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士长日记-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类似的事情。这些朴实的言行体现了我们这个战斗集体的凝聚力,来到这个队伍的人都不想走,调走的人还闹着回来,这是多么难得的呀。
  节节胜利
  2月28日 钟医生…默默无闻的英雄
  今天是周末,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奋战,病魔投降了,病区又有12个病人出院了,住院病人的病情正在康复,原来激烈的战场终于暂时安静下来了。
  钟维农医生,这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呼吸内科医生,从建立病区到今天一直没有回过家,天天都是编外24小时值班。每天既是一线值班医生,又是二线值班医生,同时还承担着三线值班的任务。只要他在,大家心里都感到很踏实。一天晚上,ICU病人的呼吸机出现了异常的声音,护士报告后,他很快上来排除了故障;又一天晚上,越秀区人民医院请他去会诊,并非值班的他照样二话没说地去了。开始几天,为了收集数据,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不计个人得失、风趣的大将风度感染了全体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团结、协作,工作抢着干,把休息的时间让给别人,经常说些幽默、笑话故事,让工作气氛轻松些。
  我真希望在这样的集体干下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吃饭时我问钟医生想回家吗?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这个月的手机费暴涨了,因为每天都要给儿子打半小时的电话,儿子曾在电话里夸他:“爸爸,你真行,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是的,为了患者早日康复,钟医生真可谓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英雄。
  3月3日 请来心理医生
  经过18天的连续作战,大家都感到身心疲惫。这两天,院领导给我们请来心理医生尹平为我们进行心理调适。在集体讲课后,他又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大家的精神压力大大减轻,真是太管用了。一些医生和护士说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住院的病人,因为他们也正遭受着心理的煎熬。
  我看到有的医护人员写赞扬信给病倒的医务人员,称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有的与病人握手谈心,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的请来病人的家属,在隔离措施许可的前提下进入病房抚慰自己的亲人。这一切使得医患关系变得十分融洽。我们还收到病人出院后写来的感谢信和锦旗,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3月5日 我们又赢了!
  凌晨3点左右,睡梦中的我突然听到急促的电话铃声。有情况!我抓起电话一听,值班护士正向值班的主治医生钟维农汇报:5床病人呼吸加快,气管压力明显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是气管有分泌物堵塞或者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提高吸氧浓度,检查氧源、呼吸机管道,给病人吸痰……”钟医生迅速在电话里发出指令(虽然这些工作按常规护士们都会去做)。我把电话放下,冲出去时,钟医生也已冲出值班房戴上帽子、口罩,换上隔离鞋,边走边穿隔离衣,约2分钟,穿戴完毕,赶到病人床边,边听汇报边检查病人和仪器。检查呼吸机管道是否通畅,检查后证实呼吸机运转正常,但患者呼吸频率仍为50~60次/分,气道压力超过50厘米水柱,血氧饱和度只有50%~60%,一看病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唇紫发绀,颜面浮肿,有皮下捻发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马上得出结论:病人出现了纵膈气肿,不马上处理,病人会因纵膈摆动,缺氧而死亡。钟医生随即吩咐护士准备手术切开包,并请放射科医生到床边照片。在准备手术切开包的同时,钟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降低呼吸末正压、潮气量,加快呼吸频率……钟医生迅速给病人颈部皮肤消毒,在锁骨上窝部位切开皮肤,止血、分离皮下组织,放入橡皮引流条,见有大量气泡逸出,提示引流通畅。十分钟后,病人呼吸逐渐平缓,气道压力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这时放射科医生来了,胸片结果证实为纵膈气肿,经过紧急而有效的处理,病人病情渐趋稳定。为了防止病情反复,钟医生继续留在床边观察病情。这时,我无意中看了一下窗外,天已发白,一看时间,已过了6点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战结束了,我们又赢了!
  3月8日 病区洋溢着节日气氛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三八国际妇女节。一大清早,钟维农医生和梁瑞梅护士长买来了一大捆康乃馨,赵子文主任即委派年轻、英俊的男医生黄侃把这些鲜花送到病房,给每位女患者发3枝,寓“重生健康”之意。顿时,病房沸腾了,有的说:“太好了!”有的喊:“万岁!”
  忽然,赵主任想起了什么,只见他跑了出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一大篮鲜艳的玫瑰,不好意思地说:“献给辛苦的护士们。”姑娘们笑了,就像那朵朵含苞欲放的红玫瑰。
  今天,临时病区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今天过得真开心,要是天天这样多好。
  临时病区成立一个月
  3月10日 24天来,无医护人员感染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志们的斗志越来越强,对于夺取最后的胜利,大家信心百倍。24天来,我们共收治了62例患者,治愈出院43例,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无医护人员被感染。初战告一段落,我们向上级、向人民交了份满意的答卷,等到病魔被击退的那一天,我们有信心交100分的答卷。
  这些天来,院领导们不断地来看望我们,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励,提醒大家不要麻痹大意,仍要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病人,保护好病人就是保护好社会。”这是王院长临走时对我们说的话,是啊,为了病人的家庭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一定要保存战斗力,直至最后的胜利。
  3月17日 临时党小组成立
  自2月20日成立临时党小组以来将近一个月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收到了12位同志的入党申请书,他们中有医生、护士和助理护士。在这些入党申请书中,字字句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我义不容辞地来到临时病区,决不退缩,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请考验我!有几位还不约而同地写道:临时病区的党员一心想着工作,想着病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在临时病区的经历和锻炼将是自己人生当中的一笔财富。
  总支书记姚磊对我和梁护士长说:“医院党委决定选拔几名优秀的积极分子让他们火线入党。”并嘱咐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申请入党的同志在思想上提高对党的认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他们,养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要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考验他们。
  3月18日 给亲密战友的一封信
  昨天刚上班,谢书记、王主任又来看望大家,再次带来了全院职工的问候,并对此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要求大家不要放松警惕,采取一切措施防止病毒的扩散传播。
  王主任说:“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战斗,你们取得的成绩为医院赢得了荣誉,尽管这场战斗还未结束,但我还是要抽调一部分同志到二线工作。”话音未落,只见黄侃医生马上站起来说:“王主任,我是男同志,体质好,家庭负担不重,请让我留下来吧!”“你从2月9日去市第八人民医院支援到现在已经快40天了,先把你换下来透透气吧。”“40天又怎么样,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说不定有抗体了,让女医生先下一线吧,她们有孩子,有家庭负担,而且在一线的时间也不短了。”听黄侃这么一“挑拨”,女医生于晓春、郑云、郭群英马上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不想走,听王主任的安排吧。”言下之意是要呆得最久的男医生先下到二线。看到这样的场面,领导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经过短暂的协商,最后王主任含着眼泪读出要离开人员的名单:郭群英、陈曲海、詹琪。其他未被读到名字的医生心里好像放下一块大石头。我看到郭群英医生背过身去流下了眼泪,陈曲海医生低着头一声不出,詹琪医生像木头一样发呆。只有黄侃医生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那满足,不是击败对手胜利时的满足,而是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得到这样一份特殊荣誉时的满足,这种笑容就像一个小孩得到了久违的、向往已久的礼品一样纯真、可爱。
  这就是我们的战斗集体,这个建立了深厚情谊,谁都不舍得离开的集体,有了这样一个集体,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我们呢?
  今天早上,詹琪医生把他昨天晚上用全部感情写好的《给亲密战友的一封信》交给了梁护士长,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打开信:亲爱的战友:
  你们好,今天是我们临时病区成立一个月的日子,也是我们分别的日子。
  当王主任念到我的名字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虽然表面上要表示出服从组织的安排,但心里却很舍不得大家。交完班后看着你们各自准备开始工作,我突然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分离的一刻才发觉彼此之间已经难舍难分。
  建区以来,“临时病区”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响亮而又光荣的称号,临时病区的每一个成员都为自己是她的一分子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回想建区伊始,正值非典流行的高峰期,没人知道病源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拿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人们看到的只是大批的医务人员病倒,有的一人发病,全家遭殃;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要插管上机;有的甚至家破人亡。亲历其境的人被吓疯了,不明真相的人更是盲目地听信谣言,引起社会上的恐慌。随着疾病进一步蔓延,兄弟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我院临危受命,用了不到两天时间成立了临时病区,一群看不到敌人的战士就这样匆忙上阵了!说句心里话,我们每个人都怕,怕自己被传染,更怕传染给家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责任感,作为一名医生,就应该“为病家谋幸福”,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我曾经问过病区里负责换氧气的工人师傅:“你觉得辛苦吗?”他说:“怎么说呢,反正我们就是真心希望这些病人都能早日康复,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早点儿休息了。”是啊,“早日康复”也是临时病区五十多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希望啊!
  在临时病区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的赵主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激素的使用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指征,这些曾经被一些医学权威否定或不屑的方案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在各兄弟医院中推广。在我们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我们的大部分病人已经康复出院了,剩下的病人也逐渐好转。在临时病区查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感激,看到病人出院时那孩子般的笑容,我再一次体会到作为医生的那种久违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临时病区工作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救治非典型肺炎的宝贵临床经验,同时还深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友情和亲情。也许是病魔的可怕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没人计较年资高低,工作多少。新收病人时大家配合默契,互相帮助,繁重的工作并没有给我们太多压力,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足以抵消一身的疲惫和委屈。还记得于医生生日那天大家分切生日蛋糕时的欢笑;还记得梁护士长不厌其烦叮嘱大家注意清洁隔离时的唠叨;还记得赵主任深夜打来电话询问病区情况时的嘱托;还记得钟医生扮演龟田小队长时的滑稽表情;还有医院领导及各个兄弟科室送来的慰问和支持。这样的集体叫人怎舍得离开呢?
  一百多年以前,在瘟疫流行的危难关头,我们的前辈本着“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宗旨创办方便医院,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方便医院的后人秉承前人的遗志又一次成为救治非典型肺炎的主力军!这是我院的骄傲,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还记得我们在《致全院同事的一封感谢信》中的誓言吗?战斗至最后一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战胜病魔!虽然我提前离开了大家,但我的心始终和你们并肩战斗在一起,随时听候你们的召唤。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詹琪
  2003年3月19日
  看着看着,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千情万意,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3月19日 一个昏迷病人
  一上班,钟维农医生、黄侃医生又要去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回一个昏迷病人,紧张的工作又开始了。约10点,救护车停在一楼门口,钟医生、黄医生及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抬着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