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手印愿文 禅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众生自我认可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东西,——我存在。一切众生说这是我的,我存在这个存在当中。那么愿什么呢?“离三轮垢身心清净业。”愿一切我及我的一切众生,离开身口意的三轮垢。“身心清净业”就是身口意三业要清净,那么离开三轮的垢染,获得身心的清净业,就成就了佛的三轮——神通轮、记心轮、教诫轮。身口意获得清净以后三轮就象雪山的清净河流水一样。这就是第一个愿:清除业海、清除业流,获得清净的一种愿望:“愿皆趋入四身佛海中”。愿一切众生和我自己一样都要趋入四身佛海中。
      四身是什么呢?第一是自性身,我们的本性,素身佛本来清净;还有法身、报身和化身。这加起来就是四身的佛海。

      乃至未得如此果位时
      所有一切生生世世中
      不闻罪业苦恼之名号
      愿常受用善乐之法海
      前面这一段愿可以说是总愿。总的愿:愿我度一切众生,离一切垢业,象河流一样清净,以至趋入佛海。是总的愿。那么下面的愿是中间的愿。
      “乃至未得如此果位时”就是在没有证得佛果位这个中间过程中,所有的一切、一切我、一切众生在生生世世当中,“不闻罪业苦恼之名号”这很重要。有的人总是怪众生,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恶业、恶事、诽谤、打击、是非、斗争,还有社会上等等的事情。那么你听到这些,这是你的罪业了,是你不清净。如果你清净,听不到这些。即使你听到了你也无心,等于没有听到。这就是你的福报和智慧了。你修好,才听不到了。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没有什么斗争矛盾,没有什么是非,在这里都没有。所以他这里的愿,愿我们不要听到这些东西,不闻罪业苦恼名号名称,。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好呢?他不闻三恶道名号。三恶道名号都没有听到,都是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念三宝的名号。所以“愿常受用善乐的法海。”善乐,善德之业。乐,法乐,还有空乐,就是智慧之乐,要受用这些法海。经常在这些法海当中游舞,在这些法海之中增长,在这些法海当中圆满自性的功德,所以非常重要。

      具信智慧精进及暇满
      遇善知识得口授心要
      如法修持无诸中断障
      愿受法乐生生世世中
      “具信”这个信心很重要。在整个修证过程当中,对种种法,对种种的智慧,以具信的一种态度去领受它。如果没有信心地去领受这些法,就成了染污,成了障碍。所以具信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具信的,不然会变成狂慧。“精进”——还要精进用功,以及应具有暇满的人生,八有暇,十圆满,都要具备。这加行里面都有的。
      “遇善知识得口授心要”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就是修行想成就、想圆满,一定要得到善知识的口授心要。不是文字,因为文字是大众看的。这里面可能是不同的阶段,理解都不一样。但是口授肯定是对机的,肯定是最需要的。最精华的东西是口授的,在密宗里面和禅宗都一样的。禅宗不落文字,当下指示你明白,明白以后文字就没有了。密宗呢?他要口诀传授,其他人不能听,而且也不能传出去,只有你当下明白,明白你去用就成就了,所以说非常重要。,修行人得了口授心要以后,不要泄露秘密,不要懈怠,要依法而行。
      “如法修持无诸中断障”这个中断障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本来你修行已经上来了,已经得到空明。觉得觉性开朗,得到相应,结果某一个事情一障碍,某个缘一来一牵,或者你自己因为精神太好了,功夫上来了,自己总想找个什么事做做,跑到外面去了,做事了,一回来又没有了,功夫又断了。这个中断障就是使修行不成就的障碍。中断障的范围是很多的,有的生病也是产生中断障的因缘;有的外缘太多,有的自己起了念头产生了执着等,这些都是中断障。有的在外面跑,就是说本来修得好好的在家里,一定要到那里,一跑就没有了,功夫就中断了。所以修行人有个修养,就是念念在功夫里,念念在觉照当中,做事和不做事一样,做事还是不急不求无为当中,慢慢地做。他没有什么一定要把这事做完再歇下来,他一直在功夫里面的。二十四小时,除非睡着了不知道,不能中断的。而且密宗里讲到有日瑜伽、夜瑜伽。你白天三时用功,一天是六时嘛,晚上如果失照了如果颠倒了,那功夫就中断了。到后来晚上也不能中断的,一直在一片当中才能叫大定。时时刻刻在觉性当中,大定现前,那么成就就快了。“愿受法乐生生世世中。”这个法乐是自性的法乐,智慧的法乐,在生生世世当中。那么也可以说,生生世世都没有离开佛法,都没有离开修行,都没有离开本性,一直要这样子,这是愿望。来世的时候不会迷失,不会退转,一直向上修,有人说我们往生西方不是更好吗?的确是很好,但有的发大心的人他愿意在这个世界上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那么他就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界上。一方面不离开佛法,一方面呢,在利益众生中培养功德,那么他修行成就就更高一点,速度就更快一些。

      闻圣理量无生障解脱
      思维口授永灭诸疑暗
      修生光明如量证实相
      三种智慧显现愿增长
      就是进一步讲“闻圣理量”圣人的开示。我们说有教量和理量。教证,就是通过文字经书的来跟你讲的,叫教证或者叫教量。那么通过善知识给你口授的叫理量,他就是给你讲道理,或给你指示,亲切明白。那么闻到圣人的这种理量,无知障就解脱了。
      无知障是指什么呢?无知障一个是指没智慧,对缘起人生种种问题解不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性体悟不透。一个是广来讲,一个是细来讲,微细,深入来讲,深入法性。就是有法执、着相,或者落空见;对法性的中道实相不明白,那么成了无知障。这两个无知障都要破的。一个是深入法性,一个是缘起广大的境界,这两者要融通。很多人只讲到一边,只讲到广大的相,不明白法性的深入。有的人只明白法性的深入,不明白广大的相。这两边都不行。就是深广两大般若,佛教里面讲都要融通的,才能圆融。所以无知障解脱,无知障解脱产生什么智慧呢?产生平等圆融的智慧。也就是“一切种智”,在禅宗而言,便是彻悟的境界。无论是什么问题,无论是深是广,你都没有障碍,都没有执着,没有不透彻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佛教里面的争论很多,人总是住在一边,有的住在深般若一边,有的住在广般若一边,有的执着某一个宗派见。象净土宗的宗派见和密宗见的有些不同。那么不知道内在的联系,只知道表面的不同,就产生了诤论。佛教一旦入了诤论的话,人我就会出来,口气就会不一样。你呵斥他,他呵斥你,总是我讲的对,你讲的一定不对。这个是不绝对的。但是如果从某一个角度讲,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是从究竟圆满来讲,都是有落处的,讲话总是有落处的。最对的人也是有落处的,那么禅宗说,你要把痕迹扫掉,你就讲得最对了,也没有对和错,只是一时的方便,门庭施设,一时的作用而已。作用过了你的话没有用了,就不会执着对和错,不会执着我的东西,我的话是究竟真理。甚至有的人说这是佛说的,我拿过来说了。那么佛说的也是因一时的机缘,当时这个话是对当时的机,但是对另一种人就没有用了,不是说不对,不是说佛讲错了,只是机缘不同了,这个话就没有意义了。是因为这种关系,所以说,无知障解脱了,对理就圆了,理量就具足了。
      “思维口授永灭诸疑暗”指对善知识,上师口授的这个口诀、法义一定要思维。有的人说:我们修心地法门什么都不要想,无念。如果你真的死在无念上,那什么智慧都没有。无念是即念离念的,要显现智慧,要思维,但是没有分别,要正思维,智慧才能透彻。
      对禅的悟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对灵知本性的悟,找到主人;一个是对一切相知道是自性的显现。还有对种种的理,要予以融通的悟智。种种提出的问题都要透彻,他是什么原因?起什么样作用?结果会如何?这三方面都要悟的,这三方面如果不能统一起来,这个人修行很困难,他总要碰到问题与障碍。所以真正的悟是三方面一体的圆融,不然的话,他碰到问题怎么办?理不圆,不知道别人讲得对不对,经里讲得契机不契机,这个师父讲的是不是适合我,他就不懂了。如果不了解这个山河大地一切万物都自性的显现的话,不能融通的话,那么事物就和他作对了,任何事物在他心里面就有障碍,他就怎么对治他,怎么破除他,怎么减少使他对我们的影响,就使劲在这上面做功夫了。老是有问题,忙有忙的问题,闲有闲的问题,身体好,身体差,年龄大、年龄小什么都是问题,原因就是悟不到。所以这三点要悟到,统一起来就没事了,整天就在道当中了。
      “修生光明如量证实相”修生起光明或者说自性的光明,通过修持觉照,在自性当中生起光明。这个光明不是说看到光,亮光的光,这个光明就是明明了了,觉性明点也叫明体。当觉性明明了了的时候就如量地证到实相。“如量”如就是符合,量就是证量。这个实相是不可说不可说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刚经》就讲实相,因为修自性的光明以后,才能如量证到的,这里面不是理解,但是不能离开理解。有的人说理悟和证悟有什么区别?既要理悟又要证到这个地方,他就没有区别了,你如果都没有理悟,说我证悟了,那不可能,没有理悟的人说证悟了,那个证悟不是究竟的,不是真实的。真正证悟的人,他就会有如理的智慧量来体现,他会流露出智慧来,会明白,这个明白 
      他知道是自己来的,是自性里面流露的,看佛经就很亲切很透彻。像六祖一样:弟子常生智慧,智慧会流露出来,自己知道会怎么做,自己知道怎么转,至于转得动,转不动,习气的深厚、轻微、各人根机不同而已。转得快、转得慢,这是不同的,但是知道自己会有智慧,自己找到了根本。自己知道怎么做,这肯定要具备的,由这些具备,才能置身于自性的光明之中,能够如量地证到实相。
      “三种智慧显现愿增长”三种智慧,第一种指根本智,就是灵妙真心,没有分别心,第二种,差别的智慧,就是说道种智,了知一切差别的事理;第三种圆融的智慧,根本和差别的一体即一切种智。“显现愿增长”这三种智慧都要显现,同时都要具备,而且愿不断地增长这三种智慧。

      离断常边二谛根之义
      离增减边殊胜道资量
      离轮涅边二利之果胜
      于彼无错谬法愿常遇
      离开断一边,人死灯灭;常一边,乌鸦黑,白鹤白,离断常边即入中道的正智。这二谛是:真谛与俗谛。真谛不离俗谛,俗谛不离真谛,真俗是不二的。根,一切万法之根,根之义就是我们的本性,这个本性不是断不是常,不是真,不是俗,又具备一切。所以根即不二的圆满之性。
      “离增减边殊胜道资量”什么叫离增减边?比如说我精进用功,功德会增长,我烦恼会减少,或不用功,功夫会退失,这叫增减边。很多人落在这一边上,我修行了,进步了,退步了,这个是我们的感觉,是一种执着心态,根本没有进和退。所以你要想在这个殊胜的道资粮上具备的话就离开增减、进退;离开自我的比量,好与不好,如果离开增减边,就是殊胜道的资粮。我们一般资粮,比如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是有漏性的,如果是殊胜道就是自性的,胜义的,胜义道的资粮就是叫你离开增减。离开增减,就回归到了本性的实相之中,所以就是胜义道的资粮。
      “离轮涅边二利之果胜”什么样叫离轮涅二边?对生死、轮回,我要出轮回,我是凡夫,我的业很重,或者说我要证涅磐,向往涅磐境界叫二边。“二利之果胜”就是说他这个果啊,果地的殊胜表现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的愿望是这样,离开轮回,没有生死轮回,也不求涅磐。所以说轮回如空华,涅磐 
      也不可得,那么这二利就具备了,自利利他,就是说自利来讲就没有轮回,那么利他来讲,也不住涅磐,不住生死所以没有生死,是大智慧;不住涅磐所以说能够无住地利益众生,是大慈悲。
      另外来解释什么样叫二利,你自性清净,平等具足种种功德,那么在你心里面所有的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