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观禅修-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碰到杯子时,注意「触、触」。
  拿起杯子时,注意「拿、拿」。
  用杯子倒水时,注意「倒水、倒水」。
  拿杯子靠近嘴唇时,注意「拿、拿」。
  杯子触到嘴唇时,注意「触、触」。
  触到水感觉冷时,注意「冷、冷」。
  吞水时,注意「吞、吞」。
  放回杯子时,注意「放回、放回」。
  手缩回来时,注意「缩手、缩手」。
  手放下时,注意「放下、放下」。
  手碰到身体边缘时,注意「触、触」。
  想转身回去时,注意「想要、想要」。
  在转身时,注意「转身、转身」。
  往前走时,注意「走、走」。
  到达想停下来的地方时,注意「想要、想要」。
  停下後,注意「停、停」。

  若你仍保持站姿片刻,继续观腹部的起伏。若打算坐下来,注意「想要、想要」。往前走准备坐下时,注意「走路、走路」。走到座位时,注意「到达、到达」。转身要坐下时,注意「转身、转身」。在坐的动作当下,注意「坐、坐」。慢慢地坐下,保持注意身体缓慢的动作。在手脚摆好姿势的同时,注意每一个细节动作。然後再回到原先的练习,观腹部起伏。

  你若想要躺下,注意「想要、想要」。然後遵照禅修的步骤注意整个躺下的过程──「起座、伸直、离去、接触床面、躺下」。当手脚和身体摆好位置时,把每一个动作当作禅修要注意的目标。缓缓地做每一个动作,然後再继续观腹部起伏。若疼痛、疲惫、痒,或其他感觉生起,一定要一一去注意它。注意所有的感觉、念头、构想、思考、反省以及手、脚、手臂、身体的所有动作。若没有特别要观察的,就把心安住在腹部的起伏。昏沉时注意「昏沉」,想睡时注意「想睡」。等你专注的能力足够时,就可以克服昏沉和睡意,而感觉精神清爽。再度提起精神,按基本的步骤练习。假使真的无法克服睡意,也要继续观察直到睡著为止。

  睡觉的状态是下意识的延续,它跟转世时初生的意识,以及临终时最後一刻的意识很类似。这时的意识状态很虚弱,因此无法作观。当你清醒的时候,在看、听、尝、嗅、触、想中间的片刻,下意识仍有规律地发生著,只是太短暂了,通常既不清楚,也不容易察觉到。它在睡觉时一直延续存在著,当你醒过来时,就变得不明显了,因为在清醒的时候,念头和我们要观察的目标比较突显。

  禅修应该从醒来的时候就开始,不过你是初学者,也许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只要你一想到,就必须立刻用功。比如说,当你一察觉自己正在反覆思考某件事,就必须警觉到这个事实,并且内心开始注意「思考、思考」。然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上。在起床的时候,必须警觉到身体每一个微细的动作,手脚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移动。当醒来时,是否想著现在是几点几分了?若有,注意「想、想」。打算下床了吗?若有,注意「想要、想要」。若准备移身至起床的姿势,注意「准备、准备」。当你慢慢起床时,注意「起身、起身」。呈坐姿时,注意「坐、坐」。若保持坐姿达一段时刻,转移到注意腹部的起伏。

  洗脸或洗澡时,完全警醒地做每一个细部动作,例如注意「注视、注视;看到、看到;伸、伸;拿、拿;触、触;感觉冷、感觉冷;擦拭、擦拭」。在穿衣服时,整理床铺时,开门窗、关门窗时,拿东西时,都要专注每个动作的细节。

  用餐时,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要观察。
  注视食物时,注意「注视、注视」。
  摆设餐点时,注意「摆设、摆设」。
  拿食物到嘴边时,注意「拿、拿」。
  脖子往前弯时,注意「弯、弯」。
  食物触到嘴边时,注意「触、触」。
  把食物放进嘴里时,注意「放入、放入」。
  嘴合上时,注意「合上、合上」。
  手缩回时,注意「缩回、缩回」。
  若手碰到盘子时,注意「触、触」。
  脖子伸直时,注意「伸直、伸直」。
  咀嚼时,注意「咀嚼、咀嚼」。
  知道什么味道,注意「知道、知道」。
  吞咽食物时,注意「吞、吞」。
  食物吞下去,触到食道边缘时,注意「触、触」。

  每吃进一小口饭时,采这种方式作观,直到用餐完毕。刚开始也许会省略很多细节,不必介意,也不用气馁。你若能坚持地练习,忽略的情形会逐渐减少。当你的程度较高时,将会注意到比我们现在所描述的更细腻的动作。

※基本经行练习

  每静坐四十至九十分钟後,可做行禅,以此交替练习。这有助於调和寂静和精进力以克服昏沉。你可在安静的步道上或房间内练习,最好的方式是走得比平常慢,慢速地走是理想的,不过也要以简单自然的方式进行。在经行时,要专注於脚和腿的动作,右脚开始起步时,注意「抬脚」,移动时,注意「移动」,放下时,注意「放下」。左脚也是这样。

  就跟静坐时观出入息的方法一样,所有分心的念头或感受应注意对治。经行时,眼睛若有瞟视,应立刻觉察「瞟视」,并回来注意脚的动作。把所有的细节都看清楚,即使那些非经行练习应有的动作也应如此。像瞟视,若无意中出现了,就注意「瞟视」。

  走到尽头时必须转身并朝反方向走,你会在还差两三步时察觉到这一点。必须注意想要转身的意念,刚开始也许很难察觉到,等专注力够强时就能看到它。看到想转身的意念之後,在转身的当下也要注意其他相关的念头和动作。走完最後一步,真正要转身时,注意「转身」,一只脚抬起时,注意「抬脚、转弯、放下」,另一只脚也是如此。然後起步走回去时,注意「抬脚、移动、放下」。常常会有禁不住的诱惑想找些有趣的看,这些未经调御的冲动若生起时,应注意「想要看」,就能自然地再回到脚的动作上面。

  对初学者来说,练习经行时,通常最好的方式是如上所述分三步骤来观察──「抬脚、移动、放下」。你的指导老师也会按照你的能力,教你分成较多或较少的步骤。有时候走得太慢并不方便,尤其在外面的环境禅修,因此,只须简单地注意「左右、左右」即可。重点不在於你分几个步骤观察,而在於身心现象发生的当下是否真正地觉照它,或者你的心只是茫茫然。

※禅修进阶

  经过一再的练习之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功夫已有相当的进步,而在做基本的腹部起伏观察时,专注力会延长持续。这时你会注意到,通常在「起」和「伏」之间稍有暂停。你若是坐著,在这暂停的片刻注意坐的姿势,像「起、伏、坐」。在注意「坐」的同时,将心摆在坐直的上半身。若是躺著,仍应照此步骤,完全警觉地注意「起、伏、躺」。假如觉得很容易做,就继续注意这三个步骤。若发现在「起」和「伏」之後都有暂停,则继续照「起、坐、伏、坐」的方式练习。或在躺的时候──「起、躺、伏、躺」。当你发觉以上所描述的三个或四个步骤已经不再容易做到的时候,则回到原来的练习方式,只注意「起、伏」。

  在做固定的观身练习时,不需要去在意影像和声音,只要你能把心安住在注意腹部的起伏,自然而然会观到这些。不过,你也许仍会想要注视某个目标,这时候不妨注意「看、看」两三次,然後再回到察觉腹部运动。若出现某人的影像,也注意「看、看」,然後再回来观腹部起伏。你曾无意中听到声音吗?当时有去听它吗?若有的话,注意「倾听、倾听」,做完这个动作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假使听到响亮的声音,像狗叫声、人在讲话或唱歌的声音,立刻注意「听、听」两三次,然後再回到基本的腹部起伏练习。

  当明显的影像和声音出现时,若你无法警觉到,并使它消失,则会随著它起联想,而无法绵密地观腹部起伏。这时腹部的起伏,可能变得较不清楚。而就在我们注意力薄弱时,会污染心灵的情绪才得以孳长繁殖。若产生联想时,内心注意两三次「联想、联想」,然後再提起来观照腹部起伏。手脚或身体移动时,若忘了去察觉它,则内心要注意「忘记、忘记」,然後再回到一般的腹部运动观察。

  有时候会觉得呼吸缓慢,或者不能清楚地感受到腹部的起伏。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你若坐著,继续单纯地注意「坐、坐;接触、接触」;若是躺著,就注意「躺、躺;接触、接触」。在观察「接触」的时候,不要把心安住在身体的固定部位,而是要按顺序地注意身体各个不同部位。身体会有好几个触点,而至少有六、七个地方应该去观察的。像大腿和膝盖的接触,两只手的上下相叠,或手指对手指,大拇指对大拇指,眼皮的张合,口内的舌头,或上下唇的相触。

※基本练习四

  截至目前为止,你参加此一训练课程已有相当一段时日。很有可能在发现自己进步不多之後,开始觉得懈怠。无论如何,不可中途而废,只需要注意著「懈怠、懈怠」。在注意力、专注力,以及内观能力尚未充分培养出来之前,都可能会怀疑这种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和功效。若有这种情形出现,应再回去观「疑、疑」的念头。你期待或希望好的成果吗?假使有的话,把这些念头当作禅修观察的目标:「期待、期待」或「希望、希望」。你是否尝试回忆到现在为止的训练方式?有的话,观照「回忆、回忆」。而在那个时候,你是否检视自己所观察的目标,来判断它是属於心法或色法吗?这时,要注意「检视、检视」。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感到失望吗?若有的话,注意失望的感觉。相反地,你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吗?若有的话,观快乐的感受。

  这种方法就是,当每一种心态发生时,去注意它,假使没有念头插入或感觉出现,就回来观腹部起伏。

  在严格的禅修期间,练习的时间,是从你早上醒来的那一刻直到晚上入睡为止。再强调一次,整天当中,包括晚上,只要不是在睡觉的那几个小时,你都必须不断地做基本的腹部练习,或者清醒地注意观察,不可有所懈怠。当禅修达到某个阶段,即使把练习的时间延长,你也不会觉得想睡觉;相反地,你将能够日夜不断地做下去。

※摘 要

  在这一个简短的训练过程里,我们强调,当每一个善法或恶法发生时,或者每一个肢体移动之际,无论它是大幅度或细微的动作,或者每一种身心苦乐的感受发生时,都应该去观察它。假使在练习期间,并没有特别值得去注意的,就回来全神贯注地观腹部起伏,当你必须走路去做任何事情时,每一个步代都要完全清醒,并且简单地注意「走、走」或者「左、右」。练习行禅时,每一个步伐都得注意「提起、移动、放下」。参加这项训练的学员,要是日夜精勤练习,在不久之内即可达到四种内观智慧的初阶(体验到生灭),然後朝更高一层内观禅修迈进。

※进阶练习──内观阶段

  如上所述,由於精勤的练习,警觉性和专注力已经增强,这时禅修者会发现「所观的目标」与「对它的觉察」成双出现,像「升起」和「察觉它升起」,「伏下」和「察觉它伏下」,「坐著」和「察觉坐著」,「弯手臂」和「察觉弯的动作」,「伸手臂」和「察觉伸的动作」,「抬脚」和「察觉抬的动作」,「脚放下」和「察觉放下的动作」。经由专一的注意力,他知道如何辨别每一个身心运作的过程:「升起是一个过程,知道它升起又是另一个过程;伏下是一个过程,知道它伏下又是另一个过程。」他了解到,「对它察觉」具有「趋向一个对象」的特性。这可解释为我们心的功能具有「倾向对象」或「认知对象」的特质。我们必须知道,物质的对象愈明显地呈现时,表示心观察得愈越清楚。这一点《清净道论》有如下的叙述:

  「当色法显然、明了、且澄澈时,以色法为对象的心法,亦随之清晰细腻。」

  当禅修者知道身行和心念作用两者之间的不同时,他若是个单纯的人,会从中直接经验到:「升起和觉知它;伏下和觉知它」,此外别无他物;没有「男人」或「女人」的名相,也没有「人」或「灵魂」的字眼。假若他是个博学多闻的人,会从对象的物质和觉知它的心识活动两者之间直接体会到:「此中唯有身和心,此外没有所谓男人或女人的个体。在观察中可发现,有一物质现象为对象,还有一心识活动去了知它,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