与不列颠相似。我们因为通商往来的缘故,对于该岛的港口和通道大多熟悉。在这个岛上,有一个小国的国王因为发生内乱而被赶了出来:阿古利可拉收留了他。表面上是款待他,而实际上是把他扣留住了,为了将来有利用他的地方。阿古利可拉常向我提起:只要一个官军军团和很少一部分辅军就可以征服爱尔兰而占有之,占有爱尔兰对于不列颠是有利的,因为这样一来,四方八面所见到的都是罗马的军队,不列颠人大概也就不会再有获得自由的希望了。

'53' 此处拉丁原文“Quinto expeditionum anno nave prima
trans…gressus ignotas ad id tempus; gentis crebris simrl ac pros…peris proeliis
domuit”,并没有说明阿古利可拉渡过哪一个海口,哈氏英译本也没有指明是哪一个海口。车布二氏英译本在这里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