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般剌密谛法师多行勤息,化及有情,固足以称作沙门,他把本经潜带入中国,又须从速地译完它,为什么呢?因他匿经去国,不久国王当会降罪于边官,故这位法师打算赶快回国,以认其罪,毋令贻害他人,由此可见这位法师的高行雅操,也可见他对本经的贡献,功德是如何的大了。我们今日得见是经,实赖谛师此项广大功德所赐,故谨在经首,将这位元沙门的一段宏法经过,先向大家介绍。

 

同时,我们也应向这位沙门学习。学习什么呢?学‘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何谓勤修戒定慧呢?首先应皈依三宝,继应谨持五戒,并且依戒修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五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条戒是学佛的准绳,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都能修持五戒,就不会失落自己的本份。

 

可能有人说:前四戒,看来是应该守的,但为什么喝酒也要戒呢?甚至有很多人就是为了喜欢抽烟喝洒,由于有这么一项戒酒的规条,就宁可不亲近佛法,然而,却不去自自一下:抽烟对不对呢?喝酒应不应该呢?又或许有人会说:人人都喝酒,人人都抽烟,此乃人之所发好,有何不对呢?殊不知‘买焉不察’,染习成风,无知蠢动,迹近盲从,及至习以为常,尚懵然不觉,于焉人云亦云,终至移形换格,癖病日深,积习难除,犹自狡辩,强护其短,这确实是弥足悲叹的事。须知即或未酿成大病,但已具小病,纵然未演成大病,也属毛病了,各位看看,这是多么的愚痴呢?

 

为什么我们需要戒酒呢?这里给各位讲一则故事:

 

有个人发心学佛,并受五戒,唯独好酒,且恶习未除之余,一天举杯欲饮,却苦无下酒之菜,适见邻鸡,搜啄而来,乃大喜过望,捕而烹之,这么一来,只为杯中物,转瞬间接连地犯下了盗戒与杀戒,迨畅饮之余,邻妇过门查询了,此君复频频摇首,口口称无,更于酒气翻腾之下,见美色而起淫心,竟强而污之,由是,妄语戒及淫戒也一并犯了,事后,拘于官,绳于法,系于囹圄。你们看!只为一点小毛病,便使一个佛子接二连三地把五戒全犯了。此乃因酒能乱性,到时身不由己,即胡天胡地,而招致大祸临头,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各位不可不慎,也不可不戒!

 

受戒,应怎么受呢?并不是自己看看书上所说的,怎么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就算受了戒,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随便的,也不是在佛前上了炷香,或烧几个香疤,就算是受戒了。而是必须请求一位高僧大德,为你正式地依法主持,说戒作证,授你戒体,才属受戒,然后更需依法修行,这样,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此部经的宗旨,是教我们修习坚固大定,因为修定便可智慧大开,如果没有定力,便得不到慧力,没有慧力,又怎能学佛呢?那么,定力又从何而来呢?乃是从戒而来,平素不滥于情,而用道心处事,是为定;修定,源于受戒守戒,方能在修行之中,与法相应,获致法水的灌溉,而得以欣欣向荣。

 

沙门共分四类:(一)胜道沙门,凡修行证果的,如证阿罗汉,或证菩萨果等是。(二)说道沙门,凡宏法利生的,像我现在给各位讲经,称做宏法,能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的,便叫利生。(三)活道沙门,凡精持戒律,注重修行的,即所谓以道过活之意。(四)污道沙门,凡开斋破戒、违背佛律,对佛教有所染污,而生毁坏,甚且令一般人不生信心的,便属有污佛道的出家人了。

 

‘般剌密谛’是主持翻译这部经的人,梵语为名,华言‘极量’,意谓智慧、才能,均极丰富圆满。为什么称他做译主呢?因为当时一同进行翻译这部经者,不止他一个人,而是聚集很多法师大德,一起工作的,谛师乃此译场的首座故。

 

‘译’者,变易之义,意即从梵语转易为中文,这位主理翻译的谛师,当时是在广州的一座大寺院——‘制止寺’进行工作,故在历明传译这一门中,先提到他的名字。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在谛师主译的译场中,有一位助手,是来自‘乌苌国’的‘沙门’,名叫‘弥伽释迦’。乌苌国也是当时古印度的一个国名,是前阿输迦王的花园,旧称乌场,在印度北部的地方。弥伽释迦,中译‘降伏’,这位元法师是助理语音翻译的工作、确定由梵音变易成华语的适宜词句,他是担当译场要务的一员。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罗浮山’,是广东省名山之一,‘南楼寺’是‘沙门’‘怀迪’法师所住的地方。在怀师的师父为分取这法名的时候,望他能精进用功,故用此名,因怀者抱负之意,迪者进取之谓,具有常怀精进、刻意修行之义。怀师学问渊博,平素广览群经,深研佛典,融会贯通,兼擅梵语,故能当证译之职;虽然,般剌密谛与弥伽释迦两师均谙梵华语文,但是,缘于甫抵华夏,犹恐未适,为得以彻底明了,故特用一位中国法师,来协助参证译文,以求尽善尽美。

 

不过,在最近的经本中,就没有提到怀师的名字了,古本上是有的,至于为何略去呢?则无从查考,但我希望以后我们研读或讲演这部经时,仍该知道这位担任证译的法师。

 

菩萨戒弟子  前正议大夫  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清河房融  笔受

 

‘菩萨戒’共有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学菩萨道的戒法,亦属大乘的戒法,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应受的戒。梵网经有云:无论国王百官,在受位时,都应受菩萨戒。房融以宰相之身,因深明佛义,因以佛作父,以菩萨为兄,而于受戒后自称为‘弟子’。

 

‘前’即以前,‘正议’在史册中称正谏,官名也,是对朝政国务任谏议之职,故亦称‘谏议大夫’,又称‘言官’、‘大夫’,官职之谓也。

 

‘同中书门下’的同字,具有两义:(一)兼同之意。即说房相兼掌‘中书’及‘门下’这左右两相府的事务。(二)共同之谓,意乃与同僚等共理职事。中书,是职掌帝言御劄。门下,为主理政务。

 

‘平章事’,平即平均,章是彰显,事乃事务,串起来的意思是:均理政事,彰显法度等务。

 

‘清河’地方名,也就是房融的家乡,‘房融’,人名,姓房名融,有子房琯,他们父子均先后官拜宰辅,房融的事略极少,有之多出自其子琯的记载中。

 

‘笔受’是以其文笔,润色经文之意,使章名语法,文理词义,同致佳妙故此,楞严经的行文措词,都极为优美,堪称诸经之最,各位如有志研学中文,这部经亦足为你们的范本。

 

第十门是‘别解文义’,这是将全经的含义,析别分解,都判三分,计:(一)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这一分判,始于晋朝高僧道安法师,因后秦主苻坚曾挟十万师之众,直取襄阳,以得亲近安师为乐事,故后人提及安师时,亦称‘苻秦道安’。

 

‘初序分’,属于经前的序介起缘,‘正宗分’为阐明经中的宗趣,‘流通分’是经后劝信与流布的文字,安师这一分判,曾得证于亲光菩萨的佛地经论,由是可知,梵华高德,所见雷同,故以后的法师皆依此判,而经弘教化。

 

以上所讲的,都属经前方便,现在我们循此三分,正说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

 

‘如是我闻’:‘如’是信,亦是指法之辞,指明这部楞严经十卷之法,‘是’为这部经所说之法,实在是这样,‘我闻’实在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如是’,亦是信成就,凡佛所说的经典,都有六种成就:(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为什么以信为首呢?‘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道的根源,功德的母亲,它能增长一切的善根,信是特别重要的,又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佛法如大海那样深,没有旁的方法可以进去,只有信才能深入,只有信才能明白,所以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你现在坐在这里,听我讲经,一定要有信心,不可有怀疑心,有怀疑心,我讲对了,你们还说不对;有信心,就算我讲错了,你们还是说对的,有道理,所以来听经,不要信自己,要信我。我说:楞严经怎样好,你们相信,同意我的说法,这便是信成就。有信还要有闻,好像我现在讲经,虽有信心,但不来听,要到外边去游玩,饮咖啡,等到回来时,已讲完了,这怎能有闻成就?今天有位白小姐,她抱病还来听经,这才是闻成就。现在你们这样多人,千里迢迢,从西雅图来这里听经,亦算有闻成就,我无论如何,会成就你们的信心,和完成你们的闻成就。有信有闻,但没有时,亦没办法来听经,好像你们有的教书、有的读书、有的做工,怎能有时间?现在你们一同决定,利用暑假来学中文,和形容佛法,真是太好了,把中文学会,经典亦明白,这是一举两得,这就是时成就。有了时,没有说法主,亦不圆满,所以就把我从墓里拖出来,本来我叫墓中僧,与尘世隔绝,现在又出来对你们讲经说法了。说法有主了,但还要有个相当地方,这叫处,才能成就法会。有了适当的地方,还需要众人来听经,譬如有信、有闻、有时、有处、有主讲,但没有人来听,法会亦不能圆满,现在你们这样多人,从很远的地方,坐飞机来到这里,聚在一起来听经,这亦是有众成就了。

 

在此部经上,佛是主讲,处是给孤独园,众是诸大比丘,凡佛所说经典,都具有此六种成就。

 

‘我闻’:这里的我,是阿难自称,又‘我’的析义,有四种不同的说法:(一)凡夫妄计执著的我。(二)外道妄计幻想的神我。(三)菩萨随世示现的假我。(四)如来法身的真我。凡夫执著肉躯是我的,其实肉躯只是临时的,好比旅店,旅店不能久住,终要搬迁,肉身亦如房屋,房屋坏了,不能长住里面,就要搬家;凡夫不明白,执著肉躯是真我,终日为它奔波劳碌,唯求食好、住好、穿好,不知这个臭皮囊是最肮脏的,如眼屎、耳屎、鼻涕、口水,三日不刷牙,便有口臭;四日不沐浴,便有身臭;甚至多出汗的人,一二天内便发出臭味,再加上大小便,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可爱惜的?况且一旦死了,半点人情味都没有,要去就去,绝不会因为你对它好,它就多陪你几天,甚至因一句不顺耳的话,便生嗔恨,怒气冲冲,烦恼重重,究竟这个我是谁呢?自己根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本来面目,反把像厕所一样污浊的肉躯,装饰得美丽堂皇,终日为它忙碌,岂不是太枉费?我一生便不为自己忙,只为别人忙,对自己这个臭皮囊,从来不去注意的。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为何阿难还有我?还称我?其实这只是假我,不是真我;本来是耳闻,为什么不说耳闻而说我闻?耳朵根本不能闻,所闻只是性闻,闻性是常在,耳朵只是闻的门户而已,我是一身之总,故曰我闻。我闻,亦是说是心闻。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从佛听来的,不是我自造的。

 

凡夫执著有我,所以生分别心,看不破,放不下,怎能得自在?外道妄计有神我,认为我就是神(详细分析起来太长,现在不讲),菩萨有假我,为何菩萨还有假我?菩萨已达无我相,所以明白此身是假,有假才有真,知道有假才会去找真。我人信佛,就是为追求真理,知道世间一切都是假的,故要在假的方面,找寻真的,从假我找到真我。真我是什么?就是自性,就是成佛,成佛才是真我,没有成佛以前,都是假的。凡夫以为自己这个肉身最好,生得又强壮,又高大,相貌一表堂堂,怎可说是假的?但是否能永恒不变、永久生存?如果不能,便是假的,不是真的了。

 

佛经开始,都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和外道经典不同,外道经首,不安‘阿’,便安‘嚘’,‘阿’,就是无的意思;‘嚘’是有的意思,因为有无不能决定,索性便两字都安上去。

 

‘如是我闻’,还有四种意思:(一)息众疑;(二)遵佛嘱;(三)息争论;(四)异外道。

 

(一)息众疑:阿难结集经藏时,升座说法,大众顿起三疑:(1)因为阿难法相圆满,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和佛一样,因此怀疑是否佛再活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