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觉性,故以空却意根的法门,最为第一。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舍利弗,意鹙子,有大智慧,住胎时已能代母和舅舅辩论,每论必胜,舅知其非常人。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从久远劫以来,心见已得清净,心见即眼识,不染色尘叫清净。心见既已清净,所以经过多生以来的事情,无论世间或出世间,凡圣权实,大小善恶,种种变化,种种事相,一经看见,即能通达了悟,没有障碍不明白处。

 

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最初我是跟沙然梵志学外道,后来沙然死了,我就无师可事。有一日在路途中,遇见迦叶波兄弟及马胜比丘,大家在谈因缘法。我见马胜比丘,威仪端严,令人敬仰,就问:“你师是谁,授你何法?”他答:“我师是佛陀。”“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当作如是说。”又听迦叶波兄弟说因缘深义:“一切诸法本,因缘无生主,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我听后顿然开悟,明白因缘道理,如来藏心,是周遍法界,没有边际的。

 

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舍利弗在途中闻佛弟子说因缘法后,顿然开悟,回去便将经过告诉目犍连。目连亦赞为胜法,便一起率领二百徒众来皈依佛陀。自从我跟佛出家后,又得佛的慈悲教诲,使我的心见更加圆明,得到大无畏,成就阿罗汉,为佛的首座弟子。我的成就,是听佛亲口说出来的道理,和从佛法中滋养而长成。就好像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一样。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现在佛问哪一法门最圆通,照我所证,用心见来谛观一切,心见就发出无碍智光,智光到极点处,就和佛的知见一样,最为第一。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普贤菩萨,行愿最大,故曰大行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已经跟从无量无数如来,弘扬佛法,为法王子,十方如来都教导有大乘根器的弟子们,来修我所立之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并观想十方如来遍满十方世界,我身亦遍满十方世界,于一切如来前,亲自承事供养。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世尊!我用心闻就能分别每个众生,所有的知见,不只这个世界,就是远在他方恒河沙界之外,如有一个众生,心中发起修普贤行者,我就即刻乘六牙白象(“白”表示清净梵行,“六牙”代表六度)到他面前来保护他。假使有百千亿众生,同时发心修普贤行,我亦化百千亿身,骑百千亿六牙白象,到他们的地方。纵使他们业障深重,看不见我,我亦会暗中为他们摩顶,拥护和安慰,令他们早日得到成就。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佛现在问哪法门最圆通,照我的本因地,是以心闻来分别一切,发出自性智慧光明,普照群机,得到大自在,最为第一。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是妻名,译作艳;难陀,译作喜。因佛门下,难陀太多,故加妻名以别于他人。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初入道,从佛出家,虽能严守戒律,但对于禅定,全无把握,因心常散乱,不得定力。无定就不能发慧,无慧不能断惑。惑不断就不能得无漏果位。佛乃教我及拘絺罗(舍利弗母舅,专修鼻端白)两目注视鼻端有白相,来收摄散乱心。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我观想了二十一天,感觉到鼻中出入气息,好像烟一样,从此就得到定力,身心都能圆明洞彻,遍观一切世界,清净无染,全无障碍。好像看琉璃一样,内外透明。烟相渐渐消灭,出入鼻息,竟变成白色。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时我的真心开朗,诸漏尽除,所有出入气息,都化作智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成阿罗汉道。佛为我授记,说我很快就得到菩提佛道。现在佛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认为观想气息,至息清成白,发出智慧光明,遍照十方,灭尽诸漏,故观息摄心,为第一法门。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满慈子,从座起立,顶礼佛足,向佛说:我从久远劫以来,就具有无碍辩才。辩才有四种:(一)法无碍辩,能说诸法,圆融无碍;(二)义无碍辩,能说义理,通达无碍;(三)辞无碍辩,能用一句话,畅演无量妙义,又能将无量妙义,归纳在数句话中;(四)乐说无碍辩,随顺众生喜乐,善巧方便,为他们说法而无疲厌。因我有这些辩才,故常为众生宣说无常、苦、空、不净之道理,及令他们明白真如实相的妙义。实相即无相,而无所不相,甚至对于恒河沙数如来,所有秘密法门,深奥义理,我亦于大众前,用巧妙的言词来开示给他们听,所以我得到一切无所畏的力量。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佛知道我有大辩才,可以用声音来转法轮,就教我要观机来发扬我的辩才,对机说法。我现在就时常随佛左右,助佛弘扬佛法,转大法轮。因我说法无畏,有如师子吼,就得成阿罗汉果。佛已印证我,说法第一。

 

说法亦可证果,所以只要一门深入,什么法都可以成就。但不可朝秦暮楚,不要乱修;要专一,不专一则修什么法都不能成就的。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佛现在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是以说法的无畏声音,来降伏三界诸魔,及五阴怨贼,消灭诸漏。故用舌根来说法,最为第一。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婆离,译作上首,原名车匿。当初佛为太子时,是佛侍从,曾从佛出游东门,见妇人生产痛苦。游南门时,见老人目昏耳聋,行步艰难之苦。游西门见病人呻吟之苦。游北门,见死人临死挣扎之痛苦。太子就无心出游,终日闷闷不乐。一日坐北花园树下,忽有一比丘手持锡杖,从容走过,太子就问:“你是谁。”答:“是比丘。”问:“为何做比丘?”答:“出家修道做比丘,可以断除生老病死之苦。”太子正要问如何修法,比丘已将锡杖向地一触,便腾空飞去;原来是净居天人化身,来点醒太子。太子遂发愿出家,即回家向父王请愿。王不许,当时有许多相师都说:如太子七天内不出家,便可为转轮圣王,掌握天下大权。王遂下令将东宫重围,不准太子外出。又派宫娥,日夜轮流服侍太子。太子无动于衷,只想冲出重围而愁无计可施。一夜忽闻天人说:“你贪五欲,而妄宿愿。”太子说:“我没有忘,只是被困宫中,不能逃出。”天人说:“你真有志,我可以助你出东宫。”太子即叫车匿,牵白马健陟来。太子一骑马上,四大天王各捧马足,连车匿一齐腾空,逾城而出。飞行约三由旬,降落于闲静林中,太子就用宝剑,剃除须发和宝冠宝衣等,交车匿持回,禀告父王,不必忧念。净饭王即派五臣同车匿来劝太子回国。太子说:“不成佛道,不回本国。”五臣见太子意决,就伴太子一起修行。时山中无粮,天人来献麻米。太子是食一粒,其中三臣,受不了苦,便先离去,往鹿园修道。经六年苦修,太子已是骨瘦如柴,牧羊女就来献乳粥。太子接受其供养,其他二臣,又恐太子不能修苦行,不得成就,亦先后离去,只有车匿始终跟随著。所以他说:“亲见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佛在雪山修苦行,本可成道,但恐世人误会,以为成佛一定要受苦,怕受不了苦的人会退心,所以就走到菩提树下安坐,并发誓:“不成佛道,不起此坐。”经四十八天,这时六欲天波旬魔王就梦见三十二变,觉得奇怪,马上观察是什么缘故?原来娑婆世界有位太子坐于树下,将成佛道!成佛则魔的子孙将会被消灭,这怎么可以呢?于是即刻派四魔女,现三十二媚相来引诱太子,欲令他生凡心生贪爱心,失去定力。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但太子既无爱又无欲,已是对境无心,不起贪爱,如如不动,了了常明。魔女向他献媚,太子乃作不净观说:“你们现在虽是美丽,但终是九孔常流不净,身体遍满菌虫。”这时魔女忽见自身九孔五脏,千万菌虫,污秽不堪,呕吐而去。魔王大怒,即率魔军,亲来加害。但太子已入无诤三昧,不恐惧,不动摇。魔王无计可施,只是抱怨而去。这是车匿亲自看见太子降伏魔军的情形。众生贪情欲,便流落三界,头出头没,无有了期。所以说:众生是业重情迷,佛是业尽情空。要了生死,脱轮回,便要远离贪欲,才能解脱。

 

【制诸外道】:佛未出世时,印度只有外道婆罗门教,佛成道后,大家都来皈依佛教,外道就生嫉妒怨恨,用许多方法来加害佛。如申日用毒饭来害佛,佛自念我心无毒,自不受害,果然食后安然无事。又遣五醉象来害佛,佛伸五指现五狮子,醉象即伏地不敢动弹,这亦是车匿亲见。

 

【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这是车匿再证明,佛已降伏魔王,制诸外道,深知贪欲为诸漏之因,故已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佛教我专修戒律。比丘守二百五十戒外,再加行、住、坐、卧四大威仪:行如风——行的时候好像轻风徐来,要慢慢行,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像刮(刮)飓风。立如松——站立的时候要正直,不要东歪西斜。坐如钟——坐的时候要腰直,安稳如大钟一样。卧如弓——卧时要吉祥卧,右手托腮。四大威仪各俱二百五十,总共一千。再加身口意三聚净戒,就成三千威仪。以三千配合身口七支,三七是二万一千,再合贪、嗔、痴、慢,以四乘之,就成八万四千细行。所以我对于杀盗淫妄,四种性业,和酒荤垦土,三种遮业,都能受持,清净无犯,身和心都入于寂灭境界。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慧光现前,故得成阿罗汉道。

 

什么是性业?性业是体性已恶,不得制止,一犯就成业,如犯杀盗淫妄等根本戒。

 

遮业是:体性非恶,而能引导作恶,故要遮止,不可令犯。如饮酒、食荤、开垦等。

 

从前有一居士,已受五戒,但对饮酒,还未放得下。他认为饮酒是遮业,不很重要,有一天就买了一瓶酒来独酌,但有酒无肴,未免扫兴。刚巧这时邻居有一支小鸡,走进他屋里,四顾无人,他便杀了小鸡,作为下酒肴。于是连犯了盗戒和杀戒。正在畅饮饱食,大快朵颐之际,邻居少妇来寻鸡,问他是否有看见?他一口说没有,又犯了妄语戒。饱暖思淫,既然前后无人,又把少妇强奸。终于由饮酒而把五戒都犯了,所以佛教里戒是很重要,一定要严守戒律,丝毫有犯。

 

你们现在学佛法,对于戒条,一定要清楚明析。戒有五戒、八戒,是在家居士受的。出家便要受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再受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