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光里的欧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88年,战斗终于爆发了。拥有100多艘战舰、士兵数以万计的西班牙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遭遇风暴与战斗失败,几乎覆灭,损失惨重,黄金舰队如夕阳陨落。
  对于西班牙崛起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但对另外一个故事,这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1588年,有一个人为舰队的失败伤心不已。他是舰队起航前军队的征粮员,称职肯干,忠于职守,却被人诬告为克扣军粮,身陷官司。这个人叫做塞万提斯。
  【骑士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是一个孤独的骑士,比他笔下的堂吉诃德还要孤独。
  塞万提斯是一个穷医生的儿子,年轻的时候,他充满爱国热情,参加了西班牙对奥斯曼帝国的著名战役雷邦多海战,负伤,左手落下残疾,回国的途中又被海盗俘虏,在阿尔及尔做了5年奴隶,直到1580年才由西班牙修士团体募资赎回。
  写《堂吉诃德》的时候,塞万提斯正身陷官司。他回国之后生活困窘,也无法再当兵,直到1587年,40岁的塞万提斯才获得一个职位,为无敌舰队做军需征粮员,在安达卢西亚境内采购。其间,他遭人恶意诬陷,被控“克扣军粮”,但在当地公审大会上被一致驳斥。又有一次他被控告“私自征粮”,结果查明是当时的征粮检察官公报私仇。塞万提斯从不向有势力的恶人低头,他征粮时的上司受到黑势力陷害,被控违法,他看不过这等不平,自带干粮前往马德里,上书要国王惩办。国王未予过问,塞万提斯却陷入调查。若不是征粮机构忽然撤销,也许他要一直身陷囹圄。出狱之后,他的运气并没有变得好些,他任税吏,出于安全考虑,将一大笔税款通过一家银行汇往马德里,结果这家银行却刚巧倒闭了,他被牵连入狱。1602年,同一事件又被提出,“账目不清”让他第四次入狱。
  经历所有这些,大半辈子坎坷,塞万提斯在狱中开始构思一部小说。他年轻时就已经开始发表作品,写作的戏剧也有几部受欢迎,而在目睹人间众多不平事之后的沧桑潦倒中,他心中的长篇小说成为海纳百川的人间喜剧。
  《堂吉诃德》就是这时候的作品,充满奇遇、荒唐与大实话。堂吉诃德的故事很荒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荒唐。堂吉诃德是拉·曼查的小村中一个普通老头子,骑一匹老马,仗一柄破剑,一心想要成为骑士。他读过许多本骑士小说,很了解喷火巨龙和为非作歹的强盗,将邻村的姑娘想象为美丽的公主,将世界当作冒险。他找到一个胖胖的善良的随从——桑丘,自制了一身烂盔甲,踏上了想象的行侠仗义的道路。住店的时候,他将客栈当作城堡,让店主封自己为骑士,自制的头盔脱不下来,只好让别人将东西喂进嘴里。他在全天下寻找不平的冤案和值得奔赴的冒险,随时等待与人决斗。他自称贵族,替挨打的孩子打抱不平,他跑到商队前吹嘘自己美丽的公主情人,惹得全天下哈哈大笑。
  他时时等着路见不平,然而这世上却没有那么多危难等他解救。他就像一个书里的游侠一样左冲右撞,然而现实世界却没有喷火巨龙等他冲撞。周围的人生活得现实而明智,他却不顾一切流浪,与想象的对手交锋。任周围人怎样嘲笑劝解,也不改其志。他与风车战斗,对世界一本正经。他屡屡败在真的骑士手下,但不改一腔热情,仍一路前行。他遭遇伤痛,却给世人留下欢乐故事无数。
  对堂吉诃德,世界上有各种解读,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堂吉诃德,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说他是不切实际的疯子,有的人说他是读书读多了的傻子,也有人说他是反抗压迫的英雄。哪种解读都有其中的合理。
  有人说堂吉诃德是一部反骑士的骑士小说,这是因为《堂吉诃德》中有大量对骑士小说的揶揄。在《堂吉诃德》之前,骑士小说大行其道,就如同在我们的时代武侠小说大行其道,这些骑士小说浪漫而充满热情,讲骑士的冒险、骑士的战斗、骑士的爱情,在这些故事中,骑士的勇敢在于对邪恶怪兽的战斗,正义体现在对需要拯救的人施以援手,浪漫表现为追求美丽的贵妇人,歌颂却不占有,只保持着纯洁的灵魂恋爱。这样的故事是中世纪晚期最盛行的故事,尤其是在西班牙——骑士精神最深厚的沃土。
  骑士精神的起源并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日耳曼精神和基督教信仰相互融合的结果。骑士文化是中世纪最显著也最独特的文化。骑士是独立的个体,通过宣示效忠获得骑士封号,在仪式之后成为最低一级的贵族,领主的战士。骑士需要有高尚的行为和崇高的追求,需要持久的热情和忠诚,骑士通常会保护女人、尊敬对手,以价值“调和了战争的恐怖与疯狂”。这方面西班牙民族具有精神基础。他们一方面极端虔诚,另一方面又具有蛮族和东方的勇毅,骑士精神在西班牙大为盛行。早期骑士文化由法国吟游诗人传播各地,而西班牙是骑士文化发扬光大的地方,西班牙的骑士小说在16世纪家喻户晓。
  《堂吉诃德》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这一切化为喜剧的小说。他在书中无数次直接点明“我们这位骑士看书中了毒,老想着书中的一些情节”,堂吉诃德将客店当作堡垒,将铜盆看成头盔,将灰驴看成花马,将往来行路的客商和理发师看成要迎击的对手,他按照书中的神药配方配成糟糕的神油,为了达到骑士苦尽甘来的情节而对挨打津津乐道,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令人捧腹的效果,再加上堂吉诃德本人的异常严肃,更显得滑稽,人们嘲笑堂吉诃德,笑他的滑稽、疯狂、不切实际。从这些地方看,说《堂吉诃德》是反骑士的骑士小说或骑士小说的终结均不为过。
  《堂吉诃德》受到读者的认可,自从刊印就大受欢迎,轰动全国,男女老少均爱不释手,出版当年就再版六次。在塞万提斯去世之前,《堂吉诃德》在西班牙、英国和法国共出版了16版,超过15万册,在当时可谓惊人。流传到今天,它已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几部书之一,在许多文学排行榜上位列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杰作榜首。
  这本书改变了塞万提斯的命运。他一举成为了西班牙文学的骑士,时至今日,他的名字仍然是西班牙文学的代名词。不过这并没有改变他孤独的气质,他在财富上不懂斤斤计较,卖给出版社的版权没有为他赢得巨大财富。他在马德里的故居位于一条小巷子,清静无人,世人都念着他的名字,可了解他生平的却屈指可数。塞万提斯所追求的并不是名利双收,他写他心中的骑士,与堂吉诃德一样步入孤独的冒险。他让桑丘在书中说出各种大实话的真理。“作者要的是钱吗?他写得好才怪呢!”桑丘如是说,“我宁愿做桑丘上天堂,不愿做总督下地狱。”
  在今天的西班牙广场上,我们能看到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雕像,堂吉诃德手执长矛,指向看不见的远方,他脸颊削瘦,胡子蓬乱,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在他身前是一片方形水面,如明亮的镜子映出整个世界。而他们背后是高高坐着的塞万提斯像,睿智深沉,俯瞰人间,脸上有经历一切处变不惊的平静。
  【《堂吉诃德》的虚与实】
  为什么《堂吉诃德》的诞生能在历史上书写一笔?为什么堪比童话的《堂吉诃德》能被选为文学史经典头名?
  《堂吉诃德》的丰富远超过一部调侃小说。它是独特的。它的出版标志着小说的诞生,而小说不仅是后来几个世纪艺术的走向,而且是社会变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说小说此时才诞生,难免引起疑问。刚刚才讲骑士小说的盛行,现在又讲小说方才诞生,不啻于前后矛盾。但这只是称呼上的差异。小说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故事由来已久,人类有多久的历史,就有多久的故事。但是小说不等于故事。在《堂吉诃德》之前的骑士的故事更应被称为传奇。我们常会以为艺术是由日常推到想象,由近切衍生出传奇。可实际的历史不是这样。人类最早的故事都是传奇,是英雄,是神奇人物,是爱情传说,是神鬼的世界。这是对日常生活之外的描画,是诗化的讲述,是对世界浪漫的升华。几乎每个文明都是如此,传奇故事先于书写日常生活的故事。
  人们需要传奇。传奇与现实的区分不在于是否真实,而在于是不是理想化。当希腊传奇讲述宙斯与雅典娜,当中国传奇讲述巨人的脚印生下弃,人们相信这是世界的一部分,神秘却真实的一部分。中世纪的诗歌讲述了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森林与巨人、尼伯龙根的指环,人们相信这些传奇中的信仰、高贵与勇气。其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是不是真的,而在于那些事件是不是理想化地表达了这些价值。
  当一个王子想战斗,就有恶的对手出现,王子克服险阻将其击倒,这就是传奇;当一个骑士渴望爱情,就有美丽的公主出现,她既善良又纯洁,骑士为她赴汤蹈火,这也是传奇;当一个贤者要传播善与正义,他就可以风餐露宿,受到各种奇迹的支持,这同样构成传奇。早期日耳曼民间诗歌是优美的典范,质朴的声音在群山中唱出,歌颂民族历史中的英雄精神。中世纪晚期,吟游诗人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地区诞生,弹琴歌颂骑士精神,将骑士文化传诵到世界,用歌声表达爱与宗教的理想。骑士小说是一脉相承的延续,它们精彩绝伦,讲述冒险和冒险中的理想精神。
  然而世界并不是理想化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辛苦地劳作,小心谨慎地经营,才能有生存下去的机会。有不正义的事情发生,不一定有恶人等着挑战。人人活得精明有理,没有谁是喷火巨龙。有一腔热血给爱情,眼前的姑娘却不是公主。怀着崇高付出,却不一定真的有感情。抱着虔诚的理想朝圣,还没有功绩,先穷困饿死在路上。善良解救了苦难一次,然而一旦离开,苦难变本加厉地回报回来。这不是悲剧与喜剧的差别,而是传奇性与平庸性的差别。不是每个爱人都遇上爱或者恨,他还会遇上冷漠和忽视;不是每个热心骑士都会遇上对手,他还会遇上理智与嘲讽。哪有喷火巨龙呢?世界只有利益与高墙。当塞万提斯抱着爱国主义热情去参战,他既没有成为英雄,也没有牺牲成为烈士,而只是成为海盗的俘虏,无疾而终。这个世界不是故事,没有起因、经过与结果。
  《堂吉诃德》就是关于真实世界的书。它写满了这样的不如意的故事,想象与现实之间的错差。一方面堂吉诃德不切实际,被周围的人指出并嘲笑,另一方面他的所有情感与选择都是按照传奇故事中的英雄,严肃高尚。于是这映照出现实的二元,一方面人们喜爱传奇,相信其中的价值,另一方面人们又习惯于现实,不认为其中有传奇。所有成熟、现实的人们都懂得这种分裂,而只有堂吉诃德是完整统一的,他将他信仰的理想搬入现实,于是成了他人眼中的疯子。
  “一道魔幻的帷幕,上面结满了传奇,挂在世界的面前。塞万提斯派堂吉诃德去旅行,撕裂了这道帷幕。世界在这位流浪骑士面前,以它非诗性、戏剧性的裸体,呈现出来。”
  这是米兰·昆德拉在《帷幕》中对堂吉诃德的评价和对小说的定义:小说写这个世界,但不是用诗化、浪漫的方式,而是将现实最不可调和的冰冷展示在眼前。浪漫是一幅帷幕,帷幕下是杂草丛生。
  在这幅帷幕之下,没有对错之分。永恒的就是这冰冷的鸿沟。若凭着现实嘲笑堂吉诃德,那是反传奇的讽刺态度;若凭着堂吉诃德的理想批评现实,那是浪漫主义的悲剧态度。世人通常在这两种态度之间反复摇摆,在平庸性与传奇性的分裂中安然度日。世上只有堂吉诃德一个人从来没有动摇。塞万提斯用他的幽默、悲悯包容了读者的千差万别。
  在塞万提斯之后,小说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与传奇不同,它揭掉世界的帷幕。
  古代的故事以诗为主,荷马和维吉尔均以诗吟唱,中世纪的民间长诗保存了民族传说,但丁用《神曲》复兴了个人写作,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趣味盎然的小故事的收集,却同样是以诗的形式写成。薄伽丘的《十日谈》用散文的形式,开创口语化写作。拉伯雷的《巨人传》是《堂吉诃德》的先锋,同样善用夸张,同样充满幽默。从乔叟开始,民间故事进入文学,人的故事取代神的故事,成为主流。
  塞万提斯将这样的传统化为艺术的革新。他同时保留着传奇的浪漫性和民间故事的幽默,让其中产生出张力。风靡一时的故事让骑士们决斗,可没有一个写出骑士孤独战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