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一个三业已除,持戒清净的人,再精进勤修正定,即以父母所生的身体,不须等到证得天眼通,就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的佛菩萨,亲闻妙法,亲蒙佛加持授记,得大神通,可以神游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毫无阻碍。宿命清净,永不堕落三途,艰难险阻之处了。

 

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这就是第二步的修行渐次。

 

修行最要紧是严持戒律,在未受戒前不知道而犯戒,不算犯戒,但在受戒后就要改过自新,不可重犯。有人说:那不受戒就不怕犯戒了。但不受戒,则对学佛修道上不相应,还不会进步呢!所以在佛教上对于受戒和守戒是很重要的。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什么叫做违逆现业呢?阿难,这个持清净禁戒的行者,心中已经没有贪淫的意念,就不会随著外边的六尘,到处奔波流逸。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因为不随尘境转移,六根六尘不相对,于是就会反流,返归本有元明,全体归于一闻性,见、闻、觉、知、尝和嗅等六根,皆不起作用。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这时只见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像看见琉璃瓶内,高悬明白一样。身心也觉洒脱,无挂无碍,无拘无束,身量与心量,周圆沙界,有情与无情,同体不分。心佛与众生,融合无二,获大平等,得大安乐。所有十方诸佛之秘密、圆满、清净、神妙境界,皆显现于心镜之中。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这个人就证得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减。再以这不生不灭的因地心,渐次进修,依所行持的成就,次第安立各种圣位名称,这就是第三步的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阿难,这善男子,欲海已干,爱河枯竭,根与尘不相为偶,当生已是最后身相,永不再有舍生受生了。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到这境地,已能保持自心的灵明洞彻,纯是自性智慧,光明圆满,普照十方世界,没有尘障,没有根碍,只有智慧,故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欲爱最微习气,虽然得到初步干枯,但无明还未破除,故还不能与诸佛如来的真如法性相接合。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现在讲十信住。就用这个干慧心,依照中道观智,逆流而入,用中心如如妙智,观中道如如妙理。这时圆通的妙理,犹如莲花开放,从真妙圆明之心,再发出更真妙的智光,就能把一切妄想,扫除净尽,也即能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自己亲证到这个境界,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时纯是中道理体,信心坚固,不再退失,这就是信心住。

 

吾人为何有妄想?就因为有欲爱有贪心。欲爱即无明。要除妄想,就要先破无明。无明破了,没有欲爱,没有贪心,自然没有妄想。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既然有了真信,就有真慧,有真慧就能明了一切事理,皆圆通无碍。故五阴不能遮盖,十二处不能局限,十八界不能阻碍,一切诸法皆能圆融通达,不能障碍。这样就能知过去、未来,以及无量无数劫中,怎样受生舍生,一切欲爱习气,每一生有每一生的习气,如杀盗淫妄等恶习气,亦有念经持咒,行善积德等好习气。总之,这些习气,就在自己面前,好像电影一样的,一幕一幕影现。能够清楚地记忆,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就是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因妙圆之正信,已纯是真智,契合中道理体,成为真实真精,就能把无始以来的习气,发化通融为一精明,精明即如如智体,真净即如如理体。以如如智契合如如理,这就叫做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既得真净理体,自然心精现前,就能纯以智慧用事,把一切无明习气,皆化成智慧,这就叫做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执持明照的智慧,周遍于寂湛理性中,这些寂智妙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时常凝然不动,即有定力,这叫做定力住。

 

以上五位属五根,下五位属五力。如果木之根种植于地,结根既久,自有不拔之力。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力既深,就发出智慧光明,这光明慧性愈入愈深,再没有阻碍,此时达到有进无退,叫做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心既不退,安然前进,保持不失,就能和十方法身如来,气分相交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佛护持你成道业,你亦能护持佛法,发扬光大,这叫做护法心住。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始觉的智慧,保持不失,就能以智光的妙力,回转诸佛的慈光,入于自己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回到佛的心中。心佛不二,犹如两镜相对,镜中有镜,影中有影,重重叠叠,互相摄入,这就叫做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佛光与心光,密通冥应,不是外人能见能知,两光互摄,凝然常定,与无上净妙戒体,一同安住,无作无为,莫有一念落于烦恼,这境界就叫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安住清净戒体,自由自在,又能从体起用,游化十方,遂心满意,随愿往返,这叫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现在讲十住位。形容菩萨已快到佛果位,现在只是暂住在这十位上。

 

阿难,这修满十信住的善男子,因修证耳根圆通,才能发此十心妙用。由是十心妙用和真心本具之十心妙用,互相涉入,十心与一心,原无二体,圆成一心,这叫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依此妙心,发明妙智,如洁净的琉璃,毫无遮蔽,智不离心,心不碍智,内外明彻。用前之妙心契真如之妙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作为进入后位的基地。以后一切行持,皆由此起,所以叫做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由心智的始觉,涉入本觉的理体,智照理,理契智,互相鉴照,理智俱得明了,所以能游化十方,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自利利他,广做佛事,一切皆无障碍,这就叫做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所修妙行,已与佛行相同,领受了佛陀的真如气分,将生佛家,将作佛子。这就和中阴身自求同业,以为父母一样。既然密齐果德,阴信冥通,就可以入如来种,名为生贵处。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既入诸佛的胎藏,得为佛种,就是大觉法王之真胤,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如胎已长成,人相不缺,佛相圆满,这叫做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不但容貌如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就是内照真如,心相圆满,也和佛一样,成正知觉,这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外貌和内心都已和佛一样,但还如小孩没有佛之大智,再一日一日增进,这叫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外身内心,同时增长,十身灵相,即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和国土身,虽能一时具足,但还未显著,如胎方成,体力尚未充沛,故为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佛的容貌已完全形成了,出胎以后,便是佛的嫡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叫做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仪表长成至成人,亦如转轮圣王,以国家大事,分一部分交太子管理。佛亦先使代宣教化,摄行佛事,若见智力增长,度生不怖堪当大任,代与授记。好像刹利王,世子长成,即举行仪式、宝座、罗幔、音乐,及四大海水,入金瓶中,灌王子顶,这就是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现在讲十行住,亦是十度波罗蜜。前面十位是生佛家而为佛子,现在十行是广摄六度波罗蜜,而行佛事。

 

阿难,是善男子,既然已受灌顶,成为真佛子,已能具足如来的无量妙德,故也能随顺十方国土众生。这种随顺是指布施波罗蜜。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但这里只有二:(一)将自己很喜欢的来布施,来随顺一切众生;(二)也令一切众生皆欢喜,这叫欢喜地,即施度。

 

好像地藏经上说:“若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遇最贫贱残废不完具者,欲布施时而能具大慈悲,亲手布施,下心含笑,软言慰谕。”这就是随顺欢喜地。如果是讨厌勉强,没有半点同情,还轻视侮辱。中国有不食嗟来之食,即唉!拿去吃!这就不是随顺众生,不能叫做欢喜地了。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第二是戒度,自己戒德圆满,就能以戒德来感化众生,使众生皆能持戒,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叫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第三是忍度:自己已明白,亦令一切众生明白。凡遇辱骂,皆能容忍没有违拒,人我皆空,不生嗔恨,无嗔恨才是真忍辱,故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第四精进度:在十二类众生中,都能随类前往化度,穷未来际,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周遍十方,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这叫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第五禅度,因心不散乱,以一念定力来修种种法门,故能知种种法门,皆可以融合而为一体,因此随机说法,都不会发生任何差错,这就叫做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第六慧度,一即是理,多即是事。同即是理,异即是事。以一理能显一切事,一事能显一切理。故能理不碍于事,事不碍于理,一一行中,都能真俗互融,事理无碍。这叫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第七方便度:既能事理无碍,则十方世界,满是微尘,是大中现小,每一粒尘,现十方世界,是小中现大。现微尘,现世界,都互相通融,不相妨碍。这是事事无碍,所以叫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第八愿度:不便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就是菩萨万行,无不具足,皆能现前,皆是第一波罗蜜多,即无论哪一行门,都能达到最高最上之究竟处,也是到彼岸,从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而到达涅槃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往返度众生之愿无有休息,诚为可尊可重,故曰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第九力度:既已圆融无碍,一切能和诸佛相同,则一言一行,自合十方诸佛轨则,依此建立利他的教法。可以助佛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这叫做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