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讲的,《四十华严》所说的,“第一个位前,但发普贤心”。我们现在是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普贤心,我们现在是位前普贤。第二是“位中”,正在这个位子当中,那是等觉菩萨。第三“位后”,位后已经成佛,“成佛不舍因行”,这个意思是“谓成佛仍不舍因地的修行”。成了佛,得果就是成佛,成佛之后,还是以菩萨身分帮助阿弥陀佛,在十方刹土接引众生,以菩萨的身分。菩萨身分方便,佛的身分不方便,佛是师道,师道是尊师重道,不方便;菩萨是同学,前后同学,方便太多了。所以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很少用佛的身分,用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统统是普贤菩萨。

  “疏谓普贤之义为: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地曰贤”,这把两个字分开来讲。“此即位后之普贤,是为如来之化现也”。佛的化身,三十二应全是佛的化身,即使化现佛,那还是化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什么身?应化身,不是报身,报身我们见不到,报身太大。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你要知道,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你自己就证得报身;你要不证得报身,你见不到佛的报身。所以一般在同居土里头,见到佛还是应化身。到什么时候见到佛的报身?明心见性。也就是刚才讲的凡圣土下下品往生,在那边修行十二劫,你就证得报身,因为你成佛了,你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这时候是真正的阿惟越致菩萨。在这之前,你那个阿惟越致菩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你实在不是,但是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这个好处,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你想想,这个地方该不该去?不但该去,得赶快去。这个世间别再留恋,留恋在这个世间,自己要是把握不住,你就不可能不造业。所以你要细心去想想,这两个修行的处所,利害得失是天壤之别,聪明人应当知道怎样去选择。

  “至于《会疏》云”,《会疏》是日本人注的,《无量寿经》的注解,它有这么几句,也是解释普贤,“体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位邻极圣”,所以叫贤。这也是位中普贤,等觉菩萨。都是给我们说明普贤菩萨的意思。“《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导是引导、指导,御是统御,就是带领的意思,一切是指众生。十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众生,都有能力去帮助他、教导他、去带领他。“发十大愿王。愿西方往生,特翼赞弥陀”,帮助阿弥陀佛,“故于此经是为上首”。在这个经上,菩萨众里他列第一个,他来表法的,我们读了这些就晓得。“又《探玄记》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探玄记》是贤首国师注解《六十华严》,晋译的,这个本子他老人家讲“德周法界”,圆满的性德,这是普,“至顺调善”,顺是什么?中国人讲孝顺,调是调理,善是至善,我们中国人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贤的意思。

  “《大日经疏一》曰”,这是密宗的典籍,“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这个解释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两个字,普跟贤都是圆满的性德,一切众生个个不无,统统有。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性德在不在?在,只是隐而不现。迷了,智慧变成烦恼,德行变成造业,我们造的善恶业,这德行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也就是说,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迷了之后它扭曲,扭曲也不是真的扭曲,什么时候我们回头,这个扭曲也就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是普贤的性德。所以底下说得好,“谓菩提心所起愿行”,这句话很重要,你的愿、你的行要跟菩提心相应。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重要,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它相应,我们就在菩提道上。我们用什么心念佛?是用菩提心念佛,菩提心充满我们身口意,这就是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身行言教,把菩提心在自己身心显示出来,用真诚心待人接物,用清净平等觉、用大慈大悲,自他不二。“悉皆平等,遍一切处”,我们的信、我们的解、我们的行、我们的证都遍一切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境界。“纯一妙善”,纯一妙善是总的来说。为什么佛菩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我们要入这个境界,你说你欢不欢喜?跟诸佛菩萨一样,法喜充满。“备具众德”,备是没有欠缺,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能统统现出来。这是普贤的意思。

  “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胁士就是两边的,“侍佛左右”。我们后面这三尊佛像,当中是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是法身,卢舍那是报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三身是一身,一身是三身。从体上讲是毗卢遮那,法身;从用上讲,在实报庄严土,那叫卢舍那,报身;应化在十法界,这叫应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没离开。我们这后面,文殊、普贤在佛的两边。“乃释尊会中上首,在华严会上亦是上首。又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这个长子是通号。“《四十华严经四十颂》”里面有一句,“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所以诸位要知道,菩萨的名号不是一个人的专称,你学这个法门,就叫做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学《华严经》的,是普贤菩萨,也是文殊菩萨。你理解,《华严经》明白了、理解了,这是文殊;把你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待人接物,那叫普贤。普贤代表行门,文殊代表解门,解行不二,都是从用上说的;体,毗卢遮那代表本体,代表自性清净圆明体,都是表法的。

  “可见普贤正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化作等觉大士,襄赞释尊,演唱圣教。若据密教,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他摆在此地,菩萨里第一个人,前面我们看到迦叶尊者表禅净不二,这个地方,普贤菩萨在此地又代表密宗跟净土也是不二的。普贤菩萨在密宗是密教的初祖,密是他传的,但是在密宗里他称为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下面“《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他在这里代表的、表法的意思深,可以说是深广无际。“又金刚智之《五秘萨诀》曰: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亦名一切如来长子,亦名大阿阇黎。”我们看看这几句所说的,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的别名,在密宗里面的名称。“亦名如来长子”,这是《华严经》上称的,“亦名大阿阇黎”,大阿阇黎是密教称的。阿阇黎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轨范师,他的思想、言行可以做为修行人的榜样、模范,无论你是修哪一个法门、你是修哪一个宗派,普贤菩萨是总的示范。十大愿王每一愿都含摄其他的九愿,于是十愿就变成一百愿,这一百愿再要展开,无量无边的菩萨弘愿统统包括了,一条都不漏。从菩提心生的,真实不虚。

  “礼敬诸佛”,什么是诸佛?自性是诸佛。一切众生的体,在哲学里所讲的本体,能生能现的这个理体就是自性。佛法上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换句话说,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心就是佛,法怎么不是佛?礼敬诸佛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礼敬诸佛是一切恭敬,这才能把无始劫来极其微细的傲慢习气都断干净。为什么?礼敬诸佛,礼是外表的形式,敬是内心,内心真正有敬意,一切恭敬。对一切人恭敬,那一切诸佛菩萨不必说了,为什么?一切人是未来佛。对一切动物恭敬,动物里蚊虫蚂蚁、蜎飞蠕动,现在我们知道,动物最小的是细菌,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像小虫一样,它动,那是诸佛,对它要礼敬。树木花草它也是心现心生的,石头、泥沙这些矿物也是心现识变的,乃至于虚空,没有一法不是心现识变的,全是诸佛。所以《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众生,无情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植物、矿物、虚空大地,在大乘法里面全是自性现的,没有一样不是自性。自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有不是,明心见性的人就知道了。所以礼敬没有边际,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是自性的性德,圆满的性德。我们要想见性,你这样做就很容易见性,你不是这样修法,见性很难,为什么?你有业障。业障是什么?不敬!你的自性本来是具足礼敬,你今天对人有傲慢,这个人看不顺眼,那就是你为什么不能见性的原因。普贤菩萨给你讲清楚了,教你了,那你对他不相信,不肯依教奉行,谁吃亏?自己吃亏,普贤菩萨不吃亏。法性、法相不吃亏,自己的亏吃大了。就是迷了之后醒不过来,没有办法觉悟;要想觉悟,从礼敬开始,这普贤菩萨教的。

  第二“称赞如来”,第三“广修供养”,广修供养就是共产主义,就是六和敬里“利和同均”。底下是“忏除业障”。前面三个没有做到,业障忏除不干净,怎么忏都不干净,都还留着尾巴;前面这三个做到,业障会忏除干净。你就想想,我对一切人事物还有一点点没有恭敬心,那就叫业障;我见到别人做好事不能称赞,业障;见到别人做不好就宣扬,也是业障。所以称赞是称赞善,不称赞恶。我看到众生受苦受难,我自己生活还能过得去,看到之后,有这个因缘去帮助他而不肯去做,业障。你的业障怎么能忏除?所以前面这三个道理深。这十大愿,后后深于前前,后面可以包括前面,第二愿包括第一愿,第一愿不包括第二愿,末后“普皆回向”是统统都包括。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真干,从自己真诚心里面去做起,那就对了。作阿阇黎,阿阇黎就是做榜样,真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是言教,行为世范是身行,得真干才行。

  “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正显密净不二”,这个意思好,说得真好,“故先师夏老云”,就是夏莲居老居士,“净土即是密教显说”。这个话是什么?劝学密的人回归净土。为什么?密不容易成就。黄念老告诉我,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修密宗的只有六个人成就。这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太不容易了。修禅宗的,这是倓虚老法师讲的,他说他一生当中,参禅开悟的他一生当中没见到,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得禅定的有,像虚云老和尚得禅定,开悟的没有,你就知道难!迦叶尊者在此地表法,禅净不二,你要想真正成就,你修净土,禅可以带着,有禅有净土。这就说明,禅那一边不能成就,净能成就。学密的也是如此,这个地方普贤菩萨在这里表法,密那里不能成就,净成就了。夏莲居老居士他也学禅、也学密,最后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黄念祖老居士他也学禅、也学密,他的禅跟虚云老和尚学的,他的密是跟贡噶老人学的,他也修净土。最后在生病期间当中,他告诉我,每天念佛十四万声,日夜不懈怠,念佛往生净土。这都是大善知识,在这种末法时期给我们来做示范。为什么做这种种示现?这是无尽的慈悲,告诉我们别走弯路,他们走弯路给我们看,最后他总是归到净土,成就了。那我们还要学禅、还要学密吗?不要了,我们直接修净土就好,直路,不拐弯。表这个意思。“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极乐,远盛于其他教派。密净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暂不详论。”这个示现,特别是念公老人末后这一招,告诉我们,专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净土,他成功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这是梵文音译的,译法不一样,音都还差不多,都很接近,翻成中国意思叫“妙首”,也叫“妙吉祥”,“亦云妙德,是诸佛之师”。经上告诉我们,他是过去七佛的老师。你看七位学生都成佛了,他老人家还在菩萨位,帮助别人成就无上菩提,他做榜样给我们看。“《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这菩萨依赖之人,多少菩萨在修行过程当中都是文殊菩萨照顾。实际上文殊菩萨久远劫也就成佛了,但是都是以菩萨身,跟普贤菩萨一样,成佛了不舍因地。我们看到经上只讲七佛之师,在这个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